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春】舅舅(散文)
家中客厅的墙上,挂了用真、草、隶、行四体写成的书法四扇屏。来家中的客人都说这字真好,问是谁写的时,我都会微笑着说,是我舅写的,说话的同时心中充满了骄傲。
骄傲,有时我自己就想,一个接近五十的人,还有骄傲的心是否合适,但一想到是为自己的舅舅感到骄傲,也就释然。
小辈里众多兄弟姊妹,谁不为这个白发老头感到骄傲呢。
一
四十多岁,舅舅的头发就白了,虽然还有一些灰黑,但更多的是白色。如果你知道李默然,就可以想见我舅舅的模样,高高的个子,魁梧的身体,方方的脸庞,满头的白发。
最佩服的是舅舅教育学生的本事,任你再调皮捣蛋的学生,在当老师的舅舅面前就捣不起来。
舅舅教了多少学生,我不知道,但去看望舅舅时,常碰到他曾经的学生。后来认识、熟悉了,每当说起舅舅,就能感受到他们对舅舅发自内心的敬爱。
他们有的是上学时调皮捣蛋的学生,当他们为其他老师不能约束自己而感到得意时,却被当教导主任的舅舅喊到办公室。
没有想象中的批评,没想到这个外表严厉的老头还认识自己的父母、爷爷,竟把自己的优点分析得那么清楚,当然也提到了自己的缺点。这老头只是要求自己改掉那些小缺点而已。好吧,那就去做。受到了尊重学生,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可取之处,肯一点点去努力了。
“要不是你舅说我,也许就一直混下去了。”说到曾经的经历,很多学生能为得到舅舅的教导而感到骄傲。舅舅对事情入丝入扣的分析,对人温和而严肃的态度,是学生不能抗拒的武器。
我自己也是。
父亲十五,我爷爷去世,家里穷,父亲被迫辍学务农养家。未能完成学业,成了父亲一生的遗憾。在我上小学五年级时,他就把我送到姥爷家,跟当老师的舅舅、妗子读书,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读书成器。
刚随舅舅读书时,才十来岁,一次广场上放露天电影,吃完晚饭我就迫不及待地出去看电影了。电影才刚刚开始,表姐就找了来,你舅让你回去写作业。虽然不情愿,我也只能老老实实遵从,从此知道了什么是对学习应有的态度。
一上初中,我就直接成了舅舅的学生。舅舅教的语文,是学生们最爱听的课,在我却是最难熬的时光。爬黑板、背课文、提问,每节课都少不了我。不敢稍有懈怠,集中精力听课,随时准备回答问题;每节课前赶紧去准备已布置的背诵任务,因为上了课的提问背诵肯定少不了我。好在我小时记忆力还行,又作了准备,背诵多能做到一字不差。
“有没有错误?”背诵时,其他学生要认真听,听出错误举手指正是他们的任务,当听到其他学生齐声说没有时,舅舅的眼里露出满意的神色。虽然我心中也得意,但毕竟不愿成为重点被提问的对象,有时自己心里寻思,舅舅这算不算因公徇私。虽然想,但我不敢说,只能认真去准备。
虽然舅舅只教了自己一年,但我的语文一直不错,一直到高考,都不用刻意为语文多付出时间复习,完全是得益于当年为应付舅舅的提问,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高考时填报志愿,征求舅舅的意见,舅舅说凭自己喜欢去报。心里喜欢的是政法和教师,于是在一般志愿里全填了教师,在优先录取志愿里填了政法类学校。
结果是上了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毕业后成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成了舅舅的同行。
以舅舅为榜样,常向舅舅求解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用心用力教书育人,所教第一届毕业班毕业会考,竟拿了全县第一名。舅舅非常高兴,给了我很多鼓励,更加详尽地给我讲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上好语文课。
可惜当年全省法院系统面向社会招人,我还是忍不住学生时期对政法工作的诱惑,考取了法院。
