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哈密左公柳诗考

编辑推荐 【晓荷】哈密左公柳诗考 ——解读新疆人喜爱的左公柳诗


作者:陈平 布衣,48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74发表时间:2019-02-12 19:24:09
摘要:《左公柳》诗短短四句,蕴含着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在新疆哈密诵读此诗格外令人激动·····


   哈密“左公柳”诗考
   上相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此诗名《恭颂左公西行甘棠》,为清末杨昌濬所作。不懂此诗,莫谈新疆。一百多年来,此诗深受人们喜爱,代代传颂,有的干脆称《左公柳诗》。此诗有“三不寻常”:
   一是,作者不寻常。杨昌濬,字石泉,湖南娄底人,自幼聪慧,被誉为神童。年轻登科,二十岁就进入官场。居官五十多年中,有二十二年属封疆大吏,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这个经历在清末官场不说绝无仅有,也属凤毛麟角。此君不但文采沛然,文章诗作名重一时,而且属军事实干家。办团练,训军务,随左宗棠军打仗,一直干到任甘肃布政使,巡抚等,为左帅收复新疆之战功不可没。但是,后人记住的不是他的官职功劳,而是这首诗。换言之,他凭这首诗把自己的名字与收复国家领土的伟大战争连在一起。
   二是,诗名不寻常。甘棠,树名,北方叫杜梨。《诗经•召南》,说姬周召公经常到民间访贫问苦,坐在甘棠树下现场办公。后人把那些心系百姓,惠民行政者称为甘棠。作者完全明白收复新疆是一场激烈艰苦的战争,但不说战功而用此典鼓励左公到新疆为各族老百姓多办好事,可谓用心良苦。左宗棠在新疆大力推行屯垦,减免赋税,在给张曜信中说:“哈密遗民,同是朝廷赤子。前奏以待内地残黎者待之,不但事体宜然,亦事势所不得不然者。如借种子,假牛力,发农具,散赈粮,皆不可吝。”他赞同张曜对少数民族的宽厚政策,认为哈密遗民不论哪个民族都是“朝廷赤子”,确实比一般大清官吏站得高,看得远。
   三是,四句诗句句不寻常。
   首句把左宗棠进军新疆面临的复杂凶险的局面,凝练而平实一句话:“筹边”,颇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大将气度。当时新疆局面几乎不可收拾:1864年,阿古柏入侵南疆喀什。短短六七年居然攻占乌鲁木齐,大半个新疆沦入外寇铁蹄之下。北疆局面更加险恶,沙俄武力占领伊犁九城。此时“筹边”,谈何容易!“吾退寸而寇进尺”,忍无可忍,退无可退,只有一战。谈判是以武力作后盾的,西方列强直言不讳宣称:“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1876年4月,左宗棠进驻肃州,指挥收复新疆之战。7月,清军激战古牧地,奔袭乌鲁木齐,随即紧追阿古柏军至达坂城,击溃其主力。一年半后,南疆收复。侵占伊犁的沙俄知道遇到不好惹的对手了,于是开始谈判。1878年,清朝派使臣崇厚赴俄谈判。崇厚愚昧胆怯,签订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朝野大哗。左宗棠上奏光绪帝武力收复伊犁。69岁高龄的左宗棠扶棺出征,驻节哈密,指挥大军兵锋直指伊犁。沙俄在索取巨额“代守费”后,不得不退还伊犁。临走一把火烧了伊犁九城。左帅收拾了这个残局,无愧为国尽忠,为民尽责,此谓“筹边”。
   第二句看似平实,内涵极不寻常。这句诗把激烈艰苦的战争归为轻松浪漫的一句话:“湖湘子弟满天山”。这个“满天山”是一年半殊死血战得来的。跟随湘军一直打到喀什的文人萧雄,记录了沿途行军走过的荒原大漠:“大漠连天一片沙,茫茫何处觅人家。地无寸草泉源竭,隔断邻封路太赊。”著名变法殉难者谭嗣同曾经游历新疆,热情歌颂湘军收复乌鲁木齐之战:“将军夜战战北庭,横绝大漠回奔星。雪花如掌吹血腥,边风猎猎沉悲角。冻鼓咽断貔貅跃,堕指裂肤金甲薄。云阴月黑单于逃,惊沙铿击苍龙刀。野眠未一辞征袍,欲晓不晓鬼车叫。风中僵立挥大纛,又促衔枚赴征调。”战争的惨烈,将士的英勇,环境的严酷,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血战天山南北,湘军战旗猎猎,湖湘子弟在喀什在和田庆祝胜利,宣告阿古柏入侵者的彻底灭亡!
