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礁石】张家闺女赵家婆 (小说)
一
惊蛰过后,春意盎然,一场春雨一场新。那真是天蓝蓝,云白白,风柔柔,树绿绿,来公园里锻炼身体的人呀,增加了好几倍,有跑步的、溜弯的、竞走的、跳舞扭秧歌的……
收拾完房子后,赵婆婆和早先一样,跟着老伴儿赵新荣来公园晨练。碰上好些的天气,老两口比平时早去一个多时辰。人常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这老伴儿老伴儿,老来才是伴儿。年轻的时候赵新荣性子急,两口子经常吵架。自打那年赵婆婆得了病,赵新荣变了个人似的,凡事顺着她,对老伴儿可体贴了。他俩一块儿买菜,一块儿做饭,一块儿溜弯儿,一块儿回家。过马路,上公交赵新荣还拉着赵婆婆的手。小区的人们看着就夸:
“看人家老两口,出去一对儿,回来一双儿,啧啧啧……多好哇,等咱们老了,有人家一半就知足了!”
“老头子,亲家明天上门,该准备的都准备了。你再去趟超市,买些杏仁、榛子、核桃、松子、板栗等干果。其余的,你看着买。”回家的路上,赵婆婆对赵新荣说。
“老张两口子是早年的邻居,一个楼道里走着,门对门儿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熟得不能再熟了。用得着这么郑重其事,接见外宾似的?”
“邻居变亲家,比接见外宾重要多了。”
“不喜欢那东西,塞牙。”
“又不是给你吃,是摆着好看。老头子,娶媳妇儿可不比平常事,得有条有理,有模有样。”
“哪,买水果么?”
“明早去水果店,新鲜。”
“好嘞。一个人过马路的时候,注意点儿。”赵新荣说完,就与老伴儿分了手。
赵婆婆要强,好面子,虽然定下饭店,亲家也是熟人,可该走的礼数、该下的聘礼、该订的喜日子……件件马虎不得。婚房交给小两口虽省心不少,可为了亲家上门这件事,提前一个月就做准备。赵新荣办事粗糙,只能让他跑跑腿儿。无论是粉刷房子、贴壁纸、擦玻璃,赵婆婆都怕干活的师傅们不仔细,从早盯到晚,连一点儿小瑕疵都不放过。
心情舒畅,百病全消。这段日子来,赵婆婆起早贪黑不觉得累,那些老毛病呀,也好了!
赵婆婆哼着家乡小曲儿,迈着轻盈的脚步往家走。过青云道时红灯亮起停下了脚步。马路对面的一对男女映入她的眼帘。那女的像是……不可能,不是她……
赵婆婆揉了揉眼睛,认真地看了又看,瞧了又瞧,左看右瞧像她。这时候绿灯亮了,那对男女手挽手,肩并肩往马路这边走来,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是她,天啊,真的是未来儿媳张慧!只见她身穿白色长裙,黑油油的秀发拧成单股麻花形状,蓬松地盘在头上。粉腮红唇,长睫毛下的杏眼闪着妩媚,挽在男人胳膊腕儿上的十指,染着五彩颜色,尖尖的,俏俏的,闪出耀眼的亮光来。
望着满脸幸福的张慧打自己面前走过,赵婆婆感觉浑身瘫软,四肢麻木,大脑一片空白。耳边“嗡嗡”,全是蚊子的叫声,心脏“咚咚”里面揣只兔子似的,像是能从嗓子眼里蹦出来。她捂住隐隐作痛的胸口,软软地靠在路边的一棵树上。然后,哆嗦着双手拉开小包链,取出几粒救心丸放进嘴里。
二
赵婆婆好强,好学,十八岁以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上了大学。工作后任过班长,车间主任等职。丈夫赵新荣前后当过股长、科长等,退休前两口子都是干部。儿子赵杰英俊帅气,学业有成,也非常争气。
住在对门儿的张家,改革开放后从老家出来打工,男的在工地当瓦工,女的腿有些跛,不能干体力活儿。张家女人勤劳善良,天凉做些小生意,天热就出去卖冰棍儿。女儿张慧,聪明活泼,长得也俊,柳叶眉,杏核眼,脸蛋儿白里透红,是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自然美。为了张慧的学业,两口子不惜租金贵,租住了赵婆婆对门儿的楼房。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慧打小就自立,懂事,从上一年级就不用送不用接。一进门便帮父母擦地,洗碗涮锅,收拾屋子。
张慧成绩很好,可因为家穷又没人接送,放学路上就有同学起哄,“她就是那个卖冰棍跛腿女人的孩子!”
“卖冰棍怎了?”张慧不服气,小胸脯一挺。
“冰棍!雪糕!”其中一个学张慧母亲的声音和走路,高声喊。
“不许学我妈妈!不许学我妈妈!”
“冰棍!雪糕!”
