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一个老兵中越战争的故事(散文)

精品 【星月】一个老兵中越战争的故事(散文)


作者:王国平 童生,890.2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33发表时间:2018-12-28 12:58:59
摘要:我哥在昆明生活,相距几千里,好在通讯发达,常常微信联系,倍感亲切。他现已过了花甲之年,64岁有余,昔日英姿的军人风采已经不见,但依旧保持着军人的行走和坐姿。多次听他讲起四十年多年前的一些往事,那是军旅生活时的军号旋律,那是中越反击战时的大炮轰鸣,那是那代人青春无悔的奉献,那是满怀抱负忘我的壮志、和舍身为国守卫边疆的骄傲。我决定把他的一些事迹记录下来,对今天仍然有一定的意义。


   我哥在昆明生活,相距几千里,好在通讯发达,常常微信联系,倍感亲切。他现已过了花甲之年,64岁有余,昔日的军人风采已经不见,但依旧保持着军人的行走和坐姿。多次听他讲起四十年多年前的一些往事,那是军旅生活时的军号旋律,那是中越反击战时的大炮轰鸣,那是那代人青春无悔的奉献,那是满怀抱负忘我的壮志、和舍身为国守卫边疆的骄傲。我决定把他的一些事迹记录下来,对今天仍然有一定的意义。
   1972年12月16日,十八岁他在家乡父老乡亲欢送的锣鼓声中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家乡,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奔向人们敬仰的军营,开始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的军旅生活。
   在坐了三天两夜的火车、汽车后,辗转来到近三千里外一个陌生的地方,那是云南省金平县名叫那发的小山村。这里地处边界,仅有几户人家,和越南有一条小河(藤条河)相隔,四面环山,绿色环绕,河水清清,满山遍野的橡胶林,周边种满了菠萝和香蕉,是个“头顶着香蕉,脚踩着菠萝”风景秀丽的地方。他第一次见到那么多过去闻所未闻的南方水果,感到特别新奇,逐一把各种热带水果品尝个够。
   这里是热带,就是现在人们热衷旅游的西双版纳附近。由于第一次离家,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生活习惯,使他在一段时间里,被强烈的思乡愁绪所笼罩,痛苦难熬,直到收到父母来信鼓励后,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适应了军旅生活,那时他感到亲人的来信尤其重要。
   他所在部队的防地和生产建设兵团相邻,这些从全国各地来的知青经营着繁重的橡胶生产任务,年纪轻轻,远离父母,生活单调而艰苦。知青为了能看上一部电影,就要走5公里山路,对他感触很大。他说:“在那艰辛的年代,军旅生活想对稳定一些,一个农民的孩子当了军人,心中已经肩负了亲人和家乡父老的期盼”,这更加坚定了在部队好好干的决心。
   当时是越南抗美战争后期,为了支持越南,我国人民作出了重大牺牲,从武器、弹药到粮食、被服,向越南提供了巨额无偿援助,还先后派出防空、工程、铁道、后勤保障、高炮等部队进入越南,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着越南领空的安全和交通运输的畅通,数以千计的中国优秀儿女为越南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他们作为高炮部队驻守在这里,就是为了防止美国的入侵和轰炸,为越南提供空中掩护和支援。
   那时中越是兄弟关系,每天清晨他都会到清水潺潺的藤条河边洗漱散步,常常隔河遇见越南边防人员,因河水不宽,遇见时相互热情打声招呼,并隔河互递香烟,十分亲切。1973年的5月20日,他所在的部队换防到河口县的四连山驻防,这里和越南省会老街很近,每天可以听到从老街的广播里传来中越友好歌曲,当时边境线上充满了和平的阳光,两国人民交流也日益频繁。
   这期间,他学会了唱《中越友谊歌》,他还给我们兄弟唱起过其中的歌词:“越南中国,山连山,江连江,共临东海我们友谊像朝阳,共饮一江水,早相见,晚相望,清晨共听雄鸡高唱,共理想,心相连,胜利路上红旗飘扬,阿-----我们欢呼万岁,胡志明,毛泽东;越南中国,团结紧,队伍强,打击敌人我们并肩战斗有力量,兄弟情谊长,前进路上不分离,为共同胜利高声歌唱,共理想、心相连,列宁路上红旗飘扬,阿-----我们欢呼万岁,胡志明,毛泽东。”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生活显得平静惬意。他也有了进步,当了班长,成为训练尖子,入了党,提了干。
   1976年,他所在的部队又换防到滇南重镇开远,到卧龙谷部队农场从事生产劳动。1978年3月,他被推荐到昆明陆军学院政治队学习。在学习期间,中越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边境形势恶化。越南在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于1975年完成了统一,统一后的越南,不去积极的医治战争创伤,更不懂得报恩,背信弃义,完全倒向苏联一边,开始在中南半岛推行赤裸裸的地区霸权主义,一方面出兵侵略柬埔寨,另一方面在中国边境线上不断进行骚扰和挑衅,驱赶华侨,侵入我国境内埋设地雷、竹尖桩,单方面改变边境现状,并穷凶极恶打死打伤我国军民,对边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和平局面被打破。
   1978年12月16日,正在军校学习的他突然接到通知,提前毕业,立即回部队参加作战。他于12月18日急忙赶回所在连队,当时连队已经作好了出发参战的各项准备,没有来得及休息,第二天就被任命为先遣组组长,前往边境一线勘察地形,23号返回带部队连夜向边境开进,由于道路崎岖难行,炮车倒了,差点要了他的性命。
   当时战争已迫在眉睫,紧急应征的新兵显得非常紧张。他说:“当时我也不轻松,随时都能听到炮声以及站岗人员因紧张偶尔走火的枪声,神经每天都紧绷着,那时第一次学会用抽烟来稳定自己,并向你们未来的嫂子索要照片安慰自己。”
   他所在的部队任务负责空中掩护,在进入战场几天后,被任命为连队政治指导员,顿感责任重大,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使部队在对空掩护中少受到伤害,他用在陆军学校学到的步兵军事知识,编制了应敌地面进攻的方案,多次组织连队士兵进行防御演练。
