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亲爱的猫咪和小狗豆豆(散文)
一天晚上,我正在屋里看电视,听见妻子在门外说:“出来看看,看猫在干啥?”
一走出屋门,我就看见,小竹林旁的石桌上,正闪动着四五双晶亮的圆球,那当然是猫眼,它们一律对着风门里的电视,聚精会神,瞅得正乐呢!
这情景,发生在十几前我们一家住在清心苑的那段时光里。清心苑后园,树多,还种着花生、红薯和其它一些蔬菜。当然,草也多。因而,小动物也多了起来。除了小鸟,还有刺猬、土拨鼠、蛇;最多的,是猫。
在我家后园里,经常有四五只猫,有时也曾多达七八只。有花的,也有纯黑纯白的,特别是纯黑的,黑如锦缎,闪闪发亮,那双圆圆的眼睛特别有精神,妻却说,特瘆人。
它们本是邻居家的,或者,本就是流浪猫,大概觉得我家的后园是它们玩耍嬉戏的乐园,就在这里安营扎寨,定居了。在这里,它们常常左冲右突,上窜下跳,追逐嬉闹。或者,静静地蜷着身子,酣睡。菜地里,经常见一堆堆被小爪子扒挠的小土堆,那土堆下面,便是它们的粪便。
有时,它们也光顾前院。一次,我下了班,打开大门,就看见它们卧在我家花坛上,五颜六色,各具神态。见了我,安之若素,个个瞪着圆圆的闪亮的大眼睛,昂首盯着我,就像列队欢迎主人归来。
我想逗它们玩,走到它们跟前,故意大喊一声。它们才有些惊悚,四散跑开;跑不远,又都停下来,扭着身子,痴痴地瞧着我。就这样,我喊,它们就跑;不喊,它们就停下脚步。不知怎么,我脑瓜里突然想起著名的游击战“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恍惚间,觉得不是我在逗猫玩,而是猫在逗我玩。
有一次,我家厨房里放了一些带鱼,第二天早晨,妻子发现鱼少了,就说:“要说是老鼠偷的吧,鱼大,它们拖不动……”正纳闷间,妻到后园去,发现菜畦里有一堆凌乱的鱼骨头,这才明白,是猫的“杰作”。猫怎么进去的呢?看看厨房的风门,有猫抓挠过的痕迹。原来,猫竟然用爪子拨开风门,溜进去,叼走了美味。猫的灵性和睿智,在偷鱼吃这件事儿上,简直发挥得淋漓尽致。
妻子本不爱养猫,一开始,看见猫,就恶声恶气地撵,有时候,就抄起木棍或者其它家伙什儿,轰。日久天长,她慢慢有了改变,虽然对猫依然经常呵斥驱赶,讨厌的意思却越来越淡。她本来话少,后来撵猫时,却经常一连串地嘟嘟囔囔,“滚!还不滚远点,在这瞎溜达啥?看看看,撵都不走!”
我曾笑着怼她:“你这不是撵猫,是哄小孩儿。”
后来她便常向我念叨猫的事,再后来,专门在大门里面的地上摆了个旧盆碟,时不时,往盘子里面倒些剩饭菜,给碟子里倒些水,供猫吃喝。
有一天,妻子告诉我,有三只小狸花猫,像是新生的,不是从别人家跑过来的。隔一段时间,她又告诉我,那群小猫就卧在我家东北角的草垛里,她经常见猫从那里进出。我也观察了几次,确实如此,一定是赖在我们家后园里的大猫将小猫生养在我家后园的草垛里了。这三只小猫,身形小巧,在墙头上、树上、草垛旁、菜园里,上窜下跳,东躲西藏,异常轻盈,而且似乎特别机灵,看见我们,大老远,便“嗖”地窜出老远,然后停下来,扭着身子,一双双圆圆的大眼睛,闪烁着灵光,痴痴地盯着我们。它们娇憨可爱的淘气样,特别讨我们夫妻俩喜欢。
妻子怕它们饿着,就在离草垛不远的地方又放了一个小盆和碟子,倒进些剩饭菜和水,它们每次都将盘子吃完,而且,把盘子舔得干干净净。吃完美食,它们就在盆碟旁边嬉闹玩耍,其乐无穷。
