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家园】钱殇(小说)

编辑推荐 【家园】钱殇(小说)


作者:泺华殷 白丁,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728发表时间:2019-07-22 16:51:25
摘要:《钱殇》这篇小说通过对生活经历的叙述来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写出人生对于"钱"来"钱"去的无可奈何,无法掌控之境,以及人生对于"钱"上"钱"下的欲罢不能,欲极穷奢之况,希望能据此大概对作者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的人生做一个小结,更希望世间因对"钱"过于执迷而误入歧路之人能够悬崖勒马,归于正道,当我们用自己的脚步踏过每一道棘荊,蓦然回首曾经的日子,我们就会发现,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熬过来,多少的险阻我们都能闯过去,只要我们不放弃生命,不厌倦生活,岁月的尘土也无法淹没我们曾经的苦痛与欢怡。

【家园】钱殇(小说)
   因为没带换洗衣裤只好穿了大姐的,好在天热,第二天就干了。第二天大姐带我和胖妹几个去赶集,有村民在集上卖鸡蛋,好小的集,人也不多,零零散散的几堆人,大姐买了六个鸡蛋才六毛钱,看上去买的有点犹豫,出一个工才四分钱,今天请了假陪我没出工,队里还扣工分,明天一定要出工了。不然到年底扣掉口粮,还要欠队里钱。说是赶集买的东西也不多,凡猪肉油粮之类都没有看到卖的。大家也就买了点干辣椒,鸡蛋之类的回程了。
   到得河边也没有看到摆渡的船。大伙一商量,准备渡河过去,往上游走了好一阵,找了一段毛浅的地段浅而窄的河床淌过去。一行人中,我是最小年纪的。走到中间水流就湍急多了,水漫到我的齐腰深的地方了,其实大姐的个子也不是很高,我一个不留神就被水冲倒了,说时迟,那时快,胖妹一把就把我拽住了,然后一路滴溜着就把我拎到岸上。真是惊魂未定,呛的可以,想想命大呀,要不是胖妹,真不敢想。
   第三天才得到机会和飞飞在一起,大姐他们下田去劳动了。飞飞比我大两岁,她背个军用包,带着我绕到一口井边,把井边的一根用来勾水桶的长竹竿扛上,然后带着我来到一棵樟梨树下,用竹竿勾樟梨,让我望风,她勾了一书包,然后要我装两个在裤兜里,我吓死了没敢要,之后在村庄我不敢呆,害怕村民发现樟梨少了查到我们。我和大姐说我要回去了,大姐就请了假送我到镇上等矿里的车路过捎我回去,飞飞那天也和我一起回去,等了好久的,才有一辆装满货的车回矿里,驾驶室只能坐一人,飞飞她爸是医院院长,那个司机理所当然的带上了她,那天再没有回矿的车,大姐只好带我又回了村里。一连三天大姐都带我去等车,终于在第三天等到了一辆愿意捎我回矿的车。
   后来我还去过一次二都,那年是读技校放假回矿里,和几个同学相约去看谭纶墓和游石巩寺,那个时候矿里已经开通了往返县里的班车,我们坐班车到二都下,然后步行爬山先看的谭纶墓,后去的石巩寺,那个时候两个景点都没有设为旅游景点,山路很不好走。记得在石矾寺我们还各自烧香抽签,那是我至今为止唯一一次抽的签,是个上上签。
   我们的矿山是县里的三大主峰之一,海拔一千多米,山上有大大小小的泉水,但没有河流,有些不大的人工水库,最大的水库面积也不过三十几平米,严禁游泳,因此大部分人不会水也不奇怪。我正儿八经的游泳是套着游泳圈的,因为我根本不会游泳。
