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愿天下家庭都圆满(随笔)
写作,既是为了慰藉心灵,又是为了弥合人间美好!
有人会问,无缘无故的,为何要发这样的感慨呢?
其实,我自己也不知为何要发这样的感慨。
不过,细究起来,还是有迹可寻的。
昨天,我在写作《赌约》时,讲了二秀与二财有一儿一女,女儿已结婚,且产下一子,女婿为山东人,不知何故,悄然搬走了。这,难免给人留下了遗憾!后来,儿子通过网络,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至此,文章也该结束了。如果到此结束,似乎也没什么不可,谁也不会来指责。因为人间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昔日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去印度取经,结果,也只取回“阿弥陀佛”这盘真经!
虽然人间、理论上都如此,似乎这样去做,很符合生活规律。可不知为何,写到儿子终于花好月圆时,心中莫名地一突,竟想起了女儿。于是,加上一笔:女儿终于找回女婿,二人重新开起了小店,住在一起,生活过得正美好着哩!而真实情况是什么呢?女儿至今单身,儿子给的二秀二财他们去抚养!
那么,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忍呢?
这就回到了开头的那句话,写作,既是为了慰藉心灵,又是为了弥合人间美好!
以往写作,只是凭灵感,至于要达到什么效果,似乎没有这方面的考虑。2017年,有个叫欧阳的文友曾跟我说,我们的国家,是以“忠孝礼仪”为传国之根本。尽管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但这些立国根本不能丢。见此,我竟一时无言。以后的几天,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我回帖留言,感谢先生的提醒,我将在以后的创作中予以践行!
所以,文友们以后看到的,都是类似的文。而这里重点突出的,就是一个“孝”字。
关于“孝”字,查百度可得知,1、孝顺。2、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3、丧服。4、姓。
那么,具体的行动又是什么呢?
父母在,不远游;晨昏叩安;赡养父母。
这些,可以说,都是古人的做法。
今人的做法,又是什么呢?
家庭和睦,待人和善,常与老人聊天。
反应在作品中呢?
儿女成家,儿女双全,维护家庭稳定。
所以,在我的作品中,看到的,也都是这些场景。
但人间,又哪有十全十美?又哪能象江湖侠客,拔刀见血,收鞘斩恩仇?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因了这些缘由,我写了《写手不是将军》《再说写手不是将军》。
而发出这些感慨时,我的儿女们并未成家。待他们成家后,有了孙女,有了外孙,这时我想的是什么?家庭的稳定,儿女的双全。
什么叫儿女双全呢?
就是要有儿有女。
这里面虽有重男轻女的味道,但人生,就是这样。农村人把儿女双全叫做,一儿一女一枝花。还有一句叫,既跟人家养人,又跟自家养人!这是指人。那么,拿到生态平衡上来说,这叫阴阳平衡!
也许有人会说,这都是些凡夫俗子的论调。其实,即便是圣人,又何尝免过俗呢?不然,孔老夫子为何又有“治国齐家平天下”的论断呢?可要达到那种显赫,这之中,又有多大的风险啦!
而现在,年纪大了,步入老年了,方能真切地体味到“平安就是福”的深刻含义了。
观念的转变,固然会反应到作品中。
所以,在我现在的作品中,看到的都是些家和家兴、儿女双全,这样一些居家过日子的琐碎事情。
当然,从作品的宽泛来看,无疑是有点狭窄,但从饮食男女的角度出发,居家过日子,不都是这样吗?
其实,也可以说,这也是一种追求的目的!
从写作角度来看,我们写作,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漫无目的去写,那只能叫“瞎子点灯白费蜡”!
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与写作者的心境、年龄是密不可分的!
这,就是我写作这篇随笔的出发点:愿天下家庭都圆满!
2019年5月5日作于东西湖新烟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