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礁石】青衣(散文)
如果明媚,就是轻浮;如果温润,就是浅的……黑,原来可以这样触目惊心。
——雪小禅《黑,墨之魂》
一阵嘈嘈切切的琵琶独奏声,回响在剧场。然后所有的聚光灯都打在了身着青衣的秦香莲身上,旁边的正生和老生都做了陪衬。只见她轻启朱唇,耳畔传来阵阵哀吟:“夫在东来妻在西,劳燕分飞两别离,深闺只闻新人笑,因何不见旧人啼……”京剧张派的这段唱真是百听不厌。此时,人们的眼睛完全被女主角青色的褶子和长长的青丝紧紧吸引,只有她头上的素色贴片在舞台灯光照射下偶然闪一下耀眼的光辉。黑,成了舞台的灵魂;青衣,成了魅惑人心的主宰。此时涌上我心底的既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悦,也有“余音绕梁”的悠长。我的眼睛又一次潮湿了,为主人公秦香莲,也为我心中绝美的青衣。
小时候看样板戏,最喜欢《红灯记》中的小铁梅。一条长长的辫子,左手叉腰,右手高举红灯,二目圆睁,如电的目光仿佛要穿透整个世界。红底白花的紧身棉袄、红色的头绳在舞台上炫目无比。整个童年,我一直把铁梅当作偶像。上世纪八十年代,古装戏恢复演出后,我喜欢过疆场上叱咤风云的穆桂英、痴迷过耍雉鸡翎的吕布,梦想把自己变成独处楼台思念梁兄的祝英台。那时看戏,我最怕青衣出场,走路慢吞吞不说,只要走到舞台中心,就“咿咿呀呀”唱个没完没了。甚至我在剧场转一圈回来时,她依然占据着舞台的中心位置,丝毫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多少次,我就是因为受不了青衣的大段唱腔,而选择离开剧场的。
逐渐喜欢上青衣,是人到中年以后的事。有一年村里赶庙会,我陪妈妈去听戏。台上《三娘教子》的剧情在背诵《论语》的冲突和是否亲生的争吵中达到了高潮,三娘一怒打断了织布机机头。“遭不幸儿的父镇江命染,多亏了老薛保搬尸回还。有为娘不改嫁为的哪个?都只为儿年小,他(老家人)年老,儿小他老,他老儿小,无依无靠,娘心不安……”一段晋剧的垛板,台上一身青衣的三娘,越唱越激动,用自己的脚背勾着椅子,向并非亲生的儿子薛倚哥靠近,再靠近……我的心震颤了,青衣是什么?是担当,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
我知道,这段唱妈听过无数次,甚至会哼唱,可这回她没有跟着哼出声。我偷偷瞄了她一眼,她正用手背抹去眼角的泪水。我听妈说过,每次听这段,她都会想起姥姥,想起姥爷去世后,姥姥带着妈和两个舅舅的苦日子。姥姥就像剧中的三娘,去东邻西舍借米面,却因有借无还让人下眼看。那一刻,我凝神,台上身穿青衣的三娘幻化成了姥姥,脑后青丝化作盘起的发辫,身上的褶子化作棕色的偏襟衫和黑色的裤子,头上素色的云片在舞台射灯下折射出“母亲”两个字。这两个字在舞台中央越来越大。在这两个字的映衬下,台上的三娘越来越高大,她身上的青色褶子也缀满了“无私”和“奉献”的字样。
逐渐喜欢上青衣后,就到处找磁带来听,从国粹到梆子戏,甚至南方的黄梅戏和越剧,我几乎是来者不拒,而这些剧种都在演绎一出千古不朽的人蛇恋——《白蛇传》。
《西湖初遇》以越剧最美,没有北方戏的浓墨重彩,清淡的面部着妆、淡雅的服饰,就如一杯温热的蜂蜜水。每一次听,都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水柔柔,山盈盈,水中彩霞,天上云……”伴唱声中,整个舞台就如同一幅淡彩的铅笔画。此情此景,陶醉了蛇妖白素贞,也迷醉了台下的我。
