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古都乐游(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古都乐游(散文)


作者:亘樯听雨 布衣,17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17发表时间:2019-07-24 13:54:12

【丹枫】古都乐游(散文)
   明末清初,王氏、郝氏、李氏祖先从山西避难于此,开荒种田,开挖窑洞。天垌村地处偏远山区,村民多依山傍水而居,建筑多错落在三条自然形成的河道两侧,呈带状分布,整个村落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
   村落传统建筑材料以本地烧制的青砖、石材、夯土、木材为主。村内建筑格局多样,整体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在建筑特点上,综合了北方四合院的建筑风格,色调古朴,庄重大气;在结构上,以青砖灰瓦、石砌墙体、靠山窑洞为主。其中院落正房多为窑洞建筑,这种建筑类型优点众多,取之自然,融于自然,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完美表现。村中建筑呈现出依山傍水的布局特点,有汪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及张家老宅等多处古建筑群,多为清代及民国时期而建,皆是依山建筑,凿洞为居,以山石加固,伐巨木为梁。窑洞与石屋依地势而分布,错落勾连,山石为基,锤碎钎凿,以页岩垒筑,房牢墙固。
   汪家大院位于天垌村东北部,为山东威海籍武人汪运昌所建。庭院两旁苍榆相拥,背靠青山,前观山川。主人汪运昌,精通武艺,崇尚武学。据传,乾隆年间,他受人迫害逃至鸠山,修建了汪家大院,惩恶扬善,保一方平安,为后人所赞。汪家大院旅游开发项目被定为禹州西部神垕鸠山旅游开发建设战区的重点旅游开发项目之一,并引入社会资金对汪家大院的古建筑和古树进行修复保护。汪家大院按照“修旧如旧、保留特色”的规划设计,依托当地丰富的古民居、古树群资源,着力打造集体验、休闲、科普为一体的旅游品牌目的地。
   天垌村有千年古槐数10棵、千年以上橿树20棵,还有众多500年以上的花榆树、皂角树、栗树、流苏树等。天垌村是观赏红叶的绝佳去处,红叶面积大、原生态、易接近。每至秋天,山上的黄栌树、红枫树的叶子一夜变红,密密匝匝,层林尽染,令游人流连忘返。
   我驱车在天垌村的几条水泥大路上穿行,起伏不定的水泥路,忽高忽低,让人惊魂不已,无法欣赏两侧美景,只能全神贯注汽车前方。摸索着前行,竟然逾越而不知。在一位大娘的指引下,又折返回到汪家大院前的大树下。先是游览了汪家大院,感受了摄影师的民俗摄影作品,又逐屋观看了那里的摆设,忽然明白了这里是古建筑,已被一家公司买断开发了。昔日的汪家大院,活脱脱变成了铜臭味十足的生意场。
   我又来到李家大院寻访。看到一株数百年的国槐,黑黑的虬枝向四面八方延展着,树下躺着几搂粗的败枝,已经腐烂糟透,粉末状卧在那里。旁边是三间石墙蓝瓦房,一只黑狗狂吠着,宣誓着主人的神圣不可侵犯。来到大树前院,看到几个五尺高的拱圆形石洞,静静地立在那里,述说着时代的变迁。我此时发现,那些石洞的石材之间没有任何粘合物,单靠工匠的技艺,使得成百上千个石块严丝合缝,互相结合支撑,构筑着一处处房舍。游人不得不赞叹古人工匠的技艺,自豪着先人的智慧,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经久不息。
   来到赫家门,寻找那里的石洞。住在半山腰的赫国军,看到我在大门外徘徊,主动邀请我进院观看。热情的赫国军给我当起了导游,说道:“这五间石洞有三间是他的,1993年买下的,自己居住。以前这里是周围三个村庄的小学所在地。”赫国军说着,把我领到一间石洞,指着说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贫穷,几个村也没有几个学生,然后就联合在这里建石洞办学校,一间是一个年级,既是教室,也是老师的住室。前面靠门口的位置,石块上放几块木板,学生就坐在那里学习,后面是老师的床铺,就这么简单。五年级和校长在上面瓦房里。”赫国军说着,又带我到东隔壁更高一层的地方。我们沿着去年才铺成的石板路,逶迤前行,此时我才发现赫国军行走不便。赫国军微笑着说,自己从部队退伍回来,身体有病,不能干重活,但是坚持做好事不停步,是县里表彰的“共产党员家庭”,当然也是“光荣之家”,现在还是村里一组的组长。赫国军边走边说。步行几十个台阶一样高度后,我们来到一处石洞前。赫国军指着石洞右侧的配房说:“那三间就是五年级和校长的教室和寝室,后来学校搬迁后,这几间房墙体歪斜倾倒。现在,镇里准备搞旅游开发,开始着手保护了。村里还有很大希望。”赫国军说着,黝黑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笑意和兴奋。
   天近中午。走出石洞,赫国军又带我来到石洞前,开始介绍他的几间石洞。他说:“我身体不好,买下这三间居住,后来村里把这几间房定为危房,镇里出钱改造,我住在这里也不想搬走,你看前面修好了盘山公路,我儿子考上了大学,也就了业,门口还有一大片自留地,想种啥种啥,瓜果蔬菜一年四季都有。”赫国军兴奋地说着,他的妻子把一碗红糖开水端给我,说啥也得让我喝下去,大热天里解解暑。我推脱掉他们的盛情,连声感谢。这时候,赫国军的儿子又把一盆洗得干干净净的鲜红李子递给赫国军,说让让我带走。我看到赫国军的儿子涩涩地站在对面,抿着嘴笑。我推脱不掉,只好捡一个大大的红李子,说道:“你们盛情难却,我捡最大的这个拿走,谢谢你们!”我双手合十,倒退着走出赫国军家的石砌大院。赫国军蹒跚着送到大门外,和我握手告别,一直看着我驾车驶离天垌村。
   我回到古城市区的家里,久久地坐在茶几前,仔细地端详着这只红李子。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眼前不是红李子,而是一个纯朴的农民那一颗滚烫的心。我看到这颗红李子,仿佛又看到了热情坚强大方的赫国军。
   虽然我的周末古都之行差强人意,还有不尽完美之处。但是和天垌村的赫国军一晤面面,所有的遗憾消失得无影无踪。所有的不愉悦和赫国军的乐善好施相比,没有一点儿言说价值。

