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五年】坚硬的冬季 (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五年】坚硬的冬季 (散文)


作者:赵亚亚 秀才,258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81发表时间:2019-01-05 16:42:17
摘要:时间的河水长长地流淌,带着不舍,带着珍贵的恒温。坚硬的冬季,曾磨炼着少年钢铁一般坚硬的意志,当韶华已逝时,我们用柔软去化解岁月坚硬的外壳。我想,用心走过的每个季节,都会镌刻下独一无二的印迹。感谢冬天,使四季完整,让人生圆满。


   三十年前的冬季,似乎比现在冷很多,冬天留给少年的印象是硬邦邦的。
   洗净的衣服,搭在院里的铁丝上。午饭后,阳光迫不及待地开营拔寨,迅速没在地平线下。油黑的烟囱大口大口吐着烟团,暮霭沉沉中,蓝的、黑的、灰的衣服,如一只只僵硬的动物标本,直直地骑在铁丝上。摸一摸,冷冰冰,碰一碰,嘎嘎响。身上的棉衣也硬挺挺,老棉花絮得厚,大人小孩都成了提线木偶,呆板,僵直。七八岁的我穿了棉裤,坐在炕边的枕头上使劲往下拽,笨手笨脚,一个跟头从炕上倒栽下来,干嚎几声,没人理睬,自己爬起来,睡觉去了。
   冬天的清早,村里静谧,清冷,寂寥。偶尔,远处传来一两声鸡叫,或者近处吱呀一声,木头门开了,走出一个小小的身影。“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天空似乎打了蜡,蓝幽幽,寒星闪烁,严霜遍地,条绒棉窝窝踏在冻实的地上,咔咔作响。走过沟畔无遮无拦的大豁口,冷风扫过耳朵梢,碰着鼻尖,子弹一样射入眼睛,清洌洌地冷,鼻涕滴落,袖子一抹,继续前行。解放前马回子在这地杀过解放军,老人说那地方“硬”,于是加快脚步往前赶。书包里,钢笔在铁皮文具盒里吵闹不休。白花花的霜上,印上小小的脚印一串串。猛一抬头,东面树梢上,曙光渐露。课间,跺脚取暖,地动山摇,教室里黄土飞扬,有时还在坚硬的墙壁角排一溜溜“嗨吆吆”挤暖暖。
   衣服僵硬,道路硬实,吃食也不软和。我87年上初中,冶峪中学刚刚建校,条件艰苦,住宿同学从家里背馍吃。早中晚饭,都是开水就锅盔。馍装在网兜里,或风干后坚硬如石,或冻得掰开全是冰碴。84、85年连续两年麦收时节的连阴雨,眼巴巴看着成熟的麦子又出了芽。出芽麦面烙的锅盔中间有一道青茬,热的时候嚼着粘牙,冷了瓷如板砖。酥得掉渣的白面锅盔,只会在梦中一次次香甜地咀嚼。母亲却说:“这馍,比你姐姐念时书拿的玉米面粑粑好多了。”
   吃食是“硬货”,睡的地也不柔软。冬季家里炕烧得炮烙,全家溜席片,我、弟弟和母亲,横拉一条被子顶着。有时炕烧得过热了,担心苇席着了,在席下面支一页薄板。很多时候前半夜炕烙得睡不着觉,吵着让外婆给我们说谜语猜。“一头驴,没脖项,有多没少都驮上。”姊妹几个抢着说:“炕——”“一扭两扭,家家户户都有。”“抹布。””“趣长趣短,趣他妈爱害眼,说了三天两后晌,稀屎拉了一裤裆。”外婆说累了,打着哈欠用这一句打发我们。再硌人的热炕,也比学校的光床板好。宿舍的床板上只铺一条褥子,宋焕东校长来查舍时,摸着薄薄的被褥,叹了口气:“睡上垫吗?”一群瓜女子,异口同声说:“不!”没有暖壶暖水袋,大家不脱棉衣棉裤袜子,一冬囫囵睡觉,天亮了,脚丫还是冰的。发小赵棉、党练练的手背,一进冬季长冻疮。那发紫的手,肿得老高,一个又一个的硬疙瘩结在指头和手背上,裂口,结痂,流脓,整个手背就好像癞蛤蟆的脊背一样惨不忍睹。但是,写字的笔从未停下。
   最难忘的是初三的冬季,同学们经常在教室里做题抄题背书加班到深夜。初冬的一个夜晚,白天雪花飘舞,傍晚时雪住了。“天涯霜雪霁寒宵”,描述的就是那种雪后初晴深夜的冷冽。十一点了,我们出教室去上厕所,“啪”一声,一女生摔倒在地,她挣扎着爬起来,双腿别着回宿舍了。大家睡着后,她轻轻推我,发烫的脸贴在在我耳边低声说:“憋得久了,摔了一跤,尿到裤子上了。咋办?”我们低语一番,悄悄打开宿舍的门,隔壁住着美丽精干的数学老师郭海燕。我们蹑手蹑脚,拔开炉子下面封着的圆盖,昏黄的灯光下,浓烈的煤气味开始弥散,我俩提着湿哒哒的绒裤开始烘烤。深夜的楼道,寂静无声,偶尔传来同学梦中的呓语。一会功夫,白白的热气在衣服上蒸腾。她提心吊胆地问我,数学老师出来了咋办?我说:“老师冷哇哇地,半夜起来干啥?”后来,她支我回去睡,因为我披着被子。她穿了我的棉衣棉裤,她是几点睡的,我不知道。第二天,她红着眼睛说换了三块蜂窝煤,线裤、绒裤单裤都干了。成年后的我们,无数次相见交谈,但是谁都没有提起这件事。那个寒冷的夜晚,对于十四五岁少女来说,是不堪回首的尴尬。
   渭北的冬天,西北风、雪花、低温结伴前行,寒冷在每一个角落肆虐:屋里盛水的黑老瓮冻炸了,剩下的猪食冻成了一个冰坨,麦秸垛上吊着长长短短明光闪闪的冰凌……当然,严寒还磨炼出了人硬邦邦的意志。我们不怕寒冷,不惧困难,时光匆匆,那些年,一晃而过。
   现在的冬季,温暖柔软。摸摸身上,从里到外,软乎乎的保暖衣,松软软的羽绒服,软绵绵的围巾,人似乎包在了棉花堆里。回到家,暖气丝丝地响着,抚摸着你的脸,你的眼,温暖,安逸,舒适。席梦思床垫,软软的;棉花被,柔柔的。
   路倒是更硬了,进城的高速路,回家的柏油路,进村的水泥路,平坦,坚硬,伸向远方。霜在哪里?早起时,它紧紧地贴在黑色的车身上,轻轻地洒在红绿相间的跑道上;夜里,它悄无声息落下,严严实实地覆盖在田野里树枝上。严冬依然在,岁月的冰刀,何曾放过一位热爱生活的人。
   县老年大学文史班里,有位学员苗老师,年过古稀,言谈举止,文雅谦和。去年春季我开始授课时她不在,五月底,她和老伴来了,听说去看病了,我以为是瘦瘦的白老师身体有恙。年末苗老师发来篇文章《难忘的情谊》,才得知她今年73岁,年初患了乙状结肠癌,二月做了手术。蓦然想起,六月底她交的散曲作业,【中吕•醉高歌带过春喜来•红绣鞋•忆收麦】:“金黄麦田连片,风吹麦浪波翻。麦穗三颗粒饱满,乐坏咱庄稼汉。(过)挥动着镰刀撒杆,嚓嚓嚓麦捆堆满。车载人拉垛如山,抢时间,哪怕汗流干。(过)人挑杈翻麦场摊满,牛拉碌碡场旋转,起扬装运汗湿衫。金灿灿,乐呵呵,囤尖仓已满。”那时,她做完手术还没过百天,心里十分震撼,一个人,可以用柔和的态度,抵御生活的严冬里坚硬的伤害。今年,苗老师每日早晚按时去广场打太极,文史课后又写了许多佳作。散文《从柴禾做饭说起》,荣获陕西省老干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大赛三等奖。教师节前夕,她因为一篇《我为女儿学校做广告》,得到了陕西省教育厅高招处领导的亲切接见……
   这两年,在老年大学我有幸遇见了一群和苗老师一样带着岁月故事的老人,一起坐在简陋的教室里。他们苍老的读书声,专注的目光,工整的笔记,笔下炽热的文字,在我的心里激起层层涟漪,如水一般温柔,舒服,熨帖。在书香中,老人们不惧日月,不畏时光,从容赴老,他们是冬季里最温暖最柔软的风景。
   时间的河水长长地流淌,带着不舍,带着珍贵的恒温。坚硬的冬季,曾磨炼着少年钢铁一般坚硬的意志,当韶华已逝时,我们用柔软去化解岁月坚硬的外壳。我想,用心走过的每个季节,都会镌刻下独一无二的印迹。感谢冬天,使四季完整,让人生圆满。
  

