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滇西高原明珠——腾冲和顺行(散文)
一
早春二月,当黄土高原仍是一片冰天雪地时,我随团赴万年火山热海,千年古道边关,七十年浴血滇西。在游罢瑞丽、芒市、保山、腾冲后,迎着细细的雨丝,柔和的习风,到了和顺,近距离感受了滇西高原明珠六百多年前南方古丝绸之路之起点,唯一汉族居住地——和顺的古朴,优美与和顺。
到滇西南后,导游每天的话题少不了腾冲与和顺,说是到滇西游必去看一看的地方。
早知腾冲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也是著名的侨民之乡。但当走进腾冲,走进和顺,你才真正感受到六百年的和顺,仍然保持着其古朴的风格不曾改变。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古镇等遍布古镇,整个古镇也保持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未曾改变,宛若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充分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建城理念。
走进和顺,你才会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云南最大的侨乡,什么是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你看镇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飘香,让人留连忘返,难怪民国代总理李根源有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
走进和顺,你就会知道,腾冲的一亇小镇,为什么会成为滇西高原上一处灿烂的明珠。又为什么又是儒家和道家思想保留传承最完美的地方。为什么是最早对外开放的前沿,为什么村庄的建筑即有微式又有西式的风格。还有毛泽东的哲学顾问、艾思奇的故居与纪念堂就在这里。导游介绍说,和顺建镇六百多年,比美国建国早,全镇八村八姓,都是明朝时充军的官兵将士的后裔,和顺古镇有八大姓,贾、张、杨、钏、尹、李、刘、寸。古镇有很多的宗祠,大多不收门票。长长的岁月划过,门口的石狮伫立着永恒。一户一村,每村都有祠堂,而以寸氏家族为著名,大户人家的建筑都是三进房,一照壁,小桥流水,全部的微派建筑风格,保留的如此完整,国内十分罕见。
二
迎着习习晨风,随导游漫步于山水田原风光中,你会感受到这里如此美。大盁江环城,河绕山,水绕房,所有房屋依山而建,层次分明,每处都能显示着汉文化的源远流长,六百载的遗痕。这里是适合闲逛的,也不用害怕迷路,走累了在台阶上坐着,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拍张屋角,发个朋友圈,由衷地写一句:“百花迎我来,风雨送难归”,太美了的高原水乡真不想走……
信步于和顺的小街与巷道之中,总让人感到说不出的清幽和愉悦,所有的建筑都显得是那样的和谐,雨水冲刷过后反射着晶莹亮光的青石板路、风水月台上摇曳着簌簌作响的香樟树、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牌匾、依山傍水的宗祠、倒映着参天大树的龙潭……所有的一切都向世人展示出一种中原儒家文化所独有的宁静与儒雅;展示出扎根于田园,得益于现代的水乡风情长卷。
古镇中,水田,水牛,头戴斗笠的老翁,老大娘正在耕作。街上到处是花的世界,山茶花,杜娟花,迎春花,垂柳依依,小桥流水。村背的山隐约于浓雾之中,青山若隐若现。前来这里写生的有来此全国各大院校的学生,研究生,一个个背着画板,头戴斗笠,坐在池塘边,河边,小桥边,树下,专注的很,不时引来游人驻足。浓墨重彩的风光,意境很美山水,地里的油菜花便把田野染成了金黄,就是一副画,一首诗,一首词。导游说,翻过背后之山,那里才是油菜的花海,都说,江西婺源,陕西汉中的油菜花香,而我感觉到这里的油菜更美,更有芳香,更有韵味。想到黄土高原上的我的家乡,油菜花总在清明节才开,虽然也美,但总是零散的分布,没青山绿水,白墙青砖的陪衬。
行走陌上,远远望去,古镇依山而建的,层次分明,环山脚下都是村庄,她不像丽江古城,水流青石板,街建溪水边,而是门前流水很齐整流入河中。河中有很多的洗衣亭,沿着小河走走,一路数过去,女人们一边洗衣,一边聊着家长里短。如今古镇里的人,依旧如旧时岁月般,弯着腰,在河边洗衣闲聊。男人们休闲地抽着旱烟,鸭鹅也湖水中游来游去,家家户户不是经营着饭馆,就是开着卖翡翠,黄龙玉,热带水果的门店,进门后热情,但并不强迫强卖,声音好听而甜美,不想买也难。
我不仅喜爱游山玩水,也喜欢在游玩时拍照,在摄影人眼里,这里的确是很有地方特色的人文风景。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去和顺小巷走一走。阳光灿烂,时光缓慢。看一看以前的手工造纸,或者在河边的石凳上坐着,点一杯茶,看三角梅开的如此灿烂。
三
午饭在街边找了家当地的小店。这里的桌椅都很矮,当地人习惯在这样的四方矮桌上吃饭。点了炸小鱼小虾,大救驾,炸杂菜,包浆豆腐等……感觉这里的很多食物都是炸的,要不就是烤的。烤猪皮,烤土豆,热腾腾的人间烟火。把一盏茶,惬意的很!