   他说:“那是一个用青春和热血谱写英雄的年代,那是一个令所有参战老兵难以忘怀的岁月。”1979年2月14日,中共中央正式下达对越进行自卫反击作战的通知,2月17日拂晓的6时25分,从东起广西龙州,西至云南金平的1347公里边防线上,我国军队实施了全线反击,14路大军同时推进,隆隆的炮弹划过黎明前的黑暗,一场震惊世界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了。在我哥他们阵地前的炮兵群,万炮齐鸣,火光冲天,复仇的炮弹砸向敌方的土地。他说:“当时他紧绷了多天的神经,此时反而平静下来,认真去看前方传来的一个又一个捷报”。敌人的飞机在我空军每天上百架次起飞的威慑下,根本不敢到边境一线来,所以他所在的高炮部队,没能得到发言机会。
   3月5日新华社发表了撤军声明,3月15日我哥所在的部队也从前线回撤到文山修整。在这里迎接了以副总理方毅为团长的中央慰问团,他带领的连队负责首长警卫工作,圆满完成了任务。战争总结时,连队荣立了集体三等功。在个人立功问题上,认为连队班子中都是过去的上级,他成为上级后,他们没有嫉妒和不安,一直予以支持,所以他将自己应该立的功让给曾经是他的领导,现在是下级的排长,赢得了尊重。
   在我哥参战的二十多天里,家里一直收不到任何消息,父母和我们通过电视广播去了解前方战事,父母那些天很焦急,寝食难安。天天盼着来信,报告平安的消息。母亲急的没办法,就到处找人算卦,算的结果都很好,就高兴对我们说:“你哥好着呢,算卦的都说有神护着呢。”虽然那是一种迷信,却是父母在无助中有了最大的慰藉。战后我哥作为参战骨干到解放军宣化炮兵学院学习,路过家乡,看到我哥很瘦,母亲特别的心疼,但一家人团圆,都特别高兴,亲戚都专程来看望,我们的心也就放下了。
   他当时告诉我们,在自卫反击战中,身边有无数年轻的士兵把宝贵的生命、灿烂的青春留在南疆红土地上,永远地离开了战友,离开了亲人,离开了缤纷的世界。在战友倒下的瞬间是那样的勇敢顽强,看不到自己的军功章,来不及给深爱的姑娘写一封回信,那些烈士用生命诠释了人生的豪壮,用手中的钢枪实现了保卫祖国的誓言,奉献了对祖国的忠诚,用热血铸起了南疆边关的界碑。
   几年后他回来探家,他才告诉家人他上老山的事情。当时怕父母担心,就没有告诉家人。他说:“此后边境战事一直也没有停止,先后发生了广西法卡山战斗和云南扣林山战斗,都以我军收复失地而胜利结束。越军并不甘心他们的失败,以老山、者阴山为基地,继续不断进行挑衅,向我国境内开枪开炮,打死打伤边民,烧毁民,对我国边境威胁依然存在。”
   1984年,中央决定收复老山、者阴山,彻底消除越军的威胁。当时老山作战主要以40师为主,我哥所在部队作为配属部队跟随向“两山”方向开进。他当时担任团军务装备股长,负责他团兵员的调配。战斗分两个阶段进行:4月2日—4月27日,边防部队集中展开炮火,先后对越军1600个重要目标进行持续而有重点的炮击和反炮击,为收复老山创造条件。部队于4月25日,完成了进攻老山的一切准备。4月28日—5月1日,经过反复争夺收复了老山,清除了越军在我境内的各种军事设施,收复了失地,5月2日后转入防御。
   在老山收复后的第二天,他按照命令带领团的两个连队共270人,为守卫老山的部队输送弹药和食品,那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死亡的威胁。他们在上级派来的侦查兵的带领下,在泥泞而茂密的山间和竹林间艰难地向老山主峰爬行,犀利的枪声伴随着零星的炮声,不断在头顶身边呼啸而过,当时谁都无法预料死神何时降临。
   当爬上老山主峰,就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一排排牺牲战友的遗体堆在主峰上,受伤的战友在痛苦呻吟着,他们都控制不住眼泪,嚎啕大哭,忍住悲伤,想尽快把受伤的战友送下山去。当将运送的食品和弹药顺利移交后,他和战友们立即转入后送伤员工作,冒着枪林弹雨,在连续24小时的前送后运过程中,没有休息,没有吃喝,把伤员全部送到了山下救治。当完成任务返回到出发地时,上级领导早就准备好了食品,这时他才发现特别饿了,将两瓶罐头消灭后,又吃了一大盘鸡蛋炒米饭,似乎还饿,又盛了一碗面条,才解决了饥饿的问题,他说这是一生中,第一次感到饭量竟是如此之大,特别是在告别死神的威胁后。
   在闲聊中还告诉我,今年的国庆节,他又一次上了老山,虽然已过了近四十年,那里已是阳光灿烂,没有了战争的硝烟,看不到战争的痕迹,只看见熙熙攘攘参观的人群,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缅怀这一古战场。他们大多是曾经在这里战斗过的老兵,带着妻子和孩子,讲述着当年攻打老山时的故事。
   随后他又专程来到麻栗坡县畴阳河畔的磨山坡上,前去祭奠烈士。看着那整齐排列着当年牺牲战友的丰碑,心情十分沉重,这些战友们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光荣。都说时光会把记忆带走,但他真希望在如今安详的和平年代,在亲人朋友举杯欢聚之时,不要忘记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为了亲人的幸福,用自己的热血保卫了国家的安宁,永远长眠在西南边陲这片光荣的土地上,和他们相比,现在的生活在和平阳光下的人们,更需要去思考和做点什么,希望不要忘记那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不要忘记他们付出的牺牲。
   岁月悠悠,弹指一挥间,现在我哥已经退役多年,但他依然珍视那段当兵的历史,不会忘记那流血的日子,更不会忘记二月十七日自卫反击战开始的日子,这是他们这些中越战争参战老兵更懂得值得纪念的日子。
   当年的龙腾虎跃,现在已苍颜皓首,两鬓已斑。但他说:“我们是值得自豪的一代,那代军人拼搏过、奉献过!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无愧于养育我们的人民,无愧于我们伟大的祖国,无愧于时代的中国军人,今生无悔。”叙述我哥一个老兵的故事,感觉到他们那代军人的伟大和无私的奉献,让人浮想联翩。把他的一首诗附在文章最后,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为国牺牲的过去,永远不要忘记。
   《思念》
   独在月下思南方
   遥过去
   费思量
   如烟往事激起千层浪
  
