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拜谒杜公墓祠(散文)

精品 【晓荷】拜谒杜公墓祠(散文)


作者:刘克邦 童生,543.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66发表时间:2019-05-04 19:44:53

1200多年前,“诗圣”杜甫,满怀忧国忧民的抱负和壮志未酬的失意,乘船飘泊至此,突遇大雨倾盆,江河暴涨,重疾染身,心力交瘁,溘然倒下……
   平江县城东南16公里处的小田村,阡陌纵横,田园次递,炊烟袅袅,鸡鸣狗吠,因了一座千年古祠,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这座古祠,就是杜甫墓祠。我与来自全国的各地作家们,揣着敬畏与仰慕,走近了它。
   杜甫墓祠坐北朝南,占地10亩,总建筑面积3865平方米,始建于唐代,经无数次修葺,历经风雨,饱受战乱,在一片修竹与松柏的簇拥下,像一个稳重沉静、闭目养神的老人,安坐于蓝天白云之下、农舍田园之间。
   抬头仰望,古祠青砖黛瓦,粉檐翘角,肃穆庄重,古香古色,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氤氲其间。坚实的外墙上,斑驳陆离,色彩杂乱,依稀可见悠远岁月侵蚀的痕迹和那个政治年代残留的标语口号,彰显了这栋古建筑独有的历史记忆和不凡经历。
   奇怪的是,古祠的大门不在中间,分设东西两头,西大门紧闭,只能从东头僧舍进出,似有“歪门邪道”之嫌。也不知是设计者嘲讽那个时代朝风不正需走“偏门”的有意之作,还是建造时因地理所制结构布局需要的无奈之举。
   僧舍门前,上方镶嵌在墙体上的青石板,端端正正刻写着“阐幽菴”三个大字。“阐幽”,应为“显露幽深”之意。但“菴”字却难以理解了。通常间,“菴”者,女性修行人居住寺庙也。没有资料说明,这是何因。难道此处还有不为人知的隐秘?
   进得门来,庭、井、阁、房,浑然一体,全然一派江南庭院风格。庭院正中,一扇窗格屏风,将前后两厢分隔开来,既显开放,又护宅室,内外有别,两全其美。
   左右两方天井,上通天,下接地,既能采光,又可疏浚,且具通风透气之效。除此之外,还不忘在天井中置一水缸,盛满清水,以作防火之用。
   整个建筑格局科学合理,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与“阴阳兼顾”的理念。赞叹之下,我不得不佩服起古人的建筑与设计的敏锐与智慧来。
   从左边天井,越过拱门,来到“官厅”。
   “官厅”两厢,各设展厅,分别展示着杜甫生平和墓祠简介;“官厅”正中,上挂清嘉庆著学者张瓒昭书写的“学海流长”额匾,下帖清朝著名大臣李元度所著千字文《杜墓考》木刻,分别对杜甫的功绩和杜甫墓祠的考证作了公正的评价和介绍。
   可惜的是,两侧墙上的壁画和诗文因年岁已久残缺不全,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出真貎。我想,这些图文,肯定与杜甫或杜甫墓祠有关,只能留待后人去考证了。
   最吸引人的,要算“官厅”中两根廊柱下刻有莲花瓣纹饰覆盆式麻石基座,虽经千百年来天灾人祸的躏蹂与摧戕,已损边去角,伤痕累累,但据众多古建筑遗迹例证,为唐代柱础的形制,仍不失它的文物价值和远古风度。
   我凝视半刻,弯下身来,轻轻地抚摸它,仿佛跻身于那个战火不断、民不聊生的远古年代,不由得吟诵起圣贤的那首《春望》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穿过“官厅”,就是杜文贞公祠。公祠前院后祠,清寂,幽深,倒是一处安闲之地。
   庭院中央,在一棵古老的罗汉松,据说已有500多年树龄了,古朴、风雅而苍劲。这树似乎如大诗人生前一样,虽然在四面庇护遮风挡雨的院子里生长,但仍然不甘心于长年累月小天地里的滋润与安然,执著地、倔强地向上攀爬,探出庭院,关注和探望更大的世界与众多的万物。
   公祠廊柱上,挂一副对联:上联“千秋痛感茅屋叹”,下联“百代犹闻酷吏呼”,既形象地反映出杜甫的悲怆命运与坎坷一生,又精辟地概括了他不仅喟叹自身的怀才不遇和命运不公之外,更对当时的朝政腐败战乱不止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忧愁、伤悲与愤懑。
   公祠中央,“诗中圣哲”的牌匾下,竖一尊杜甫端坐的铜像。铜像左手抚膝,右手握书,神态凝重,遥望远方。似在潜心攻读,又如毕卷沉思,抑或心事重重,怀念远在他方终不能归的故乡,忧虑百姓的困苦与国家的存亡。其貎、其态、其境,令人动容,唏嘘不已!
   拜谒杜甫墓,是我们此行的重点。从杜公祠后门出来,几步之遥,便是杜甫墓。这里树木葱茏,寂静安宁,四处飘散着泥土与稻黍的清香,身怀仁爱之心、漂泊辛劳了大半辈子的杜甫,虽不能实现自己施展才华报国护民的抱负,但也总算是随了心愿,找到了一个远离功禄与繁芜的理想的安身之处。
   整个墓地建在一小山包上,用大块红石垒砌墓壁,成扇形围护着墓穴;墓顶为一块块麻石拼接,像一顶结实帽子覆盖其上;墓前竖一青石墓碑,上刻“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之墓”;碑前小坪青砖铺地,呈现一圆一方图案,寓传统“天圆地方”之意。
   导游告诉我们:自古以来,对杜甫归葬处颇有争议,称之为杜甫墓的有八处,但这里是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名胜词典》唯一认定的杜甫真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我听了,淡然一笑。是否为杜甫真墓,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拜谒与祭奠杜公,是否与他心灵对话,是否以他为行为标尺,继承和弘扬他的风骨与精神。
   在杜甫墓前,我默默无语,深深三鞠躬,由衷祈祷:伟大的诗人,精神永存!

共 20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精炼的文字,一步一步引领着我们,一起拜谒杜公墓祠。文字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首先着眼于古祠的建筑风格。作者赞美了古人的建筑与设计理念——“天人合一”与“阴阳兼顾”。同时,对于古祠大门不开中间的设计谈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作者还详实地描述了“官厅”,感怀历史的变迁。拜谒杜公墓这一节,着墨不多,却让人印象深刻。是啊,杜公墓是真是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颗前来拜谒的心,重要的是文字工作者们是不是在传承和弘扬杜工部的风骨与精神。感谢作者精彩的文字,佳作,力荐!【编辑:至简至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509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19-05-04 19:46:00
  学习老师的美文,问安老师!
2 楼        文友:聆雨        2019-05-05 07:23:54
  早安,拜读学习老师美文来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