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渔舟】宽窄巷里看锦城(散文)

精品 【渔舟】宽窄巷里看锦城(散文)


作者:柳岸至水 童生,89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18发表时间:2019-03-19 09:10:58
摘要:穿一身蜀锦旗袍,撑一把碎花色太阳伞,走在热闹繁华的锦里街道,更显露出川妹子美丽婀娜的姿态和气质。很多人肯定也想与心爱的人如此,在古老而现代的锦里古街上走一走,在成都的慢时光里款款而行……


   2月16日,抵达此次巴山蜀水之旅的最后一站:成都。
   先简单了解一下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简称:蓉,别称:锦城、蓉城,地处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河网纵横、物产丰富,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里是古蜀文明发祥地,中国十大古都之一。公元前四世纪,开明王朝(鳖灵开创,曾治蜀300多年)以“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此后先后有7个割据政权在此建都。北宋时这里率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名胜古迹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宽窄巷子是新晋“成都新十景”之一。
   宽窄巷子景区位于青羊区,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现在这里已是成都名片,建筑多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康熙平定准噶尔之乱后,选兵丁驻成都,在少城基础上修筑满城。满清没落后,一些商人乘机收购旗人家产,这里就成了旗人后裔、达官贵人,贩夫走卒同住满城的格局。据传宽窄巷子名字始于民国37年,勘测人员将宽一点的巷子标注为“宽巷子”,窄一点的就是“窄巷子”,有井的那一条就是“井巷子”。2003年改造成以旅游休闲、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文化商业街,称:“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
   宽窄巷子的建筑布局,有清代川西民居风格,街道形制上属于北方胡同街巷,为“鱼脊骨”形的道路格局,方便街道居民自发式能管理,奠定了安静、悠闲的生活基调。
   给我印象深刻的,一是这里的丰富的院门形式。每家每户的大门呈现出不同风格、不同材料、不同朝向、不同尺度,有屋宇式或石库门式,加上黑灰墙与小青瓦做的窗花,充满着清朝的古香古色味道。建筑作为空间的表皮,充满历史感,重塑着空间的时间厚度。
   二是这里中西结合、古今穿越式的雕塑,很多雕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完整雕塑,而是与环境结合的。有跟整面墙融合在一起的,有跟墙角融为一体的,有嵌入门窗的,有半画半雕的,有中国古典民俗,也有西洋舶来品,一路走一路看,很多作品值得细细揣摩,很有味道。
   宽巷子,被称作一个有着老脸庞的怀旧地带,是“闲生活”区,是老成都生活的再现。清宣统年间叫兴仁胡同,很多清末民初的建筑,还有些教会留下的西洋风格建筑,老成都风土和老成都民俗都体现在这里。
   窄巷子,被称作一条小资最爱的情调延长线,是精致生活品味区,是“慢生活”区。清朝时叫太平胡同,这里展示老成都的院落文化,这些院落大多被颇有格调的酒吧、餐厅占据,文青们喜欢扎在巷子里,闲散地度过整个下午,感受时光的停驻。
   井巷子,是一处市井老成都的情景再现。紧邻窄巷子南面,清代名为如意胡同。改造后井巷子剩下半边街,另外一面建了一道500米长的历代砖文化墙和民俗留影墙。
   宽窄巷子里,充满着古老而文艺的气息,是很多文艺青年钟爱的地方。一面老墙上的拴马石,体现的是北方满蒙出门喜爱骑行的习惯。巷子深处还有一栋小洋楼,是罗马建筑的风格。传统中夹杂着很多民国年间洋气的装饰,有种中西结合的味道。很多老门头和茶馆,都是用之前老建筑改造而成,还有些老院子仍为私人住宅,不能随意参观。
   这些老建筑像一个个表情凝重的历史老人,俯看着我的到来。我轻轻移动着自己的脚步,也以一种稳重的姿态来慢慢瞻仰着这些老人的容貌。屋顶上青瓦小巧玲珑,门窗的雕花各式各样,那些古老的青砖中散发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气息,还有一种饱经历史风雨沧桑的味道。古门上大都拥有一个木质门楣,如一顶大帽子,遮掩着他们深邃的眼睛。门楣上的雀替垂花柱是令人心醉的构件,它们一般不为游人所瞩目,但是巷子内那古老沧桑的气息,在它们的身上散发得最深切最为悠香。
   巷子中间拐弯处,往往留有一块空闲的地方,摆设着古旧的八仙桌和几把清代风味的椅子;桌上放一盏青蓝色茶壶,几个金边盖碗茶具,零散在茶壶周围,几位脸带安详的老太太围坐在一起,安静地玩着当地长条形纸牌。
   有时,忽然回头,朝巷子里一瞧,在绿意昂然的竹丛边,突然会冒出一扇黑色的小院门,院门关着,但门上那副古铜色的狮头门环,在阳光下反射着一缕缕铜色的光芒。铜光与绿竹相映成趣,形成巷子里一幅安详、惬意的图画。
   宽巷子的平阔处,还可以看到两个身穿着古铜色衣衫的人,头戴铜色瓜皮帽,脸上涂擦得漆黑,眼眶上还挂着一副黑色底片的圆眼镜,手拿折扇,旁边摆放着一根黑布做成的木棍招牌,上书两个金色字体“算卦”。这种新兴的“人体行为艺术”吸引着不少游客到他们跟前合影留念。
   巷子里充满着各种吆喝,一声声富有地道川味的吆喝声:掏耳朵不?舒服赛神仙哦!“掏耳朵”可是四川人的绝笔手艺之一。胖小伙聚精会神地蹲在客人身边,用一根细小如丝的银色小勺子在客人耳朵里鼓捣着,“呼呼”轻轻地吹着客人的耳孔。这时,客人仿佛已经沉睡在这个安静而舒服的巷子里,忘记了时光,惬意地享受着这种川式奇特小手艺带来的快感。
   宽巷子里有蜀锦针线馆,各类居民开设的茶馆、小吃馆,还有“读书至上”的招牌,四个隶书大字的右边还刻有“贰楼”两个小字。字体都是在青灰色的泥砖上雕刻的阳文。在这幢房子的二层,曾经的民国文人墨客,应该常来享受美好的读书时光,或者说不定常来举办文化沙龙活动呢。古老的巷子里,不仅有浓浓的商业气息,也蕴含着一股春天般清新的淡淡书香味。
   宽窄巷子和井巷子之间有些更窄的过道相连,美其名曰“窄径”“宽径”等。在一段很窄很幽深的胡同里的青灰色墙壁上,悬挂着许多精美的画框,画的是川地的美丽风景和少数民族人物,又使人顿时感受到窄巷子里高雅清幽的艺术味。
   来宽窄巷子之前,先去拜谒了武侯祠,在诗情画意的锦官城里走了走。
   武侯祠,又叫汉昭烈庙,在成都武侯区,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三国遗迹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
   锦里,一个诗意的名字。透露着一袭柔和与温暖的气息。这名字使我想起诗圣与爱人把酒言欢,然后,在一床细腻精致、色彩繁复的“蜀锦”里共度缠绵的美好画面。
   锦里即是锦官城。东晋《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人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这样看,古蜀国就有锦里织蜀锦的传统了。
   蜀锦是中国自古流传至今的四大名锦之一。唐贞观年间还开创了文字织锦的先河,其中王羲之的《兰亭序》是最珍贵的代表作,唐太宗李世民将其视为珍宝,收藏在宫中。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在《春夜喜雨》一诗中,描绘出春季锦官城里一派落英缤纷之美状。那些春花的芬芳触动了诗人的心,诗人不得不由衷赞叹“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锦里古街,紧邻武侯祠,其建筑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风格为基础,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内涵。锦里的延伸段将活水引入循环,形成“水岸锦里”景观。“拜武侯,泡锦里”已成为成都旅游最具号召力的口号。锦里依托武侯祠,以秦汉、三国文化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蜀国锦官城的外延。这里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茶楼、客栈、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成都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这里摆放、售卖的各类工艺品都很精美,蜀锦手帕、毛巾、景泰蓝、当地茶具、小红灯笼,还有童趣色彩的各类小泥人、糖画儿、川剧脸谱、皮影人像、红色剪纸等,仿佛把人带进一段充满童真快乐的时光。你看,头戴粗布巾、身穿灰褐色敞褂的小伙子,在熬糖锅前用一个舀糖汁的小勺子,正舀起一小勺糖汁在一个光洁的台面上抖、提、顿、放、收、抹,手势时快时慢,时高时低,随着他手起手落,短则十多秒,长则一两分钟,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糖画儿便呈现在眼前了。
   四川糖画儿是一门在传承数百年的民间手艺,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据说诗人陈子昂是糖画的“祖师爷”。他喜欢吃四川黄蔗糖,每次食用前,先将黄蔗糖加温融化,再滴铸于光滑石板上,制成各种花卉、小动物等有趣的图案,而后粘上竹签,待凝固后拿在手里,一边观赏一边享用。后陈子昂离开成都来到京城游学,把家乡带去的黄蔗糖如前法炮制,于是这门手艺又传到了京城。
   锦里,是品尝川味特色美食的地方,也是看美女养眼的地儿,无论是街道上,还是店铺里,随首抬眼,美女如云。穿一身蜀锦旗袍,撑一把碎花色太阳伞,走在热闹繁华的锦里街道,更显露出川妹子美丽婀娜的姿态和气质。很多人肯定也想与心爱的人如此,在古老而现代的锦里古街上走一走,在成都的慢时光里款款而行……

