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摘果记(散文)

精品 【晓荷】摘果记(散文)


作者:鲁焰新疆 布衣,282.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81发表时间:2019-03-07 09:33:12


   果实,养命之物。是辛苦耕作的人们最大的盼望。
   大抵任何时刻都比不上采摘果实的时刻,幸福感如此浓烈。
   在瓜果飘香的新疆,我被那一个个美丽的大果园深深地迷醉了。
   摘果季节,在阿图什,玉石般的木纳格葡萄挂满枝头,美丽动人;在叶城,火红的石榴点缀林间,装满庭院,煞是好看。在麦盖提,路边挂满果子的枣树一一掠过我们眼帘;在库车,满地晾晒的干果,也在传递着丰收讯息。
   徜徉于那些大果园,寻访那些果农,我在散发着浓郁气息的果树旁流连又流连,不舍离去。
   晶莹圆润的果实包藏着甘甜的汁液,当我们采摘下来,捧在手心,那沉甸甸的分量里,藏着多少汗水浸染的期许。
  
   一
   在奇台县,我们与正当成熟季的果实,撞了个满怀。
   广大田野里,那些成熟的果实扎扎实实充盈了我们的身心。
   掠过我们眼帘的,先是一袋袋盛满苹果的米色口袋,每个口袋相隔三步五步,鲜红的苹果从米色的袋口探出头来,又与绿色的田野相映衬,看似平淡,放眼望去,竟具有了强烈的画面感。接下来,是一陇陇西瓜,油绿的外皮中漾满了嫣红汁液……到处都是收获的景象,气势宏大,讯息强烈,在正午的阳光下一阵阵地向我们波及而来。
   我们被这些关于果实的各种色彩、各种形貌以至各种气息魅惑了。
   果实的季节,我们无法从容。
   走进打瓜地,打瓜的味道隔了老远就不由分说钻进我们的鼻子,有点类似西瓜又比西瓜之味更清新一些,有些陌生,又像是久违了的,让人的心里一动。而近旁的南瓜地里的金黄色再度让我们的兴奋叠加。大家都跑去摘下一个自己相中的南瓜,或举过头顶,或抱在胸前,与之合影,因为那丰收的浓情蜜意都包藏在这金黄的果实里无声地向外泄露。接着,就奔扑到更广阔的打瓜地里,农民们正在用叉子不断戳起几个打瓜然后扔进打瓜机,瓜籽留下了,瓜汁就淌成了一条河,冒着快乐的泡泡,我给忙碌的瓜农拍照,入了神,一脚就踩进去,瓜农惊呼,我的鞋子沾上了稠密的打瓜汁液,就这么意外地触摸了打瓜的体温,袭来的一阵清凉也混合着一阵喜悦。
   乡村的气息就从围在打瓜机旁的男人女人那里弥散开来,让田野变得越发生动起来。
   我们被这样的拥挤了盛大的果实讯息的田野,弄得有点头晕。
  