   女儿读小学二年级时就跟她爸学游泳,会游泳之后我经常在暑假陪她去游泳池游泳,买了个游泳圈我自己套着,女儿会从浅水区游到深水区,游上一阵子,然后回家。有一个暑假的一天,我们在游泳池里,女儿在游泳,我套着游泳圈站在池子里,水刚好在胸前的位置,一开始觉得挺安全,后来突然来了许多小孩和大人,他们一进池子水就一下子涨了起来,我猛然被一个小孩撞倒,脚底一滑,倒下去,匆忙之中游泳圈也甩脱了,恍惚中有人喊站起来,站起来,但我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开始呛水,脑海一瞬间之念想,真的要死了吗?死在游泳池里真是个笑话。有人扶了我一把,我站住了,第一眼看到的是女儿,她惊恐的问妈妈你怎么了?我惊魂未定的说,我被一个小孩冲倒了,快带我回家。事后女儿说有个叔叔把我扶起来的,当时水漫过我脖子位子,我被冲来冲去的小孩碰倒后呛水,然后导致我惊慌失措,可能我命中怕水吧,总之直到现在我都不会游泳。
  
   我在矿山的时候,山里的物质生活是很贫乏的,各家各户都想过的好一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养起了猪,记得我家刚刚开始养猪是在废弃的防空洞里,养了没多久,那头黑猪就死了,后来买过了一头洋猪改在房子脚下养就养大了。那个时候民风淳朴,一把铁锁就能锁住猪。五年级的时候,我跑步得了第一,体育老师让我进体校去,我借口下课要抜猪草没空。那个时候体校是放学之后才去的,其实我是害怕体校的戴老师,听说脾气上来会打人。遗憾的是父亲很快就走啦,走之前想吃块肉。住在四十四间的刘大伯家正好杀猪,割了一斤上好的肉拿来,父亲临走前才吃上一肉。
   家里只养了一头猪,一般是喂到年底的时候有一百多斤时就把猪杀了。给每个邻居家送上一碗猪肺猪血猪肉煮的汤。另外卖掉一大半猪肉,再留一小半的猪肉腌起来过年吃。父亲去世后母亲就去到二坑口食堂做厨工。我小时候印象中。母亲从来是没病过,只是那个时期里,有几天没下床。那些时候我突然想长大了,会早起床剁猪草喂猪了。那时也没有闹钟,看天色起床。有一次和大姐起来还满天星星呢,过了很久才天亮。后来,大哥捎回家一只长方形的闹钟,很漂亮,是机械的,要好十几块钱呢。家里的收音机坏了,大哥回来用木板做了个箱子,重新组装修好了,整的也很漂亮。大哥的无线电修理是自学的,无师自通。
   母亲在食堂里做了一阵子,后就没有做了。我那个时候不太明白原因,母亲也不会告诉我,现在想可能是过了用工年纪了。只知道母亲此后约了伴去砍柴卖,有好长一段时间每天都去,。那个时候木柴是七分钱一斤,除去家里的烧的一部分,其它就拿到矿里的食堂澡堂卖掉。一百斤才取七元钱。母亲吃了一辈子的苦,那个时候母亲和小姐及我每月只有二十七元的劳保。大姐是十八元的初级工资。母亲生活很辛苦,我只在暑假才帮母亲砍柴,二姐在家的时候是家里砍柴最多的,她下放到国营农场后,小姐姐经常会和别的同学结伴去砍柴,母亲经常带上放假我,通常是在公路上往山凹里看,看哪个山头绿荫荫的一大片,就往下砍一条路下去到有一大片小树林的地方,开始一直成片砍过去,我就在后面削树枝只留下树杆。然后把树杆捆在一起,一捆十几根的样子。捆到有十几捆后,看天色晚了,就叫妈妈不要再砍了。然后我就开始往公路上一捆一捆的背。而母亲还会继续在砍,等我背到最后一捆柴,母亲正好也把手上刚砍好的柴捆上一捆,和我一路各自背着往上走。新开的路很窄不好走,我家一个人往上背柴的时候,其实是害怕的,但一想到母亲在下面林子里砍柴更辛苦,就会咬紧牙关往上背。从前母亲是在木炭组时,都是在在深山里烧木炭,因为只有深山里才有大木头才能出好炭。现在砍的是烧火的柴,我们都是在离家较近的地方找到小树林来砍。小时候我很不懂事,不知道母亲烧炭的辛苦。