共 34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比较传统的记叙方式,详细地介绍了宽窄巷和锦官城的地理位置、建筑布局、文化历史、现代商业气息和书香味道等。作者善于从多个角度欣赏景物,既能在大体上探索景物特点,也能在一些细微的事物上发现美。此文充分展现了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作者的好奇心、诗心、浪漫心。读后对宽窄巷和锦官城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对没去过成都的人来说是一篇很好的引导文,值得一读!推荐阅读!【编辑:情韵悠然】【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319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情韵悠然        2019-03-19 09:17:22
  每一次行走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世间一切美好的风景,都需要人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欣赏,这样风景才实现了它的存在价值,而人也因读懂了风景而让自己的生命丰富起来。感谢柳岸赐稿渔舟!
2 楼        文友:若海若蓝        2019-03-19 11:08:44
  前几日刚读过柳岸老百先生的宽窄巷子,让小生忍酸不禁。现又读到蓉城的宽窄巷子,不知孚南河的风景是否依旧,辣妹子是否小鸟依人。问好作者,春安万福。
只码字,不管事,不问事,不惹事。
3 楼        文友:柳约        2019-03-19 21:31:09
  我喜欢这样的谋篇布局,线条很明朗,就是内心的波澜有点弱,人与景没有完美的契合,不过作为游记来看,作者笔下的风土人情,自是有可观之处,问好。
一笑寂寥空万古,三分明月照大江。
4 楼        文友:劳英        2019-03-20 15:01:20
  文章用细腻的语言,写出是天国之府的如何美丽。这种美丽是由无数的宽巷和无数的窄巷构建而成的。还有无数的锦绣手帕,手巾。还有身穿旗袍的美丽女人。给这个天府之国曾添秀丽的景象。没曾见识过的或者是一种神话故事的感觉。在作者的笔下,如此美好的景色实在诱人。谢谢作者的佳作!
相信自己的努力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