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湮没的河滩(散文)

精品 【看点】湮没的河滩(散文) ——东林旧事


作者:一无名在路上 白丁,7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132发表时间:2018-12-27 18:18:27
摘要:解放前的故事流传至今,东林人用自己的尺度在丈量着人们的善恶得失,塑造着一个乡村传统和坚固的世界观。

【看点】湮没的河滩(散文) 那滩芦花,雪白,一里多长。溪水淙淙,把石块清洗得光洁可鉴,小鱼在石块底下间追嬉,时而悬浮不动,时而倏忽消失。溪水日夜流逝,无法断绝,和天上的云一样,是山村的永不停歇的生命动态。只要有水流、有云浮、有鸟飞、有鱼游,跌落在大山深处的东林乡就有绵绵不断的人和事。
   那滩芦花里的溪水,从南关咀深沟里发源,流经塅上村再到西湾村,绕半圈,徜徉过一垄水田,在一个山脚下穿过一座石拱桥,和另一条溪水交汇,取名双港口。溪水顿时增量,清冽激越,直直地流向一个叫寨里的村子边,在一片浓郁的树林里加入东林乡的大河,然后顺势而去和许多水流一起慢慢游弋,几百里后进入长江。
   那滩芦花,从双港口到寨里夹溪水而生,染白一川风情。有鸟在芦花里栖息,啼唤婉转,安宁自在。两岸青山,有鸟呼应,唧唧叫着,忽而腾起一片,在天空下展示出五彩缤纷的美丽。蓝天如镜,白云如絮。
   夏季,芦花割后晒干是能扎扫帚的。一个老人扎许多扫帚自己用或送人,总会得到很多人夸赞。奶奶带着我手提镰刀过西湾村去双港口割芦花,我印象深刻。西湾村是我外婆家,路过外婆家自然要进去喝茶聊天,但不能太久,免得耽误时间。外婆一再交代奶奶要小心点,带着这么大的孙子去怕不好。奶奶就说,不怕,我有镰刀。外婆还用红绳线在我手腕上绕个圈,说这样阳气足些。这些动作我觉得很有趣。到了双港口,看到美丽的景色,美得有些异样。奶奶用刀背在石头上敲敲,顿时,鸟雀惊起,扑腾一片。金属击打石头的声音能壮胆,奶奶似乎惧怕着什么。敲过刀后,开始割芦花。茅草丛生,叶锯伤人。人站在芦花里几乎被淹没。奶奶割一根,递给我。我站在芦花丛外接过,再送到岸上。一根根,堆积起来。割过一丛,转到下一丛。有时人是站在水里的,溪水沁凉,小鱼在脚丫里挠痒。但你一低头,小鱼又一闪不见了,无法抓到。我耐心等待奶奶割芦花。如果碰到鸟窝,奶奶是避开的,鸟兽有家,和人一样,不能去损害。
   不多久,就割了两捆,奶奶扛一捆大的,我扛一捆小的。芦花刚起肩时,奶奶似乎突然听到什么响动,大喊声:辟邪!“邪”字是发古音,入声,急促有力。老人们在胆怯或遇到神秘鬼怪时都连喊着咒语“辟邪”,鬼怪就会吓跑的。我诧异,并没有看到什么鬼怪啊,但胆子紧缩,吓得起鸡皮疙瘩。回家时,我走前,奶奶走后,我不断回头看。奶奶责怪我回头。我后来知道,人在险境时回头会有鬼怪跟着来的。如果真的碰到鬼怪,只有抬头挺胸,才能增加阳气,吓走鬼怪。
   路过外婆家,又是进屋喝茶聊天。外婆夸奶奶胆子真大。听得我好生奇怪。外婆问我看到什么没有,我说看到小鸟和小鱼了,外婆这才高兴。奶奶说人都死了几十年了,不会有鬼的。听得我头皮发麻。
   一定有故事。我后来缠着奶奶要听故事。熟处怕鬼,生处怕水,这是古话,很有道理。一个熟悉的地方,积淀许多阴阳两界的故事,使人谨慎惶恐,处处小心。双港口那地方,一川芦花,美得让人恐怖,无人敢去砍伐。奶奶后来断断续续告诉我的故事,后来再经过许多前辈人的补充,基本可以定格那个血色年代的一段篇章。但执笔而书,总觉如鲠在喉,无论什么故事我只想表达对故乡人和事的纯美的爱意。