   二
   九月的阿图什,阳光依旧火热。我走进一座果园,这里,生长着一大片同一种果树,那高大的树,遮蔽了大地,弥散着一种说不出的暗香。
   香气,发自那些浓密的硕大叶子,以及那些在热午的光线下你无法看见的果实。
   无花果,就这样以低调的姿态,出现在世间。
   只有走近它的人,才能一睹它的芳容。
   它的美味,全在齿间,却无以诉说。像一种饱满的爱情,因其饱满,而沉重,因其沉重,而滋味浓郁。语言在此刻,全是多余。
   摘下一枚无花果,放在我的掌心,我能够感觉到它的柔软,正触及我的皮肤,我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仿佛一不留神无花果就会破损。而它的蜜液已经透过那层嫩皮浸出,有些透明,有些渗漏,暗暗地向我发出了甜蜜的信号。忍不住咬一口,汁液不多不少,混合在嫣红的果肉里,温存隐忍,咯吱咯吱的暗响传递不可言说的奥妙,雍容地涌上来的滋味抵住我的味蕾,刚好是我所能够承接得住的甜蜜分量。
   无花果,谁能对它不倾倒?
   在热午的阳光里,在果农吐尔逊·吐尔地的家,从院门探出头去,一座大果园遮天蔽日,一股阴凉刷地袭来,将我置于另一方天地。走上这个美丽的长廊,两边流水潺潺,葡萄挂满了头顶的架子,无花果树则郁郁葱葱,以其深沉的色泽,幽幽地,呈现出一种宏大的静默。
   在南疆,果农的生活总是这样令人艳羡。吐尔逊去年靠种植无花果和葡萄,收入达到5万元。
   无花果,原产地是在阿拉伯地中海沿岸等地,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人们已经开始种植无花果。无花果,因其神秘,而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
   《圣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述: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以后“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无花果的叶子硕大而有美丽的花边,成为先祖遮羞的美物。
   希腊神话故事里,日神泰卫为了营救被天神宙斯紧紧追赶的勃克斯的儿子,就让他变成一株无花果树,瞒过了天神宙斯。
   古罗马传说中有一株神圣的无花果树,因为他曾庇护过罗马的创立者罗莫路斯王子,躲过了凶残的妖婆和啄木鸟的追赶,后来被命名为“罗来亚”,意为“守护之神”。
   这些无花果的故事,都那么令人着迷。
   无花果在公元八世纪左右,沿着驼铃叮当的“丝绸之路”,由商人和僧侣带进了我国,先传入新疆南部地区种植,就是我们在南疆阿图什看到的无花果。
   无花果抗盐碱,所以,它在广袤的新疆大地生了根,安了家。
   当那带着花边的树叶随着微风,发出簌簌的声响,是犹若千百年前一样的;那些吸纳了天地间的光热与雨露的果实,也初衷未改,一颗甜蜜的心,永远钟情于热爱它的人们。
  
