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一念秋凉(散文)

绝品 【流年】一念秋凉(散文)


作者:丑石 秀才,231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141发表时间:2019-04-15 17:37:39

【流年】一念秋凉(散文)
   我看母亲拣选麦种时几近严苛,用一只簸箕翻簸,使秕子、草籽与充盈的麦粒分离,尘归尘,土归土,种子归位于大地。“仲秋之月……乃劝人种麦,无或失时;其有失时,行罪无疑。”这是对尘世的劝勉,也是对自己,当一粒麦子坠入泥土的暗夜,那么生机在老河滩上开始孕育。
  
   五、霜降:和田鼠一起度过荒寒
   当你哪天醒来,老河滩上一片白茫茫,不是雪,柳树低垂的树枝上,枯萎的野草上,没来得及砍的白菜上,结满白霜——霜降到了。霜比雪还要温柔,雪花从天上飞,霜花自地上凝结。晶莹的霜来自哪里,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写:“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是说寒霜出现在晴朗之夜,没有云彩,地气袅袅上升,就像冬日里流鼻涕的我们呼出的白雾,凝集在树上,凝集在草叶上,凝集在老河滩上的芦苇荡里。
   我喜欢站在霜天雪地中,此时的孤独清澈,没有一丝灰尘,极目四望是无边的白,像一张素白的宣纸,等待一支虚无的笔,落墨,皴染,万类霜天竞自由。没有风,芦苇荡陷入沉思,就想起来一句戏言:说北方下雪多好,两个人走着走着头就白了。这是一句美好的祝福,当然幸福不因南北差异而不同。冰花是霜雪的另一种形式,冷气与寒气隔着一层玻璃相望,就有了被阻隔千山万水般的思念,冰花或似飞扬的芦荻,或似结了薄冰的宁静的湖泊,或似对冬日的怀想有了具体的形状。
   过了霜降就是冬天了,这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来的凌厉,隐而不露,可从父亲的眼神里大概能读懂对寒冷的谨慎。
   我们那时可看不见冰花,每当寒冷到来,屋里与屋外大致是想同的温度,想要暖,从柴禾架上抽出来几根木棍,架在牛屋里——我的少年时代很长时间是和父亲在牛屋度过的。木柴燃起,噼啪的声音增加了寒夜的孤寂,我可能要上过晚自习才能回家,牛屋里浓浓的烟雾已经散去,偶有一把黄豆埋在火堆里,噼啪炸响,父亲就用木棍扒出来晾在一边。
   地铺,是乡下的物事,按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在地上搭建一个睡觉的地方。父亲很是认真,三间的房屋被隔断出一件盛放麦糠麦皮,是牛过冬的粮草,一边是隔断,一边是一张椿树的木板。父亲很是认真,开始打造地铺的雏形,用木楔把木板挡住,两头是固定的木棍。接下来就是内容了,一张地铺是否耐用,是否温暖在于用什么内容填充。谷子秆是坚硬的,掐了谷穗留下完整的茎秆,铺在地上,可以承受时间的重量。豆秆是柔韧的,被碾压成黄白色,尚有豆子的清香,铺设在中间层。麦秸光滑,我在运送麦秸的过程中冷不防墩在地上,正在吃草的牛打了一个响鼻,像是在讥笑。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霜降到立冬,温度好像猛然进入滑坡阶段,一下子冷了起来。《燕京岁时记》中写:“十月以后,则有栗子、白薯等物。栗子来时用黑砂炒熟,甘美异常。青灯诵读之余,剥而食之,颇有味外之味。”这大概是有闲阶级的事情,我们不敢想,我只能趁着牛屋里摇曳的灯影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眼前就显现出起伏蜿蜒的雪岭,一直延伸到时间的深处。