后来母亲不烧炭了,父母还商量过要自己去开个窑烧炭卖。因为母亲为公家烧了六、七年的炭,烧的一手好炭。一天清早,我们一家人就出发,往深山里走了很久很久,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太近的地方没有大的树木,太远的地方,烧好的炭很难挑回来。那一天我们又累又乏,最后放弃了。这之后,母亲就去了养路班工作。矿里的冬天是很冷的,家里烧的炭都要用钱买来。母亲做饭时烧柴火有个习惯,木材包括竹片燃尽还没有成飞烬的时候就用火钳捡出来,扔进一个土罐里盖上,到冬天就有木炭用了。虽然这种木炭又细又小,烧的也快,但是也能省点钱。我小时候还混沌的可以,有时候趁母亲睡着,会偷偷从她口袋里掏一角两角钱来花。
   我读高一的时候,母亲和本家的一个嫫嫫开始去淘钨沙卖。其实每天也淘不到多少钨沙,淘了很多天才半个铝饭盒那么点。那吋一公斤的钨沙,成色好的可以卖两元四角钱。钨沙很重的,所有的金属中比重和金子最接近的就是钨沙,当然价格比金子少太多太多了。想起来妈妈真是命大,那天妈妈不舒服,没有去捡钨沙,矿里有个去捡钨沙的人被坡山的滚石砸穿了腰,人还没送到县里就是死了。妈妈从此以后就再也不去淘乌沙了。
   后来我待业复习高考的那两年,妈妈砍柴都不会去很远的地方了,只在附近的山上菜地边砍一些很小的树技回来,成梱成梱的虽然多但却不如林子里砍的经烧,我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妈妈一个人年纪也大了,没有伴也不敢到远处去砍柴了,有时候我提出和妈妈一起去,她不肯,只让我好好在家看书,可怜天下父母心。那个时候家里每年还养一头猪,养十几只鸡和五、六只鸭,种了十几块巴掌大的菜地。那个时候大姐已经结婚了,我也有了小外甥,大姐夫在部队里工作。小姐姐已经去读技校了。母亲种的南瓜和冬瓜又大又嫩,吃不完就会卖给附近的民工。家里还有养了十几年约一条老黄狗,会看家,一年生两次仔,。最多的时候生过七只,后来老了,最后一次只生了一只,两只狗形影不离,不久就被人偷吃了。母亲省吃俭用了一辈子,离开矿山后,在大哥和我工作的城市生活了好多年,还在小区值过门卫,有时会和我说起父亲有托梦给她让从大山里把遗骨迁出来,我那时工作生活过得忙碌,每次不当回事。直到后来母亲卒于2018年,终年78岁,毕生存款只有1万多元,全部用于在市郊陵园买了一座合墓,安葬了母亲。第二年才遵照母亲的遗嘱,把父亲的遗骨从早已墟芜荒凉的矿里迁出与母亲合葬。
  
   我结婚那会儿还没有商品房,都是要期待单位给分房,住房紧张得狠。刚结婚是很难分到房的,因为分房闹的乌龙,前面也有叙述过。后来单位用工厂征用土地建了一些楼房,还是按照每人打分的方式来分配,分到房的人适当交些集资款,当时分到房的人要交八千四百元,也可以先交一半,另一半半年之后再交。但如果交全款,可以少交400元。为了少四百元,匡华先问好哥们团委的万书记借了五千,说好一周之内还。匡华回家去问父亲借钱,他父亲借了两千给他,他姐姐借了三千给他,这是我们人生第一次欠钱。五千元,那时对我们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搬进去以后就随便装修了一下,对于月工资只有三百元的我们来说,只能从牙逢里省。匡华开始利用本科室自己主管宣传用的摄像机,在星期天去帮人婚礼录像。那个时候市场做这块的也少,用的还是录像带摄影,一次会给有50元的红包外带两盒红塔山。匡华从不抽烟,就把烟兑给附近的小卖部。他爸爸当年就来看了我们的房子。说是看房,其实是让匡华请假陪他去湖南株洲一趟,替匡华的姐姐要债。前两年他姐姐运了一车鸡到株洲,有三个买家没有给钱。那个时候通讯没有现在发达,也没有手机,打电话也不方便。他们父子去了四天,终于把债要了回来,要到债后他爸很高兴,自作主张拿了一千元给匡华算做劳务费。
