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乡土中国(诗歌)
摘要:向费孝通先生的早期社会学著作,致敬。
一
每个孩子,都是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
人家先我而在
种子发芽的那一刻起
它就不得不完全信任自己根下的土地
我们就是那一颗颗种子
既生出来,你又能移到哪里去
我们长成草,长成树,长成森林
抚摸风,仰望云,祈盼雨
但他们总飘忽不定
我们只有坚信土地
即使干硬龟裂
即使博脊贫弱
那是我们可以抓牢之地
那是我们可以信任之基
二
陌生人听不懂婴儿的喃喃自语
只有母亲清楚他的意思
那些漏掉和发不出的音节
其实是留给母亲的谜底
如果你连根移走
那么乡间无法成为荣归之处
叶不归林
原本的土地
便无法收回你的肉体
而那其实是你该还回的生长元素
三
用脚步声判别来者何人
用呼吸声辨识她的贪婪
用气味猜出她离你还有多远
可是你,并不是盲人
为什么不用自己的眼睛
【编者按】这是一首乡愁诗。当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的时候,对诗人而言,乡愁落在何方,地理位置上的乡愁,已经意义不大,被城市化改造的乡村中国,已经成为主角,具有现实的意义,这是诗歌的立意所在。依据我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的观点,乡土中国,有三个鲜明的特点:第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也最明白泥土的可贵;第二,靠农业谋生的人是粘在土地上的,并不是说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而是说在人与空间的关系上是不流动的;第三,乡土中国是熟人社会,聚村而居,终老是乡。乡村中国四个字的核心概念是“土”。由此,我们在诗中读到这样的句子:“我们只有坚信土地/即使干硬龟裂/即使博脊贫弱/那是我们可以抓牢之地/那是我们可以信任之基。”倍感共鸣。诗作分三部分,诗人通过“孩子”这一特殊的意象,把土地、情感、人生意义联系起来,抒写心中的乡愁情节和对土地的无限眷恋。诗意浓浓,情感真挚,想象丰富,立意美好。佳作。流年荐阅。【编辑:一海明月】
1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9-07-12 11:43:44
我们只有坚信土地
即使干硬龟裂
即使博脊贫弱
那是我们可以抓牢之地
那是我们可以信任之基
……
顶天立地,地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问好诗人!感谢赐稿流年!
诗意的生活快乐!
即使干硬龟裂
即使博脊贫弱
那是我们可以抓牢之地
那是我们可以信任之基
……
顶天立地,地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问好诗人!感谢赐稿流年!
诗意的生活快乐!
回复1 楼 文友:千层雪 2019-08-29 05:55:23
感谢明月老师点评
2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9-07-12 11:44:06
题图:网络。
3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9-07-12 16:22:53
读到的不仅仅是乡愁。让我想起,土地歌者艾青的系列诗歌。
羞愧,没读过费孝通《乡村经济》。
明月哥的按,像一把剖解诗词的刀。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羞愧,没读过费孝通《乡村经济》。
明月哥的按,像一把剖解诗词的刀。
回复3 楼 文友:千层雪 2019-08-29 05:56:13
费先生的文章,再过几十年,或许更有价值
4 楼 文友:史岩 2019-07-12 16:53:58
拜读佳作。共鸣:土地是母亲,孩子与母亲骨血相连怎能分开。
回复4 楼 文友:千层雪 2019-08-29 05:57:57
其实中国历史,都是基于土地的故事。感谢老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