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荷塘】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赏析)

编辑推荐 【荷塘】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赏析) ——记吴敏树的几个亲家


作者:铜盆孤雁 举人,4966.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11发表时间:2019-02-17 22:58:21
摘要:晚清文学家吴敏树有三男三女,自然有六个亲家,我们翻遍吴敏树著作,发现与他有诗文往来的只有王云湖、龚智轩和刘淡山三个亲家。吴敏树对亲,似乎有一条规则,不看家穷家富,但必须是读书人家,礼仪之家,正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吴敏树说,据以授官的委任状,我在浏阳做着小官,惊惶地看见家书一行字。我和表兄罗懒农相交四十年,二人分别才只半年,为什么要作永别使人伤感。
   喜欢写诗善于哀哭唯独在亲情之时,我俩早晚过从甚密,近邻看了都高兴。我那时年纪最轻现在也要老了,教您怎么会不是老朽啊。
   从这两首诗里可以看出他二人的感情,四十年来,一早一晚都在一起,你心里怎么想的我知道,我心里怎么想的你知道,现在竟然永别了!
   随后,吴敏树写一篇《罗懒农表兄哀辞》,辞曰:
   敏树前母罗太孺人,懒农其昆弟子也。余外家徐氏,无亲人,独亲罗氏,居同村,朝暮相往来。而懒农年大长于余,尤相爱善。初,兄力为农,以就衣食,晚乃自暇,学文史事,亦不肯竟,故号曰懒农老人。由余之所为兄目也,兄尝为小诗,辄工,尤喜诵古人悲哀之文,以极痛为快。人有其亲戚死而请余代为之祭辞者,兄必求而读之,曰:“子之文能为人致魂魄也。”呜呼!今余不得哭兄之丧,不得送兄之葬于荒原墟墓之间,长号拜辞,以尽余哀。既为短诗数章,前致于兄之灵前,于葬也,复申之此辞:
   七十有三之年,寿不为少也。孤而壮劳疾,又困其老也。平生独与余亲,匪姻邻之相保也。号之曰“懒农”,余心之所宝也。昔余少之狂酣,文墨徒草草也。兄亟从之歌呼,悲哀以为好也。及行交于四方,语相温以貌也。还顾兄之颓然,思宿昔而如捣也。渺秋山之荒原,我兄之归道也。余不得拜兄之永辞,洒泣乎苍昊也。
   原来,罗懒农就是吴敏树的舅表兄,准确地说,是吴敏树前母娘家侄儿子,吴敏树自己外婆家无人,自小就亲前母娘家人。罗懒农一家也住在吴伏一,所以二人才一早一晚在一起。“懒农”这个名号实际上是吴敏树给取的,表兄是个农民,以前就是种田为业,年纪大了,爱上了诗书,竟然可以写诗了,而且还写的很工整。
   吴敏树致哀说,七十三岁的年纪,寿数不算少。从少孤到壮年患上劳疾,又将他陷在老年无助困境中。平生只与我亲,不是姻亲邻居的那种互相担保。号叫“懒农”,这是我心里所藏的宝贝。过去我少年时的狂酣,文墨只马马虎虎。懒农兄急忙跟着高吟号呼,认为写得悲哀就好。到外出交友于四方,语言温和作为外表。回过头来看懒农兄衰老的样子,想着从前如同舂米样有劲头。看不清楚那秋山荒原,那是我懒农兄回归自然的路。我不得拜懒农兄作永远诀别,只有默默地挥泪在苍天。
   其实,罗懒农并不是个落魄的书生,他只是个爱好诗书的农民,从无功名利禄思想,一心只在山水间行吟歌唱,且耕且读。
  
