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泉】中国民俗赋
中国民俗繁多,华夏传统精深。五千年积淀,数十代传承。民风民俗,开创中华文明先河;孔孟之道,建立华夏道德理论。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在家尊老爱幼,出门规矩理性。做官讲究朝纲,做人讲究真诚。穿着量体裁衣,戴帽必须端正。无好鞋周身穷,不整着障眼睛。吃饭懂得坐姿,入席要尊先圣。住宅选择风水,家具摆放齐整。行路要求端走,双眼杜绝邪淫。处事懂得谦和,待人讲究平等。对下理智,对上诚恳。和悦诚服,相敬相尊。说话和言细语,交谈忌夸忌甚。待客礼貌,交友至诚。讨厌虚伪,谢绝任性。道德规范行事,民俗谱写人生。华夏社会,开创文明时代;中国先祖,确立贤德国民。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农历时节精确,节气分季分明。适时耕作,按季种耕。务农讲究时节,播种选好时辰。精耕细作,五谷丰登。
风俗习惯延续,民风民俗传承。四千年春节,首创兴岁首数虞舜;数代过新年,先定元日数先秦。两汉三朝,唐宋元明。《吕氏春秋》记载,“除尘布新”迎春。扫除晦气,祛除霉运。洒扫六闾庭院,掸拂蛛网垢尘。欢欢喜喜,干干净净。大红灯笼高挂,大红春联盈门。福倒预示福到,桃符请来门神。山水花鸟,将军武人。守岁除夕,聚合五更。长者守辞旧岁,少年守祝寿星。开门爆竹,见面恭迎。银钱彩线穿串,红包压放童枕。贺年红贴祝贺,团拜拱手笑影。
元宵始于西汉,灯节源于宵禁。“天官赐福”,上元始成。“三十的火,十五的灯”。“燃灯表佛”,河面放灯。火树银花,漫天彩星。灯谜彩练飘飞,龙狮玩艺沸腾。春风拂绿山野,踏青热闹山村。除灾辟邪,沐浴洁身。
竞发端午龙船,扬仰龙头图腾。祭祀屈原,讴歌先圣。清明插柳,沿河柳枝摇曳;端午插艾,驱瘴辟邪病瘟。粽子飘香,雄黄酒醇。孩提佩戴香囊,儿童缠绕彩绳。七夕鹊桥飞架,牛郎织女相认。“卜巧”“赛巧”,引线穿针。公鸡报晓,爱情永恒。(注释1、)
八月中秋,月夕布阵。李扑《中秋》,宋韵诗文。“皓魂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搓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秋菊满地怒放,黄花遍坡赛金。月下家族排座,秋夜老少品饼。烤食野味,米酒痛饮。
九九重阳登高,菊月高坡祭神。花糕甜蜜,菊蟹味纯。头插越椒,胸配囊熏。敬老尊 老,和谐孝顺。继承传统,懂得感恩。
腊八香粥,汉代著称。农家腊祭静思,山野腊八沸腾。祈福求寿,避灾昌盛。明祖传说,从古至今。浴佛开斋,施舍百姓。腊八盛典,寺庙佛灵。煮粥供粥,施粥济贫。制作腊肉,舀水结冰。(注释2、)冬月戏雪,腊月敲更。
清明祭祖,四月上坟。纸钱蜡烛燃烧,鞭炮坟签挂岭。三百九叩,作揖叩请。除草添土,磊筑坟茔。偈颂先祖功德,畅叙先辈教吟。不忘祖辈栽培,牢记先祖遗训。
千年民俗不断,万代传统繁荣。
注释:1.七夕节的时候,就是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日子。这天,女孩子如果与织女共用脂粉,就可以使自己更加美丽。在祭拜中,还有乞巧小游戏,分别是“卜巧”和“赛巧”,“卜巧”是用卜具问自己是巧还是笨,“赛巧”是谁穿针引线快,谁就是“得巧”。
2.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北宋时期,腊八这一天各寺院都要做佛浴会,还要煮腊八粥供佛并赠施主。又据《雍和宫志》记载,腊八盛典共分熬粥、供粥、献粥、舍粥四大幕。 201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