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少年的回忆(散文)
在这里,我和大哥相依为命,每天陪伴在哥哥的身边,为大哥打水换药,等待大哥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脚伤也基本痊愈了。此时,北方的天气渐渐地凉了,由于我也没有找到其它事情做,所以就和大哥一起回到了老家,自此结束了呼市短暂的打工生涯。
二十四、勇敢的哥哥
我们在呼和浩特市做工时,为了出行方便,花30元钱购买了一辆旧自行车,我和大哥都很爱惜,回家的时候也不舍得丢弃。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火车站是否可以托运货物,所以哥哥决定将自行车从呼和浩特市骑回老家。
从呼市到化德县至少有六百余里,不仅路途遥远,而且也不熟悉行走线路,更何况还要穿行两座繁华的大城市,无论从哪方面考虑,面临的困难都很多。另外,如果自行车行驶在半路上损坏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该怎么办呢?然而,哥哥却很勇敢,他不惧怕这些,仍要独自骑自行车回去。大哥个性很强,固直倔强,他决定了的事情,一般很难改变。他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总会有办法的。”临行那天,我和李忠(邓油坊二先生村人,在呼市做工认识的朋友)乘坐火车,哥哥骑自行车,我们约定好在集宁火车站会合。哥哥早上出发,我俩送他走出到院门外后,直到望不见他的身影才去往火车站。我俩乘中午的火车,那时火车的行驶速度较慢,从呼市到集宁约为三百余里,大约行驶了四个多小时,于下午4点多到达集宁车站。到车站后,我们哪里也没有去,一直在候车室内焦急的等待着哥哥的到来,望眼欲穿。大约6点多钟,当我从窗外看到哥哥的身影后,那一刻我的心情是异常的兴奋与激动,终于盼到哥哥平安的到达了集宁,我急忙跑出去迎接大哥,互相拥抱在一起。
一路上,哥哥经历了很多苦难。在他骑车行驶了整整一个上午后,又饥渴又疲乏,感到浑身一点力气也没有了,于是停靠在一个村子附近的马路边上准备休息一会儿。哥哥吃了一点干粮,由于实在太疲惫,就依在一棵大树旁睡着了。这一年,全国追捕“二王”的行动还未结束,人们的警惕性都很高,村里人发现大哥是陌生人后,就有几个年轻人凑近大哥身前进行盘问,并搜查了他的全身。当时,哥哥以为遇到了拦路抢劫的强盗,他很担心身上装着的几十元钱被他们抢走。面临这样的处境,哥哥从容不迫,镇定自若,毫不畏惧,很配合他们的检查,他们从哥哥身上没有搜查到什么,也没有可疑点,于是很快就放行了。后来提起这件事,哥哥还很庆幸的说,幸亏他机智聪明,当时将钱款藏在了裤腰间的小兜内,要不然被他们发现了,也许真的就被抢劫了,情况还是很危急。
我们从集宁到化德是一起坐长途汽车回去的,自行车留在了集宁李忠的亲戚家里,他说要等着有顺路车给捎回来,这样哥哥就不受劳累了,我也放心了。现在回想起来,哥哥确实了不起,让人很敬佩。那年哥哥刚满20岁,他很有胆识,不惧怕艰险,一个人独立骑自行车长途跋涉10余个小时,翻山越岭,忍饥挨饿,一鼓作气骑行那么远的路程,这在年轻人们中实属是一项首创举。因为,在我们十几岁的时候,一般最远也就是从村里骑行到县城,也不过十几公里,如果能骑自行车行驶几十里的路程,也就很不容易了,那也需要很好的车技与耐力,所以,我非常佩服哥哥的勇气与毅力。
二十五、参军入伍
秋收过后,我哥哥与李核(三宝)、赵有(锁住)等几人一起去往了兴和县石墨矿打工,我和三弟留在家里继续做场面里未完的农活。不久,地方上的征兵工作开始了,乡村、县城街道的墙壁上到处都书写有“依照法律服兵役,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光荣义务和职责”之类的宣传标语。为了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也为了实现自己的从军之梦,我与刘占龙等几个好朋友相约,一起去到满德堂公社进行了报名登记。我豪情满怀,立志参军,义无反顾,在所不辞。之后,经过县人民医院体检、应征公民隐疾调查、预批兵政审等,我基本符合了征兵要求的条件,大约又过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公社邮递员将《入伍通知书》送到了我们家里,并通知我按时到公社报到,喜讯传来,我无比兴奋、奔走相告。我在去往部队之前,首先给哥哥写了封信,告诉哥哥我要参军去了,这次离别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见面,等到哥哥收到信件赶回家里我已经去到了部队。为此,哥哥还难过了很久,三弟也整日闷闷不乐,天天想念着我。
对于当兵,这是我很早就有过的梦想。小时候,我经常听妈妈讲述一些小英雄的故事,让我懂得了坚强与勇敢;当我渐渐长大,能从书本上看懂一些故事的时候,就很喜欢阅读诸如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等战斗英雄的故事,他们的光辉形象,已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使我心中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仰。有一年春天,妈妈带我去化德县朝阳公社补龙湾村串亲戚,准备返回时,天气忽然变的很冷,一位叫高占才的当兵叔叔(父亲战友)担心我路途中受冷冻,就找来一顶棉军帽给我戴上。回家后,我看到军帽上亮光闪闪的红五星帽徽,内心十分喜爱,无比向往,梦想着将来长大后也要去部队当兵,穿上威武的军装,向英雄们那样英勇顽强,杀敌立功。我初中毕业那年,全国正在掀起学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英雄模范的热潮,他们保家卫国、舍生忘死、勇敢顽强的先进事迹十分感人,催人泪下,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为了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各地青年热血沸腾,纷纷踊跃报名参军,立志报效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虽然我也跃跃欲试,但因年龄尚未小,未能达到征兵的要求。这一年,我村的李俊、李霞、赵俊报名参军了,他们3人都符合征兵要求的条件,并一起去往了新疆自治区南皮县服兵役。他们胸怀祖国,志向远大,在部队里勤学苦练,勇于进取,工作干的很出色,捷报传回家乡,村民们纷纷称赞。作为年龄仅比他们小两岁的我,深被几位兄长出类拨萃的才干所倾倒,也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因而他们成为我心幕中十分崇拜的偶像。从那时起,我就渴望着自己也能早日成为一名军人,决心以他们为榜样,做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献身于祖国的国防事业。
我入伍那天,大队没有象其他地方那样敲锣打鼓举行欢送仪式,也没有胸戴红花,只赠送了一条毛巾和一个盖有大队委员会印章的笔记本。虽然纪念品不贵重,但我很珍视,那条毛巾一直在行军包内珍藏了很久,那个笔记本记满了我入伍后学习、训练的心得体会,后来在一次野营训练搬迁住所时不慎遗失了,我还懊悔了很久。那时候,大队党支部书记张延龙、民兵连长张守明、会计员秦飞,我在村里时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很好,他们说我懂事、诚实、肯干,所以对我很关心,嘱咐我到部队以后好好工作,为家乡争光彩。他们朴实的话语,一直铭记在我的心间,并且成为我的励志名言与人生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