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童年的回忆(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童年的回忆(散文)


作者:龙城之子 白丁,2.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398发表时间:2019-08-01 19:35:14


   工会楼的东侧,是成排的小二楼,也是矿工家属的主要聚集区,能住上小二楼的,在当年也是不容易的,那也算是小康人家了,小二楼再往东,紧挨着矿上的职工单身楼,这个地方经常来,来这里打冷水和开水,在棚户区改造的过程中,在小二楼的旧址上新建楼房,保留单身楼,并予以改造,建成今天新的住宅小区。
   沿着西山热电再往西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矿上供应科的仓库,八十年代,这里是坑口的职工澡堂,父亲领我也来过这里,再往西,二号井,这里已经没有了往曰的热闹场面,二号井的牌子,清晰可见,运送工人的猴扒杆,是当时工人下井乘座的交通工具,如今,也停止了工作,保留了当年的原貌,二号井已正式关停,已列入国家地质矿产公园的保留项目,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新的观光旅游项目,让人们真正领略地下采煤的真实风景。
  
   四
   顺着二号井的大坡,一直前行,来到了高家河,站在山顶,向对面的山上望去,原有的运煤电车,已没有了踪影,昔曰繁忙的运输现场,仿佛还在昨天,再向下望去,解放街的全貌尽收眼底,过去的一校,已是废墟一片,百货商店,也早已面目全非,白家庄村,整村搬迁,解放街,正等待新的规划蓝图,变电站,已安全运行几十年,原有的风貌,依旧展现八十年代的风采,父亲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年,直至退休。昔日的高家河,曾是著名的万人坑,过去的高山深沟,变成了今天的高家河游园,游园里,景色宜人,游人不断,人工湖里的音乐喷泉,是整个游园的亮点,人工湖四周,有木质的道路,有鹅卵石铺成的便道,有风格独特的凉亭,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一个好的去处,高家河游园,旁边就是著名的西山旅游公路,公路上车流不断,这里还是全国二青会自行车比赛的主赛场。高家河,国家地质矿产公园的中心地段,目前,已开始筹备兴建,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下了高家河,回到二号井,沿着公路再往西走,二号井的办公场所依然还在,矿工们不等不靠,自谋出路,在这里开办了公用充电桩,自给自足,为转型发展书写了壮丽的篇章,走过解放街,矿上大食堂的遗址还能找见,当年,这里是供应坑口饭菜的主要基地,小时侯,也时常来这,这里的饼子很好吃。再往西行,松树坑,为白家庄的发展和建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是矿上最早关闭的坑口。最后来到南坑,是矿上的主力坑口,在改革的大潮中,许多的矿工兄弟走上了劳务输出的道路,为自己找上了新的出路,剩余的留守人员,不甘落后,四处求艺,创办了面粉加工厂。再往西走,就进入官地矿了,建矿初期,白家庄矿不遗余力,全力支持,才有了官地矿的辉煌。
   七十年代的商店,是多少人向往的职业,我家旁边紧挨着原来的菜市场,偌大的二层楼建筑,见证了当年的繁华。菜市场有专门的食堂,有时食堂做好了骨头肉,掌勺的师傅,就会在门口大声的吆喝,刚出锅的骨头肉,快来买,一来的迟了,就没有了,父母有时看见我们想吃,就去少买一点,让我们解解馋。我记得到了夏天的时候,冰糕都不是很多,一说回来冰糕了,大人们都拿着茶缸,着急地去排队,去的晚了,就没了,我家有时买上两三根,回来用刀切开,我们一家分得吃,把冰糕纸都要舔得干干净净,把冰糕放进嘴里,舍不得咬着吃,慢慢舔的吃,吃完冰糕,满嘴都是清凉的感觉,好舒服。后来,矿上兴建了两处冰糕房,满足了职工家属的需求,一角一根的冰砖,又上了一个档次,但还是舍不得多买,偶尔尝个鲜。