   霜降三候,一候豺乃祭兽,大概是古人美好的愿想,从獭祭鱼到鹰祭鸟,从群鸟养羞到豺乃祭兽,把处于食物链上层的捕食者赋予懂得感恩上苍的灵物。那么我也愿意做如此想——试想当先富起来的那群人终于在某天有了良心发现,为了感恩馈赠也能反哺民间。但这样的想法是奢侈的,放眼看去只有穷奢极欲,哪来的什么感恩与慈悲。二候草木黄落,最后一片梧桐叶落下,只剩下一只孤单的鸟巢在瑟瑟发抖。不知鹧鸪是不是也像父亲那么有心,在寒冷到来之际给巢穴铺上一层温暖的稻草。三候蛰虫咸俯,这是一种近似修行的姿态,为了保持生命最后的清澈,在季节的规劝中低下头来。窗外是飞雪连天,大地的洞穴中依然温暖,落叶犹如时间的脚步杂沓而过,只需静待风声便可迎候百花盛开。
   我在想我少年时入睡的姿势,父亲熄灭一豆灯火,老牛停止了咀嚼,只是在梦境中甩了一下尾巴。也许过去的一年太过疲累,刚好趁冬日来临之际好好休养生息。大地在窗外,月光在窗外,凝露成霜的霜花在窗外,只需简朴的粮草便可安然度过这个稍觉漫长的冬天。我蜷缩在自己的梦境,松软的豆秆麦秸一旦躺下去就形成一个陷入的窝巢,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朦胧中父亲把我的一双冰脚抱在怀里,我把父亲的冰脚抱在怀里。印象中,父亲和我很少说话,无非是想抽烟时喊我,递过来那只红枣木的烟筐子,捻碎烟叶,卷纸成筒,把烟叶装填进去,用舌尖抿好。父亲抽烟的样子仍觉木讷,只是稍微有些满足爬上额头,父亲不吃肉,不抽卷烟,不买新衣,他觉得半瘫的肢体能活着已算不错,不能再连累这个九口之家。
   床有床神,分床公床母,意即床是睡眠休憩的地方,也是繁衍后代的场所。记忆中,好像父亲母亲很少住在一起,大略时间的重压已经将某些东西淡却。“买糖迎灶帝,酌水祀床公。”是说床母喜欢饮酒,床公偏爱喝茶,我们的生活简陋,只能在除夕这天贴上一张“安好”的字样,以水代酒,以水代茶,祭奉乡间的床神。说到这里,不免想起乡间滚床的习俗。是说在乡间男女临近结婚是要有安新床的仪式,在床角放八枚铜钱,在床头床头放铜钱若干,取“同心同体”之意。新婚夫妻必拜床神,举行翻跟斗仪式。请一个父母兄弟俱全的男孩,在新床上翻跟斗,探花奶就在旁边说辞:“翻落铺,生男孩儿,翻过来生秀才,翻过去考进士。”反正都是吉利话儿。我在同宗兄弟中年纪最小,所以翻床压床的任务落在我肩上。新棉花新铺盖,闻上去就是喜庆的味道,那日在桐生哥家压床,睡至酣处,小腹鼓胀,以为睡在自家地铺上,侧身向外靠了一靠,尿了酣畅淋漓的一泡。坏菜了,吓得要哭,二大娘却面有喜色,说是压床的孩娃把床尿了再好不过,预示着他们家将会儿女双全。想来,至今仍觉惭愧,不知是不是床神真的在那天附了身,桐生哥家过了几年真就生了一男一女。
   风刀霜剑严相逼,是有些冬天的消息了,张继在姑苏城外枫桥夜泊,杜牧远上寒山,在停车坐爱枫林晚。无论如何,时间是公正的,不因伤春而春色常驻,也不因悲秋而秋色绵长,该过去的终将过去,该到来的会及时到来。
   大地萧瑟,有人家在空旷的田野上晾晒地瓜干,洁白如同一片片空灵的羽毛,在面对即将拉开大幕的冬日,小麦做好了越冬的准备,飞鸟贮藏好过冬的食粮,在乡野奔跑的兽物,此时很难看见踪影,它们暂时隐藏在时间的背面,在等待一场一场寒冷的风。母亲在晾晒萝卜缨子,胡萝卜缨子是山羊的食粮,在生产羊羔时补充甘甜的乳汁;辣萝卜缨子、白菜是我们越冬的菜蔬,蒸炒煮炖填充并不贪婪的胃囊。墙角的那株老柿子树,挂满了橘黄色的灯笼,像是在引领万事万物,从容走向季节深处。
   父亲铺设的地铺给了我一个温暖的记忆,在漫天雪舞时节,窗纸呼呼作响,那头老牛的神色从容,看我走进牛屋抖落身上的雪花也抖了几下肩膀,土墙上深深的沟痕,是它用犄角刻画出来的,莫非是一头老牛也有书写的冲动,将一个乡间少年的乡间记忆用另一种方式深深镌刻。
   三月阳春,父亲拆了睡了一冬的地铺,从里面叽里咕噜滚出来一窝小老鼠,眼神瑟缩,在大老鼠的带领下跑出屋外,消失在一片明媚的春光里。无疑,我们和田鼠一家度过一场无边的荒寒。

