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司棋下的“死棋”(作品赏析)
《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大丫鬟,分别叫抱琴、司棋、侍书、如画,取“琴棋书画”之意。
抱琴随元春进宫了,其懂礼数自不待说。侍书伶牙俐齿,抄检大观园时,她三言两语替探春回击了王善保家的:“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舍不得去。”连能说会道的凤姐都夸她:“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入画是老实女孩,藏了珍大爷赏给哥哥的钱物,又是哭诉又是告饶,愿意承担一切后果。这几个丫头中,最各色的当属二小姐迎春身边的司棋了。都说人生如棋,一步走错,满盘皆输。纵观前八十回她的表现,可以说她步步走的都是死棋。
司棋出场,就因为柳嫂子不给她蒸一碗嫩嫩的鸡蛋羹。莲儿回去,添盐加醋一番诉说,司棋遂带了小丫头气势汹汹地前去问罪:“凡箱柜所有的菜蔬,只管丢出来喂狗。大家都赚不成。”乒乒乓乓,砸了厨房,骂了众人,后来柳嫂派人端去的鸡蛋羹也全泼地下了。就算柳嫂狗眼看人低,前面给的豆腐是馊的,今日为了一碗鸡蛋羹推三阻四,但这一闹一砸,纯属泼妇作为,司棋输理了。晴雯也打骂小丫头,那簪子戳坠儿的手,那是因为坠儿拿了平儿的金镯子,做人“眼皮子浅”,人家做得不合情却合理。司棋是奴才们眼中的二等小姐,但本质上还是奴才。鲁迅先生说:“中国历来只经历了两个时代,一个是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一个是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一个“暂时坐稳了奴隶”的人,何必去欺负一个未来的自己呢?
厨房事件要放在息事宁人的袭人或者平儿跟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是司棋借着玫瑰露、茯苓霜之事趁机把事整大,欲把柳家的撵出去,将秦显家的——自己的婶娘弄到厨房补这个肥差。人算不如天算,她不巧碰上了凤姐生病平儿行权,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六十二开篇写“司棋等人空兴头了一场”,“连司棋都气了个倒仰,无计挽回,只得罢了”。可以想象,司棋在这场风波中,明里暗里,上蹿下跳,出点子,使手段,登高跌重,说的就是她。秦显家的迫不及待的上下打点,“送人之物,白丢了许多”,失了脸面,丢了钱财,估计司棋的这二婶娘事后对司棋也是怨言颇多。司棋忘记了自己仅仅是懦弱的迎春跟前的一个大丫鬟,在偌大的贾府中,身份卑微。作为奴才,远离是非方为明哲保身之道,她却没事找事。
司棋作为迎春的大丫鬟,伺候好主子是她的本分,可你看看,她把二小姐的生活照管得如何?攒珠累丝金凤哪里去了?她心里明白,王住儿媳妇拿了耍赌作抵押,她不管,还不如绣橘那么经心。绣橘说“姑娘虽不怕,我们是做什么的”,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一个屋子里,任着奴才拿主子的东西随意去当,任着奴才逼着主子去求情,任着底层的奴才在小姐闺房里吵得不可开交。你是大丫头,吃穿用度都是好于小户人家小姐的,拿钱不干事,这在任何时候都说不过去。贾府里的丫鬟如云,袭人伺候宝玉凡事亲力亲为,慧紫鹃为黛玉的终身大事试探宝玉,鸳鸯为贾母吃穿用度操尽了心,贾母自己说“走一步路都离不了鸳鸯”。司棋呢?她的心思全在自己的恋情上。
当然,这都算小事,在爱情面前,司棋是贼胆大。在贾母寿辰之夜,荣国府阖府欢宴之际,玩起了灯下黑,竟然与表哥潘又安幽会。幸亏是被鸳鸯无意碰见了,要不然这有伤风化的事当场可要了她的性命。虽说自由恋爱的勇气可嘉,但是在主家的花园里做男女苟合之事,连旁观者鸳鸯都替她脸红。“今日趁乱,方初次入港,虽未成双,却也海誓山盟,已有无限风情了。”真是色胆包天,在古代被人不齿,即使在今天也不算光明正大之事,司棋这个女孩儿在这方面很不自重。再看她找的好女婿——潘又安,遇事连夜逃走,自保命要紧。估计他有潘安之貌,也是“好马一张皮,中看不中用”,这就是司棋看人的眼光。她自己也想到:“纵是闹出来,也该死在一处。他又是男人,先就走了,可见是个没情意的。”失身又看清心上人致命的弱点,对她来讲,打击巨大,从此病怏怏,卧床不起。
最要命的是司棋做事不谨严。潘又安一走了之,自己幽会被人发觉之后,竟然还敢把男人的锦带袜、缎鞋、同心如意并一个字帖儿放在大观园内自己的住处的箱子里。为何不逮空放回家里?这些玩意儿放在身边虽说可以寄情,实则是一枚定时炸弹。贾府的规矩,她能不知道吗?她大模大样,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抄检大观园时,当凤姐掣出一大堆物品时,把来信从头念了一遍,大家都唬了一跳。私定终身,铁证如山。当时司棋低头不语,不替自己辩解,也无惭愧畏惧之意,颇有好汉做事好汉当的风范,让凤姐觉得“可异”。事实上,她很清楚,被撵出园已成定局。用现在的话讲,司棋没有规矩意识,当然不可能守规矩,大观园留她不得。
出了大观园,丢了工作,失了脸面,没了清白的女儿身,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你给家里挣不了钱、争不来颜面时,司棋结局之惨,可想而知。
关中人为孩子娶媳妇有句口头禅:“宁娶大家奴,不娶小家侯。”因为大家的丫鬟们,也是跟着主子长了见识的。可是司棋罔在大观园里走了一遭,别说学习宝钗黛玉探等人的优点,连鸳鸯侍书晴雯都差得远。在精神层面和为人处事上她都均未获得成长,反而步步做错事,下死棋,为自己挖坑,下场可怜,可叹可悲。难怪,曹雪芹老人家给她取名司棋,即“死棋”也。
文章分析入微,有时代主因,也有个人客观缺陷。唉。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