“如果继续当老师,你会是一名好老师的。”舅舅尊重支持我的决定,但也不无遗憾。
做法官二十几年,做老师不足五年。虽已是一名资深法官,但做法官总觉得不如当老师得心应手,虽没学好,语言和文字毕竟是舅舅从小就给打下了功底的童子功。
我中学毕业后,弟弟又继续去姥爷家住,跟舅舅读书,毕业后也当了老师。
弟弟的升学,让舅舅完成了他二子一女、两个外甥考学的任务。
谈起舅舅的教育人生,舅舅的儿子,我那已经当了十几年中学校长大表哥总是自愧不如:“不算他教过的学生,仅凭教育咱弟兄姊妹五人,你舅也算得上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老师了。”
二
学生们爱听舅舅的课,也爱看舅舅的板书,字迹工整娟秀,看似随意,实则庄重而内敛,整体布局也好,一节课讲完,一副完美的粉笔书法作品已呈现在黑板上。
我也曾在课后见他用刷子在学校的长墙上刷写标语大字,不用打底和勾勒,举刷就写,一气呵成,写出工整的仿宋。当时是和其他同学一块围着看,听着同学们啧啧的赞叹,我心中充满了骄傲。
舅舅从四十几岁才开始练毛笔字,每天半个小时,天天不落,暑假里还去天津上书法高研班,得到了书法大家的指点。
练字一年后,舅舅的楷书已在小城内屈指可数。和同城的书法前辈交流时,他们都为舅舅书法的神速进步感到高兴,“我们只是成名在先,真正写得好的还是你呀。”这是他们由衷的感慨。
有一次,我去看他。当时他正为迁坟的曾外祖母写碑文,自拟的文词,已让人肃然起敬。认真书写的柳楷,结体工整,笔画如刻,深深震动了我。
书为心画,年过四十再去练字,在很多人看来,因心性早定,字也成型,已经很难成功,但舅舅还是练成了。“为什么又去练字呢?”多年以后,我问出了疑惑多年的问题。
“因为喜欢,给自己的退休生活预留个后路吧。”我问这话时,他已退休,大概喜欢的成分更多一些。舅舅的淡泊就是如此,虽是小城内最好中学的教导主任,努力工作的同时,已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了打算。
我也曾练过字,没写两个月,半途而废了,这也是很多人的经历。
“就是要坚持临帖,不要贪多,但不能间断。表面是练字,实则是练心,是克服懒惰,提升耐心,锻炼毅力,跳出原有陋习樊笼的过程。这是一个重新塑造自我的过程,练成之后的满足是宁静而充实的。”谈到练字的心得,舅舅充满了自信,“不光是练字,干任何事都是一样,要有恒心。”
舅舅当然是有恒心的人,因为不抽烟喝酒,长年坚持锻炼,已经八十岁的舅舅,身体没有一点毛病,头脑清楚,走路稳健,谈吐清晰。
“你舅年轻时抽烟喝酒,比谁都厉害。后来得了咽炎,说戒就戒了。”谈到舅舅的恒心,母亲最是佩服。
建国前出生的舅舅,经历了生活的艰难。据母亲讲,上学时赶上家里困难,只能半天干活,半天上学,就是那样,热爱生活的舅舅还是坚持练习武术,坚持自学,后来终于考取了师范学校。在学校里,舅舅更是学会了笛子、二胡、手风琴等乐器,靠的就是聪明和恒心。
当了老师,教学之余,舅舅也写点文章,散文诗歌,尤其是律诗,都写得不错。不以发表为目的,用以消遣时间文章的水平,足以令我这读过中文专业的汗颜。
年近七十的时候,吃完晚饭出去锻炼,不慎跌倒,摔断了股骨,舅舅的腿被打上了钢板。上了年纪,就怕摔断腿,很多老人就是在做了腰腿手术后一病不起,身体每况愈下的。
当孩子们为他担心时,舅舅已按医生的要求坚持起了锻炼,每天固定时间,固定动作练习,从不懈怠。取出钢板,又康复锻炼一段时间后,身体恢复得很好,如不注意,已经看不出他曾经受过伤,舅舅又一次用恒心留住了自己的健康。
“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这是舅舅教育学生的话,我践行得不好,只是记在了心中,舅舅却是真正的实践者。
二表哥是体育学院毕业,身体强壮,性格豪放,好朋友,爱烟酒。常因喝多了酒受到表嫂和妗子的唠叨。那次当着我的面,表哥又受到了表嫂的埋怨,说如果你能赶上爸爸一半的毅力就能戒酒。戒酒的想法,从来没有,好脾气的表哥只能给自己打圆场,“赶不上,咱就不赶了。要论恒心和毅力,谁能赶得上你舅呢?”