共 7411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利用周末确定了周末前往古都采风的路线图:扒村古玩市场——宋家庄园——白北村古村落——天垌村。在扒村古玩市场失望离去,来到了宋家庄园。宋聘三烈士旧居建筑群共有8个院落,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房屋300多间。每个院落南北一字排开,由三个独立院落组成,是北方典型的三进四合院建筑,兼有江南园林风格。杨家大院位于古都花石乡白北村。它建于明末清初,占地8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系砖石结构。原格局有花园两个,楼房近百座,分布于白沙街中段两侧。现存有花园轮廓门楼5座,地上有“清嘉庆年制”字样的石刻匾额。杨家大院现存的五组建筑均为五进宅院,院的最后部为花园部分,主建筑为两层十间,红石条铺底,青砖彻墙。中间为二进或三进过厅,过厅大部分为五间,建筑精美,过厅两则均有配房,过厅前为大门,大院方位为坐东向西或坐西向东,大门均向街心。杨家大院建筑是典型的明清风格,雕梁画栋,斗拱高啄。其木雕,砖雕艺术取材考究,工艺精美,是古代建筑艺术的宝贵遗产,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最后来到禹州市鸠山镇天垌村,天垌村地处偏远山区,村民多依山傍水而居,建筑多错落在三条自然形成的河道两侧,呈带状分布,整个村落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全篇文字精炼,叙述生动,古都村落,风景迷人,引人入胜!力荐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7-24 13:55:26
  全篇文字精炼,叙述生动,古都村落,风景迷人,引人入胜!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陆屿璠        2019-07-24 21:33:43
  古都、古玩、古村,老祖宗留下来的深厚的文化,足够我们这些后人瞻仰品鉴!品读佳作为您点赞!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