   菜市场里,人来人往,非常地热闹,菜场工人,更是一脸的牛气,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人们对他们是既尊重又巴结,散打的酱油和醋,都是一角钱一斤的价格,我对黑酱特别有印象,那时,父亲买上黑酱,装进罐头瓶,用胶布包得严严实实,回老家的时候带回去。菜市场里,土产日杂,一应俱全。一到冬季,家家户户都要贮存冬季的蔬菜,都是凭票供应,限量购买,邻居们都是互相帮忙,大家招呼得把各家的菜都弄回去。我上小学三年级开始,学校经常组织我们去菜市场做好事,帮助菜市场拣菜,打扫卫生,有时,菜市场的叔叔阿姨们,见我们很辛苦,有时也会给我们糖吃,我们都不吃。老师说,做好人好事,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做好事,就是不图名,不图利。
   出了菜市场的大门,旁边是卖肉的窗口,那个时侯,油水少,人们都是买肥肉的多,一个月仅有的一点肉,各家都是先让孩子们吃,买不起猪肉,有一种人造肉上市了,就是一种豆制品,少许的猪肉配上人造肉,我们都觉得非常地香,菜市场的大门口,旁边有块空地,每年中秋节的时候,空地上支起蓬子,临时卖起了月饼,家家户户都要买些月饼,走亲访友,剩下的月饼,一人一个,是不可能的,都是用刀切开,每个人尝一小口,那个年代,每家孩子们都多,条件都不行。菜市场的大门口,夏天的时侯,是人们避暑乘凉的好地方,最吸引眼球的,是刚开始流行划旱冰,心灵手巧,动手能力强的大哥,会自己制做旱冰鞋,厚度适中的铁板,再配上四个轴承,每天他一出场,人们立刻把他围住,大家先切磋技巧,大哥现场演示,胆大的都想试试,穿上自制笨重的旱冰鞋,虽然步伐笨拙,但肯定是全场的亮点,围观的人群,不时爆发出叫好的喝彩声。
   走过菜市场,往西是百货商店,我们攒够一角钱,就可以进去买几块糖,舍不得一下都吃完,最热闹的时侯,是每年春节前,人们在商店挑选年货,一年到头了,多少总要买些,烟语柜台人最多,那个时侯,汾酒,竹叶青,都是凭票供应,想买汾酒,需要二个票,可是,每家只有一张票,让多少人望酒兴叹,即使,手里有两张票,也不敢保证就能买上汾酒。烟是凭票可以买五盒,都是指定的,不能随意调换,谁要是手里有富裕的烟酒票,那绝对不是一般的风光。
   菜市场的东侧是照相馆,二层中式的建筑,成为当时街道上最风光的亮点,人们的生活虽然清贫,但爱美的心理,永远是永恒的主题,高大的建筑上几个遒劲的大字,白家庄照像馆,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分外的耀眼,大型的玻璃橱窗内,摆放着各种尺寸不一,风格不同的相片,那个时候,没有彩色照,都是黑白照的基础上人工调色,调色全凭师傅的经验和技巧,而独具匠心的师傅,更是别出新裁,可以照出同一人的双人照或三人照,成为风靡一时的矿区热点,走进照像馆,看到的是开票处,墙上贴着各种的相片,旁边是小照像室,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可以拍成不同的相片,开票处往里走,是加工相片的地方,有冲洗相片的,有后期加工的,每张相片的完成,都是好几人分工合作完成,因为姐姐在照像馆工作的缘故,我有幸进去参观过,漆黑的暗室里,是最关键的地方,一张张的相片,在这里完成冲洗,晾干后,进入后期的步骤,根据不同的相片,进行最后的加工,上色是最考验功力的,上完色的相片,要做到亲和自然,每张相片都处理完成后,裁边装袋,送到前面的开票处,顾客可以凭票取相,一般要四五天的时间,走上二层,宽大的照像间,显得很气派,这里是大型活动或人数较多的拍摄场地,正中央,有不同的背景装饰,旁边还有更衣间,小时侯,我来这里照过几次像,每逢过年,是照像馆最繁忙的时候,很多的人家都要照个全家福,进出的人们络绎不绝,而照像的师傅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不仅要照好每张相片,而且还要帮顾客参谋,忙完过年,在淡季的时候,照像馆的人背上相机,还要外出四处揽活,在那个年代,谁家有个120相机,那就是高端的品味人家,相机成了最奢侈的消费品。那时,照像馆还要加工影视片断或人物的相片,比如像刘三姐,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我手中保留着几张当时日本电影演员的相片,其中有人气冲天的山口百惠,还保留着几个文革时期的相袋,上面清晰地写着毛主席语录,下面是向阳庄照像馆,看着这些泛黄的东西,照像馆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五
