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风铃飘鸣(随笔)
已是清明忙种麦,却还黄草依依,只有如针的生命在枯黄的干草下萌绿。
春风不带一丝温润柔软,这个生命初始的季节,仍旧干涩着失水的空气。
沿着凸凹不平的石子路向塔的方向走去,路边枝枝叉叉的树毫无返青之色,或是等待春雨的滋养,田地是一冬干枯的余草,凛凛于呼呼的风中。
及近塔前,风铃飘鸣,那是天地的神音,清悦了风中来人,虽是荒芜的山野,却静心倾听!
风铃的千年古韵,传递着生命诉说,悠悠清风摇曳古往今来。
世尊曾说过:“任何一个能够看到佛塔的人,都将会获得解脱;任何一个在佛塔附近能够感受到微风吹拂的人,都将会获得解脱;任何一个在佛塔周围能够听到铃声的人,都将会获得解脱。而任何曾经看见佛塔的人,借由回忆当时的情景,也将会获得解脱。”
仰头望去,青砖筑起八角七层密檐式空心佛塔高耸。
南塔座落于辽上京遗址南约2.5公里的龙头山北侧(辽称石盆山),蜿蜒起伏山脉的最低处,如果比做一条龙,那么应是龙尾处。龙脊处则是通往连绵缓高的远山小径,或许是来访者古今不绝,重叠了足迹在此相遇!
山下看清龙头山的模样,共有六个山头,最大的在最前面酷似龙头,然后是起伏连绵的山头,龙尾处稍微平缓,也是南塔座落处,将塔建于此处,或许有些缘由吧!
佛塔的主要用途是供信徒们礼拜、藏经和登临。
站在塔前放眼望去,山川、河流、森林、城市、村庄、辽上京遗址尽收眼底。
塔南高2.4米、宽1.6米的门可以进入塔内。塔身各面嵌有赭色石质和砖质浮雕,有佛、佛教密宗主尊大日如来位居中央。有飞天,飞天是佛教中天帝司乐之神。菩萨、道士、小塔等,其东南为释迦牟尼,西南为道教仙人。佛道二教并存佛塔之上,独具特色。
佛教、道教主张的都是修行,修行中超凡脱俗,解决内心矛盾,使人心静神怡,虽是佛仙之境,更是积极向善弃恶的修炼!
翻阅读到建造佛塔能够利益所有的众生,为众生带来安乐、吉祥的环境,降伏一切负面的力量。行供养来协助建造一座佛塔,将会给自己和他人的来世带来无限的利益。
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刻,每一尊都透着闲静雅逸,动静相怡的神态,不论今古,都是人们最向往的状态。
塔彰显着强劲的生命力,千年不倒,凝聚了千年生灵替变的气息,触摸着青砖感受着古韵灵秀,未曾膜拜却无限敬仰。
南塔是舍利塔,“塔”不是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佛教源于印度,塔也是从印度传来的。群峦山黛中塔独有一种威严,或是高僧舍利的精灵,亦或是众生的敬畏崇仰。
塔前的香炉是崭新器物,此时虽无香烟,却有人们虔诚的余热,曾经多少的幽怨、不能言说的心事、还有改变事实的诉求,连同塔的年轮背负在岁月的时光中。
哑然于塔的伤痕,斑驳了千年时光的记忆,幸运的是博物馆还能一睹千年南塔浮雕刚劲刀法,形象逼真而优美柔润丰满的体态,动感强烈。
千年南塔蕴涵厚重,风雨苍桑斑驳了塔身,依然突显出古代民族气息,近代民族特色,甚至是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