   三
   在到处飘散着水果气息的季节,我来到叶城县的伯西热克乡,又循着石榴的气息,抵达阿亚克吾让村。
   走进一户农家院落,院子有着长长的通道,我的目光从院子穿越通道,在晨光的明亮里,就看见了地上摆着一大堆一大堆火红的石榴!
   那火红的颜色,瞬间点燃我的眼眸。
   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多石榴!圆圆的石榴,像一个个工艺品,奢侈地叠加在一起,形成海一样的潮水,席卷了我。
   太盛大了。
   只有亲眼看见这么多红色的圆溜溜的堆积在一起的石榴,才会有这种被燃烧的感觉。
   这些刚刚从树上摘下来的石榴,还带着鲜活的水分,甚至顶端的花蕊上还带着露珠,左一堆又一堆地,堆满了院子。
   我被这些火热的美物猛然间托举了起来,竟有些心神恍惚。
   我的眼睛被吸引,左看右看,情绪也变得欢快。
   我拿起一个石榴,它的体息立即传导在我的手上,沉甸甸的,带着大地的温度,让我的心跳也快了起来。
   一位满面红光的白胡子老人迎面走过来,冲我笑着。69岁的他,依然身板硬朗,腰身挺直,瘦瘦的,皮肤被阳光晒得有些发红,但却依然可以看见那白皮肤的质地,不含杂质,浑身散发着一股健康的气息。我揣想,这莫不是种石榴吃石榴的功劳?
   买合木提·赛买提,种石榴超过半个世纪了。50多年前,他还是少年的时候,就开始管理当时的大队果园,果园有十几个人看护,果园里有石榴,也有苹果、葡萄,他在那里学会了种植石榴。
   为什么你会一直种石榴呢?
   因为石榴漂亮,味道好,我喜欢。
   买合木提的话语,简单质朴,道出了他的心思。
   老人家的石榴园是全村最大的,收入也是全村最高的。
   我心想,难怪是村支书,这个白胡子老人,可是一位有头脑的人,1977年入党的他,一直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村民看见他种的石榴这么好,纷纷上门求教:为什么我们每亩地收入四五百元,你的收入这么高?怎么浇水,怎么修剪?老人家就现场手把手教。他的种植技术就这样传授给了村民。村委会也经常集中村民,请老人家专门来给村民上培训课。
   老人家教给我如何挑石榴:石榴头大就是酸的,皮儿也很红,甜的石榴头小,皮儿也发白。我捧着一只美丽的石榴,心潮激涌。打开石榴,就像打开一个谜团。它的籽实是鲜红,还是紫红?是大籽,还是小籽?是酸的,还是甜的?它的每一个心房,都有数不清的果实簇拥,仿佛一个个甜言蜜语,等着我们去品尝。
   是的,每一种石榴都有它的动人之处,都暗藏惊喜。
   石榴的神奇出自造物主之手,具有存在于世间的必然。
   买合木提一家,靠种石榴,生息繁衍。看那满处结了圆鼓鼓的大石榴的果园,红石榴在绿叶里闪着可人的光芒,充盈着一种诗意的美好,心里怎么能不羡慕这一家人的生活底色呢?
   他们全家人都喜欢喝酸石榴汁,天天喝,从收获季节,一直喝到来年的六七月下一轮石榴又要成熟的时候。
   “我们一家人能吃掉一吨石榴,我一次能喝三公斤石榴汁。”老人家笑呵呵地说。
   甜石榴汁比酸石榴汁卖得贵,其实,酸石榴汁更具有药用价值。石榴的神奇,老人家最懂。五六年前,他因患高血压,一年多卧床不起,当他开始喝酸石榴汁,慢慢的,奇迹出现了,他的疾病痊愈了,走路重新健步如飞,啥活都能干。
   老人家给我倒了一碗甜石榴汁,宝石一般的颜色那么浓艳,浓艳得仿佛一个梦一样,在我眼前摇曳着,迷醉人心,喝一口,凉凉的汁液从喉直入肺腑,浸润了全身,这人间美物,对于我们城市生活的人,简直就是奢侈。
   要不要尝一尝酸石榴汁?主人笑眯眯地问。我点点头,当一碗酸石榴汁喝下,我禁不住打了个哆嗦,那酸中带着微甜的石榴汁,仿佛琼浆玉液,以更猛烈的浓情激活心底潜藏的情愫越发快速地涌流在血液里。
   我忽然就更能够理解,买合木提一家何以把石榴看得如同生命一般重要。
   他给他心爱的孙女起名叫阿娜尔古丽。阿娜尔:维吾尔语为石榴,古丽,花朵的意思。
   老人家的生活浸染了殷红的石榴汁,欢快,火热,感染人心。
   他的家里,因为有了石榴,也充满了一种浓浓的吸引力,我坐着坐着,竟舍不得离开。而他们一家人也是笑吟吟地围着我们,一起分享着石榴的美好。
   阿亚克吾让村,全村3200人,5000亩耕地里,就有2500亩被石榴园覆盖。最老的石榴树,已经超过了百年。并且,人们种石榴的热情在逐年递增,石榴的面积从2005年开始,一直在以每年200亩的速度增加。今年,石榴的每亩产量十分可喜,达到500公斤,去年亩产量也有450公斤。石榴的收购价是一公斤15元,亩收入就可以达到七八千元以上。这个村子的收入主要来源就是石榴。
   石榴给这个村子带来的福祉,说也说不完。
   这个村子也因为有火红的石榴,而成为一个浸染了热情与欢乐的地方。
  
