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春之梦”征文】走进秦岭(散文)
秦岭,中国地理的自然标识,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自古为文人墨客挥笔抒写,充满着令人向往的神秘色彩。在中华上下五千年长河中,它以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奇特的山水成就了秦川大地上十三朝古都的不世繁华,它见证了历代杀伐往复和宏基伟业,更是养育了西周元勋姜子牙、万古药王孙思邈等历史名人。今日的秦岭,以其雄浑而奔放的风姿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纷沓而至。
周日下午,突然想去秦岭走走看看,便约上好友从钟楼出发一路向南,我们的目标是秦岭分水岭的最高点。到了郭杜后,巍峨绵延的秦岭雄伟、秀丽、险峻的轮廓映入了眼帘,渴望走进它的怀抱的心情迫不及待。
顺着一条宽阔的柏油路来到山口的停车处,我刚停稳车,友一行三人急切地推开了车门,扑向秦岭山青水秀的怀抱里,一眨眼就不见了身影。我循着挟裹着欢笑声的水声紧步走了过去,一股清新的凉气扑面而来,顿感神清气爽。陡坡下面是一条宽阔的河道,曲折迂回,清洌冽的河水看不到头,也看不到尾。河道两边是茂密的树木,河床上铺满了形态各异的石头,松林之下,河水绕过大石头、淌过小石头,欢快地一路奔流、一路歌唱。行走在河道边,仿佛走进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妙意境中。
短暂停留之后,我们开始开车上山。环视四周,恋重叠翠,奇峰怪石,峡谷壁立,不由地心生胆怯,虽说有两年多的驾龄,还是第一次开车进秦岭。早就听说,走过一次秦岭山路的人在城市里开车就像玩玩具。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秦岭山路的难走可想而知了。
一路上,友几个不时惊呼着,兴奋地用手机隔窗拍着。我无暇欣赏千崖竞秀的风光,全神贯注地紧握着方向盘,眼睛不敢眨一下,生怕偏离了半寸。山路蜿蜒崎岖,或峭壁沟壑夹道,或悬崖河流夹道,或村庄密林夹道,弯弯曲曲,曲曲折折,起起伏伏,几乎全是弯路和急转弯路,稍不留意就会出危险。慢慢地我紧张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些,因为路边有一个接一个的交通标志图标,有一个接一个的安全警示路牌。前方是急转弯路还是连续转弯路,是村庄还是桥梁,都会有提醒标志,可以准确地提前判断、提前预防。每过一个村庄,除了有标志提示之外,地面还有醒目的红色减速带。
距离山顶还有一半路程时,友提议下车拍几张照,我也有机会欣赏一下山中的壮美旖旎风光。看不到一只飞鸟,却能听到不绝于耳的鸟鸣。“啾啾、唧唧、喳喳、咕咕、吱吱”,或长或短,或高或低,组成了一曲嘹亮和谐的交响乐,被山风由近到远、由远及近送入耳中,仿佛是聆听一场绝妙的交响音乐会,身心感到无比愉悦。再看身边树木茂密,满山松柏,青翠欲滴,山花争艳,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如塑如画,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放眼看去,各种绿深浅交错着,川道里有错落有致的几户人家,白墙红瓦,屋顶上炊烟袅袅,房前菜地绿油油的,屋后麦苗青青,伸出院墙的石榴花羞羞答答地望着进山的人。一对老人坐在门前的石墩上摘着洋槐花,如雪的洋槐花映着他们的笑容,或许他们不能说出爱情的含义,却能执之之手白头偕老,令人羡慕。