“呜呜……”张慧大哭起来。
“不许欺负人!她是我妹妹!”读初中的赵杰,经常替张慧出头。赵婆婆看孩子可怜,经常送吃送喝送衣服,好生照顾。
慢慢地,张家靠勤劳至了富,还把租住的楼房买了下来。张慧也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进了大学的门。
赵杰毕业后,分配到机关工作。同年,与相处五年的同学,外科医生王梅成了家。事业有成的小两口,男帅女靓,天造地设。结婚时双方老人拿出所有的积蓄,新楼房精装修,名酒店大操办,婚车用了几十辆,参加婚礼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人人夸奖,个个赞叹。
一年后,王梅生下个大胖小子,取名赵玉龙。
玉龙三岁那年夏天,母亲王梅就出国学习去了。尽管只有一年,只有365天,可夫妻分居,母子分离,可不是好割舍的。尤其是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异国他乡的王梅,思念的煎熬更是难以忍受。王梅只得狠下心来,将心思放在学习上,放在升职上,放在未来的前途上。那时候,信息不像如今这么发达,小两口只能隔三差五通通电话,说说知心话。孩子的声音王梅听一次落一次泪,思儿想儿的那种滋味儿很苦,很涩,很难忍受,日日夜夜折磨着王梅。
等啊等,盼啊盼,再有一星期,王梅终于要回来了!赵杰兴奋极了,掰着指头数日子,为去机场迎接学业期满,凯璇归来的爱妻做着准备。有谁知,却传过来王梅在异国他乡,出租车上遇难的消息!
三
祸从天降,青天霹雳!王梅的突然离去,老两口不能接受,赵杰更不能接受!尤其是玉龙喊妈妈要妈妈那幼嫩的哭声,撕裂了所有人的心!赵家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
赵婆婆倒下了,当天送进抢救室。赵杰几天不吃不喝不睡觉不流泪,傻子一样。赵新荣一句话也不说,哑巴似的听从好友与同事的摆布,默默处理儿媳的后事。
远亲不如近邻,张家可帮了不少忙。张家女人每天往返在医院的路上,给赵婆婆送饭,送汤,病床前安慰;张家男人跑前跑后,帮着料理王梅的后事;读大二的张家闺女张慧正巧暑假,悉心照顾着刚刚失去母亲,四岁的玉龙。
爱妻走了,再也不回来了,这是事实,是铁的事实!赵杰时而盯着年幼的儿子愣神;时而抱着爱妻的照片发呆;时而又凝视着父母的泪眼走神。精神上的折磨,使他方脸成了长脸,瘦了几十斤。赵新荣整天提心吊胆,赵杰去那儿就跟那儿,生怕他想不开。
“爸,我想一个人出去走走。”有一天,赵杰突然开了口。
“孩子,你,你,还是爸和你一起……”
“我妈今天出院,你去接吧。我只是出去走走,放心吧,我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会做傻事的。”赵杰说着话,挤出一丝笑容来。
“玉龙去哪儿了?”赵新荣故意问。
“跟张慧在一起,听说要去公园玩儿呢。”
“好孩子,好孩子,那就早些回来,咱们一起吃饭。”知道玉龙和张慧去公园,还知道他母亲今天出院,说明儿子思维正常。赵新荣喜忧参半,异常激动,哽咽地说。
经过几个月的冥思苦索,赵杰决定辞去前景美好,充满光明的仕途职;卖掉存满欢笑,渗透恩爱的婚房。直到买下现在的房子搬家时,才通知父母。
赵杰卖房也好,辞职也罢,对于他的父母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能振作起来,健健康康,站起来勇敢面对生活。赵杰面前,老两口不敢悲伤,不敢流泪,更不敢指责,生怕儿子有个闪失。
孙子没娘,儿子落魄,李婆婆整夜整夜不得安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联系好似的,排着队而来。西药中药民间偏方不顶用,成了医院的常客。那些年,老两口不愿见亲戚,不愿见同事,特别是赵婆婆,看到熟人做过贼似的低下头。
王梅出事的第二年,赵婆婆他们居住了几十年老楼房被拆除,换了现在的房子。与张家失去了联系。
四
时光冲淡了悲伤,日月治愈了一切。十年后,孙子玉龙茁壮成长,成绩优秀,赵杰重新创业,有了自己的公司,也处了对象。巧的是,女方竟是张家闺女张慧!当赵杰第一次带女朋友来家的时候,老两口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你,你是张慧吧?”