   奶奶有三个哥哥,住在山上,都过早离世。只有其中一个留下一条血脉。两岁男孩,小名“嗲子”。在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奶奶膝下一群孩子嗷嗷待哺,无法照顾娘家人。如今每当坐公交挤得喘不过气时,你就知道人人自保无法顾及其他时的状态是多么无可奈何。嗲子跟着瞎眼母亲下山改嫁到寨里村里一个姓王的单身汉,有了大名“王经炎”。没想到,几年后,王姓单身汉又离世,留下孤儿寡母。嗲子就在各个亲戚家轮流讨食,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偶尔偷盗。头上长癞疮脓包,身上臭气熏天,别人见了他都避之不及。那些年不知道怎么活过来的。奶奶常说嗲子如果生活在新社会就好了,不会活成那个样子。成年后,嗲子就不见了,可怜留下瞎眼娘,靠亲戚接济度日。奶奶有时过西湾,过双港口,到寨里村送几升米、一袋红薯过去,问及嗲子到哪去了,瞎眼娘也不知道。有人传说嗲子当土匪去了,在三十里外的九宫山上。也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乡长约迟曾经带乡丁背着快抢来问过瞎眼娘,当然问不出什么。
   听说你家嗲子去当红匪去了?
   不知道。
   有人给过你银元用吗?
   你看看我像用银元的人吗?
   半间草房,半口铁锅。约迟是我外婆家西湾村的人,他对几里路外的寨里村是知根知底的,他也认识嗲子。他从县城高小毕业回乡后,被县长任命为乡长,那是光宗耀祖的大事,请客唱戏,一乡百姓大多都来放鞭炮祝贺。从此,年纪轻轻的他背着驳壳枪,带着乡丁,走在东林乡任何一方,老少乡亲见了都打招呼。祖上风水显灵,上辈子积的阴德,约迟的父亲也因此而抬头挺胸,在乡里备受尊敬。可是没过多久,乡亲们见了约迟都躲着走,怕他屁股后的驳壳枪走火。据说,顺手一枪能把一头牛打死。那些练拳脚的武师根本不是约迟的对手,武师们在乡里的地位下降了不少。约迟不但自己有枪,还有几个背着快枪的人跟着他,这场面就不得了。约迟贴出布告要各家交多少粮、多少银元,没有谁不交的。实在交不出,就会找到他父亲,让他和儿子解释。攀一顿亲戚后,说乡长这后生家小时不是在我家喝过杀猪的新鲜肝肺汤吗,这会当了乡长不能不体谅你家这门亲戚哦。他父亲就答应帮忙。但约迟会摆出乡长的架子,不听父亲。这些年,百姓明显感到交的钱粮多了。乡亲们活不下去了,自古以来也没有这么多苛捐杂税!约迟的父亲抱怨道,迟疑半天,又轻轻说要不这乡长你不当算了。约迟拍拍屁股后的驳壳枪,说不杀人乡亲们是不会交银元的。这话如同晴天霹雳。在我故乡漫长的历史中,和平安详,唯读唯耕,就是杀牛杀猪也都是绝户人(无儿女)干的事。杀人的字眼从没有谁提起过。但这个读了新式学堂的后生说出“杀人”竟然比说“杀猪”都自然轻松。约迟父亲伸手要打儿子,大骂:“你读书读到屁股眼里去了!杀牛杀猪的人都断子绝孙,你竟然敢说杀人!”约迟不理睬父亲。其实,那时在东林乡做过乡长的不止约迟一人,但别人一碰到上面要求杀人,就连忙辞职,宁可去教私塾,杀人的事是要造孽几代人的,在阴阳两界永远不得翻身。但约迟心肠硬,总是念叨要做大丈夫,要杀人。杀人的事只是在传说中出现过,这样造孽的事在生活中哪里会有呢?