   匡华经常在广播站、电台、电视台、厂报及市报发通讯稿,一稿多投,这些地方他都有认识的猪朋狗友,基本上是百发百中,捞了不少外快。大概过了两三年就还清了债务。后来还说要做生意,执意安装了一台电话机,用了三千五百元。我是真心不舍得,你想集资建房才八千多,一个电话机就要三千五,而且每月座机费、电话费的,加起来真不合算。座机装好后,匡华老家的表姐就来了电话,要他帮忙在钢厂买低价的废旧耐火砖。他表姐是烧砖窑的,钢厂炼钢炉用的耐火砖用旧后就会定期更换,匡华就找到炉前的主任一说,对方很爽快,说反正是废品,只管装,一条烟的事。匡华也很接翎子,买了一条烟给他。叫了一辆车谈妥运费,周日就去装砖往老家运,到星期一上午才回来,错过了早会,还被书记批了一顿。到第二次运砖的时候,匡华就在周六下班开始装砖起运,周日晚上就能赶回来。每次运砖路上都很辛苦,还要往山里去,山里公路还不好走,太辛苦。好在表姐要了两车就建好了砖窑,匡华也赚了两千多。
   那时匡华一门心思就想挣钱,跑到市菜场找了一对鸡贩子兄弟,说可以低价批发鸡给他们卖,谈好价钱后就打电话给老家的弟弟进了一车鸡运过来,匡华在这边和鸡贩子交接货。一切看上去似乎顺理成章,没想到鸡一下车一过秤,少了好多斤,秤是鸡贩子的,准不准不知道,反正我们是亏了。过了一个星期,那两兄弟又上门来说还要一车鸡,并且说要长期合作。被我们一口回绝了。做生意如果不能做到互惠互利,谁能再做第二次呢?
   其间匡华还不务正业,爱捣鼓邮票。一到周日就跑到集邮市场去瞎逛,即卖也买。那一年,第一版猴票激起了无数人的发财梦。但我们谁也没看过真品,说白了,邮票也是物以稀为贵不是?公司有段时间钢材很不景气,工资拖欠好几个月不发。为了共渡难关还要求职工每人交纳风险抵押金两千元,老本都贴进去了。这个时候单位还出了件丑闻,有个科室的主任被他的下属打了,据说是主任拿了他一枚盖了戳的绝版猴票一直不还,该下属气不过做出这反常行为。好在单位认为事出有因,后果不严重,对他网开一面。
   后来匡华见单位效益不好,就南下打工去了,再过了两年,集资房改了商品房。各家出些资金买下来,风险抵押金被公司统一允许抵了房款,又过了一段时日就领到了房产证和土地证。一套面积70多平米,总价才一万七千元左右,真的好怀念那个时候的物价呀。不过话说回来,当年的工资加奖金也不过才五百多元。
  
   匡华再次南下打工一年多就跳槽到了另外一家公司,做了两个月后不满意又跳槽了。因为这家公司不让跳槽,还拖欠工资,他就不辞而别的找了一家公司上班了,而还拖欠的一个月工资他也没有再去拿,总之是一次很不愉快的经历。再后来工作这家公司也拖欠了工资,那时候好多公司都是这种情况,他只好忍气吞声的耐着性子做了半年多才提出辞职,过了两个月才被准予辞职,拿到的半年工资大概是九千多元。在外住宿找工作不容易,一个星期就花了五六百。他一合计怕钱就这样花光了,也是带着剩下的钱回来了。回来后从前的技校老师的后来在市政府工作,他的太太办了个旅行社,邀请匡华去做总经理,主要是接单带团,跑了一次新马泰,算是出过国门的人,其余时间大部分是在国内带团。在匡华没做旅游之前,我是一个从未出过省的人,那个时候我在车间搞统计,同办公室的安全员为此总是奚落我,也许是命运安排吧,我终于可以跨出省门了。而省内的旅游,我是从来不去的,因为没有假期。匡华每次带团都会精打细算的省钱,但粗心大意的毛病却象是与生俱来的,有一次带团去井冈山,在山脚下的饭店里,一桌十几个人的饭菜才七十八元钱,结账的时候他竟然给了人家八百元。对方也不吭声的收下了,找他二十元。