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南瓜村的故事(小说)
“有种情感叫想家,有种遥远叫天涯。”平子很喜欢这段话,因为这里面有他儿时的梦想与成人后的幸福回忆……
一
在山西和河北交界处,有一个百十来户的小村庄。这里群山环绕,风景优美。村的周围是一大片空地。每年清明前后,村里人会在村子周围种上许多南瓜。南瓜秧长起来的时候,那又粗又长的叶柄上举着一片片像小伞一样的南瓜叶,远远望去,整座村庄仿佛置身于绿油油的南瓜田里。尤其是到了秋天,家家户户院子里都码着一摞又一摞的大南瓜。因此,这村就叫南瓜村。平子就是这村的。
平子最喜欢吃老家的南瓜宴。每年夏天,平子和强子、墩子还有许多小伙伴儿,手里拎个小篮子,跑到南瓜田里采南瓜梗。这种南瓜叶梗在幼嫩时,只要去掉外层的纤维与毛刺儿,然后放到开水里一焯,捞出后放上点盐吧、酱油和香油一拌,那就成了一种美味凉菜。平子就爱吃这一口儿。这种凉菜清香爽脆,口感极棒,而且它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C,有健脾之功效,据说还能使皮肤变得细嫩呢!
这么好吃的菜,是心灵手巧的平子娘的专利发明!平子他爹在平子三岁时就去世了,所以平子是平子娘一手拉扯大的。虽然家里条件苦,但平子娘总想方设法给平子创造更好的生活。这道美味的凉菜,就是平子娘独具匠心的发明。山里不像城里,想吃啥就有啥。一年四季就那么老几样,咸菜,萝卜,大南瓜……吃来吃去就吃腻了,尤其是孩子。有一天,平子愁眉苦脸地瞅着桌上的老三样,怎么也吊不起胃口。孩子正在长身体,挑食很正常。平子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给孩子弄点什么花样呢?她一出门一眼打上了那绿油油的南瓜叶。那修长的叶柄举着硕大的叶片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平子娘一下子来了灵感,这么水嫩的东西味道一定也不错!于是平子娘采摘了一大把南瓜梗,先去掉了叶片和梗上的纤维与毛刺儿,然后在开水里焯了一下,然后放上油盐,搅拌均匀后,一尝,口感又香又鲜又脆,美味极了。看着平子狼吞虎咽的样子,平子娘抹了抹额头的汗珠儿,会心的微笑爬上眉梢……
二
平子八岁,应该上学的年龄了。
平子娘特意准备了一大篮鸡蛋给村里的老秀才送去。说是请人家给取个好学名,盼着将来有出息。平子的名字是平子爹给起的,那时当地有生孩子碰名字的说法。就是在生孩子那天以看到什么为名字。平子爹大概是不知在哪看到了一个瓶子,因此,取名为“平子”。
孩子上学总该有个大名吧!平子娘想,自己是个睁眼瞎,啥字都不认识。幸好村里有个下乡老知青,那是当年响应“上山下乡”号召,留在村里的唯一的知识分子。同时也是村里的教书先生。村里人识文断字的事都找他商量。老秀才见了平子娘,特意还翻了翻书。
“修身治国平天下,你家当家的姓齐,那就叫齐国平吧!有这名字你家娃子将来肯定有大出息!”
“平子要是将来有了大出息,第一个感谢的就是您!”平子娘心里乐开了花,嘴上感谢的话也是发自肺腑!
三
秋天。
平子娘从集市上回来,给平子带来了一只漂亮的铅笔盒儿。铅笔盒里装满了削好的铅笔。
“平子,明天你就可以上学了,高兴不?”
“上学是干什么呢?”
“读书认字儿,可好玩儿啦。”
“强子,墩子他们都去吗?”
“当然啦,他们也都去。”
“好,那我去。”平子乐不可支地回答道。
学校设在老秀才家的堂屋,房子很破。教课的就是村里那位唯一的老秀才。
老秀才走到黑板前,咳嗽了一声,屋里嗡嗡的说话声立刻停止了。
瓶子从书包里掏出课本儿。那是一本儿有着花布皮儿的书。平子娘怕平子把书弄破了,特意用花布头给他缝了个软书皮,书皮上是平子娘邀请老秀才给用毛笔书写的大名:齐国平!
瓶子把书放在腿上,翻开书。大伙儿跟着老秀才一起读起来:
“人,口,手,上,中,下……”
四
有一天,平子从学校放学回家,正好碰上牵着牛的强子。
“平子,干嘛去?”
“刚放学。”
“上什么学呀?下午跟我到河里抓鱼怎么样?”