三
我还有两个舅舅,大舅已经去世,三舅远在湖南。
在母亲的嘴里,小时的他们是传奇式的人物,都有自己独到的本领。大舅的水性最好,一气游个几里路是轻松的事,连姿势都不用换。三舅游泳时竟在护城河里捞出一把手枪,交到县里后还受到了奖励。二舅多才多艺,就更不用说了。以至我现在做了舅舅,一直怀疑自己做得不好,不够格给外甥和外甥闺女当榜样。
母亲和娘家人感情很好,我还没去姥爷家读书之前,就常带我去走娘家。不记得是几岁时候的事了,大概是和表兄弟们玩得高兴,我坚持住下不走,外甥住姥娘家本是天经地义,见天气阴沉,母亲独自骑车回家了。
我也应该是高兴地留下来,吃饭时还高兴的我,临睡觉突然就想起了家,哭着闹着要回家。姥爷无奈,只得让舅舅送我回家。已经下起了雨,当时的路,还是土路,骑自行车就会弄得满挡泥瓦都是泥,根本骑不动,舅舅只能步行送我回家。大雨滂沱,电闪雷鸣,手电筒昏黄的光根本照不了多远,印象里只留下闪电过后满世界的黑。好在是趴在舅舅背上,还不感到特别的害怕。
醒来时已是大明的天,母亲说舅舅连夜回去了。没想到第一次住姥娘家就丢了人,谁知道自十一岁开始,竟在姥娘家随舅舅读书,一住多年。
农村有句谚语,“姑舅亲,辈辈亲”,在我家表现得尤其明显。我和弟弟先后在姥娘家读书,和表兄弟们感情亲近,连儿子也亲近我的表哥表姐,尤其敬重他的舅爷爷。我每年都带孩子去探望舅舅,小时候,儿子喜欢舅舅刻花的葫芦,每次都要带回几个。
舅舅和妗子同岁,属龙,退休后,就在自家小院颐养天年,把自己家影壁墙刷成白色,自己亲笔写上“㡣居”,另加文字予以说明。院子里种菜,种花。种菜之余,每年在自己院子的角落里种几棵葫芦,秋后成熟晾干之后,舅舅在葫芦上面刻上花草鸟虫,亲朋好友谁喜欢谁就拿。
先是喜欢舅舅的葫芦,懂事后就钦佩起舅舅对人对事的见地,遇到人生的困惑,不愿跟我说,儿子就自己去找他的舅爷爷啦两句,回来后冲我感慨,“还是舅爷爷有水平,能把事分析透,还告诉你该怎么办。不像你,只知道着急。”几天都会沉浸在舅舅给他的教诲中。
父亲一生,聪明能干,性格桀骜,服气的人少,唯独服气舅舅的人品能力。让我和弟弟随舅舅读书,就是想让舅舅替自己教育儿子,弥补自己的不足。舅舅当然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只是没想到,我的儿子仍受到舅舅这么深的影响。
姥娘去世后,姥爷一直随舅舅生活。已经也是老人的舅舅,精心照料姥爷的生活,很好地尽到了为子之责。我不知道他当初的戒烟戒酒,为自己留下一个好身体,是否也料到了年老后仍需好好尽对健在父母的照料之责,但在生活中他做的是那样好,足以为小辈们敬服效仿了。
看书、练字、写点诗歌文章,去公园和几个老哥们谈天说地,是舅舅生活的日常。既遵从了多年养成的习惯,澹泊自甘地生活,又对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已经八十岁的舅舅,依然在成长。
舅舅,早已是我的精神导师,是我艰难前行时的手杖,是我人生路上的标杆。
我在自家客厅里挂了舅舅亲笔书写的四扇屏,看到他的字,仿佛舅舅就在眼前,遇到困难时,给我力量;感到迷惑时,给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