   2、二舅哥何悫庵
   吴敏树有两个舅哥,大舅哥何锦云,我说过,他是一面官场旗帜;二舅哥,则纯碎是个农民,不过是位富裕的农民。
   吴敏树和二舅哥的感情比和大舅哥的感情要深一些,因为他二人在一起的日子多一些。1857年,二舅哥何悫庵六十二岁寿,吴敏树赋诗一首《何悫庵铨外兄寿诗》,诗曰:汉有高人仲长子,不慕王公慕贤士。良田广宅临清流,吉日烹羊奉甘旨。亦闻平生马少游,身骑款段行复休。平生乡里良不恶,伏波误矣贪封侯。悫庵之居洞庭南,青草碧引潇湘涵。朝餐湖鱼脍白雪,晚饮腊酒倾黄柑。座中宾客常四五,佣隶班分治田圃。男长持家少读书,膝下诸孙眉秀妩。吾家前后隔洲浦,姻连旧新亲姊附。白头正好从公游,奈何动地鸣钲鼓。今年春雨长沙城,市头沽酒谈深更。叹我无栖家泛白,看君虽老神峥嵘。计数朋侪嗟落木,昔时欢会今伤情。湖山动摇鱼鸟骇,亟搔短发思清平。昨者乡人报秋熟,鼠狼不忧鸡饱粟。父老提壶谒寿翁,翁亦张筵集邻曲。我闻此语遽欣然,呼儿商量归买船。老妻迫为阿兄喜,妇谒姑行拜爷前。人生快意称神仙,功名且推新少年。愿得从容跨黄犊,度阡越陌长周旋。
   吴敏树说,汉朝有个高人名叫仲长子,他不羡慕王公却羡慕贤士。家有良田广宅又紧挨着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在良辰吉日烹着羔羊奉着甘旨。也听闻他平生喜爱知足求安的马少游,骑着马走走又歇息。平时在乡里的确不作恶声厉色,伏波将军马援误会他贪恋封侯。悫庵的住地在洞庭之南,碧绿的青草湖包容着潇湘水。早餐吃着细切的雪一样白肉湖鱼,晚餐饮着腊酒吃很多黄柑。座中宾客常有四五人,仆役奴隶分几班治理田圃。长男因为持家读书少,膝下诸孙长得眉清目秀英俊俏丽。我家前后隔着洲边,亲上加亲结着姻亲。老了正好同你去游玩,无奈何震撼大地敲响钲鼓。今年长沙城下春雨的时候,在市场买酒来边饮边谈,直谈到深夜。感叹我无处栖身家泛着白色,看你虽老却精神矍铄。算一算朋友辈就嗟叹他们如同落叶飘零,过去欢会一堂如今伤情。湖山为之动摇鱼鸟为之惊骇,急切地用手指甲轻刮着短发想着清平的日子。昨天乡人来报秋稼熟了,鼠狼不担心没吃的鸡也能吃饱了。父老提着酒壶来拜谒寿翁,寿翁也摆着筵席叫来邻居。我闻听此语就很高兴,叫喊着儿子商量着回去买船。老妻急促地为阿兄高兴,媳妇姑娘都在老爷前拜谒行礼。人生最快乐的事是做神仙,功名暂且推给新少年。愿得从容骑上小黄牛,度阡越陌长周旋。
   全诗以汉朝高人仲长统和马少游起兴,他们过着富足而闲适的日子,吴敏树称颂二舅哥过的神仙日子,家给富足,儿孙绕膝,孙子孙女个个长得乖巧,自己也精神矍铄,就是长工们也是各安其事,本本分分。
   这首诗的前面其实还有一篇序言,序言是这样的:
   敏树之妻之兄二人,伯曰浣溪通判君,悫庵仲也,两兄皆厚余。通判君年最长,又数宦游,故余与悫庵相处为密,自少时往至其家,一坐起前后不暂离,告归必苦要留,别若不忍状,稍间,则使人问,即又自来余家,盖数十年常如此。君长余十岁,相视如齐齿,然狎而益敬,未尝有一言之相侮戏者。君又以其长女婿余长子念谋,季女婿余弟子煊,余又以弟女婿通判君之季子,两家姻好日隆,群从之交为亲者尤多也。君虽故富家,俭于居己,而勤于为人,与人多款密,亦不独于余为然。通判君既卒,乡人尤倚重君,君不惮老,常走他家,为平处所疑争事,值时有变,家不得安居,官府益相请召。君亦稍欲避烦,顾不得休。
   咸丰丁巳之春三月,余方寓居长沙城中,君棹舟就余,留匝月。会多雨,日夜饮酒,谈人间近事,感今夕之变速,计数乡闾侪辈间人,则慨然而叹。少霁,出市头观剧乐,闻城上兵健习战声壮之,捋须髯,意气为奋扬已。又不能无憾,盖君年六十又二,而余亦且老矣!九月,乡人以岁熟,寇且远,皆谋寿君以乐其意,敏树亦喜,而为诗二百八十字,歌以为侑,且序其所以然者。
   吴敏树在序言中先说清自己为什么与二舅哥亲密一些的原因,接着写他们如何亲密无间的,两家又如何亲上加亲的。再说到二舅哥的为人,“君虽故富家,俭于居己,而勤于为人,与人多款密”,“乡人尤倚重君,君不惮老,常走他家,为平处所疑争事,值时有变,家不得安居,官府益相请召”。他的为人是为富且仁,村民倚重他,官府也倚重他,有乃兄之风。
   吴敏树特别提到一事,三月间,二舅哥荡着船从上荷塘来到长沙城,在吴敏树家里住了一月,“会多雨,日夜饮酒,谈人间近事,感今夕之变速,计数乡闾侪辈间人,则慨然而叹”,“少霁,出市头观剧乐,闻城上兵健习战声壮之,捋须髯,意气为奋扬已”,这样的描写多么生动啊,如果他还年少,能蛰伏乡间么?
  