   潮涌起
   勿相忘
   身心已回那边境线上
  
   忆战友
   心激荡
   痛击越寇多威武
   只言片语难表衷肠
  
   而今打马而过花甲时光
   梦寐之中又现那英勇悲壮
   为国多奇志
   展英武
   热血撒在那短暂的人生路上
  
   2018年12月26日
  
  
  

共 45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当过兵的人,总会有一份永远的骄傲,因为那身国防绿,因为那些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的无悔付出。这篇文字写的是作者的哥哥当兵的历史,关键又在作为一名亲身经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对中越关系的切身感受,包括战前与战后,重点写出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哥哥的尽职尽责、圆满完成任务,这是一辈子的骄傲与自豪。在这篇文字里,作者更是通过对哥哥当兵历史的回顾,写出了哥哥对军人的理解与阐释,尤其是最后一段话的无比自豪,那不只是哥哥的自豪,也是作者的自豪,更是所有把青春年华奉献给党和国家的一代军人的自豪。充满激情的文字,演绎着军人的风采,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1231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8-12-28 13:01:15
  这才是真正有纪念意义的文字。
2 楼        文友:王国平        2018-12-28 16:25:41
  那一代军人,把热血撒在南疆,他们表现了无私奉献追求,我们不应忘记
3 楼        文友:淡淡一笑        2018-12-28 16:30:01
  向老兵哥哥致敬
  
   风华正茂目如炬
   雄姿挺拔声如钟。
   冰天雪地腹中饥,
   战地硝烟刺苍穹。
   古来征战几人回?
   但见老山送水流。
   饮冰斗暑恍如梦,
   喜望今朝山河笑!
  
   遥祝硬气的老兵哥哥身体硬朗,致礼!
张明颖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