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家园】钱殇(小说)

编辑推荐 【家园】钱殇(小说)


作者:泺华殷 白丁,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552发表时间:2019-07-22 16:51:25
摘要:《钱殇》这篇小说通过对生活经历的叙述来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写出人生对于"钱"来"钱"去的无可奈何,无法掌控之境,以及人生对于"钱"上"钱"下的欲罢不能,欲极穷奢之况,希望能据此大概对作者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的人生做一个小结,更希望世间因对"钱"过于执迷而误入歧路之人能够悬崖勒马,归于正道,当我们用自己的脚步踏过每一道棘荊,蓦然回首曾经的日子,我们就会发现,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熬过来,多少的险阻我们都能闯过去,只要我们不放弃生命,不厌倦生活,岁月的尘土也无法淹没我们曾经的苦痛与欢怡。

【家园】钱殇(小说)
   山沟沟里的教学和山沟沟里的人一样没见过什么世面,也没什么复习资料,高考前还在上课赶进度,除了语文老师给我们考前系统的复习外,其他课都是除了课本还是课本,山沟沟里连个书店都没有,有钱又有见识的会托人到县城带复习书,我印象中大多同学都没有复习资料。没有任何的模拟考试,和所谓的题海之战,那个时候国家百废待兴,洛阳纸贵,纸张是真的奇缺,大多的老师和学生一样缺乏经验。个别老师忙着调到外省去工作,上起课来先扯上一半的闲篇,然后一目十行的讲几章,算是交差。所以应届那年高考在懵懵懂懂中赶鸭子上架,全军覆没,用数学老师的话说,叫Log1,等于零的意思。
   高考要坐几个小时的车去到县里,盘山公路一趟坐下来,恶心反胃好几天都不适应。应届高考那年我和几位同学住在一位同学的姐姐家里,她姐姐家就在河边。考试之余大家自己做饭吃,用她家自制的铁丝环通上电扔水里打鱼吃,很小的鱼,一打一大片。晚上热了就在浅滩上洗澡,考得不好也没啥难过,考完就跑到二姐工作的水电站去玩了好多天。简直没心没肺透了。读书早,那年高中毕业还刚十七岁,少年真不知愁滋味。
   但是家里人都发愁,那时考试是唯一出路,矿里好多同学都去外地亲戚家寄宿复读,图个好的教学质量。心里也很羡慕,因此和小姐姐也去了省城的姨妈家,正规的学校没路子,上的是夜校补习班,一边努力,一边在想家中度过,当年的高考要考两次,先参全省预考,达到分数线以上才有资格参加全国高考,预考通过还要去县里参加体检,真是历经煎熬好不容易才到高考,感觉一年参加了两次高考,那种滋味真想骂教育局狗日的。我第二年成绩进步很大,高考作文得了满分,遗憾的是总分差了十几分落榜了。
   再次落榜后心情就很不好了,小姐姐已然去考进了技校,我因为是文科生,怕理科不好就放弃了考技校,还是去拼高考独木桥。第三年没有再去外地读书,选择在家自己复习,没有试卷,只有书本,不知有多大把握,依然是先参加预考,然后参加体检,然后参加全国统考,统考前还病了一场,语文考试阴错阳差,作文打了草稿却没誊写完,那一年依然以总分相差十几分而落榜了。那个时候心情糟糕到了极点,特别想得到一份工作,哪怕是去砍柴的工作,只要是个组织,发生活费都行。正在满心徬徨之时,传来外厂到矿里招工的消息,信心百倍参加了招工考试,成绩虽然优越,但却无缘,因为只有家庭困难户和走后门两种情况的人被招工了,看着大姐每天下班后去找矿领导的身影,我都天真的满心期待,梦想能成为一名国家工人。直到看着被招了工的人坐上汽车扬尘而去才放弃了幻想。
   小姐姐当年考上了技校,家里就剩我一个还没有着落,我决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放弃高考,参加技校考试,大姐很担心,说技校招生男女有别,招生指标男的多,女的少,怕我一个文科生考不上,两头耽误,我安慰她说,那我就考第一名,我去不了,别人都别想去,当时不过是为了安慰大姐说的话,不想一语成真,分数出来后,我真的是矿里考生第一名,其中数学考了满分。当时去了满满两大解放牌汽车的人,录取了近一大半。我终于在参加了三年的高考和一年的技校考试后获得新生,那年我二十岁。
  
