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夏日风情”征文】文化广场乐逍遥(散文)
来到夏季的傍晚,长春市文化广场就热闹了,各种消夏活动的人群都开始活跃起来,吸引众多爱好者加入,文化广场的的文化氛围开始爆棚。
进入广场最先看到的就是国家体彩中心赞助的器械健身区,单杠双杠,大转轮、健骑机、牵引器、旋转轮、腰背按摩器、腰背伸展器、转腰器、蹬力训练器、太空漫步机、双人坐蹬器。男女老幼玩的不亦乐乎。健身区高大的杨树遮天蔽日,一米多粗的树身高大挺拔,低处的树冠被修剪掉了,只有高处被美化的树冠迎风招展,这里年年都有园艺工人来修剪枝杈,防止腐朽的枝杈掉落伤人,互相交错的枝杈也被剃了头。
走几步就听到一群人围在一起,大声的呼喝,拍掌,拍腹,拍胸,拍腿。这是呼喝健身群,有人负责呼喝引导,示范,冬夏不误。到了夏天人多势众,远远的就听到呼喝声,几百人的齐声呼喝,蔚蔚壮观,健身的理念呼唤着人们走入群体,呼出浊气,排出身体内沉积的毒物,促进新陈代谢。
广场入口处的大型电视屏幕,能有十多米高,整个广场都能看到,扩音器散布在广场的各个角落,随便坐在广场上的某一处座椅上,都可以观看电视节目,听到设在座椅附近的伴音设施。到了夏季扩音器的音量调得很低,只有刻意听才能听得到,因为广场上各个角落都有不同的文化团体,发出的音乐,锣鼓,掩盖了大型电视屏幕的声音。
环绕广场的步行道,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徒步健身的人们有的健步如飞,有的稳步慢行,也有的三五成群边走边谈,聊天扯淡,还不耽误走路。广场的草坪,绿草如茵。刚引进的纯白色广场鸽落在绿茵上增添了一抹亮色,路边新设的白色矮栏杆油漆还未干,喷漆的工具还放在绿植旁未拉走,远处的矮栏杆还没喷漆。新栽的绿植放出新叶,绿地新植入的草坪颜色比老草坪的长的还好,绿色更深,没过几天新栽的绿植又移到了西侧的树丛边,这里又恢复了绿地,铺上一层新移栽的草皮,看来园艺管理部门还是用心良苦,一心将广场环境设置成最佳状态。
广场东西南北的四个方向,在修建广场时就各放置了一座雕像,意寓着春秋四季。广场的中心就是永远追逐阳光的太阳鸟雕塑,雕塑的正面是一座伸开双臂拥抱世界的阳刚男子,健壮勃发,向着阳光伸出双臂,展现蓬勃向上的盎然生气。背面是侧卧的月亮女神,阴柔靓丽,稳重开朗。
广场的步行道上隔不远距离,就有一位放风筝的老人,牵着风筝线,摇着线轮,仰头观望。放风筝的不能在一起扎堆,那样风筝就会搅在一起,谁也飞不起来,所以说放风筝是最文明的娱乐活动。放飞的风筝花样繁多,有乌贼风筝,黑色大眼,几只大触角,有长龙风筝,几十上百的小风筝连在一起,飞入天际,摇摇晃晃,摇头摆尾。晚上有的风筝还亮起了灯,满天飞的小星星,忽闪忽闪的漫天飞舞。市内各区都成立了风筝协会,爱好放风筝的人们组织起来,交流技艺,竞赛聚会不亦乐乎。
跳交谊舞的也占了一个区域,放上音响,老师们穿着黑色的舞蹈服,翩翩起舞,人们随着音乐优雅抒情。还有跳现代舞,广场舞,都各自有自己的活动区域,互不干扰,各自为政。只广场舞就分出了几个场地,人们各显神通,互不相让,都认为自己跳的舞蹈是最好的,但是能否吸引更多的人参加自己的活动可是立见高下,哪一群的人多,哪里就是普及的最好的,不是你如何吹嘘就是你跳的最好。但是曲高和寡,人少你也不能就说人家不好,那是高雅艺术哇!懂得人少!
