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不是商人的商人(随笔) ——商场曾氏父子兵
黔城西南市场,是新城第一个百亩大项目。当时政府立项后,谁也不敢接,造成两次流拍。最后洪江市四大家领导及管委会主任杨宏花,又极力邀请曾老来做。那时已是2004年,曾老已经从洪江市政府顾问的位置退下。曾老考虑到自己年龄大了,必须得找帮手来打理具体事务。按照家乡邵阳的习俗,外出做生意,传承着“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理念。于是他把在广州当老师的大儿子曾东良,和已在邵东县建行买断工龄的小儿子曾东海叫来,与他一起在洪江市创业,开发西南大市场。2005年5月,曾老投资1000万元注册资金,成立了洪江市晨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开发建设西南大市场。这也是曾老亲自做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作为一个新公司,曾老始终坚持“顾客至上,信誉第一”的经营理念。在公司里,他把这个经营理念,以牌子的形式,挂在公司最显眼的地方。上至曾老,下至普通员工,都必须要牢牢记住它。
西南市场曾有个客户,购房后,一直不肯验收交费。说公司房子有质量问题,厕所排水管总积水,排不干,要公司赔他钱。公司派人去看,发现是防臭的沉水弯积水,这是很正常的,应该是客户不懂。但不管工作人员怎么解释,客户就是听不进,还常到公司吵。曾老却要求员工一定要礼貌待人,多做解释工作,更不能嘲笑他,与他吵架。最后这位客户,一个在怀化工作的亲戚回来看了,才相信不是质量问题。
曾老从开办公司那天起,坚持事无大小,一律依法办事,不逾越法律的底线。所有项目,一切施工手续齐全了,项目才能开工。他还时刻警醒自己,要把安全生产和施工质量放在首位,不做奸商,把顾客的投诉降到最低。其西南市场,投诉2起,安江金穗新城1起。他们之后都能及时解决,该他们的责任,从不推诿。
曾老始终坚信,周到的服务是一个公司发展的生命线。公司专门成立了工程维修部,安排专人负责。对客户上门反映的问题,要及时上门解决,不许怠慢。即使不是公司的原因,也应先解决好问题,然后再说其它原因。
公司开发的安江镇金穗新城百合园小区,已交付使用。有次,小区的下水管发生严重堵塞,业主找到项目部,说工程质量有问题,要求公司给全体业主一个说法。曾老一边马上安排人去疏通,一边安排工程人员去现场,查找原因。如果是化粪池沉降或管道断裂,公司理应承担全部责任,并负责维修好。最后疏通之后,发现管道里有许多衣物,日积月累堵塞而成的。
五、东良弃教从商
曾老对公司员工很友善,也很有亲和力。公司员工,大多为老员工,都喜欢在他公司工作。销售部经理,就是公司开发第一个项目西南市场就来公司的。十几年来,与公司一起发展,一起成长,现已成了公司的顶梁柱。曾老在工作上,亲力亲为,严于律己,对儿子要求更严。时时要求他们,不要有丝毫优越感。还经常提醒他们,只有自己做到了,才有资格要求下面的员工做到。他们确实做到了,跟他们父亲一样,与员工打成一片,为人也很低调随和。
曾东良是曾老的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广西河池高中教书。2002年调到广州一所学校任教。初次见面,文质彬彬,给我一种很有才气的印象。2006年,因公司发展需要辞去稳定的公职工作,加入了父亲的晨风团队。
公司开发西南市场时,正值国家加大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整个房地产行业都低迷不景气,比较萧条。西南市场的房子,销售状况也很不好。公司创业初期,也请不起专业经理,这个重担就落在了东良身上。他一边抓紧学习专业知识,一边接手管理公司方方面面的事。事无巨细,他都会主动去做,从不把自己当成“官二代”、“富二代”。
2011年年底,西南市场全部完工,东良随公司又进驻安江镇,运作金穗新城项目,并负责公司财务工作。
2013年,与人合伙承建黔城镇龙标大道以北路网项目,总长6.5公里,全额垫资1个亿。当时,无论是政府,还是百姓,都认为要发展,须先修路。修路谁都赞成,但拆迁却是天下最难的事。各种利益的纠葛,全部都集中爆发在拆迁补偿上。为了这个项目能正常施工,按期完工,邓亦斌副市长亲自挂帅,亲临工地,为路网项目的顺利进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政府保护性施工时,东良也会主动做拆迁户的工作。
2016年夏,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家,因对拆迁补偿不满意,竟然躺到挖机前的一个土坑里,不准挖机施工。时逢三伏天,烈日炎炎,温度高达三十四度。年轻人在外面待久了,都受不了,何况一位八十岁的老人呢。东良听后,急忙赶到现场,给他撑伞,耐心做说服工作,反复对政府拆迁征地政策解释了几遍,并保证与政府协调,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老人家争取最大化的补偿。在做工作的同时,又给老人家递水送饭,避免老人家中暑饿坏身体。最后老人被东良说服了,自己爬了起来,结束了阻止施工的行为。
2016年11月,本项目共完成5.5公里道路工程。正是这5.5公里道路的如期完工,为洪江市城投公司盘活了龙标大道以北的城市土地资源,加快了市治所在地黔城镇的城市化建设。按原合同约定,政府又把清水塘(原株山小学旧址)一块23亩地,挂牌转让给了东良,以抵付龙标大道北路网所欠工程款。
2019年,东良正式挂牌开发这个项目,并取名紫新雅苑,一个非常有诗意的名字。东良同样把父亲的企业经营理念,植入自己这个项目。无论做啥事,都不能逾越法律的底线,诚信经营。他一直以父亲为楷模,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他平日里也很注重善待员工,关心员工,让员工能分享到公司发展的红利。东良相信,公司发展,一定会像紫新雅苑前,清水塘边上的那棵香檀树一样,历经百年风霜,依旧散发沁人的檀香。