   八十年代初期,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极其匮乏,家里仅有的一台老式收音机,每天固定地播出,收听的节目极其有限,当刘兰芳的评书,传遍大街小巷时,家里的收音机却听不上,因为收不到播出的频段。那时,姑父家有一台新出的半导体,每天中午,我端上饭,准时去姑父家,中午的评书,对人们的吸引力太大了,一到十二点半,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生怕错过了精彩片断,正听得入神时,评书到达高潮时,半导体传来了熟悉的声音,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每天都是在期盼中,想像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刘兰芳的岳飞传,开起了评书的鼎盛时期,宁肯中午不吃饭,也要听听岳飞传,这就是我们当时真实的写照,后来,相继听过袁阔成的三国演义,田连元的听的少些,最让我难以忘却的是单田芳的评书。单田芳独特的嗓音,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的传世佳作。评书,在那个年代,是老少皆宜的娱乐文化。而今,随着多元娱乐文化的出现,已经从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淡化,而我对它,依旧情有独钟,时常也听段评书,找寻儿时的记忆。
   第一次见到电视机,人们无法想象,都在猜测和议论,这么小的匣子是怎么把人装进去的,感觉太不可思议了,第一次见到的电视机,是邻居家九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每天晚上,人们早早地围坐在一起,门里门外都是人。小小的电视机,成了大家议论的中心话题。后来,姑父家从南京带回来一台十二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大家又马上转移了阵地,记得,夏天的时候,姑父家坐满了人,窗户大开着,外面也站了很多的人。我也很牛气,小伙伴们都巴结我,让我把他们带进去看。
   后来,街邻四坊买电视机的多了,不用聚在一起了,今天到张三家,明天到李四家,但时间长了,总是感觉不自在,感觉到自己家确实困难,有时还要看别人的脸色,那时就想,什么时侯在自己家能看上电视。有这个想法,但从来不敢和父母说,因为几百元,不知多长时间才能攒够,电视成了我遥不可及地梦想,父母也心疼我们,也知道我们有自尊心,决定自己家也添置一台电视机。于是,全家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终于在八三年买回了一台十二寸的黑白电视机。
   当时的电视机是属于紧俏商品,为了买这台电视台,也是提前找人,想尽一切办法。当矿务局百货商场到了一批电视后,
   父母决定马上购买,是日本原装货,价格是四百六十多元,买回电视机的当晚,全家人都兴奋得不行,终于有了自己的电视了,虽然播放的效果不太好,但也是非常地开心,后来,自己家找材料,让邻居们帮忙,在房顶上架起了高高的天线。八四年的春节是最难忘的,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那个年过得比哪一年都好。
   八十年代的电视节目,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科幻片从大西洋底来的人,潇洒英俊的麦克,开启了西方文化的交流。敌营十八年,可以说是连续剧的鼻祖,而日本的两部电视剧,血疑和排球女将,更是让我们认识了一对荧屏伉俪,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这两部电视剧的播出,真是空前绝后,风靡一时,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当熟悉的音乐响起,霍元甲让每个人都热血沸腾,张明敏的一曲我的中国心,更是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让每个中国人都无比地自豪。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三转一响,绝对是当时小康人家的标配,家里先有了电视机,后来又买了缝纫机,这台缝纫机,在我们家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全家的缝缝补补,修改衣服,都是靠它来完成,更重要的是,它后来成为姐姐工作的主要用品,姐姐在缝纫厂工作,工作量相当大,全在这台缝纫机上完成。后来,厂里有了新机器,就把这台缝纫机又拿回家来,我跟着姐姐也学会了使用,开始手脚配合不好,而且还扎过几次手,姐姐手把手地教我,并且一次次地演示给我,并给我讲解要领,一副一副地帆布手套,每副上要扎多少道,每道线不能斜了,我也能帮姐姐做,做为奖励,姐姐会给我几角的零花钱。