时光催人老,也催得它们越来越肥壮,个头越来越大,毛色越来越亮。
很不幸,有一天,妻子发现少了一只小猫。隔几天,又少了一只,而且,第三只小猫,也卧在草垛上一动不动。为了避免再发生悲剧,我急忙把第三只小猫抱走,送到我父亲家。但是,第二天,还是死了。后来,从草垛里发现了那两只小猫的尸体。我和妻子便猜想,也许它们都吃了被药毒死的老鼠,间接受害。妻子曾为之念叨了好几天,深感惋惜。
几月后,又有一窝俩小猫出生了,一黑一白,对比鲜明。两个月,就会捉老鼠了。妻子对那两只小猫,特别喜爱,更加细心地喂养它们。
我父亲家的叭儿狗生了四只小崽,父母都撺掇我抱养一只。我到家里商量,我和大女儿赞同抱养,妻子和二女儿表示反对。妻子的理由是,小狗身上脏,而且有跳蚤。反对和赞同的,各为两票,就一直拖着没抱。
但是,我每次去父亲家里,看到胖乎乎、毛茸茸的小狗崽,喜爱之情便油然而生。前三只,都被抱养走了,剩下最后一只,父母一直给我们留着。眼看着两个多月了,小狗崽已经能和大狗一样东跑西颠,也能吃硬食了,父母就极力催我抱走。有一天,也不管妻子愿不愿意,我心一硬,就带到家里来了。
小狗刚进我家的前两天,都是我和大女儿喂,妻子和二女儿,摆着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
这小狗,个子大小如猫,耳朵大,身材短,圆鼓鼓,胖墩墩,毛茸茸,毛色以白为主,间杂灰色,天性活泼,整天在院子里不停地东窜西跑,而且只要一见人就“嗖”地凑过去,跟着人的脚跟走。有时,还舔人脚;有时,竖起身子,向人要东西吃;院里来了外人或别人家的猫,它还“汪汪”叫。
这样活泼可爱的小东西,整天在你眼前跑,脚后撵,不由你不生喜爱之情。
妻子和二女儿,也渐渐爱起小狗来了,不但喂狗,还经常逗狗玩。妻子还经常主动邀我,一起给小狗洗澡。洗澡时,要用温水,水温以不烫手为宜,太凉了怕狗冷,太热了怕烫着狗。先用洗衣粉将小狗的全身搓揉一遍,再用净水冲洗。洗完了,一点一点,扒开毛,捉跳蚤。捉跳蚤,要趁毛湿,跳蚤沾在湿毛上,没法动弹,也看得清清楚楚。扒开毛,用指甲,一捏一个准。洗完澡,捉完跳蚤,用吹风机吹干,本来有些邋遢肮脏的小狗,变得蓬蓬松松,毛色纯净鲜亮,显得朝气蓬勃,不由你不喜爱有加。
干这活,都是妻子唱主角,我打下手,俩人拨拉一只叭儿狗,说说笑笑,倒也挺有趣。
我听从二女儿的建议,给小狗取了名,叫豆豆。豆豆,就是形容它个子小,身形滚圆。一开始喊它,它懵懵懂懂,不识号。我就拿食物逗引它,喊着“小豆豆”,它过来了,就赏它一点儿吃的。它很有灵性,经过反复训练,很快,就明白了豆豆就是它的名字,它就是豆豆。家里人,不管谁喊“豆豆”,它都颠儿颠儿地,乖乖凑到脚跟前,在脚前后绕来绕去,献媚邀宠。有时候,还踮起脚,耸直身子,学人的样子,听人的指令,乖乖地走“模特步”,逗得我们一家人欢笑不止。
小狗豆豆啊,人赋予它爱心,赋予它慈善,赋予它关心和照顾,它也很懂得以爱心回报啊。
有一天晚上,我骑着摩托车,去火车站接放假回家的大女儿。出门不久,在我家北边附近的一条小胡同里,发现小豆豆撵在后面。昏黄的路灯光下,只见它小腿紧弹,小身子一耸一耸。我停下来,赶它回家。它倒也听话,乖乖地扭回身,顺着胡同,往回跑。我看着它往回跑了一阵儿,放心了,才又发动摩托,风驰电掣地往前赶,也没再回头瞧。
