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风】中原无此好春风(散文)
遍观全国,以“天”为名的山,只有横亘新疆中部的天山。于是,天山成为大美新疆的标志。
天山,从星星峡到伊塞克湖畔,东西逶迤2500余公里,南北跨度250至400公里。而在新疆境内的天山则长达1700余公里,山体总面积占新疆面积的三分之一还多。它生机勃勃,是广袤中亚干旱区的绿岛,遍布雪岭云杉、山间草原、河流峡谷,隐藏着无数人间秘境。
天山有深厚文化意蕴。它将新疆分为南北疆,输出373条河流,滋养山前平原和大漠绿洲的芸芸众生,是新疆的父亲山。它庇佑丝绸之路的北道和新北道,见证被誉为东西方文明十字路口的这片土地上的繁盛与纷争、古往今来开拓者的艰辛与刚毅。无怪乎生活在新疆的人们自称为天山儿女,无怪乎无数文人墨客对天山吟哦膜拜。
现在,天山南北两侧有交通干道相伴,数条公路穿越崇山峻岭沟通南北疆,人们能够环游天山,领略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品读隐藏在山林冰河之间的过往故事。
从乌鲁木齐沿天山北麓一路向西,经赛里木湖、过果子沟,直抵水草丰美的伊犁。天山在这里张开双臂,迎接自西而来的水汽,形成丰沛降水。在伊犁,看草原。那拉提草原、唐布拉草原、喀拉峻草原、昭苏草原依次排布在天山宽厚的胸膛上。蓝天白云下,云杉林和草原给起伏的山峦涂上黛青与浅绿两种颜色,美不胜收。
天山有马,名为“天马”。昭苏县是乌孙故地,这里气候凉爽,盛产良马,全县饲养着十几万匹马。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向乌孙提出和亲共攻匈奴,乌孙王昆莫派使者带几十匹马作为礼品,随张骞一起返回长安。汉武帝第一次见到乌孙马,取名天马。后来昆莫同意和亲,以上千匹乌孙马为聘礼,迎娶了汉朝第一位和亲公主——细君公主。
一年一度的昭苏天马国际旅游节上,昭苏草原上万马奔腾,骑手们呼啸纵横。铿铿马蹄声中,有如细君公主在思乡低吟,希望化身鸿鹄,飞离住毡房、食腥羶的草原,回归中原。远嫁5年后,细君公主思乡心切,戚戚而逝。背靠青山的夏塔景区细君公主墓前,伫立着她目含悲思的纪念雕像。
翻越那拉提山离开伊犁,来到巴音布鲁克草原。这里是一处山间盆地的草甸草原,开都河绕出九曲十八弯,犹如白练镶嵌在青翠大地上。河水流经处,形成一片湖沼地,称为天鹅湖。许多天鹅在此地结对相伴,繁衍生息,被当地牧民奉为“图腾”。
《山海经》记载:“敦薨之山,其上多椶枬,其下多茈草。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敦薨之山”即库车县北面的天山段,“敦薨之水”即开都河,“泑泽”即罗布泊。今天的开都河经焉耆盆地流入博斯腾湖,又流出为孔雀河注入台特玛湖;游历天山的行者,则可以从巴音布鲁克取道独库公路前往库车。
独库公路被评为中国最美公路之一。它穿越天山,三次翻越海拔3200米以上的达坂,跨过多条河流,跋山涉水连接天山南北。这条道路可以领略“一日历四季”的奇特景观,深受自驾游者的喜爱。
从巴音布鲁克上独库公路,只需翻越科克铁克山就到了天山南麓的库车。这里天山景致迥异于北侧的壮美秀丽,裸露的山岩经风化龟裂,显得粗犷而苍凉。西距库车县城69公里,我国地理位置最西的石窟遗迹——克孜尔千佛洞,就开凿在渭干河阶地的悬崖上,尘封了自公元3世纪至8、9世纪当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状况及风土人情。虽然经历过严重的劫掠破坏,但石窟中残存的壁画还是反映出了印度画风、菱形构图等独特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克孜尔石窟如今得到保护,开发成旅游景点。景区绿树阴下,有一座低头沉思的鸠摩罗什像。鸠摩罗什是与玄奘齐名的高僧和翻译家,他出生在龟兹(今库车。)出家游学天竺后,在长安翻译佛教经律,成就卓著。古丝绸之路之路上佛教兴盛,离不开这些历尽艰辛传播佛法的僧侣。
从库车向东经库尔勒、库米什、托克逊再次进入天山,在接近乌鲁木齐的达坂城白水涧道,盛唐气象扑面而来。白杨河河床上卵石密布,河边存有唐朝初年的一处市镇遗迹,一座仿制唐风的古城在这里迎候游客。唐代要塞轮台距这里不远,两度出塞的边塞诗人岑参笔下,将士在风吹石走的恶劣环境中出征,及至建功回京,归客“去时雪满天山路,”身后“雪上空留马行处,”何等慷慨激昂。正是因为有无数军士顶风雪、冒酷暑戍守在沿途,往来于丝绸之路的商旅才得以安全通行。
行程2000余公里环游了西天山,不妨再来一趟500公里的东天山田园环游。从奇台到木垒沿天山一带,分布着大片旱作农田,这是清代以来陕甘人民移居新疆的结果。当地的居民至今仍住着传统拔廊房,遵从四时节气。近年传统乡村文化得到重视保护,仅木垒县就有7个中国传统村落,还在天山上建设万亩中国旱作农业公园。
从木垒穿过隧道来到东天山另一侧,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农业景象。千年坎儿井将天山雪水引入吐鲁番盆地,浇灌葡萄。开春时节,处处葡萄园里农民开墩劳作,把土下越冬的葡萄藤搬上架,吐丝结实,六、七月间便有甘美的葡萄成熟。
尝一口甘冽的坎儿井水,回到乌鲁木齐,环天山之行划上了句号。昂首东望,形如笔架的博格达峰耸立天山之巅。在一众天山山峰中,博格达峰不是最高的,却无疑是最神圣的。公元1221年,年逾八十的长春真人丘处机应诏西行,面见远征中亚的成吉思汗,途经博格达峰时称其“名镇北方为第一。”此行他成功劝说成吉思汗罢却刀兵,传为佳话。乾隆年间,清政府派大臣祭拜博格达峰,献以祷词谢其护佑疆土金瓯无缺。此后,祭拜博格达峰的活动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
曾经穿越过亚欧大陆的蒙古人传说,天山是一位仰天横躺的勇士,博格达峰就是他的心。回想一路经过的冰川雪山,森林草原,河流深谷,品味多元文化在时空中的激荡交融,仿佛感受到天山心脏的跳动。现如今,天山农牧发展、城镇罗列,正如晚清进士裴景福所赞:“十里桃花万里杨,中原无此好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