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蓝】壮族人的行为风水观念(散文)
人们所说的风水一般是指坟山、宅地的地形与方向的一种特殊的讲究。中国人讲风水一般重在地理方面,因而又常有人把风水与地理说在一起,如有“地理风水”或“风水地理”之说。在中国,千百年来,人们往往认为坟山宅地的“地理风水”,跟人生的穷通乃至跟家族的兴衰有密切关系。对于这种传统观念是否具有科学性,世说纷纭,难以断论。
在广西都安县一带的壮族人家,除了笃信“地理风水”之外,大多地方还存在另一种风水观念——人的“行为风水”观念。
所谓“行为风水”就是“行为色相”。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做事的习惯动作,或者说是一个人做事的习惯方式方法和习惯态度,其义几近于常言的“作风”。
当地壮族人家虽然具有“行为风水”的观念,但他们并不会使用“行为风水”一词,他们是用壮语yienghsiengq(样相之意)来表述的。有的地方又用壮语hengz(惯行之意)来表述。
当地壮族人有牢固的天人合一、人神感应、因果报应的传统信念,因而对天地神明十分敬畏;因而产生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独特理念,并创造了一系列规范来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当地壮族人家在劳作和居家生活的过程中,其言语举动、举手投足乃至精神态度都有一番讲究的。他们认为人的行为色相会直接影响到人生的贵贱和事业的成败;他们认为人可以通过修为来营造良好的行为风水;他们认为良好的行为风水可以弥补命运的缺陷;他们认为良好的行为风水会给人带来好运。
当地壮人对于行为风水,是有许多讲究的,包括言语举动、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各方面。
壮人认为人在说话时宜言辞安定,神情自若,不要手舞足蹈,不要摇头晃脑,不要阴阳怪气,不要急促吼叫。如猴呼鼠啸,言轻语浮,是为贱格。与人说话,不能用手指指,不能抢先别人说话,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说话,若违反那是对别人的大不敬。人小声大,如阴沟蛤蟆,更为贱格。未言先笑,是为奸佞之辈。壮人认为人不能将不吉利的口头禅挂在嘴边,日常生活都要尽量避免使用不吉利的言词,如“背时”、“倒霉”、“死了”、“坏了”、“输了”、“完啦”、“没啦”等等。不要说“吃完了”,要说“吃饱了”;不要说“做完了”,要说“做好了”;不要说“死了”,要说“归天了”等等。“倒霉”一般用“运气欠佳”代之;“背时”用“不走运”代之。遇坏事不宜长吁短叹,只宜沉默无声,逢灾难不可怨天尤人,只宜暗自承受。
壮族人在衣着方面也有讲究的。他们认为衣服可以旧但不可以破,破了一定要补好,哪怕是补丁叠补丁都不会被取笑的;他们认为衣服可以烂但不可以臭,脏了必须及时洗净,穿有异味的衣服混在人群之中,会引起他们反感的。再者,壮族人认为,不能穿背心更不能光膀子接见客人,祼露上身见客,那是对客人的大不敬,光着上身去人家作客,几乎是对主人彻底的藐视,甚至视为对主人极大的侮辱。
壮人认为吃饭是件庄严的事情。有客人来,宴请宾客时,家中的妇女与小孩是不能与宾客同桌的,当然现代社会,这种风俗已经改革去了。但是,如今壮家人还是认为,人在食饭时不要谈及屎尿屁痰等污秽的话题;不要敲碗打碟玩筷子,他们说敲碗打碟会导致家贫,玩弄筷子会导致生病或肚子痛。他们说,在食饭时要稳稳当当地坐着,不要翘二郎腿,不要频频动身,不要端着饭碗游走而食,否则人生就衣食不周,温饱无常。在坐方形桌时,不宜坐在尖角处,因为那样吃饭会伤胃的。
壮族人最不能忍受的是不良的吃相,如果挟菜时,在菜碗中翻来翻去,或者先“炒”再挟,或者挟了放、放了挟,或者挑挑选选,这些行为都会引起他们严重不满的。