那个时候的一百元,不像现在是红色的,那个时候一百元和十元颜色是很相近的,只是百元的略大些。百元的钞票,他当十元的给了人家,一下子就损失了七百元。回过头去找,人家根本就不认帐。跑了一年多的旅游,到年底分红的时候,匡华又和老师的太太急眼了,觉得分少了,拿了钱就辞工不做了。之后又在市里找了另外一家旅行社来做。没想到在这家旅行社碰到了原来的党委书记,党委书记退休后也在这家做事。尴尬地工作了一个月,匡华找了一个借口就辞工了。这之后他就每天到股市上去混,中午也不回家,午餐就买个盒饭吃。一来二去的认识了一个名叫余海的人,是跑黄页广告的。余海不知从哪里搞到了一份公函,拿着公函就到各大企业、工厂、个体去拉广告。匡华闲来无事就跟着他去拉广告,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到处招摇撞骗。好在余海不是个骗子,到年底还真的就出了一本黄页广告书。后来,匡华又找了两家酒店工作做,也是做不了多久就被辞退了。那段时间真的是晦气的很。过没多久匡华就打算到老家去做旅行社。打算和他姐姐合伙,找了一家旅行社盘下来,合同也签好了。拿回去给他父亲一看,是属于不平等条约的那种。匡华的父亲很生气,坚决反对,跑到旅行社要了对方手上的合同来看,待对方拿出合同,老爷子一把就给他撕碎了。这种情况下,这件事就黄了。没过多久匡华的父亲就去世了。这之后他母亲身体也不太好,就打算在县城老家把住的房子做成楼房。那个时候县城建一座七层楼的房子大概也就三十万左右,兄弟姊妹每人出资六万左右,地基钱由他母亲出。需要人去监工,匡华正无所事事,他想去我也就同意了。大概做了一个月建到第二层时,就被边上的楼房十几户人家告了,说是挡了他们的阳光,于是被勒令停工。赔了十户人家每人500元才让重新开工,然后从三楼起往里缩了一米再建。房子建好后家里钱又空了,于是匡华决定再次南下打工,我仍是继续上班。

共 40522 字 9 页 首页上一页1...456789
转到
【编者按】《钱殇》这篇自传体小说,通过对自己的人生和一家人生活经历的叙述,由近至远,又由远至今,倒叙插叙,意在通过对生活经历的叙述来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写出人生对于"钱"来"钱"去的无可奈何、无法掌控之境,以及人生对于"钱"上"钱"下的欲罢不能、欲极穷奢之况,是文中“我”及女儿等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的人生的小结。小说主人公“我”是个母亲,前两章叙述了我的女儿陷入了以贷还贷的怪圈,一步一步越陷越深,生活陷入困境,小说的内涵是希望世间因对"钱"过于执迷而误入歧路之人能够悬崖勒马,归于正道,用自己的脚步踏过每一道棘荊,再大的困难都能熬过来,多少的险阻都能闯过去,只要我们不放弃生命,不厌倦生活,才会有自己的幸福。内容厚重的小说,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9-07-22 16:53:31
  这篇自传体小说,通过对自己的人生和家人生活经历的叙述,由近至远,又由远至今,倒叙插叙,夹叙夹议,意在通过对生活经历的叙述来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是文中“我”及女儿等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的人生的小结。欢迎新朋友,感谢赐稿支持,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