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三姐(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三姐(散文)


作者:高令亚 秀才,1133.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60发表时间:2019-06-21 10:26:12


   三姐只比我大一岁,她属羊,我属猴。但我们走在一起时,人们总误会我是她的哥哥,常常令我不禁哑然。
   我有三个姐姐,大姐出嫁得早,唯有二姐和三姐跟我在一起生活最久。她们打小一直陪伴我,直到我师范毕业后,才陆续成家结婚生子。姐姐们在家时非常疼爱我,从不让我干重活,以致我在农业生产方面毫无经验,缺乏劳动锻炼。那时,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受到母亲和姐姐们的宠溺。希望我一心读书,将来有个出息,这是家人对我寄予的最大愿望。
   在那个困难的日子里,农村家庭孩子多,家里条件差,女孩子常常没有读书的机会。二姐只念了小学三年级,就被迫辍学回家帮母亲照料家庭,为生产队放猪,挣得大人的半个工,靠积聚猪屎粪,再添补二分工。三姐是一天学堂都没有进,能认识的几个字,还是那时农村办扫盲班学会的。她也常常为此而懊恼,更不愿意一个人出远门,因为不识多字,在外面怕迷失自己。
   三姐年轻时长得很秀气,中等个子,脸型很像我的母亲,眼睛大大的,双眼皮,乌黑的秀发。她很朴实,朴实得就像田里的庄稼。她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很有种田的本事,跟许许多多农村普通的女孩子一样,在土地上劳动了大半辈子,就是现在到了五十多岁的年纪,还种了几十亩地,维持家庭生计。
   三姐未嫁时,在家是母亲的好帮手。二姐12岁辍的学,三姐当时才9岁。三姐很会过日子,七八岁的时候就能烧锅做饭,为一家子主持三餐的生活。那时,家里粮食不充足,过日子要学会精打细算。没有想到的是,没上过学堂的三姐,做饭是一把好手不说,还能算计着过日子。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烧山芋干稀饭了。一小把米,往山芋锅里匀匀的一丢,用饭勺子使劲往锅里搅和,待到时辰时,一锅匀溜溜的山芋干稀饭便出炉了,喝起来顺畅,只是很少能见到米粒,稀得能照见人影。可那时实在没有办法,好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三姐不大爱说话,见人喜欢笑笑,平时不多言多语。可能因为没读过书,有时怕见到陌生人,见人常常脸红。她脾气有点倔强,小时候也挨母亲打过,但她吃打不吃跑,不像我,母亲棍子一举,我早已无影无踪,身后只留下母亲的骂声。大人打孩子,不会很重,但孩子若倔强,大人会越打越气,所以,跑为上策,能消除大人当时的怒气。记得三姐小时候有一次挨了母亲的骂,竟躺在床上两天不吃饭,也够犟的,吓得母亲再也不敢数说她了。
   三姐很要强,做什么事都想做好。那时,农村晚上办扫盲班,她可认真了。每次烧锅时,她都拿着书纸笔,在灶后边烧火,边认字,边写字。用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们这些读书的孩子。她会常常让我教她认字,从眼神里我看得出她对读书的渴望。但她没有向母亲提出要求,而且也明白家里条件不会允许,就把这个念头埋在了心里。后来,母亲常常因为二姐三姐大妹没有读书,而常常自责,觉得对不起孩子们。我有时安慰母亲,事情过了多年,就不要再想了,再说那是时代造成的,也不能全怪你。可我在心里总也说服不了自己。
   三姐是做田的好手,特别是农村单干以后,两个姐姐和大妹是家里主要劳力。承包土地后,农民种田的积极性高涨,都想通过精耕细作,求得好的收成,丰衣足食。三姐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会了犁田耙地。母亲劳累的时候,三姐就接替母亲,犁田耙地,就跟大人一样,像模像样的。村里人夸她真能干,可母亲听了心里总不是滋味,毕竟她那时才十三四岁,站在庞大的老牛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弱小,扶犁站耙,真难为了她,可她一学就会,就跟男子汉一样,犁路整齐,耙地细熟。她会拉板车,懂得用巧力。以前上山耧草,砍草,她们会早早起上大山,晚上迟迟回,拉一车草回来,一路上都由她掌车把。拉重的平板车,没有点技术不行,下坡容易翻车,需要用身体辅助抗住车把,用脚吃住力撑地,才能稳住车子;上坡车易后溜,需要一股作气才行,车上坡后,三姐的脸已涨得通红,气喘吁吁。每年收麦子和稻子,麦秸稻秆都要从田里用板车拉到场地上翻晒,用石磙碾压脱粒。
   三姐会安排农事,很有经验。年龄稍大些,她就协助母亲安排农活。什么时令种什么庄稼,什么样的田种什么样的作物,她都安排得有条有道。在她们的努力下,我家田里的收入大大增加,不到几年,就脱离了贫困的日子,慢慢的生活好了起来,有了一点积蓄。后来,我结婚的所有花费,都来自于家庭。那时我刚工作不到五年,工资很低,几乎没有积蓄,而当时(1992年)买台彩电就需2800元左右,一台彩电,卖了整整两手扶车的稻谷。姐姐们为了我的幸福真的付出了太多,我一直在心里感激她们。