   这里顺便说下匡华的高考及其他,前文说过他后来成了我的丈夫。
   高一暑假他就随家人回老家县城了,高二转学到了二中一个普通中学,成绩在那里脱穎而出,获得年级统考第一名,在全校学习报告会还做了一次演讲,不过却出了洋相,因为脱稿中途忘词而使得演讲变得结结巴巴,匆匆忙忙了事。我们读书那时候是十年制,高二就毕业参加高考,当年的高考他和我一样失利败北,不过分数却比我体面多了,据他说差了几分考上。我却半信半疑,这年头吹牛皮还需要打草稿吗?于是第二年他也复读了,这次是去到市里的一所中学住校复读,踌躇满志再战,准备迎接高考。但是那年阴错阳差发生了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当年同宿舍有一男生丢了一条裤子,据说裤子当时很时新哦,所以很着急,这件事惊动了班主任,同宿舍的同学有好几个被叫去谈话,顺便说下,被叫去谈话的是有选择性的,属于家境苦穿着差的学生,匡华也是其中之一,本来也没什么,只是被怀疑,可是他觉得受到莫大的屈辱,于是写了一封言辞激烈的信给班主任,把班主任彻底激怒了,直接报告给校长严肃处理把他给辞退了,也就是不让他在这读书了。这封信可能是显露他文字本领的端倪,后来他在《人民日报》还上过豆腐块呢,这是后话。那一年他倍受打击,没有去参加高考。
   缀学后的匡华经常被父亲责骂,这可能是后来他也喜欢骂人的原因,原生态家庭对人的影响是蛮大的。被骂到呆不住,他就跑到江边,有没有寻死觅活的打算不得而知,反正他在江边发现了一个商机,就是用身上仅有的钱从渔民手上买了半麻袋鱼,一路背到农贸市场,卖了,后来很长时间他就是这样过的,直到挣够八十元,用这钱买下一辆推车,以便他每次进更多货,卖更多鱼,挣更多钱。他仿佛找到了一条生存之路,准备照此下去,扩展经营,大干一番,但是却被父亲骂了一顿,要知道父亲一个月退休金才七十多元呢,八十元够一家人吃一个月,买辆推车,这败家玩意!
   半年后他正式脱离了小本生意,因为县里招工,他成了一名合同制工人,又因为考试成绩好,被分到镇政府当文书,正式开始他的写字生涯,期间省报市报县报都有刊登过他的文章,这本来是一条通往仕途的康庄大道,然而因为家里的不开化封闭式观念改变了。
   一年后,他在父亲的命令下去考技校,理由是合同工不是国营正式工,虽然当时的乡长,后来成为县长的刘乡长极力挽留,也没有改变他的技校之路。当然,两年之后确实是国家包分配,进了钢厂,成了一名钳工,这样的结果当然不是他想要的。所以每当机油透过工作衣浸透毛衣时,他就感到很沮丧。尽管如此,他骨子里却爱广交朋友,认识了不少报社朋友,他开始又拿笔写东西,一直写进科室,而这个时候他在公司已经小有名气了,在各大报刊发表的文章也越来越多,然而这样过了十年,他仍然没有得到他想得到的,因此变得牢骚满腹,给人一种没有城府的感觉,同时迷恋邮票和炒股,常常唉声叹气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怀才不遇,终于有一天得到一个副主任的职务,但看上去还是不象别人眼中的领导,觉得在单位里尽受上级的气,在公司经济滑坡,工资拖欠的情况下,很不满足,常常扬言要出去闯荡江湖,骨子里爱钱的念头占了上风,终于有一天请了探亲假偷偷南下找工作了,从此开始了频繁跳槽的日子。
  