   3、母族徐克轩先生
   吴敏树写过一篇《徐克轩先生传》,传曰:
   克轩先生徐氏,讳承照,字宫月,巴陵三都人也。吾母太孺人,克轩同族,幼时每闻言外家之故,多为佐职官于外,则克轩之祖部翁者,尤敦谨。敏树少时,见其家所书于堂屏者,皆先正名言,而传家之要道也。
   余始入岳麓读书,克轩年过四十亦至,以为急求举也。而日与人为弈,其往长沙以肩舆,路旁有茨而红葚,跳下摘食之,日多步行,舆寄焉耳。至会城之明晨,携其舆夫,自铁佛寺至白沙泉,城外内可观游处,行走殆遍,乃遣归。所食饮与衣,皆俭陋,食惟饱其先进者。一日见人以贷钱斗者,遽止之,而偿其负。家田不盈六百亩,以二百亩为公田,施族之鳏寡婚丧不举者,余以置义学。岁俭,冬寒甚。语其弟巡检君曰:“今日我大寒,加裘乃已,质谷者衣物多在此,奈何?”明日,即呼乡人与衣,明春,召还谷者,以其谷与之。凡出谷千余石,不复质焉。吴敏树曰:自吾先君子损贷谷万石后,继之者惟徐君。徐君非效人为名高者,非市恩于凡人者。敏树尝见学中门斗从索钱不与,至于争辨也。
   吴敏树说,徐克轩家风敦厚谨慎,他本人则是多有风趣,在岳麓书院和吴敏树一同求学,他不学习,天天下棋,进长沙城最有味,坐轿子走到半路,看见路边有桑葚或者草莓之类野果,跳下轿子就摘着吃,有时候把轿子寄在半道,带着轿夫步行入城满城闲逛,吃用很俭省,予人却大方,有一次看见人互殴,原来是为债务纠纷,他掏钱替人还了债,解决了他们纠纷。
   这么一个有风趣的人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家原有不满六百亩水田,拿出二百亩作为义田,资助族上那些鳏寡孤独和办不起红白喜事的人家,剩余的就办义学,有一年遭灾,他拿出千数石稻谷救济灾民,吴敏树说,自他父亲做过这事后,徐克轩是第二个这样做的人。
   徐克轩为了什么?没任何目的,他既不热衷于功名利禄,又不是要到老百姓那里买恩,他就是仁义。
  
   4、侄女
   侄女婿去酃县做官,侄女随行,吴敏树赋诗三首《送何氏侄女之酃任》,诗曰:
   (1)酃县官斋足酒钱,远从夫子上湘川。嫁衣犹似初归好,稳抱孙儿到我前。
   (2)四妹前年化作烟,眼中孤女剩人怜。写经第一开心事,深夜焚香礼佛前。
   (3)荷塘湖口是何家,两两鸳鸯对不差。秋色催人上衡岳,船人迎汝过长沙。
   吴敏树说,酃县官斋有足够的酒钱,远远地跟从夫子来到湘江边。嫁衣还像初次归来时一样的好,稳稳地抱着孙儿来到我跟前。
   四妹前年亡去化作了一股烟,眼中的孤女只剩人爱怜。写经是第一的开心事,深夜在向佛礼拜,焚香表诚在佛前。
   荷塘湖口就是何姓住的家,两两鸳鸯相对着一只也不差。秋色催着人登上衡岳去看景,船老板迎接你过了长沙。
   1870年,吴敏树给侄女寄去几条鲢鱼,赋小诗四首,诗曰:
   (1)有鱼者鲢,游于洞庭。而斯溯流,乃上湘阴。
   (2)上湘如何,曰推产子。产子乃欢,归于吾里。
   (3)南衡熊熊,生气勃发。禀命在兹,遵渚无越。
   (4)春水生矣,洞庭盈矣。归来归来,尔室成矣。
   吴敏树说,有一种鱼叫鲢鱼,游于洞庭湖。它溯流而上,于是游到湘阴。
   来到湘阴做什么,推说是产子。产子后于是欢快,重新回到了我们这里。
   衡山就像火一样旺盛,它生气勃发。我在这里奉行命令,鸿雁你不要飞过它。
   春水开始涨起来,洞庭湖满满的了。回来吧回来吧,你的房子已经筑好了。
   这些可爱的亲戚朋友,有的过早离开了吴敏树,引起吴敏树悲泣;有的则去了远方,引发吴敏树无限的思念。

共 9353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自古以来,中国人讲究门当户对,文人更是如此。吴敏树有六个孩子,探究吴敏树的亲家也真是有意思的事。作者查阅资料,只找到了三位与他有诗文往来的王云湖、龚智轩和刘淡山三个亲家。吴敏树对亲,似乎有一条规则,不看家穷家富,但必须是读书人家,礼仪之家,正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那另外三位亲家为什么没有资料记录呢?给人们留下了悬念,另一篇又辑录了吴敏树的几位亲属,作者这种精细的研究方法很可取。一位再伟大的人都有亲属,他要和亲属有所往来,虽然亲属可能不是多么有名的人,甚至是很普通的人,但能把这些有关联的人都记录下来,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编辑:莫道不销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2-17 23:00:08
  从亲家身上入手,可以看到吴敏树的结亲标准,也是从一个侧面了解他的突破口。为您点赞!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2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2-17 23:01:47
  后一篇也可以单独成文的,您将两篇放在一起,减少我的工作量。非常感谢!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3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2-17 23:02:39
  期待更多精彩,晚安!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回复3 楼        文友:铜盆孤雁        2019-02-18 00:09:56
  谢谢莫女士的编审,恭祝编安!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