六、东海离职经商
且说曾东海,上有大姐桃红,大哥东良,二姐秋红,二哥东阳,家里排行老满。然而小有小的好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初中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长沙有色金属专科学校,学的是金相热处理专业。
1990年7月,被分配到邵阳煤矿机械厂。
初生牛犊不怕虎。做了一年金属热处理专业后,又被换到了质量检验员的岗位。由于当时年少气盛,脑筋转不了弯,发现本厂主打产品煤矿刮板运输机刮板热处理,流于形式,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这种状况自产品诞生以来,就一直如此,无人来把这“盖子”揭开。后来东海才明白,在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未形成,质量不行,消耗更多,生产厂家效益更好。然而他就是这“臭”脾气,眼里容不得“沙”,结果把事情捅开了,砸了部分人的饭碗,也影响到了厂里的经济效益。这样,他的检验工作,也就搞不成了。1993年,被迫脱离所学专业,成了厂里的一名采购员。
1995年,他调到邵东建行,做了信贷员。1999年,他当了信贷股长。在当时,他一手抓贷款,还得抓存款。
在银行工作了近十年,有几件事情他回忆起来,感到非常自豪,也很有面子。
1999年,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改由银行代发。东海抓住先机,在县财政局的支持下,跑遍了县里各单位,最后除政法系统外,建行包揽了邵东三分之二以上的代发工资。直到现在,此项业务,还在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为邵东建行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忆当年这件事,东海很感谢父亲,那时其父亲虽已调离邵东,但影响还在,各部门单位还是给父亲面子的。
那时的县级银行,贷款指标被上级银行严格控制,一般没有贷款规模。邵东经济活跃,要吸引客户存款,没有贷款是不行的。怎么办?没有规模绕规模。东海充分发挥邵东人敢为人先的精神,利用邵东个体经济周转快的特点,在湖南省内第一个发放个人月内贷款(月底贷款规模,不超核定指标就行):月初借,月底还。月内贷款,壮大了建行客户群,也扶植富裕了一大批客户。
为最大效率吸引存款,东海积极利用现有金融产品,在湖南省内第一个推出个人银行承兑汇票。如何能把控金融风险?一般是客户存款50%,不动产抵押50%。最后的结果,没有一张承兑汇票造成银行垫款。
东海信贷工作风生水起,邵东建行各项工作也迎头赶上。1999年时,建行存款总额一举超过当时的老大信用联社。后来,距离越拉越大,直至现在还遥遥领先于其他行。
东海在建行的努力,也得到了建行的回报。当时基本上年年是工作积极分子,一度成了省分行典型,到长沙现身说法,介绍经验。东海离开建行多年,依然在建行还有影响力。2017年,洪江市城投向建行贷款8000万,遇到了阻力。东海为此事去了一趟省分行,向老领导汇报反映,请求支援,随即问题解决。
在建行工作,东海也有感到遗憾的事。那就是为他小学同桌,在邵东第一个办打火机厂的,以房产抵押,贷了15万元。离职时,一直未能亲自收回,形成呆滞贷款。后来这笔贷款,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该同学为赎回房产,现正与资产管理公司协商还款事宜。
讲到贷款回收,东海非常自豪的说:“我放了几十亿贷款,除老同学那笔款外,其他的没烂过。而且贷出了两个身价亿万的老板,一个叫邓伟民,一个叫郑和成。他们都是从月内贷款开始,后越做越大,直至现在已成为邵东前十。”
东海调到建行后,一边工作,一边参加湖大金融专科自考,1999年毕业。后又参加湘潭大学法律本科函授学习,2004年毕业。他平日不断学习,扩宽了知识面,修炼了内涵;建行的信贷工作,又丰富了阅历,开阔了眼界。2004年初,建行改革,鼓励大家买断。东海想,做实事的人,靠的就是能力吃饭。于是毅然买断了建行工作。
走出建行,恰逢衡南县城从衡阳市迁之云集镇,在那里他做了建筑行业里第一个项目。西南市场还只是其第二个项目。多年的房地产开发历练,让东海更加坚定了要像父亲那样恪守曾氏经商原则:遵纪守法,纳税第一,客户至上。父子仨,还坚守一个信条:搞房地产,不以赚钱为目的,不投机钻营,老老实实地把事情办好。东海自嘲地说:“严格意义上说,我们父子仨,不是商人,没有追求利益最大化。我们做事,遵循一切按规章办事,从不拖欠工程款,积极主动纳税。不管何种款项,该交的,该付的,从不需催缴,更谈不上拖欠。更不愿给政府添麻烦,要给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按规矩把事做好。”
在公司里,父子仨分公明确,东海主外,东良主内。他们也把家安在安江自己的楼盘百合园,这更让客户放心。网上在传,他们这么做,是一位能让人放心的开发商。听到百姓如此赞誉,东海心里很高兴。他也像父亲哥哥一样,一再对客户承若:“反馈的问题,三天内答复,十天内解决。”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
大家都知道,项目要做到圆满,皆大欢喜,实属不易。他像父亲和哥哥一样,也一再吩咐工程队和工程部人员,房子要做到“三无”(楼板无开裂,墙体无透风,厕所无漏水),还要力争做到“三心”(客户舒心,领导放心,自己安心)。最后,东海感叹道:“只有做到这“三无”“三心”,才能真正能够安心睡觉,才能在房地产界称得上成功人士。因此,还有许多工作等着我去做啊!”