   中考结束后,算是我人生的一个小小小的转折点。也许是坐车累了,或者是考试紧张过头的原因,回到矿里后先是昏昏沉沉的睡了一星期,之后就开始和同学疯玩,每天都跑到原来小学的操场上玩耍。操场边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我们就坐在石头上唱歌,聊天。疯够了玩够了之余才去考虑自己的分数能不能够进入高一读书,好像大家以后就要从此天各一方了?"少年不知愁滋味",当然,那个时候也不会写词,所以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慨。后来中考成绩出来了,我在班级排名是第二十五名,所以呢,上高一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高一班升上去大概是三十九人,基本上初三的都升上去了,个别没有升上去的人,一部分继续读初三,一部分就顶父亲或母亲(多半是父亲,很多母亲没有职)的职,上班当工人去了。我那个时候还挺清高的,骨子里有点瞧不上他们,觉得自己的前途会比他们光明远大的多,直到有一天走投无路了,四处踫壁了,我才多么的羡慕他们的"有钱"的生活呀。
   高一最喜欢上的是语文课,记得我的语文老师叫席伟,他经常穿着一身蓝色的卡其布中山装,除此之外,似乎他没有比这更好的衣裳了。老师爱书如命,他家有整柜的书,他的钱有多半是用来买书的,因为买书家徒四壁,因为买书被老婆责怨。他的讲课总是很精彩,尤其是在古文方面,可以讲出很多的历史典故,因此和别人觉得古文枯燥无味不一样,我特别爱上他的文言课。在通往学校的路上,经常看到一个戴着黑边眼镜,穿着蓝色卡其布中山装,左腋下夹着几本讲义,浑身透着书卷气的中年男子,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这就是他,他说人的一生要是能够写出一本小说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们常常受了他的鼓吹,那个时候就想是不是将来自己的也能够写出一本?等了很久很久,这个梦想几乎都要泡汤了。我至今仍为他那行云流水般的文笔所倾倒。
   高一的时候我和匡华是同桌,那个时候我的眼睛已经很近视了,看不清黑板,没有办法,只好看他的笔记。后排有个男生就说我们两个上课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好像是一对,气得我很想打人。那个时候就决定要去考文科,因为理科太难了。到了高二的时候,学校就宣布不办文科班,因为没有老师来教文科课目。我和班上几个另类的想报考文科的同学就到学校去据理力争,后来学校做了让步同意我们选考文科,但是,选考文科的学生,必须自学且后果自负。
   那个时候我们还做了一件轰动全校的事。那天我们事先从电台听到夜里三点多钟有难逢的月全食景观出现。为了观看到这种奇观异象,我们相约登上矿上最高的山,于是在夜里两点钟就出发了,一行大概有七、八个人,有男生也有女生,我们这些人平时走的都比较近。一行人走在深秋的旷野上,感觉月儿特别的圆,天空中星光闪烁。
   当我们来到山脚下,月全食的景观正拉开序幕,只见刚才还闪着银光的满月,这一会儿的功夫就有一半变成了红色的,好像一只彤红的舌头在吞噬着它。舌头非常缓慢的在增大,民间传说这是"天狗吞月"。时间仿佛过了很久,我们在不断的前行,当我们爬到山顶的时候,月儿整个变红了,展现在我们头顶的是一轮圆圆的红月,我们久久地仰望着它,忽然,黑色的云飘来了,天空暗淡下来,红月融入黑云之中。我们点燃了一堆篝火,围着火光,我们唱着,随心所欲的打着节拍,等待着黎明,等待着日出。天很快就亮了,月儿恢复了本来的面目,一会儿,东方就笼罩在一片祥和的彤云之中,深红色的云有如长河一般浮在东边绵延的远山之上。那时,在我的印象中,太阳是从一个小小的乒乓球大小开始往上跳跃的,猛然间跳成一个碗大的火球,然后这个碗大的火球,以迅疾的速度向上跳跃着,很快占据在东方的某一点上,才仿佛静止了一般用它那安祥而又热烈的光芒照射着我们,照射着山峦。而此时以它相对应的月儿仍有淡淡的清辉,看呐,日月同辉,我们无比兴奋的欢叫着。
   当我们匆匆忙忙的下山,随便洗刷之后来到学校,才发现仿佛一夜之间,学校所有人都没有睡觉一样,我们男生女生结伴去到山顶的事已传遍了整个学校。我们受到了学校的点名批评。之后我们就好象上了黑名单了,随时随地都会引人注目,有一次我们只是几个女生在一个山坡上晒太阳,第二天就在政治课上就被老师点名说是和某个男生在山坡上追逐打闹,这个政治老师是校长,可谓一言九鼎。我们觉得太冤了,就去找教导主任说明情况,教导主任莫测高深地说了一句名言,"有着改之,无则加勉",就把我们打发了。被人冤枉的滋味真的不是好受的,好在被冤枉的不是我一个人,所以没过多久也就没心没肺的忘了。
   那个时候真的是没有长大,临近高考也没有紧张的局面出现,好像除了玩还是玩,学习倒是第二位的,人生真的是要经历过几次坎坷,才会慢慢的长大吗。
  