   小时候,穿的都是打补丁的衣服,那时卫生条件也不好,身上都有虱子,跳蚤,每次换下衣服,父母把衣服要放到盆里在火上煮,起到消毒的作用,要想用到合适的布料,染色剂起了很大的作用,把布料放在盆内,加上适当的染色剂,出来就是喜欢的布料的颜色。裁缝铺,一年去不了几回,只有过年,才能穿上新做的衣服,后来,姐姐学会了简单的裁剪,在家也能做些简单的衣服,上了小学,白衬衣,蓝裤子,白网鞋,这就是当时的校服,穿的最多的,是姐姐给做的很流行的筒裤,后来又有了喇叭裤,裁缝铺的旧址,成了记忆中的往事。
   那个时侯,家里只有一块表,是父亲带的上海牌手表,我们早上起来,就是听矿上的广播,广播是早上六点二十准时播出,中午是十二点播出,八O年的时侯,在河龙湾商场买回了挂钟,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看时间,如今,这个挂钟,我还在使用,打开钟表,当时的发票还在,泛黄的纸,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经历过的沧桑。家里没有买过自行车,我是初中毕业时,借用邻居家的才学会骑。家里的第一台半导体,是姐姐参加工作后,省下自己的零花钱,给家里买回来的,当时,真是爱不释手。

共 20419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童年的粗糙的,更是艰难的,作者以深情的笔,瞄准了过往的日子,淋漓尽致,洋洋洒洒,两万巨制,可见用心用情了。童年的窑洞,藏住的是旧时光,屋顶漏雨,生活艰苦。但有了父母对孩子的爱,饭菜粗糙也有味。随着日子的改善,矿区有了进步和改善,如今拆迁,反而不舍得那时的旧居了。节日矿区,生活舒适,各种设施齐全,进俱乐部看电影,非常方便。商店,矿井,菜场,照相馆,都是作者笔下的留情物,因为带给作者的是温暖时光里的记忆。电视机,几代人的期盼,如今并不稀罕了。手表,小人书,是宠儿,只留在记忆深处了。炸麻花,贴春联,放鞭炮,过年的日子,真的是让人难忘。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处处都变样。童年的生活的苦,因有了今天日子的甜,反而更有味了。这篇散文,把摸细腻,表达充分,描写叙述很用心,值得人们通过阅读来重温那些日子的画面,感恩今日的幸福生活。推荐文友赏读,问候作者。【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08-01 19:36:26
  童年,不一样的色彩,是今天生活的底色,不能抹去,感谢作者给了我们怀旧的文字。感谢投稿柳岸,希望精彩继续。问候作者。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花花一世界        2019-08-01 20:18:49
  浩荡长文,用心用情。童年的底色是人生中最纯净的色彩,学习拜读!
3 楼        文友:老百        2019-08-01 20:50:15
  向龙城之子问好,柳岸社团欢迎你!
   为便于联系,请加柳岸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4 楼        文友:龙城之子        2019-08-01 21:09:08
  各位老师好,请指点一下本文的不足之处,谢谢
5 楼        文友:老百        2019-08-02 06:47:04
  篇幅较长,若有压缩,效果会更好!
   本文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6 楼        文友:龙城之子        2019-08-02 09:21:28
  自媒体时代的兴起,无疑是时代进步的产物,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普及与提高,交流与发展,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文学写作也好,诗词歌赋也罢,终归还是小众文化,多元文化的发展,纯文字写作究竟能走多远,谁也不知道,
7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19-08-02 15:05:50
  童年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童年,岁月友情,珍藏心中,温暖常在,一路珍惜,八月吉祥,夏日安康!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