   第一个被抓来开戒是奶奶的外甥嗲子。他晚上从九宫山下来到寨里村见瞎眼娘,被约迟带乡丁抓住。嗲子和约迟年龄相仿,从小认识,但无交往。嗲子穷苦至极,约迟一直读书。嗲子被五花大绑后押到乡公所,遭到约迟各种拷打。嗲子被抓的消息第二天传遍东林乡。奶奶也只能去西湾村找到约迟的父亲求情。约迟父亲连骂约迟是畜生,乡里乡亲也抓,就是要抓也装装样子,把嗲子吓跑就好了。这么看来求情不得。奶奶赶到寨里村见到瞎子娘。瞎子娘一声长一声短地在哭。
   那年秋天,双港口的芦花凋谢,茅叶黄中带绿,吮吸溪水,顽强抵御一川寒风。嗲子被约迟和乡丁拉到双港口的河滩上。在河滩上开杀戒,阴魂就会顺流而下,远走江湖,寻不到回乡的路来报复约迟。那天,有人站得远远地看约迟行刑。都听说约迟的驳壳枪朝人一点,人就倒下。驳壳枪如此威力,谁都感觉恐惧。果然,砰的一声。嗲子轰然倒下,血溅河滩。吓得观者目瞪口呆。一瞬间,一条人命没有了。有乡亲在嗲子身旁烧纸烧香,念叨经文,超度亡灵。这时让人真正感觉到嗲子离开人世,进入了阴间。约迟让乡丁在嗲子的脚板上钉上铁钉,让他的灵魂无法在地上走动,回不了家乡,找不到约迟来报复。而后,才扬长而去。
   嗲子的死让东林乡人不寒而栗,人们觉得约迟还真的会杀人,他那屁股头吊的驳壳枪还真是个能要命的东西。从此,在路上远远看见约迟就绕道而行,怕他屁股头的驳壳枪走火。他打死一个人比打死一条狗容易多了,没有谁比他凶狠。
   也许是约迟杀人杀红了眼,此后的一件事在我故乡流传广泛深远,至今老少聊起都唏嘘不已,觉得天理难容。骂一个悖逆者时就会说“你和约迟样”,听者就会无地自容。约迟把亲母舅杀了。他母舅是小刘村人,在一片大山上。那里建立过苏维埃。只要是那个村下山的人都会被抓。如果听说参加了红军,那必死无疑。听说他母舅参加了红军。他诱骗母舅,抓到后也是五花大绑。那可是嫡亲的母舅啊,你小时候给你压岁钱,你读书还给你送盘缠的人。在东林乡古老的观念中母舅比父母还贵重。母舅破口大骂约迟,约迟不管,照样装模作样地审问。这消息立即传遍东林乡。约迟父母知道后忙奔乡公所,要求放人。父子动手撕扯。父亲骂儿子那是什么话都骂了。约迟毫不松动。
   晚上偷偷放人,就说人跑了。
   不行。
   行刑时把枪打偏,让母舅装死。
   不行。
   那我自己去顶替,你枪毙我吧!