今年四月,一天夜里,安江狂风大作,他怕工地现场出问题,忧心忡忡。半夜起来,又怕惊醒累了一天的员工,亲自巡查。这是责任与仁心的完美结合。
他狠抓安全问题,尽量把事故放到最低。安全问题,在他日常工作中,已成例行公事,天天讲,时时讲,还特别注重加大投入。出了问题,也从不推卸责任。2016年,一个架子工,作业时,不慎从1.5米高跌下,脚后跟骨裂了。工人只想在安江中医院养伤,结果硬是被东海送到更好的怀化535医院。住了半年,彻底治愈。期间,他们父子常去看望。也是在2016年,一位老员工,也出了点小事故,又被他送到535医院。愈后,考虑他年纪大了,留做保安。这些年来,没有与员工扯皮现象。时刻提醒员工:安全无小事,关乎你我他。到目前为止,一切都还十分顺利。
做生意,有风险,难免有赚有亏。东海曾投资沅陵钒厂1500万,血本无归,以致回安江时还得从零开始,从基建做起,但他一点也不后悔,说:“其实,人活的就是一个过程。成功也好,失败也罢,过程精彩就行。等老年回忆时,能对孙辈吹:‘商海的大风大浪,我都闯过,一辈子没什么遗憾的。’”
“人生做事要实,把过程过精彩。”东海顿了顿,颇为自豪地告诉我,“别人怕检查,我东海欢迎有关部门检查,包括质量和安全问题。常检查,常进步,才能规范化,我才能放心。”
说到尽兴时,他脸上洋溢着喜色,继续对我说:“作为商人,成为一般纳税人,很光荣。纳税越多,越有成就感,这就是商人价值的体现。我们父子仨,都不是商人的商人。我们没有像商人那样,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为国为民做放心事,不给政府添麻烦。”这些看似很质朴的话,却包含了他父子仨拳拳的爱国之心。
七、结束语
商场如战场。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是宝庆人一直遵循的祖训。
曾老带领儿子东良和东海,发扬了宝庆商道精神:吃得起苦,霸得起蛮,耐得住寂寞。一个个从门外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一步步成长为建筑行业里的精英。在跌宕起伏的商海里,冲破了一个又一个大浪,修建了一幢幢让客户放心的建筑精品。
公司开发的西南市场,是黔城镇最大的商住小区,也是洪江市最大的综合性大市场。公司已交付的安江百合园,和正在开发的黔城镇紫新雅苑,安江镇盛世豪庭,业主满意度非常高。行内普遍难办的不动产证,在曾氏公司开发的项目里,不存在问题。公司从不拖欠工程款,积极缴纳政府税费,没有任何遗留问题。
由于公司坚持诚信经营,顾客至上,信誉第一的经营理念,因而在业界和客户中,获得了广泛好评。2016年,获得洪江市优秀房地产企业称号;2017年获得怀化市优秀房地产企业称号。
财富之道,取之于社会,理应回馈社会。曾氏父子仨,一直认为,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2017年,洪江市黔阳古城国际半程马拉松组委会授予曾氏公司友情支持单位。2018年,洪江市爱心起点协会授予公司优秀爱心企业。2019年,公司已做了三次公益事业。
当我们离开安江,告别曾老时,他满怀歉意和信心,对我们说:“他虽退居二线,但孩子有什么事,还是会来请示他的。一来是对我的尊重,二来是要我把把关。刚才跟你们聊的时候,不时被员工打断。不过我相信,不要多久,东良和东海就会勇敢地担起公司发展的这副担子,继续发扬宝庆商道精神,勇于进取,带领公司走向一个又一个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