   可能是因为我初一是副班长的原因,初二的班主任老师仍然让我做了班干部,这次是学习委员,虽然知道自己做班干部有些力不从心,但还是没有拒绝,随着学习的深入,进入青春期开始,学习越来越不赶趟,偏科很严重,上学期勉强过去了。到下期就勉为其难了,很快就被班主任叫去谈话,由学习委员调整为宣传委员,学习委员改由方芳担任。情绪上有些难过,但学习上却不得要领,课余总是看杂书,就是管不住自己,宁可看《毛泽东选集》,也不爱看数理化,因此成绩滑坡很厉害,连共青团员都没有当上,至此之后,也再没有写过入团申请,整个中学时期都无缘入团,直到应届毕业第二年才由待业办发展入团,那个时候已经很不屑于入团了,觉得不如一份工作来的实惠,但人家亲自登门来说服入团,也不好驳人面子。
   方芳也看杂书,她看《红楼梦》,是那种竖排的老版红楼梦,看过之后还评说一番,可她学习还是那么好,我只有感兴趣的功课才成绩好,喜欢的功课不怎么看书也能考好,关键是我感兴趣的功课太少了。除了学习之外,方芳还爱好文艺,小学五年级的她曾在全校唱了首《春苗出土迎朝阳》,轰动一时。初二下学期不知她从哪听说县文工团招生,擅自就去了县里两天,等她回到课堂时消息已传遍了。班主任一上课就含沙射影地说了一通,其他各科老师对她的态度也有所改变,有次数学课她迟到了,径直进来坐到桌位上,她从前也这样我行我素的,然而这次却不行,被老师说了一顿,让出去外面站着,没想到过一会老师动了测隐之心去叫她进来,却发现教室门口根本没人。她最终没去成文工团,事后才知道文工团根本不招未成年学生。

共 40522 字 9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7...9
转到
【编者按】《钱殇》这篇自传体小说,通过对自己的人生和一家人生活经历的叙述,由近至远,又由远至今,倒叙插叙,意在通过对生活经历的叙述来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写出人生对于"钱"来"钱"去的无可奈何、无法掌控之境,以及人生对于"钱"上"钱"下的欲罢不能、欲极穷奢之况,是文中“我”及女儿等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的人生的小结。小说主人公“我”是个母亲,前两章叙述了我的女儿陷入了以贷还贷的怪圈,一步一步越陷越深,生活陷入困境,小说的内涵是希望世间因对"钱"过于执迷而误入歧路之人能够悬崖勒马,归于正道,用自己的脚步踏过每一道棘荊,再大的困难都能熬过来,多少的险阻都能闯过去,只要我们不放弃生命,不厌倦生活,才会有自己的幸福。内容厚重的小说,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9-07-22 16:53:31
  这篇自传体小说,通过对自己的人生和家人生活经历的叙述,由近至远,又由远至今,倒叙插叙,夹叙夹议,意在通过对生活经历的叙述来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是文中“我”及女儿等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的人生的小结。欢迎新朋友,感谢赐稿支持,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