夜晚的和顺古镇,是极其安静的。街灯昏黄,很多巷子都空无一人。路过寸氏宗祠,在夜幕中,显得魅力无比。
记的中午,吃了当地有一种土锅子,中间烧着木炭。用蔬菜垫底,上面是鸡肉猪排之类,只是味道有些奇怪。还有石斛炖鸡,花豆腐,救駕面就是西红柿鸡蛋炒面片而己,只是加进了当地的木耳,野山菌菇,味确是好。盘盘都是当地的名菜,有的还上了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栏目。曾随团走过好多名山大川,明显感觉到,滇西这块红土地,瑞丽、芒市、保山、腾冲、和顺,把最美的山水,最好的饮食,最真诚的服务,奉献给了游人。听导游说,这次云南举行的“寻梦滇西南游”,活动,近半月已接待游上百万。
夜晚就住在这里,与友相约,在一亇烧烤店铺坐下,离客栈很近的有芬餐馆,座无虚席,寻着阵阵悠香,我们十人又走了进去,点了瓶啤酒,就着炸豆皮,粽包炒肉,炸瓜花慢慢的吃,看月沉水中,不由人想起了不知何人所写的一首七律来。
《腾冲行之和顺镇》
环山叠建抱清幽,边镇古村最胜游。
蘸影虬枝绿欲染,绕村溪水柔于绸。
马铃驮走旧风月,翡翠犹存新越州。
民顺士和真自在,耕余尚聚读书楼。
此首诗也只有走进和顺,才能有所感,又有所悟来。腾冲之行,也让我这亇西北汉子,有了赋诗的冲动,也算是一首打油词了,和顺顺和都是情,三月和顺的风,是温柔的酥手。三月和顺的雨,是醉人的美酒。
三月和顺如诗是泼墨的山水。
四
古镇看得不算少,但是云南腾冲的和顺古镇所具有的魅力与众不同,和顺完全不同于许多古镇,因为旅游的人多了,商业味儿太浓,她有历史,滇缅抗战的历史,有文化底蕴,更是原汁原味的和顺人和谐生活的地方!
在和顺小镇还可以看到古法造纸、木雕、土锅酒、打铁、织布、皮影戏等多项民间手工艺展示。和顺的总兵府是清末最后一位总兵张松林的百年老宅,是全国最具特色的中式古宅。
和顺图书馆又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落成了新馆舍。图书馆的建筑是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到现在为止馆内藏书7万余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和顺古镇的村民们能够在这里读书看报,这次我们在和顺图书馆参观时,还看到读书人。
和顺古镇主要博物馆共有8个:除和顺图书馆外,还有,滇缅抗战博物馆,文昌宫,元龙阁,艾思奇纪念馆,弯楼子民居博物馆,刘氏宗祠,中天寺。参观了滇缅抗战博物馆是我们这次到腾冲和顺最大的收获。文昌宫记录着和顺历史上的名人。元龙阁是儒家,佛家,道家三教合一的道观。艾思奇故居也就是这位著名哲学家的纪念馆,中天寺是腾冲颇具规模的著名寺庙。
到这里才知道,崔永元是和顺的代言人。他以崔氏幽默对和顺有这样的评价:“和顺有很多不足,第一点是历史太短比美国才早几百年。第二点是开放太早,四百多年前就已经开放了,当时乡里人就走出了国门,第三是建筑风格有点凌乱,有徽派的有江南水乡的也有欧式的南亚风格的,不太注意更新,到目前为止还保留着古镇的样子,第四他们对文物不太珍惜,第五和顺镇的人不务正业,经常有人把牛放在山上吃草自己跑去图书馆看书。”
正如崔永元所说的,和顺古镇没有我们旅游常见的古镇那样商业化,和顺一切都还是那样的古朴那样有文化,这就是和顺的魅力之所在!
到云南不能不去腾冲,到腾冲不能不去和顺!
五
腾冲洞山温泉,洞山,始于秦汉,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这里拥有全国罕见的千年古建筑群,是腾冲近代最负肖盛名初“洪盛祥”发祥地;更是“温泉之宝”的洞山温泉所在地。
亿万年前的地壳运动造就腾冲99座火山,88处温泉,而洞山温泉常年57—60度的硅酸之泉千百年来,这一汩热泉因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风湿病、关节炎及皮肤病疗效显著而誉满天下。
三月五日,当我们走进洞山温泉村,这里游客络绎不绝,火爆异常。洞天福地,青山绿水,百花盛开,村中一汨清泉汇成“二泉映月”蓝天、白云倒映在清澈的池面上……
躺在这各式的露天池之中,头戴斗笠,水中不时冒出泡泡,惬意,放松,要多舒服有多舒服。
这里的温泉她依山傍水,风光旑旎,泡池星罗棋布,犹如山间走来的温婉少女,巧笑嫣然,婀娜多姿,其之美浑然天成,我与所有人一样,都会流连忘返,如痴如醉,乐不思蜀了。
在这儿,我也模仿《彩云之南》,高歌一曲:
彩云之南,曾是我心仪的地方
滇西之地,锦绣未央
腾冲火山,闪耀着银光
多处温泉,世界绝唱
秀色瑞丽江,人在水上
芒市城中,爪果飘香
人在街上,果在树上
腾冲侨乡,和顺古城
往事悠长,翡翠之城
黄龙之玉,璀璨发光
叠水之地,湿地情长
热海池边,谁心荡漾
国殇墓地,全民敬仰
你曾说过,国有两南
海南云南,都是旅行好地方
天多湛蓝,水更温柔
难怪你的眼里,闪着温柔的阳光
这世界变幻无常,下一站又去何方
原谅我,无法陪你走那么多地方。
百花迎我来,风雨送我归。
滇西风光好,腾冲人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