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难以为继的继续教育(随笔)
两天转眼就过去了,心里惶恐得很,觉得自己不长的生命线又被谁无端地剪去了一段。
两天里,木木地坐在偌大的会场,眼前的人影是模糊的,耳边的人声是模糊的,只有时间留下的轨迹是清晰的,随着日脚在透明的玻璃窗边滑过,无意,又像是有意。
到了这样的年纪,忽然就珍惜起时间来,时不待我的紧张感一日强过一日。每天都要计划着过,生怕自己的时间被别人强占或劫掠。人过中年,走的是下坡路,一股惯性推着你一头冲下去,很难收住脚步。这时,你只觉得一天快似一天,一天紧似一天,刹不住车似的。昨天满头黑发好像还在力挺着自己的青春不倒,今早便能抓住藏在鬓角的几个泄你斗志的叛徒;昨天还手捧书卷一目十行驰骋着自己万里神思,今天就双目昏沉满脸倦容只想着斜卧软榻沉沉睡去。眼见着一样又一样东西从你的手里滑落,从你眼前消失,任谁也不甘心。于是总想伸手出去,抓住点什么,不为别的,只为让自己慢下来,而不至于因为冲的太快而缩短自己落地的时间。
有人说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也有人说人生漫长,绵绵无绝期。短也好,长也好,也就是生与死之间的距离。而这段路途中,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其实少得可怜。儿时,懵懂无知,时间被当成破旧的玩具,扔了;年轻时,少不更事,时间被当做实验的材料,耗了;等意识到了时间的宝贵,人生已经蚀去了三分之一。而等到了第二个三分之一,时间却由不得我们自己支配了。一部分得偿还父母养育的深恩,一部分得用来支付自己生命的延续,更大一份被生活切割得七零八落,融进自己的笑与泪里,踪迹全无。
那么,属于我们自己的,还有多少时间呢?在这剩下的时间里,我们又该怎样找回自己的存在感呢?
如果说,生活已经消磨尽我们的毅力和耐力,工作已经消耗完我们的体力和精力,那么请归还我们剩下的最后一点自由吧。
但是,没人体恤我们,没人给我们片刻的安宁,他们要么推搡,要么挤压,要么蹂躏,恨不得将你碾碎展平,好教你永远臣服在他们的铁腕和铁蹄之中。一边是欺骗,一边是诱惑,还有一丝的要挟与恫吓,决意要将你笼罩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好让你感受到他们那种君临天下的威仪。没有谁会在乎你的时间,因为他们好像从来不在乎自己的时间,也就理所当然地粪土着我们的时间。
于是,我们便有了这样一次又一次悲惨的遭遇。
二十年了吧?按说继续教育长大成人了,该有了自知自觉,早该知道自己不被人待见的境况,可为何还依然恬不知耻地霸着屏,靠着强权刷着存在感呢?
我们一致赞成终身教育的提法,也愿意身体力行,但教育从来都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对于我们这些常年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是熟知“教育”细节的。当一个人不具备自学能力时,是必须安排一个起主导作用的角色来指引的,这角色就是老师。而当一个人有了完备的自学能力,学习便要靠自觉来维持来保障。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如果靠着强制力执行,大多是出力不讨好的。于成人而言,学习应当属于一种内心需求,如果一个人没有这种需求,对他无论采取什么方式的培训也只能是走走过场,效用为零。而对那些有提高自己职业素养内心需求的人,即使你不去培训,他也会想方设法采用各种方式给自己充电,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或技术水平。
既然如此,国家为什么还要实施继续教育这项政策呢?