等把大女儿接回家,才发现,小豆豆根本没有回家。就赶紧出去找,先到附近那条胡同找,没有;又扩大范围,到我们家附近的大街小巷找,都没有;最后,干脆骑着摩托,又沿着去火车站的道路跑了一趟,也没瞅见小豆豆的身影。找了两个多小时,没找到。夜深了,只好作罢。第二天,全家人又分头找,也渺无踪影。那之后,我们全家人,只要出门,都留意着,看能不能发现小豆豆。
一个多月过去了,我们全家人几乎绝望了。
有一天,我骑着自行车,出门办事,在我家南边不远的东西大道曙光路边的一间破门面房里,发现了一条小狗,仿佛是小豆豆。不过,一身的毛,又长又脏,几乎变成了一条灰扑扑的狗。下了自行车,仔细瞧,它也站在破屋里,仰着头,盯着我看。我怕认错,张嘴喊了一声:“豆豆!”没想到,它竟然箭一般朝我跑过来,直扑到我的腿边,嘴里“呜呜呜”,好像小孩儿在哭。我把它抱起来,仔细看,可不是嘛,就是我家小豆豆。这真是踏破铁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你这小东西,这一个多月,你跑哪去了?遭罪了吧?”我抱着它,对它嘟嘟囔囔,说不完的体贴话。那时的我,似乎把它当作了牵肠挂肚的孩子,超越人与动物界限的亲情,像决了口的河水,汹涌泛滥。
然后,把它放在车篓里,带它回家。它一直乖乖地窝在车篓里,安安静静。
回到家里,和妻子一道,给它洗澡,剪毛,喂它食物,又怕撑坏了肚子,慢慢给它增加食量。大概一个多月过去,它的毛长齐了,又是身子滚圆,毛色光亮。
狗和猫,也有一个由疏远到亲和的过程。
刚到我家里的时候,狗也是站在远处,怯怯地,偷偷地望猫,就像寓言故事“黔驴技穷”里的老虎观察黔之驴一样。时间长了,大概小狗慢慢发现,在自己面前,猫处于弱势,就壮了狗胆,不长时间,就露出了好斗本色,展开攻势,将小猫们撵得仓皇逃窜。老猫,为了保护小猫,拱起身子,呲着牙齿,“喵喵”怒吼,和小狗对峙。小狗呢,也许被老猫发威的母性所震慑,也许并无恶意,进进退退,攻攻停停,“汪汪”叫几声,并不猛攻毒咬。狗和猫之间的战斗,就有了费厄泼赖的味道,有了马三利单口相声“逗你玩”式的幽默,全无近身厮杀血肉迸溅的残酷。
小狗刚来时,每逢小狗吃食,猫咪们便在旁边逡巡转圈。一只只,毫不遮掩嘴馋之相,却又畏畏缩缩,不敢靠近。等到小狗吃得肚子滚圆,心满意足,离开了食盆,猫咪们,才小心翼翼,凑到食盆前。渐渐地,狗和猫,能凑在一起吃食了。虽然狗总是处于霸权地位,猫总是被动臣服,但和平共处,已成主流。
日子久了,狗和猫就常常卧在一起。也许是毛色一样,同色相怜,狗和小白猫特别亲昵。小狗经常趴在小白猫身上,又抓又挠,小白猫经常凑在小狗身旁,和小狗滚作一团,缠缠绵绵,颇有瓜田李下之嫌。
有几天,小狗得了病,不吃不喝,一动不动。小狗趴在哪里,白猫就卧在旁边,在小狗身边依依偎偎,耳鬓厮磨,流露出无限的关爱和柔情,令人怦然心动。
佛语曰:“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才智德相。”猫和狗,物非同类,在一起生活时间长了,相濡以沫,竟能亲和如此,比凑在一起就窝里斗的人类,不更有亲和情谊吗?
我给我当年的旧庭院起名叫清心苑,也真有小猫咪们和小狗豆豆的一份功劳呢。看见它们活蹦乱跳淘气乖巧的样子,我的心里,就泛滥起一片爱心,一片欢乐。
我知道:爱它们,就是珍惜生命;爱它们,它们也一定爱我和家人;爱它们,它们就会给我和家人带来快乐。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