一出《白蛇传》成就了西湖,也成就了断桥。暑假时,我曾去探望过断桥,她安静地躺着,任凭西湖的微波轻抚它沧桑的身躯。没有西湖美景三月天的迷人景致,更没有断桥残雪的奇景,只有一份时光留下的淡定与从容伴着她。我独自在桥上一遍又一遍徘徊,眼前的石桥就像一位素服的青衣。耳边各种版本的唱腔轻轻流过:“小青妹且慢举龙泉宝剑……”且不说老一辈的梅大师和尚大师,就是京剧杜近芳老师的绻绻深情,李炳淑老师的甜润委婉,晋剧王爱爱老师的清脆圆润、豫剧虎美玲老师的曼艳清远……每一次倾听都让我沉醉,每一次回放都让我留恋,“妻盼你回家你不转,哪一夜不等你到五更天。可怜我枕上泪珠都湿遍,可怜我鸳鸯梦醒只把愁添……”双脚亲自踩踏着神秘的、带有几分仙气的断桥,浸润在幽婉的唱词中,我宁愿自己是那个妖,是那个有情有爱、迷恋人间烟火的白素贞。
要说最有人间烟火味的白素贞,定数虎美玲老师表演的新编版豫剧《诀别》。“白素贞嫁许仙此生足矣”一句高腔,抛出的是白素贞对这场人蛇之恋的不悔。她即将被法海带走,压在雷峰塔下,可她无畏亦无惧。“好留恋断桥边风光旖旎,好留恋西湖岸热土热地,好留恋……那把伞……”都说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这些美好的回忆,她不留恋峨眉山千年修行的前世,只愿今生做一个深恋丈夫的妻子,一个对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千般不舍、万般眷恋的母亲。是这个世界太小,容不下这条千年修行的蛇精?还是法海禅师太冷酷,不懂人间情事?我不得而知。可最终她要走了,抱过儿子,亲不够,看不够,这是世界上所有母子分别的相同场景。泪水洗儿身,泪水湿娘衣。这段唱词中单是一连串的排比,就深深吸引着我。唱腔设计上,虎老师把传统的豫剧唱腔中加入了河南坠子和曲剧的要素,句句传情,字字滴血。每次听这一段,我都能感觉到心脏有被撕裂的疼痛,那种握着亲人的手,却无法挽回他(她)生命的痛,悄悄漫上心头,并逐渐泛滥开来。我迷恋上了台上的青衣,她教会了我做人要懂得深爱。
也许是青衣戏看多了,我逐渐喜欢上了黑色。黑的高贵和神秘,并非懵懂青涩的少男少女可以读懂。他们选择黑色,完全是在装成熟心态指使下的做作行为。只有真正经历过痛彻心肺,在沉沉暗夜中睁着眼睛迎接过晨曦的人,才配得上黑。黑色毛呢大衣、黑色风衣、黑色打底……黑色主宰了我的衣柜,素色而有禅意的黑,渗透进了我灵魂深处。
真正让我懂得青衣的禅意,是京剧程派名剧《锁麟囊》。一场水灾,天翻地覆。顷刻间,富家千金薛湘灵的世界,从五彩斑斓变成了一团乌黑。家人失散,食不果腹,她从贵妇人沦为替富人看孩子的仆妇。“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生、早悟兰因……”这是我听过的最有禅意的戏剧唱词。看过繁华烟云后,才会把心释放;看淡取舍得失后,才会安静从容。或许当年春秋亭上的薛小姐,只是不经意赠囊,却给赵小姐带来一生的幸福;或许今日你我一个不经意的善举,能带给别人或多或少的帮助。其实,我们都是在为自己种下善因,善果何时来?不得而知,也许是今生,也许是来世,那又有什么关系?站在桥上,能看到桥下所有人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自己一定是幸福的。青衣,让我懂得做一个禅意的女人。
戏,让我学会了在平淡的日子中寻找深情;青衣,让我在深情中学会了转身。我愿自己永远如台上的青衣,涤尽铅华,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