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一项既定的教育任务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继续教育也就只能沦落为职称晋升的工具了。教育的目标当是提高人的素质与修养,教育所起的作用当是健全人格,完善人品,而非受教者为了实现自己某一现实目标同施教者达成的某种妥协。把接受教育当成一种差事,把学习知识当成一种应付,将大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来来去去培训的旅途中,浪费在味同嚼蜡的干巴巴的空洞说教里,这是对教育的亵渎,对人性的戕害,对资源的无端浪费。我们的继续教育,目前正陷在这样的泥沼中。每个人都站在一片泥泞中,看着满脚的污泥,就是不愿拔出来洗濯干净。也许是出于无奈,也许形成了习惯,大家似乎很乐意见到这种局面,很愿意维持这样的现状。所以,尽管发了二十年的牢骚,尽管骂了二十年的娘,依然还在顺应着时代的潮流,将空洞的教育继续维持下去。
但愿我这猜测是错误的,继续教育并不是上级任务的摊派,而是促成人们学习提升的一种手段。有时,学习的确需要别人的提醒,就如我们这些人,一边教着书,一边育着人,每天都有繁重的任务,往往只顾着工作而忘记了学习,往往只顾着低头思考而忘记了抬头看路。所以,适时地告诉我们“要学习呀”的确很有必要。既然学无止境,既然要终身学习,我们自然不能例外。知识需要更新,方法需要改进,态度需要转变,不学习是跟不上的,是要被淘汰的,是端不稳饭碗的。
缺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什么适合学什么,这是学习的第一要义,不然学习有什么用?
那么,我们缺什么呢?知识还能用,经验还算丰富,课堂够生动,成绩也理想,在如今的教育生态环境中,生存下去是没有问题的吧。要说缺么,这社会倒真有几样东西是奇缺的,比如对教师的尊重,对教育的敬畏,还比如缺乏敬业乐业的大师,缺乏专业过硬的领导。这些,谁能给我们,是继续教育吗?
我们又需要什么呢?需要静下心来做学问,需要扎下根来搞教育,需要一个干干净净纯纯粹粹的教学环境,需要一帮齐心协力不慕名利的教师队伍!我们最不需要的就是坐在高台上颐指气使的官腔官调,站在讲桌边热衷表演沽名钓誉的拿腔作调,贪念在一堆概念和几本破书中沾沾自喜的油腔滑调。
要想知道什么适合我们,那得问学生,问学生的家长,问制造出这样学生和这样家长的教育制度。你们提供的订单,你们制定的规则,我们只是照单生产,不逾规不越矩,难道有什么不对吗?至今为止,我也很难分辨出什么样的课堂算作高效的课堂,什么样的教法算作新颖的教法,什么样的师生组合形式才能体现美妙与和谐。但我知道,你把你的理论强加于我的思想,你把你的方法切入我的课堂,你决意要把我变成你的一部分,是我不能接受的。我不想当名师,不愿做专家,只想安心教书的权力难道你都不给吗?
我们是爱学乐学的,我们从不放过对新观念的捕捉,对新事物的钻研,只要对教学有用,我们是不会放过的,因为我们心中有信念,肩上有责任,为了学生我们也是蛮拼的。一切的瞎指挥,乱弹琴,虚空浮夸,我们内心都会排斥。我们最受不了的煎熬,是你随便找个借口就堂而皇之地教我不务正业,随手拿把决定晋升的破剑,就呼来喝去把我们当成一群你的喽啰。
二十年过去了,继续教育依然不改初衷,执着地坚持着自己的幼稚与无知,义无反顾地消费着教师对教育的深情。就是这样的一次次培训,把我对教育的满腔热忱化成如今的满脸疑惑,把我的青春耗尽,只剩下对时间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慨叹。
这次继续教育穿了件高贵的马甲,规格之高,诱惑力之大,处处体现着国家教育之公平。能够申请并实施这档“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县教体局和教师进修学校是费了力气的。这尽心尽力的背后,不仅仅是因为项目拥有可观的经费,还满含着申办者对定远农村教育能有一次质的提升的期待。这理想真的太丰腴了,竟不由得使人忘记现实的骨感。但愿培训者失望不要太大,也提醒受训者期望不要太多。
因为,继续教育向来如此,不论什么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