   四
   整个夏季和秋季,在新疆,葡萄就是最繁复最浓郁的色彩。
   圆润的葡萄描摹出了西域的情调。
   火热的夏季,火洲吐鲁番的“无核白”葡萄总是率先添补世人的渴望。紧接着,就是椭圆的、滚圆的、红的、紫的、绿的、大的、小的各种品貌的葡萄,从新疆各个地方纷纷熟透,滚滚而来,那阵势可谓铺天盖地,轮番占据人们的视觉和味觉。
   葡萄的世界,是神秘的。新疆的葡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远很远的光阴。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丝绸之路重镇吐鲁番就已经开始种植葡萄了。有史书记载,从汉魏开始,吐鲁番地区就已经大规模种植葡萄并酿制葡萄酒。经由这条绵长的丝绸之路,葡萄也像珍珠一样,被人们珍爱,携带,传播到丝绸之路沿线的各个地方:和田,喀什,阿图什,阿克苏……开始生根,次第结果。
   更圆的更好吃的葡萄,当属“木纳格”葡萄。我对葡萄的这种新的认知,要从在阿图什出差时偶遇木纳格开始。
   当地正是葡萄收获季节。当那些圆滚滚的葡萄端上来的时候,我们一片惊呼。这就是木纳格葡萄。
   木纳格,听当地人解释,就是圆的意思。也有的说是晶莹之意。木纳格葡萄之浑圆,言语无法描摹,看一眼,就会被迷上。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葡萄是椭圆形状,但又是我当时见过的所有葡萄里最美貌的,淡绿色,周身透着如玉的光泽,有的带着半边红晕,从外皮儿都能够体察得到内里饱满的浆液澎湃欲出。
   口水倏地涌出齿间,揪一颗放进嘴里,甜甜的,水水的,却是恰到好处,绝不甜得糇嗓子,也不会有酸得难耐的尴尬。
   我们为木纳格倾倒。这么说,一点不过分。我们逗留的几天里,木纳格的韵味就一直飘扬在我们周遭。我们的唇齿间,总是留有木纳格的滋味,睡梦中,也总是有木纳格的身影。
   在素有“金奖木纳格”美誉的阿图什,每当摘果季节,“最大粒木纳格葡萄”、“最甜木纳格葡萄”和“最大串木纳格葡萄”,都在现场拍卖,还评选出“最美丽的木纳格葡萄园”。火热的气氛感染人心。阿图什目前木纳格葡萄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年产值超过2亿元。
   吐鲁番有2000多年葡萄种植历史,是葡萄的故乡。努尔丁·沙塔尔60多岁了还在种葡萄,他每年3月15日挖出冬埋的葡萄,大约花费一个月完成,到4月搭葡萄架,5月进行剪枝,6月打青霉素防病虫害,8月份采摘之后,挂在屋顶的晾房里,就成了葡萄干,10月份再把葡萄藤埋进土里,来年婀娜又重来。
   吐鲁番,农村人均一亩地,所以葡萄产业是作为让农民得以快速增加收入的特色产业发展的。吐鲁番,因葡萄而名气越来越大,有着“世界葡萄植物园”之美称。
   在新疆,丝绸古道穿越的地方,星星点点布满了葡萄的身影,拜城的克孜尔葡萄、和田的红葡萄以及吐鲁番的无核白葡萄、鄯善的哈什哈尔葡萄.....历史的机缘与上苍的赐予神秘巧遇,发散出悠远的人文光环。
   新疆,总是被各种果实覆盖,新疆的一个个地名,也因此变得甜蜜,诱人。
   在瓜果飘香的季节里,新疆的美好,其实不止于物产丰富,而且还包蕴了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家园的美好。
   新疆,是一座大果园,只要你来过,领略到新疆瓜果之美,那些甜蜜的余味就总是在心头缠绕。

共 516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优美的文章,让人跟随作者的文字走入新疆。新疆的果实季节,各种水果丰收在即。作者笔下的各种瓜果味道鲜美独特,营养价值高。本文用独特的视觉,细致的观察,把地方区域的丰收景象写得细致入微,把果实,养命之物。是辛苦劳作人们的最大期盼融汇其中。文章娓娓道来,突出了新疆的特色,和新疆人的勤奋。文章干净利落,作者文笔优秀,把各种水果写得有声有色。文章不仅仅有水果的甜香也包含了作者的情感,对新疆的热爱对辛勤者的讴歌。一篇实力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双头狼】【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308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双头狼        2019-03-07 09:34:12
  一篇实力佳作,值得学习。感谢支持社团,期待更多精彩!
2 楼        文友:双头狼        2019-03-07 09:35:07
  老师创作辛苦,香茶一杯。晓荷有你更精彩!
3 楼        文友:何叶        2019-03-09 09:44:42
  恭喜精品!五元红包奖励已发。
何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