“我娘不会同意的。”
“你不会不告诉她呀。”强子主意倒是挺多,“我娘开始也让我去念书。刚上了几天,我娘拗不过我,我就不去了。”
“念书有什么好玩的?坐在板凳上不让动,还一天到晚读来读去。哪像自己天天玩儿有意思。看我,可以悠闲地放放牛,可以到河里摸鱼,到树上掏鸟蛋,还可以进山摘野果子吃……一天到晚多快活!怎么样?跟我一起玩儿吧,那老秀才像老古董一样,多让人烦呐!”
“那行吗?”
“怎么不行?下午你就陪我玩半天,看看到底啥有意思?”
平子一想,强子说的也是,这样无拘无束地玩儿,真的比上学有意思得多。
吃过午饭,平子娘下地忙着自己的活计。平子背着娘,偷偷地跟着强子到村东小河沟紧摸鱼。
小河的水清清凉凉的,鱼儿在水草间游来游去,好像在和人们捉迷藏。
强子好像个鱼鹰子,他蹲在水里,两手张开,慢慢地伸进水草丛里,一把就掐住了一条巴掌大的鲫鱼。
“强子,你真棒!”
“下来呀,好玩儿的呢。”
“好嘞,我来了。”平子把书包放在岸边,脱了鞋,挽了裤腿儿,光着脚下了河。
河水凉凉的,软软的,真得好舒服。
“平子,你跟我学。”强子做着示范,“这样抓。”
“哦。是这样啊!”
日头西垂,西方布满了鲜红的晚霞。平子忽然看见了岸边的书包,大叫:
“不好,该回家了。”
说完,顾不得强子,跑上岸,穿上鞋,抓起书包就向家里跑去。
五
家里的门敞开着。
堂屋的饭桌上摆着平子最爱吃的凉拌菜,一碗热面条儿,几个玉米饼子。热汤面里还特意增加了一只荷包蛋。这是平子平日里最爱吃的那一口儿。
平子娘刚从厨房来,腰里系着围裙,两手湿漉漉的,见平子回来,在围裙上一擦,笑着说:
“平子,放学啦?”
“啊!?”
“今儿都学了什么字啊?跟娘说说。”
“没……没学什么字儿……”平子一时紧张有点结巴。
“怎么会呢?诶?你的裤子怎么湿了?鞋上还有泥!”平子娘眼睛立马瞪圆了,凑过来提鼻子一闻,平子一身泥腥味儿。
“你没去上学?说,你去哪了?”平子娘说着,两眼像要喷火,样子像发疯了的野兽。平子吓得两腿打颤。
“我……我……”
“快说。”
“我跟强子玩儿去了。”
“好啊!你这个没出息的东西!你给我等着!”平子娘一转身,从里屋抄出一根儿鸡毛掸子,倒拿着,把平子一把揪过去,鸡毛掸子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发出啾儿的一声,平子的小腿上立马出现了一条长长的血纶子。
“啊!……”
“你这个没出息的东西,不知道上学,我打死你。”
“娘,我不敢了,再也不敢了。”平子又惊又怕,哭喊着,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从脸上滚落下来。
“我是个睁眼瞎,一辈子只能待在这座大山里。本指望你能好好上学,将来能远走高飞,能有大出息。可你……真气死我了……”
平子看着娘无力地坐在炕沿上,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手里还紧紧地攥着平子那最怕的“家法”。
“娘,我下次不敢了……”平子小声对娘保证说。
……
六
平子十三岁那年,顺利地考进了初中。平子娘一个人在家守着自家的几亩薄田。因为初中三年,平子在学校里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所以平子娘尽管家里家外忙得兜兜转,但却显得格外有精神头儿。
平子16岁那年,又顺利的考进了县城重点高中。平子娘一下子就成了村里的名人。村里的人见了她,都不由自主地夸:“平子这娃有出息,将来肯定大有作为。”每每听到乡亲们这样的夸赞,平子娘心里就像吃了蜜,乐开了花……
平子19岁那年顺利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离家千里之遥的羊城工作。平子娘还是一个人在家守着那几亩地,一年四季,忙着春耕夏播,秋收冬藏……
由于工作能力突出,平子被提拔为环宇对外贸易分公司总经理,手底下还管着一大帮人。逢年过节,平子都开着车回家看娘。
这几年,平子娘头上的白发多了不少,皱纹也从眼角爬上了额头,但精神头却还不减。“毕竟儿子有了出息,这些年的苦心没白费!”平子娘总这么安慰自己。
平子公司里很忙,一年回来不了几趟。为了让娘放心,平子给他娘买了部手机,时不时地给娘打个电话,往家里寄些钱。
村里人都羡慕极了,都教育自己的孩子:“得向平子学,好好念书,将来走出大山,长大本事。”
每每听到这些,平子娘就乐在心头,喜上眉梢……
可是,一年年地,一个人忙里忙外,辛苦劳累不说,孤单、冷清的家,却是一种煎熬。平子也要求过,想接她去城里住。她却也怎么舍不下这伴了自己几十年的家。故土难离,叶落归根。“到死我也不离开这片地儿……”平子娘时常在心里这样盘算着。
然而,想儿子的念头一天比一天强烈。一年又一年,过了春节盼中秋,过了中秋盼元旦。平子一年就那么几天假,回来也只像蜻蜓点水。平子娘每想起这些,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每次,平子娘拿起手机拨通了电话,想让儿子回来一趟。可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这次平子娘又念起了儿子。
“喂,平子。”
“怎么啦?妈。”
“没事儿,妈挺好!只是惦记着你!”
