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泉坞山的泉(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泉坞山的泉(散文)


作者:泉坞山人 布衣,471.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38发表时间:2019-08-08 10:41:14

泉坞,是一个清水滤过的词儿。每每读到这个词,眼里泛起的是漫漶的水汽和草木散发的清气。干净、明亮,充满生机。
   初夏,我以目光为梯,攀援了一个草木葱郁的世界:泉坞山。
   泉坞山,在定城的北面,娟秀清丽。那青翠的一抹,如婀娜多姿的少女抛起的长袖,充满了柔美和灵气。连绵的山脉,仿佛浮在云里,婉约如画,真应了王维的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我,一个人,没有走泉坞山大道,而是顺着山野的小路一路北上。沿途,有水相伴,小溪在茅草密布的沟壑里叮咚作响。我溯流而上,在山前,一条大坝拦住了去路,宽广的水面微波粼粼,细细的水纹密密匝匝的,像是给河面结了一张又亮又清的网。岸边水草丛生,随风摇曳,令我恬静的思绪弥漫起水雾般地诗情,朦胧中透着温馨与安然。我开始做深深的呼吸,将夹裹着水汽的空气吸进肺腑,胸腔里立即回荡着凉爽的、甜润的惬意。
   这坝水从哪里来,是山上的泉水汇聚而成的吗?
   带着疑问,我开始顺着河头拨开竹林和草叶找寻,却很快被树藤和荆棘绊住,无法继续前行了。
   到底泉在何处,大山沉默不语。
   离山越近,树木越多,高大的白杨直插云霄,似人工栽的,又像是野生的,大的有脸盆粗,小的也近似碗口,枝繁叶茂,浓荫蔽日。松柏苍翠挺拨,松脂味儿特浓,顺着山势一溜烟的排开。我折一枯枝,沿小路逶迤盘旋而上,途中杂树众多:有栎树、榆树,桑树,刺槐等;现在,正是桑葚成熟季节,绛紫色的果子挂满了枝头,摘一些,放进口中,爽甜多汁,沁人心脾。
   由于石料的开采,一些山体开始裸露,少了树木的遮掩,露出了大大小小的石头:或卧或伏,或伸或曲,似虎,似龟,似羊,似兔,形态各异,浑然天成;山中鸟雀儿不少,有喜鹊、斑鸠、八哥、画眉、山雀等,像藏在幽谷里的野孩子,时不时地从林子中窜出,扑棱棱地从我的眼前飞过。我知道是我打扰了它们,它们一定是习惯了自然的快乐而不愿被打扰和相见,我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宁静,鸟儿们,我只能说,真的是有些对不起了。如此的想,不免心底里产生了丝丝遗憾。走这么长的路,多少有些累了,听说山上的烽火台还在,还是不去了吧。前些年登山的时候见过,由于年久失修,墙体破损严重,已经上不去人了。打道回府的途中,在山腰的转弯处,遇见了一位老者,年纪约七十岁开外,背着一捆柴蹒跚着往山下走,我有些踟躇,犹豫着是不是该帮一下忙,在老者侧身而过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拉了一下老者肩上的绳:“师傅,我替您背一截吧!”老者蓦然一惊,上下打量着我,说:“同志,你只能帮我这一趟,以后不还是要我自己背吗?不用麻烦你了,自己的事还是自己做比较安稳。不过,还是要谢谢你的美意!”说完,紧了紧身上的绳子,慢慢地下山去了。
   老人的背影,让我触电般地想到一个词——父亲,是的,父亲。一个和大山一样凝重的词。
   幼时,父亲经常乡下城里来回地跑。那是一个知识无用的时代,作为教师的父亲,一段时间里变得沉默寡言,原来所学专业的英语课不能教了,被革委会的积极分子说成了崇洋媚外。城里学校也不能呆了,“分散办学”到了乡镇,一个离泉坞山很近的学校。开始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学科也从英语改成了语文,边劳动,边学习,并教学。
   周日休息的时候,父亲可以回城一次,看望母亲和幼小的我们。他总是早早地起来,天不亮就往城里赶,那时候没有什么公路,土路也一截一截的,山边上,人烟稀少,时常有狼出没,曾发生过小孩被狼叼走的事。父亲可不顾这些,思家心切,全然不知道害怕。有一回,真遇见了狼,灰驼驼地家伙拦在路口,两眼发着寒光,伸出的舌头呼呼地冒着热气。父亲不敢贸然向前和后退,和狼对视僵持着,直到早起钩粪的老头来了,狼才悻悻地离去。
   1977年,全国恢复了高考制度,父亲兴奋不已,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全心身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白天上课,晚上就在家里辅导前来求知的学生,那时候的晚上经常停电,煤油灯下,父亲总是耐心地一遍一遍给学生讲解题目,灯光一闪一闪的,这样的情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990年,我不愿高中复习,想去当兵,父亲低头不语。末了,告诉我:“去就去吧,路是自己选的。”中午,破天荒地给我倒上一杯酒,说:“孩子,有句诗叫‘劝君更尽一杯酒’,下一句我不说了,在外面,好好照顾自己。”然后,自己一饮而尽。
   现在,父亲血压高,酒不怎么喝了,但还是打电话给我们,经常把大家聚到一起。不需要什么语言,也不用刻意地去做些什么。爱是无声的,一切都在生活中慢慢进行。父爱如山,我想很难找出比这个比喻更贴切的词语了。
   泉坞山的泉,是泉,也不是泉,它出自山坞,也来自心田;人,不能贪多,一瓢足够。

共 18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泉坞山的泉可以说是泉坞山的魂,泉坞人的魂。这一抹抹清泉也是最吸引作者的地方,于是才有了攀泉坞山之举。在行程中,泉坞山的清秀美景在作者的视野所及之处一览无余。山、水、树、石、鸟等等,都在作者灵动的文字里氤氲出来了一份画卷般的美感和诗意。当然,如果此文仅仅局限于这样的描写显然肤浅了些。所以在后文,就有了挑柴老人的邂逅,再由老人的背影联想到父亲。作者这篇文章传递的不仅仅是泉坞山之美,更是泉坞人的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文章意境隽永,优美生动,佳作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9-08-08 10:43:33
  优美的文字就像泉坞山的泉水洗涤人的心扉,感谢作者的赐稿支持,优美的作品,欣赏拜读,晓荷因你更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泉坞山人        2019-08-08 12:32:19
  感谢编辑老师厚爱,如此高的点评,让我惶恐,鞭策我更加努力,力求写出好作品,不让编辑老师失望!
回复1 楼        文友:泉坞山人        2019-08-12 19:32:51
  感谢编辑老师点评,过奖了。
2 楼        文友:水墨丹心        2019-08-08 11:52:53
  泉、人、魂。欣赏学习。问好。
回复2 楼        文友:泉坞山人        2019-08-08 12:33:23
  感谢沈老师点评!敬茶。
回复2 楼        文友:泉坞山人        2019-08-12 19:36:21
  相互交流,受益匪浅。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