共 26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作者年少的记忆中,冬天是坚硬的。天气严寒,衣服厚实又笨重,食物是冰凉的。家里的炕,宿舍的床,都是简陋的。作者说那冬季坚硬,是指冬季寒冷而且条件艰苦。但正是这样的冬季,这样的生活,让人们的意志得以磨砺。现在的冬季,虽然仍旧寒冷,却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善变得柔软起来。如今,作者已至中年,发现热爱生活的人开始学会用柔软的生活态度来面对困难。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于人生中的磨难可能都有不同的诠释,但无论是苦难中的坚强,还是逆境中时常保持的份平和,都源自人们内心最真实的认识,最丰裕的感受。人生,因为遇见幸福也面对苦难,而变得圆满。全文立意新颖,令人读罢深刻思索。佳作,欣赏。【编辑:欣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书        2019-01-05 16:43:53
  老师的作品令我们这些年轻人体会到曾经时代的不易与艰辛,更应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
欣然,爱书。
回复1 楼        文友:赵亚亚        2019-01-05 17:16:28
  周末了,感谢您的辛苦工作!
2 楼        文友:欣书        2019-01-05 16:44:18
  期待更多精彩!
欣然,爱书。
3 楼        文友:柏丫        2019-01-07 07:59:25
  昔日的冬季,的确硬邦邦的,我记得那时刚洗了的头发上就结一层薄冰,带学校吃的馍馍也是硬邦邦的,时代发展今日,冬季变得软和而温暖,人们生活越来越幸福。
回复3 楼        文友:赵亚亚        2019-01-07 10:16:22
  我工作了,洗头出去,头发结了冰。可是,那时候不大感冒!你是否有同感?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