   第三句最耐人寻味,令人遐思。左帅西进时,见沿途“赤地如剥,秃山千里,黄沙飞扬”,遂下令“凡大军经过之处,必以植树迎候。否则,无论巡抚,县令,提头来见。”士兵也种树并挂牌写上名字。传说左宗棠在肃州哈密都亲手种柳树,百年过去,柳树合抱,当地人满怀崇敬称“左公柳”。种树不仅仅是绿化荒山秃岭,而且是抒发一种对亲人对家乡非常深厚的感情。《诗经》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从此“杨柳”成为爱情的象征。毛泽东的“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寄托爱情追思深若大海。“杨柳三千里”是湖湘子弟对妻子对家乡对亲友最深沉的爱!
   最后一句看似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但细细一想,大有深意。“春风”象征着什么?收复新疆,“故土新归”,当然温暖和煦,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但是,唐王之涣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时人解读吹羌笛的士兵暗中抱怨“朝廷的恩泽”未及关外啊!杨昌濬熟知王之涣的《凉州词》,当然明白“春风”喻“朝廷恩泽”,于是赞道“引得春风度玉关”。如果新疆不被收复,玉门关外哪里还谈得上“春风”啊!
   这时的新疆各族百姓在暴君统治下民不聊生,盼望“春风”,盼望“和太”(汉族人)来解救他们。文学家、历史学家毛拉木沙记载了一个真实故事:在喀什噶尔的郊区,一位农民正在耕田,一位过路人问他:“喂朋友,您在种什么?”农民回答:“我在种‘和太’(汉族人)。”问者欣然一笑,策马奔去。春天一颗种子,秋天将会有几百倍的收获!“和太”将会踏上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
   左宗棠收复祖国大好河山的历史功绩,赢得后人崇高敬仰。哈密人俗语:“看到左公柳,不敢高声语”,在老城建有“左公祠”,祠中镌刻左宗棠一首诗:
   万山秋色赴重阳,破屋颓院辟战场。
   城劫难消三户憾,高歌聊发少年狂。
   五更画角声催晓,一夜西风鬓领霜。
   笑指黄花勿负汝,荒畦数亩为谁忙。
   这首诗最适合在哈密吟诵,在左帅亲手植柳树边吟诵。一手举杯盛满“黄田大曲”,一手抚摸着闻名遐迩的“左公柳”:“枝如铁,杆如铜,顶天立地傲苍穹”,那是新疆儿子娃娃的剽悍豪壮之气,那是“风中僵立挥大纛”的戍边将士大无畏身影!
   来吧,朋友!人活的是精气神。美酒豪情常相随:热血永远在心头流淌,春风永远在东天山激荡••••••
  

共 24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早之前便熟读本诗,朗朗上口,直至熟读成诵,可是并未深入了解过本诗的背景和赏析,拜读本文,细细咀嚼,方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诗歌广为流传,在本文中,作者从“三不寻常”说起,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在感受文章魅力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的知识,在这篇类似赏析诗歌的文字中,我们再一次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它带给我们无限的感动。感谢老师赐稿晓荷,期待您的下次精彩作品!【编辑:小小的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小的船        2019-02-12 19:24:48
  老师写文辛苦啦,祝老师新春快乐!
回复1 楼        文友:陈平        2019-02-13 20:03:15
  谢谢您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