“妈,我都这么大了,不用您惦记了。您照顾好自己就行了。”
“平子,最近工作忙不?”
“忙,最近我们公司要和几家外商谈判,签订合同。这阵子正忙。”
“奥,我们家平子更有出息了。那个,平子,我托你柱子叔给你捎的东西收到了吗?”
“收到了。”
“收到了,就好好留着自己吃。那大枣儿是咱家树上结的,又大又甜,没打过药。你工作忙,时不时吃几个可以补血。那个鸡蛋,是咱家自己养的鸡下的,没有激素,可以多吃。还有那个花生,生着吃,可以养胃。还有那个……”
“好啦,我知道了。妈,我一定吃。我先忙啦,回头我打给您。”
嘟嘟嘟……
电话挂断了,世界陷入了一片沉寂……
“孩子忙大事儿呢,还是别打搅孩子吧!”平子娘有些无奈,又有些为儿子引以为荣……
七
平子娘病倒了。
这些年,由于平子给村儿里没少办好事。一是帮村里修了一条通往县城的柏油路;二是帮着村里走出去的孩子安排了工作。所以,左邻右舍对平子娘也非常关心。尤其是强子,他也走出了大山,如今成了平子的专职司机和最要好的伙伴。所以强子他娘,没事儿总到平子家照看照看。
“打电话告诉平子吧!”强子娘对着躺在病床上的平子娘说。
“孩子忙大事儿呢,别打搅他。再说,我这也算不了什么大病,歇几天就好了。”
话虽这么说,平子娘自己却也觉得,这几年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不光浑身乏力,走路还时不时摔个跤。
“真是越老越不中用,怎么平地里还摔跤呢?”平子娘平日里也这样暗骂自己。
平子娘的病,一天比一天重,眼看着脸上的血色一天天淡去。强子他娘背着平子娘,给平子打了电话。平子接到电话,立马和秘书一起开车从千里之外往家里赶……
平子还在路上的时候,平子娘已经气如游丝。屋子里聚满了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大伙儿都唉声叹气。
“多好的一个人啊!”
“咋病来得这么快呢?”
“这些年,都苦了她一个人,一个女人操持个家,得受多少累呀!”
“干嘛不早告诉平子呢?”
“她不让。说孩子在办大事呢,别耽误了孩子的大事。”
“哎!苦了自己啊!”
“这做娘的,还不是都一个样……”
八
小小的农家院儿。
平子回到了那曾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家。但此时却显得格外陌生。院子里长着绿油油的韭菜。旁边用竹竿搭着豆角架。架上的豆角绿绿的,长长的。大门外,还是那绿油油的一大片南瓜田。那碧绿的南瓜叶还是状如小伞,叶梗依然粗壮如初,还是自己小时候见到的模样。但娘却安然地走了……
平子娘出殡那天,全村为她发丧,浩浩荡荡的队伍像一条白色的游龙。
平子披麻戴孝,哭得天昏地暗……
人都盼着养儿防老,然而让人悲催的却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自己怎么不多抽出点时间陪陪娘呢?”平子心里充满了自责与无奈……
然而,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高压力,使得所谓功成名就的子女们很难有喘息的机会。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每个人都在拼命的奔跑,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而奔忙,稍有疏忽便会被时代的车轮所碾杀……
天下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儿女成为所谓的龙凤后,自己却成了一个个空巢老人……
平子娘静静地走了……
出完殡,平子呆呆地站在自家的院子里,呆呆地望着门外绿油油的南瓜田,桩桩往事俱上心头,有那充满母爱的南瓜宴,也有那醒脑励志的鸡毛掸……有娘在的日子,家曾经是那么的温暖,有娘在的日子,才有那游子浓浓的乡思。娘不在了,一切美好、温暖,瞬间变得缥缈而遥远……
平子娘静静地走了……
平子耳边仍回荡着老先生给平子娘做的一首悼亡词:
昔人已乘仙鹤去,自此音容无处寻。
满院花开蜂蝶舞,寸草仍念三春恩。
声声嘱托萱堂爱,句句叮咛慈母心。
望子成龙娘亲泪,明月空照梦犹存……
平子泪如雨下,“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