唱歌的人群也有好几个,有通俗唱法的,有高音唱法的,有独唱的,有合唱的。最近几年还有不少人在广场开启了网络直播,配备了音响,摄像头,摆个手机就可以在网上直播了,坐在家里就可以欣赏广场上的音乐网络直播。也有自演自唱的,在路边摆个音响,接上麦克风,摇头晃脑的唱起自己喜欢的歌,不怕没人听,也不怕没人看,自己心里高兴就好。
还有那妙龄女子在滑板上演绎着灵巧的身姿,跳跃准确,动作优雅。时不时地还有一些身姿挺拔的少男靓女,站在落地式电动车上在广场上来回穿梭,用膝盖控制车速和方向,站在车上优雅自如,展示着现代化迷你交通工具的魅力。
聚集人数最多的还是扭秧歌的这一群,前几年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这么多人的一支队伍,唢呐锣鼓齐全,男女老少一群人跳爆了文化广场,同样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人们驻足观看。秧歌调一会高亢急骤,一会优雅轻缓,跳秧歌的队伍一会走成两条直线,一会穿插对舞,手中的扇子和手帕忽高忽低,忽而一片翻腾,忽而一片沉寂。那锣鼓的响声,震耳欲聋,唢呐的悠扬,响彻整个广场。
最令人欣慰的是偌大一个广场,上万人来来往往,地上看不到一片纸屑,烟头。一个穿短裤的女孩子,离老远的向垃圾箱走去,将一片废纸扔到垃圾箱里。几岁的幼童摇摇摆摆的将刚喝完的饮料瓶送到垃圾箱,旁边响起孩子家长鼓励的掌声,小孩子欢笑着奔向不远处的家长。孩子们在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知不觉的养成了爱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微风吹来,疯狂了一天的燥热,随之消散。天黑下来,广场的灯也亮起来,亮如白昼。东西两侧各有三座太阳灯,每座灯上有十个明亮的太阳灯,说是太阳灯是因为它的亮度。如果在灯下看它,会晃的你睁不开眼睛,所以广场将灯吊在高高的灯架上,和那个太阳鸟一样的高度,让这片灯光照的更远,广场上的每一个人都沐浴在灯光下。还有临街的景观灯,琳琅满目各不相同,散发着不同的颜色。
在广场环形道上,隔几十米就设置了一排弧形落地座椅,最惬意的一群人,每天都到这里驻足休息。各处的秧歌声,音乐声,欢笑声,锣鼓声,不绝于耳,他们却恍若不闻,躺着休息的,唠嗑打趣的,抬头观望的,按摩击掌的不亦乐乎,看书休息的形形色色。不时有推着轮椅的经过,平日木讷的腿疾患者,脸上露出惬意的微笑,感谢对亲人的感激,对社会的满足,欣赏夏日美丽的景色,感受人生的美好。平日不出门的高龄老人们,也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广场乘凉,观光,歇息。附近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聚集了来自全省各地的求医患者,晚上也穿着蓝色条纹的病号服来到广场乘凉。看着他们自信的微笑,看来是治疗效果很好,让他们重新充满了生活的信心,心中带着满满的对新生活的向往。
夜色更深,广场上的人已经换了几拨,入口处仍有络绎不绝的游人往里走。渐渐的往外走的人多了,广场上的人稀疏起来,各处的音乐锣鼓都先后停止,有人将音响锣鼓抬得抬,拉的拉,寄放到广场相熟的保安室,管理处,明天再来活动。
渐渐的广场上人少了,只留下过路人的足迹和孤寂的身影。追逐太阳的人们,进入梦乡,期待着明天阳光灿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