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单漂北舞渡(散文)
不同时代石狮子的雕刻呈现不同的特点,也显示出不同的地方特色。因此,石狮子还有南狮北狮之分。北狮雕塑朴实,外观较雄猛威严;南狮雕饰繁多,外观较活泼有趣。唐宋以后,石狮子被民间广泛的使用,大门前置放石狮子就像在门上贴门神一样,都是用来作为守护门户,驱除邪灵鬼怪,既美观又寓有纳福招祥瑞之意。每个朝代石狮的造型不一,但到清朝时,石狮的雕刻基本上就定型了。汉唐时石狮子造型强悍威猛,元朝时体瘦而雄壮有力,明清则较为温驯。
古人认为万物皆有阴阳之分,讲究阴阳协调,所以石狮子的摆放也有一定规矩。通常是一雄一雌,双双对对,左雄右雌,符合男左女右的阴阳学说。古人历来把石狮子视为吉祥的象征,除了用来镇宅辟邪,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也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艺术装饰品。如北京卢沟桥雕有四百多个石狮子,这些石狮大小各异,有雄有雌,姿态各殊,生动灵活,栩栩如生。石狮子在民间有辟邪作用,一般用来守门。往往摆放在大门左侧的雄狮蹄下踏球寓意升官发财,一展鸿图。又象征着寰宇的统一,象征权力无限;右侧雌狮则是足下依偎着一幼狮,寓意人丁兴旺,子女成群。象征子孙绵延。双狮之口呈45度对视状,寓意快乐与和平。石狮的头上所刻之疙瘩,以其数之多寡,显示其主人地位之高低,以十三为最高,即一品官衙门前的石狮头上刻有13个疙瘩,成为“十三太保”;一品官以下,递减一个疙瘩;七品官以下其门前不准置放石狮。
过去的石匠雕刻狮子,主家除了好吃好喝地招待,还按刻掉的石头的重量付给石匠相等数量的银子,即便雕到最后,因为刻的石头很少了,主家依然好吃好喝好招待,因而石匠做工依然很精细。正面的狮子雕工精细完美,北面的狮子是象形石子,虽然没有精雕细刻,但却是脚踏祥云,在别的地方不多见。
牌楼后的三间拜殿,弧脊悬山顶,额枋上雕以龙凤等图案,梁架为三重,上饰彩绘,用材考究,屋面以筒、板瓦覆盖,与前边的牌楼前后呼应,浑然天成。
山陕会馆牌楼造型设计匠心独具,木雕石雕遍及楼体,其造型之美、工艺之精,堪称当作绝伦,是古代建筑的瑰宝。因其特殊的历史、艺术价值,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载入《中国名胜辞典》山陕会馆是北舞渡中晚期商业繁荣的一个缩影。
听完郑老师对彩牌楼深入细致的讲解后,漯河市组织部陈部长说:“时间关系我们还要去别的地方,下次再来听你更详细地讲解。”他们一行十八人走后,我与郑老师握别,很是欣慰,这次单漂北舞渡之行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