   三姐心灵手巧,会做鞋会绣花。她们姊妹三个,每到冬闲时,白天晚上,除了家务事外,就糊疙巴,搓麻绳,纳鞋底。家里几口人四季的鞋子全靠她们自己做。特别是三姐绣花是个能手。她买来花样,在鞋帮子上,枕套上绣上漂亮的花朵,配色丰富,绣得密而仔细,栩栩如生。至今,我还保留着当初她为我孩子绣的花枕套。没想到脾气有点急躁的她,却能耐心的安安静静绣花,还常常到深夜,真有点不可思议。也许这就叫爱好吧。人的性格实在很难说。
   三姐在家做姑娘时,还喜欢听广播,特别是广播剧和小说。她不怎么识字,没什么爱好。单干后,条件好了些,家里舍了血本买了台半导体收音机。收音机成了她们形影不离的朋友,下田时捧着,干农活时听听,回家时捧着,一路上边走边听。记得当时播王刚主播的《夜幕下的哈尔滨》,她们是集集不落,听得入迷。就连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她们也听过,这小说很适合她们的口味。以前,中央广播电台女主播张悦老师的声音很特别,有磁性和魅力,主持好像叫“青年之友”的节目,三姐喜欢听,并夸她的声音好听呢。
   三姐小时候放牛有一次危险的经历。她那时也才六七岁的样子,骑牛下水,给牛喝水的。结果,牛到水中时,三姐一个不小心从牛背上滑了下来。水淹没了她的头顶,幸亏老牛当时通人性,知道主人落水,就站在那里没动。三姐硬是揪着牛尾巴重新骑上了牛背。老牛救了她一条命。至今想起来还后怕不已。
   农忙时节,我也从学校抽空回家帮忙,但我干农活缺乏经验,她们教我怎样收割,怎样锄地。不过,我做起活来也不惜力,只是速度上常常比不上她们。午秋二季很忙,她们中午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而我在家时她们心疼我,总会让我睡上个把小时。她们做田很辛苦,早上早起,晚上迟睡,为了忙季赶生产,趁着天气好抢收抢种。暑假时,我陪着她们去锄地,给她们讲看过的小说,她们很开心。那段日子,姊妹们在一起很幸福。
   三姐的老公是我初中时的同学,人厚道,能干,也是生产的一把好手。三姐出嫁时,是我背她出门的。那时,三姐嫁人了,我心里真的不舍,难过。现在,三姐有两个孩子了,大的也大学毕业了,还算生活美满吧。
   三姐脾气急,但心地善良,人缘好。她待人诚恳老实,没有那么多弯弯绕,性子直。她有时会向姐夫发脾气,我就常常说她,还好,对于我的话她还愿意听。姐夫脾气好,知道她辛苦,从小受了罪,也就容忍她。三姐有一手好厨艺,以前我喜欢和姐夫喝两杯,所以逢年过节,甚至平时到她家吃过多次饭,她会把家里待客的菜烧上好几个。
   三姐从不愿出门打工,觉得在外面很难适应,不如在家自在。所以,她和姐夫一直做农田,做了不少地。婚后二十多年来,她们也就是靠田里收入维持生计,很是辛苦。在农村,只要勤劳,就能把家庭生活搞好的。
   我很喜欢三姐。喜欢她的善良淳朴,喜欢她的待人真诚。她生在农家,嫁在农家,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很是“土气”,但我从不认为她“土气”,这是她的一直没有变的农民的朴实,就像田埂上的向日葵花一样,金光灿灿,在我的心中闪亮。
  

共 30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点点滴滴的往事,组合成了作者对三姐的回忆。作者作为一个弟弟,与三姐从小到大再熟悉不过。所以,这篇文章的素材是非常丰满的。三姐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三姐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三姐呢?三姐生于农家长于农家,因为贫困的原因没有读书,她恐惧外面的世界,一直只能留守在农村。三姐秀气内向,但是骨子里要强。她心灵手巧,针线活内行,她不但厨艺好,还是种庄稼的一把好手。三姐虽然没有文化,也有自己的精神追,她喜欢听广播,特别是广播剧和小说等等。通过作者的叙述,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个善良淳朴勤劳能干,并且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三姐。如今三姐已经五十多岁,孩子渐渐长大,生活美满。作者表达了一份深深懂得祝福之情。文章真情细腻朴实生动,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9-06-21 10:29:52
  从这篇文章里感受到了作者对三姐的尊敬和祝福之情。感谢作者赐稿,祝福你的三姐及其全家幸福美满,和谐安康。创作辛苦,期待更多佳作。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高令亚        2019-06-21 14:54:24
  谢谢主编的点评和祝福。
2 楼        文友:何叶        2019-06-22 11:51:58
  感谢高老师支持社团。敬茶高老师。期待更多精彩。
何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