壮人认为人打烂饭碗是大不吉利的事,因为摔烂碗意味着不再吃饭了,只有人死了才把他常用的碗打烂。尤其是人家办喜事,你去作客,吃饭时更要小心,千万不要失手打烂碗碟杯盘之类瓷器,否则主人就非常恼恨你,甚至怪你一辈子的。因为办喜事若摔碗烂碟,这就意味着这场大事存在破碎、分裂、不圆满、有差池的预兆了。在平时,人们搬动碗碟之类瓷器和杯盏之类玻璃器皿,都强调要用双手端着、把持紧牢,轻拿轻放。汉族人也有“持虚器如持盈”的说法。给人摆饭时,切忌将筷子插在饭上,因为这样极像烧香的情况,更严重的是,壮家人在人刚死之时,就在死人的床头打一碗饭,饭中竖直地插着一双筷子。若给活人这样布饭,无异于咀咒别人去死。
壮家人做事,讲究稳重牢靠。放器物于台案,要尽量往里靠,切忌半截悬空。他们认为,半截悬空有形势危险、不安全、岌岌可危之形象。器物放置于台案,要尽量放平,不要倾斜,底部要落到实处,不要架空,不要有他物楔垫。否则就意味着不平衡、不周全、不稳定、不牢靠。壮家人认为家中如有这种形象存在,势必破坏家居风水,致使家道不安,失去温馨和谐的氛围,长期如此,要发达要兴旺是不可能的。
同样,壮家人以这样的理念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行和能力,认为如果一个人在接人待物和做工干事的过程中,常常暴露出不佳的行为风水,就可以判断这个人没修养、不稳重、不可靠、做事易出问题、不是成大事者,继而就有失去被重用、被信任的可能。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个道理。
壮家人在居家方面,讲究也多。壮人夫妻在生了第一个孩子之后,就不再同床而睡了,而是分床而睡甚至是分房而睡,从此丈夫若要与妻子恩爱就得走动,这就叫“行房”。若住的是楼房,切忌在楼下神台顶上的位置安床。切忌在堂屋和大门顶上晾晒衣服,特别是安有神台的堂屋尤忌。切忌践踏火灶,不得张开两腿正对灶门烤火,不得敲锅打灶。忌讳踩踏门槛,忌讳倚门望外。有客人来,不许小孩围观,不许小孩久视客人脸面。不许在家中吹口哨,说这样会招野鬼入屋造成家道不宁。不许在家中戴草帽撑雨伞,说这样就意味着屋漏家破。雨帽不能帽口向下盖着放置,说这样会导致家中有耳聋病人。斧头不能斧口朝天放置,说这样会导致雷公发怒,得罪雷公。不能在堂屋光身洗澡,说这样会得罪祖先。白天、雷雨天,夫妻不能行爱,说这样会得罪神灵。不能光身烧香拜神,上供前的祭品不能品尝,不能在寺庙周围便溺,说这样会得罪神灵,引来灾祸,等等。
在走路方面壮家人也是有讲究的。老人常教训孩子说,走路要看路,不宜东张西望,频频回头、指指点点。要步履稳重,不要跳跃喧闹。走路只宜适度摆手,若摆手的幅度大于步长或摆手的频率多于过迈步,是为轻浮浪荡、漂零江湖之辈。如果你走进人家的村子,要注意不要随便进入人家的庄稼地,不要随意驱赶人家的鸡犬,否则被认为是不把本地人放在眼里的行为。不要指指点点人家的门口,否则被认为是对这家人评头品足。若是遇到牲口走来,要给人家牲口让路,若是因为你的挡路导致人家牲口走散了,人家会在心中愤愤说,这人真是个笨蛋,连牲口都不会避让。等等。
旧时代的壮家人,是很讲究礼节、信用、修行和教养的,因而谦逊、儒雅、敬畏、感恩等等的行为风水随处可见。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各族文化、中外文化的迅猛交融,壮家人的这些传统文化和习俗,也就日趋模糊和日渐放弃了,这与民族语言日渐式微的情况是相似的、同一根因的,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任何人为的干预都是无济的。
中国古代人早就注意到行为风水的问题了,早就提出了个人修为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对于这个论断最可靠的证据,是道教创始人老子所著的《太上感应篇》,且不去论此篇的思想内容是否都具科学性,然而它确是强调天人感应学说的经典。壮族人一般多信奉道儒释三教合一的所谓“阐教”,所以他们的行为风水理念,应该说主要是受到道教思想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