   不行。
   照例在双港口行刑。这一枪,打死的不是约迟的母舅,而是他自己的灵魂,人们将他看成了魔鬼。他父亲就在刑场哭天抢地,母亲也昏死过去。他父亲的咒骂代代相传至今,有声有色,字字不漏:天啊,要等我约迟翘根绝灭(断子绝孙)!这是顶级大骂,没有什么咒骂比这个更具杀伤力,不是刻骨仇恨,人们不会咒骂出这句话的。而这句话竟然由父亲骂儿子,那是何等悲怆!这句话是可上通神灵的,特别由父亲咒骂出,神灵不能不管。就是这句话将约迟永远打入十八层地狱,永远要承受牛头马面的折磨。不出半年,约迟的父母郁郁死去。
   十五年后,世界翻转。一个姓贾的区长骑着高头大马,操着东北口音,带着兵来到东林乡把约迟绑了。他那驳壳枪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就乖乖交出来。贾区长让四乡百姓到乡公所门口的田里集会。秋天,庄稼已收割,田泥踩上去软软的,大家都静静听着贾区长讲话,虽然听不太懂,但感觉世界变了,约迟的报应来了。开完大会后,也把约迟拉到双港口去。双港口溪水依然,河滩依然。这回约迟的角色换了,他要在这里去见嗲子和他的亲母舅。枪声响过,一河滩的小鸟扑腾扑腾飞向天空。照例有人烧香烧纸,乡民在约迟脚板钉上铁钉,让他魂魄无法行走,只能顺水而下,流落向远方。一年内他两个儿子一夜暴病而亡。用奶奶的话说:可惜啊,两个爆竹筒样的儿子!这是报应!约迟无后,用他一生敲打成一句骂人的话“这么无情无义像约迟样”。
   若干年后,双港口一川芦花,无比美丽。但是人们很少愿去砍伐,路过那里也是心惊肉跳的。常常传说晚上那里有魂鬼在哭。后来,人们在双港口下面拦水筑坝,修建水库。双港口的石桥和芦花、河滩,还有那些年月的故事,一并没入水中。现在水库碧波荡漾,山影横斜,鱼虾嬉戏,一派安详美好。
   在一百多里外的县城,有座纪念牌,奶奶将外甥嗲子的大名“王经炎”镌刻其上,才得知原来竟然还是赤卫队队长。

共 42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有些人虽然死了,却活在了人民大众的心中。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描写了家乡双港口到寨里的美丽芦花,并由奶奶割芦花引出赤卫队队长嗲子和参加了红军的刽子手约迟的亲母舅被害的故事。从中强烈感受到东林人用自己的尺度在丈量着人们的善恶得失,塑造着一个乡村传统和坚固的世界观。而现在,双港口的石桥和芦花、河滩,还有那些年月的故事,一并没入新建的水库之中。经年辗转,回首过往,让我们对革命烈士肃然起敬,烈士的斗争故事我们不能忘记,他们的故事是经得住时光流淌的。想想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文章语言朴实,行文流畅,内涵丰富。感谢老师赐稿,倾情推荐阅读。【编辑:陶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1228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陶桃        2018-12-27 18:21:28
  故事很感人,谢谢老师赐稿,祝老师创作出更多的佳作分享,致敬!
2 楼        文友:一无名在路上        2018-12-27 19:36:45
  谢谢陶桃老师编辑!
3 楼        文友:陶桃        2018-12-28 20:38:37
  祝贺老师佳作摘精!
4 楼        文友:一无名在路上        2018-12-28 21:46:57
  灰常灰常感谢老师们的厚爱。咱只有卖力写作才对得起咱们平台一群亲人。
5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8-12-29 07:41:33
  有些人活着,但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却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恭喜佳作斩获精品,期待更多精彩辉煌!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5 楼        文友:一无名在路上        2018-12-29 08:47:07
  谢谢五哥老师。
6 楼        文友:只留阳光        2018-12-29 12:57:15
  语言美,景色美,故事震憾人心。关于东林,作者已经写了几篇美文,形成了系列,可见故乡情深,期待下一篇。
温暖向上,以心相交
回复6 楼        文友:一无名在路上        2018-12-29 13:31:22
  谢谢只留阳光老师鼓励!
7 楼        文友:一无名在路上        2018-12-29 13:32:20
  谢谢老师鼓励!俺努力写作!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