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忆陈君昌元先生退休自宴记(随笔)
摘要:这是一桩旧案,现笔者通过兼述古往今来退休他宴乃人之常情,而忆之陈君的退休自宴,遂道出了同事一场之友情,并意在提醒大家应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现在。
【编者按】老师的这篇随笔读之颇有古意,这古意不仅仅是指文章的语言风格,还包括了一些无法表达的心绪。文中的陈君昌元,原是咪嘟咕村小的一位默默无闻的村小负责人。说是负责人,其实手底下也就一民办、一代课两名教师,外加十来个孩子。按理说,退休一事,无论对同事还是单位乃至本人来说,都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情怀在里边的,也因此,大凡有同事退休,单位同事都会凑钱办一次退休宴,顾名思义也为饯别宴。可陈君昌元的退休宴却是他自己掏钱宴请了曾经的同事等,这事看起来似乎不值一提,但其间内心的那种无法言说的心绪却让人有一种淡淡的伤感萦绕的味道。随笔语言委婉,行文带着一点文言文的老道。学习了。【编辑:兰花悠悠香】
1 楼 文友:兰花悠悠香 2019-08-01 20:52:58
退休的一场饯别宴看似小事,其实,仔细品味,对于退休者来说,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惆怅。
回复1 楼 文友:者夫 2019-08-02 09:15:10
感谢老师!诚如老师所说,这是一种惆怅。由于我单位机构改革合并,我退休时也许也享受不到他宴呢,故而惆怅更深。
2 楼 文友:百嘴苏 2019-09-18 12:34:15
那是一个,“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的时代,真要刻古今歌赋其上需要一个过程。或许这个过程是一个垫基工程吧。或许有惆怅,但是这样子的惆怅是时代没有办法的。以前农民家儿女考上中专或者大学,吃了公粮就是跳了龙门。就转成城市户口。土地也要被大集体收为共有。真正退休回家,如果退休工资可以还能够养老。但是土地是没有了。但毕竟成了一个名正言顺的住在农家的城市人。教育是一个曲径通幽的过程。百年育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或许惆怅过,但是也有无限的欣慰。虽然谈不上桃李天下。但是在一个荒凉,落后,用窝屎不生蛆的地方,播撒心血的的种子。说不一定就有栋梁之才,国家栋梁。走出大凉山。诸葛亮到的不毛之地,现在成了历史文化名名城,诸葛亮为什么要平不毛之地,因为不毛之地也可以成为米粮仓。地理环境恶劣没有什么,只要有人开发就能够硕果累累。为人民提供一个幸福的地带。祖国每寸土地都是宝贵的。每个居民都是重要的。教育从来都是不放弃!只要有文明的火种,就能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前辈是火种,功不可没。如果健在祝愿老先生能够为曾经的付出深感欣慰。如果在天之灵,希望他安乐!教育也有个不言而喻的曾经。铭记历史,才能够奋斗未来!
回复2 楼 文友:者夫 2019-09-18 19:53:58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我知道你是谁,真抬举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