溪边有一位洗衣的少妇,起身拧衣时回眸一望,让人不禁惊叹秦岭的水滋养出这么水灵的人儿;几个童子手拿一枝柳条戏着水,脆亮的笑声飘落在溪水上,回荡在山谷里。远远望去,一景一画,水光山色,诗意田园,令人神往。我信步走到河道边,双手捧起一掬清水,真真地读出了“八水绕长安,水皆出秦岭”的韵味来。这秦岭的水滋养了八百里秦川周秦唐汉的绝代风华,这秦岭的水让关中成为自古以来人口密集的富庶之地,这秦岭的水承载着南水北调的使命,牵系着北京人的生活。
带着满心的清新和芬芳向山顶继续行进,路上可见身着桔黄色的环卫工人清扫着落叶,一路上有村庄就有停车场,有停车场就有农家乐。进入山深处后就没有了村庄,也没有了农家乐,宽阔的地方有停放两三辆车的空地,上几个台阶便是公厕,友脱口而出“厕所小窗口,文明大秦岭。”看到秦岭人性化的设置,我不由地想起了城市入厕难的尴尬。
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终于站在了秦岭山顶,一种“重峦俯渭水,碧峰插遥天”的豪迈,让我热泪涟涟。极目四望,层峦叠嶂,山走龙蛇,云横秦岭,奇峰云海绵延千里。低头,悬崖峭壁林立,飞瀑吐珠溅玉,沟壑纵横幽深;抬头,云雾浩渺,虽无李太白“举手可近月”的豪情与浪漫,却有“举手可摘云”的美妙。满天的云和满山的雾连在一起,烟波缥缈,云雾缭绕,让人有种腾云驾雾的感觉,飘飘欲仙,恍若入仙境。我情不自禁地喊出:“秦岭风水岭观云海,大美无言!”
山顶上有一个黄色琉璃瓦的四角亭子,这里是210国道秦岭分水岭,也是这条路的最高点,分水岭以南为长江水域,以北为黄河水域。亭子中间立有一块西万公路水毁抢险修复纪念碑,记载着2002年发大水冲毁公路,三千游客被困山中,政府和当地军民奋战三昼夜恢复交通,救出了游客。站在亭子里有种登高望远的自豪,目光从西到北、从东到南,游历在连绵千里的崇山峻岭之间,思绪穿越时空,飞腾于茫茫秦岭山脉之中,聆听着诸葛亮北伐的呕心泣血,欣赏着“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出奇制胜,触摸着红四方面军游击战的艰辛足印;一条条秦岭古道上中华文明千年传承着……巍巍秦岭,无论是栈道还是关隘,一草一木,一石一泉,背后都藏着一个个荡人心魄的故事。
一声清脆的鸟鸣声,把我的思绪从历史深处拉回到了现在,目光从远处回到了脚下,一条平坦的迂回曲折的公路,把目光一步步地拉长。那绵延山岭中的公路、铁路,让我惊叹,让我震撼。一条公路如一条蜿蜒的银丝带,在沟壑中、河道边上上下下穿行着。如果说大自然创造了秦岭的雄伟壮美,历史赋予了秦岭的雄浑厚重,那么今人让秦岭长出了飞翔的翅膀,用一个接一个的惊喜让国人震惊、让世界瞩目。那蜿蜒盘旋于秦岭山脉的盘山公路,以巨龙腾飞的姿势,连通了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那穿越秦岭山体的铁路,以雄鹰展翅的姿势,将大山与外界连接了起来,祖祖辈辈深居大山的人走出了大山,把土特产推销了出去,腰包鼓了起来,大山人从此不再成为“贫穷”的代名词。今日秦岭的山水,不只是奇特的自然风光,它滋润着大山人的幸福生活,承载着造福于民、服务于社会的责任。面对魏巍的大秦岭,我由衷地赞叹:“山水秦岭,奇美秦岭,人文秦岭!”
巍巍大秦岭,中国的脊梁,华夏民族的龙脉。自然、文化、思想交融互渗于秦岭的山水之中,使秦岭成了一部摊开的书,每一个走进秦岭的人都可以从中读出它的风韵,读出它许多远去的故事,读出它今日的雄姿以及未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