“叔叔阿姨,我是张慧,如假包换。”张慧调皮地说。
“好孩子,搬迁分房的时候,你妈告诉过新住址,那年在超市还遇到过你爸,又把栋号单元说了一回。唉,我这脑子哪能记住?快说,你爸妈身体好么?”赵婆婆含着泪,动情地抓住张慧的手。
“好,好。其实我家在北区,您们这儿是南区,不太远。阿姨叔叔,我早想过来,可赵杰不让,搞得这么神秘。”张慧低下头,羞红了脸。
张慧毕业后,分配在供电局工作。一年后,经人介绍找了个男朋友。相处一段时间,发现男友特喜欢喝酒,而且一喝酒就吹牛,品行也不好。张慧找到介绍人说明了情况,果断与他分了手。
几年过去了,张慧还没处上对象。三十多岁的姑娘没男朋友,张慧父母可犯了愁。为了女儿的终身大事,老两口四处托人,有了认为合适的,就定时间逼女儿相看。别看张慧平时温顺,犯了倔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她不同意,嫌父母叨叨,就搬到单位职工宿舍住。父母电话她不接,父母喊她也不回,张家老两口拿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因为倒班,又在食堂吃饭,张慧的时间比较充足,就决定兼份儿职。碰巧赵杰公司网上招人,张慧看专业还算对口,时间也灵活,就来应聘。
“赵哥,原来这是你的公司啊。你不是当官了么?”
“自己给自己打工,比当官自由多了。呵呵……张慧,你怎过来了?毕业后分配到哪个单位了?”
张慧把自己的情况简略地说了一遍,就在李杰公司干起了兼职。他们一起工作,一起学习,日久生情,张慧爱上了帅气有才的赵杰,赵杰也被端庄秀丽,性格温顺,会照顾人的张慧所吸引。谁知道,都到了谈婚论嫁的日子了,又发生了这件事。
五
在手机铃声接二连三的催促下,赵婆婆迈着灌了铅似的两条腿往家走。她掏出钥匙插进锁孔,又在门口停留下来想心思。这时候,里面传出老伴儿赵新荣与孙子赵玉龙的说话声,“爷爷,我奶奶怎还不回来?”
“不知道哇,应该快了吧。”
“她怎不接电话啊?”
“大概没电了。”
“奶奶有冠心病,还是出去看看吧。”
“这老太婆,也不知道去哪儿了,怪让人不放心的。好吧,咱们走。”
赵婆婆心头一热,慌忙开了门,“奶奶回来了!是奶奶回来了!”孙子赵玉龙欢快地迎上来,伸出双臂亲呢地拥住了赵婆婆。这半大小子,个头猛长,一天一个样儿,初中还没毕业的赵玉龙比他爸还高。这孩子是老两口带大的,与爷爷奶奶感情很深。
“你怎才回来?”赵新荣问。
“臭小子,几天没见又长高了。怎,没上学?”看到大孙子,赵婆婆缓过些气力。
“今天星期六。”
“真是老了,不中用了,活得稀里糊涂,马马虎虎,连礼拜天都不知道。”赵婆婆情绪低沉,神色暗淡。
“你脸色可不好,是不是哪儿不舒服啊?”赵新荣关心地凑过来问。
“可能是累了。”
“快,快躺下歇歇。你呀,自个儿的身体不珍惜,就爱较个真儿。张慧父母就是来家看看,吃饭在饭店,用得着你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折腾?真是的。”赵新荣将老伴儿扶在床上,拉过一只枕头,没好气地数落。
“玉龙,这段日子,那个张慧和你爸怎样?”赵婆婆接过玉龙递过来的水杯,阴着脸问。
“好着呢。奶奶,阿姨对我可不错,整天笑眯眯的,还指导我做作业,写作文呢。她可勤快了,总把屋子收拾的干干净净,做饭也好吃了。”玉龙说。
“臭小子,小馋猫,就知道吃。”赵婆婆勉强笑了笑。
“玉龙长大了,懂事了,要知道今天的阿姨可就是明天的妈妈。好孩子,你得回报,孝顺。”赵新荣说。
“爷爷奶奶,我知道。”
“可是她,她,张慧……”李婆婆欲言又止,吞吞吐吐。
“我得走了,回去写作业。”
“别回了,中午给你做好吃的。”
“奶奶累了,躺下歇会儿吧。阿姨说,提前下班给我烙馅饼。”玉龙伸出大手,抚摸着奶奶的白发说。
赵婆婆仰望着大孙子,眼圈儿一红,心又酸又疼。
六
玉龙一出门,赵婆婆再也忍不住了,来个竹筒倒豆子,将自己看到的前前后后,一股脑儿说给赵新荣听。
“真的是张慧?你看错了吧?”李新荣瞪大眼睛,惊讶地问。
“她是咱家准儿媳,我是疯了傻了还是神经了,胡言乱语糟践自己?你想想,她就从我眼前走过,能看错?老头子,别存侥幸,自己骗自己了,这是命,是咱儿子福薄,妻命不好哇。”赵婆婆越说越痛,抽泣起来。
“张慧那孩子,不像这样的人。我不信。”李新荣摇着头。
“耳听为虚,眼见是实。要不是亲眼看到,我也不相信哇。老头子,你忘了张慧读高一那年处男朋友的事儿了?当时,可把她爸妈气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