共 13123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流年作者丑石(宋长征)的散文,我读过不少,一般很短,尤其是那些书写乡村静物旧时器皿,很有深韵。在他的文字里获得重温,明白事物的来处。今天读到这篇散文,是不多见的长散文,让我震撼。我是农村长大的,这篇散文如跳跃的血脉始终与我心共鸣,内心受到的触动是巨大的。作者以《一念秋凉》为题,从立秋、白露、秋分、寒露、霜降为线索,梳理似水流年里的亲情、乡情、物情、节气情、土地情、五谷情……从秋有一地落黄,一层晶莹剔透的浮霜,到秋风清凉,白云悠远,桐花盛开,梧桐静默,像一只挥向天际的大手庄严宣告:秋到。作者有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里,秋意味着五谷丰登,意味着乡人的幸福,也当然意味着是童年的乐园。乡间游串流鼻涕娃娃,村庄里田野沟壑悄悄升起袅袅的薄雾,那是娃娃的游戏,他们的偷吃都是诗情画意的。节气里,水是时间的精灵,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生命繁衍。生命在行走,走着走着幼小的生命长大成人,走着走着又老了,依次轮回。秋里的梧桐懂情,寂寞在一弯上弦月挂在枝头,等候着秋雨,见证着气有节,风有度,迎接滴落清凉的雨。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时空里铺满乡愁。白露仿佛是飞鸟的承诺。它们是大自然的使者。人类靠土地生存,鸟儿亦然,世间万物终究魂融大地。大地是土地娘娘掌管,雨滴露珠是土地娘娘的泪水,养育万物。谷物生长拔节,归功于大地之母的丰沛血水,才有了万物葱茏,五谷丰收,满仓金黄。秋分,大水月光。一场水灾,毁了粮食。人靠天养,但要奋斗,不自毙。人们从苦难中走来,却从未向苦难低头,就连虫蚁们也在落叶下用泥土封闭门窗,在一个漫长的梦境中等待春天。因为土地休养生息,为播种冬麦。寒露正是种麦好时节,父母与老牛的身影叠加在大地里,印出美丽的图案和温暖。所以霜降没有恐怖,乐得与田鼠一起度过荒寒。最难忘的是父亲铺设的地铺,那是永远的终生的温暖的记忆和活生生的过日子画面。作者写作的土壤是自由的,笔墨像风筝一样展翅飞翔,因而有高度、深度、担当、使命感。作者对亲人对生命对乡愁对大地对万物在这个时节轨迹的思索是独有的,是有真相的,既有深奥的思索,更是有深情的倾诉,还有生命的追问。作者的文字是有乡味的,亦如一桌节令饭,香味四溢,散发在乡间田野。作者的快乐、村人的伤痛、父老乡亲的命运在节气里行走。文章把自己独特的秋感融入,贯古通今,引经据典,亦如与古对话,寻找来处,安放归处。作者的根在乡村,始终不忘当下,感叹农耕文明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渐行渐远。城市还有节令的栩栩如生的生活画面吗?作者无疑与在乡村长大的人一样,那种思乡情结,挥之不去。与血脉共存的是一种无法挥去的乡愁,就这样流淌在文字深处。作者认为大地是乡情的载体,大地叫母亲,知道母亲,就知道来处。作者写作是有厚度的,不仅仅看青山高耸入云,看绿水涓涓长流,而是寻找入云后的青山归处和绿水流往的源头,他剖析的是本质。作者钟情于讴歌展现乡村乡物乡事,体察民间冷暖,抚摸大地心音,体悟天籁密语。所以我读到的是一种真诚,大情怀,大担当,大视野,大追问。细致的描写,细腻的情感,富有深度思考形成本文独特风格,直达人心。书写收放自如,不受拘泥,亦如小草,亦如大树,扎根土地,富有生命质感。全文鲜活生动、富有情韵。作者的在场写作,让文本具有原生态,非虚构,更真挚动人,更入心。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山地731828829】【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4160006】【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20190425第0048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19-05-06 09:11:44
  时光荏苒,一念秋凉。一篇弥散着乡土气息的散文力作巧借“念”字点亮文眼,任由“念”字牵情引线,工笔细描,在似水流年里重温亲情温馨,品味乡情煦暖,聆听四季物语,拈拣童趣乐趣,回望渐行渐远的农耕文明,抒写父老乡亲朴素的希冀与憧憬。娓娓叙说中将悠悠乡愁洇润于字里行间,激活了古老乡村的心跳,牵动着远游赤子思乡念亲的情怀,让人从中体察父辈们稼穑之艰辛,聆听大地之心语,参悟天籁之禅意,引发读者对人生的况味、对生命的叩问。力荐赏析。
12 楼        文友:琳琳        2019-05-07 13:13:50
  真好!令人陶醉,,,
粼粼
13 楼        文友:清扬婉约兮        2019-07-08 15:47:38
  拜读佳作!
作者:清扬婉约兮,本名谢琼芳,曾用笔名生命花。江西修水人。中国水利作家协会会员,九江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阅文集团(起点中文网)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散文多发表于《大江文艺》《学习强国》《安源工人报》《九江日报》《浔阳晚报》《江西投资简报》《江西赣能杂志》《边城晚报》《修水报》等报刊杂志。
14 楼        文友:劳英        2019-07-12 15:16:11
  此散文真实而且细腻,动人,感觉特好!一篇大担当,大情怀,大作为的散文,让人读罢心情舒畅,大长知识。感谢作者的用心良苦,使人大开眼界。谢谢作者!问安!
相信自己的努力
共 14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