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月】一群人(随笔)

编辑推荐 【星月】一群人(随笔)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65.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955发表时间:2019-08-12 10:00:58

热爱教育的心,永远在体内有力地跳动,因为热爱,因为用心相待,而熠熠生辉。
   首届中国西部教育发展论坛于2019年8月11日圆满落幕。10所小而美的标杆学校!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自己行走在路上……
   虫草舞动一群人。
   (一)
   活动热身,哈里曼大叔激情诵读她自己的诗。哈里曼大叔何许人?承办方某大学中文系的教授,著名的诗人。他说:
   要听孔子的教导,如果你能为万物点名,野草,会举起一株春天向你报到。
   一块石头不言不语地宣告,我内部幽藏一个维纳斯,请带来你温柔的斧凿。
   秋天来了,忘了带上老套的寂寥,土地手掌浑黄粗糙,贡奉青绿的妖娆。
   我呢,从不曾南征北战横行霸道,片刻之间,占有了一切姣好。
   场下没有掌声,一片唏嘘。然后,默然。
   哈里曼大叔说:诗写得太多,就不愿写也不会写论文了。中文系教授也是要靠论文才能评上教授,一天到晚写《基于二元评价的叶赛宁田园诗歌意蕴及意向渊源研究》,永远也写不出真正好的田园诗。
   有人说:大学里真诗人很难混到中文系教授。也有人说:写这类论文的教育系教授,也永远在回避教育的真正的集体之痛。更有人说:写这类文章的教授,占大学教授的主体,人成了工具,人被异化!
   大家的互动多起来,心,一下子打开来。
   原来,热场可以这样,可以这样诗意地打开心扉!“是制度机器扼制灵性创造力,平庸泛滥。”还在想着中慧老师昨日一样的警示。
   我一向对教育叙事有警惕,不是今日始。就像把一个东西贴进眼睛,你反而看不清楚了。且听听主场讲座吧。
   (二)
   正安县田字格学校肖校长,一位美丽的从城市走向农村的不一样的校长,带来《大山里的未来学校——让乡村教育回归乡土与人本》。缘起11年的教育历练:她的学校是一所留守儿童和离异家庭居多孩子的学校!她做到了,改变环境,让美好发生在美丽的地方,让孩子认知自己;构建“5+1”课程,让乡土人本教育系统化,包括主题教学和自主研究课程;文化营造,让教育令人向往。她的“田青之家”创办模式,走向未来,回归乡土。
   天水市启升中学宁校长,一位办了19年民办高中教育的校长,分享《以创新谋发展,以特色发展学校》,启发潜能,让这一部分没能考上高中的孩子,能完成文化课的同时有特色地发展,办出了有特色的学校。尤其是面对没能考上高中的孩子,用赏识教育启迪她们身上闪光的地方,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实现了大学梦。这是民办学校的发展之路!
   晋中市教育局副局长,《建立区域基础教育优质生态标准的思考与探索》讲了三个观点,良好的教育生态所表现的三个方面,涉及扎根中国教育大地的西部农村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需求,创新办学模式之“晋中路径”。
   讲座还在继续,不同的校长,不同的方法,同样的高质量。
   教育是什么?
   “从遇见的那一刻,一直温柔相待。真的不愿,等到错过,才后悔。”
   啊,教育,是相遇,是改变。
   心里默念着疏影老师的诗,悟出教育的真谛了。
   (三)
   诗心萌动,唤醒每一个人。
   小组分享开始了。大家围坐。一线教师离教学太近了,这个物距是最看不清教育的人。那些自我感动的教育故事,可能是带着很大自我欺骗性的,是“视力”盲区,“小我”盲区。
   “叙事”的价值何在啊?——是氛围。
   鼓励每一个真我生命发出真言,鼓励每个生命开放内在空间。每个生命体验日常意识就是道,带入真我活力于教育过程,这里释放的教育能量无法估量。而且,共同体共读交流,心灵和好书对话,好书和体验对接,比个体享受读书意义更大。
   做不一样的烟火,做自我。——我欣赏这句话。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烟火,各自袅袅,各自灼灼。全是因为有爱。爱,会接触到天份非常高的老师,感到是直接受到中华文化幽灵滋养。会陪着孩子们读很多好书,也几乎顾不上读更多书,所有的精神能量都用在读懂一个个的学生,陪伴学生的生命拔节成长,沉浸在生命成长的璀璨中。一读《教学勇气》自然共鸣绵长,其体验能让心灵导师的心灵洞见更亮堂人心,或者说优秀的心灵导师是得益于聆听为教师而生的优秀教师,汲取其中对教育的拯救力量,才写出伟大的引导心灵的著作。
   “叙事”的意义何在呢?——发出真言。
   氛围鼓励每一个真我生命发出真言。鼓励每个生命开放内在空间,每个生命体验日常意识就是道,带入真我活力于教育过程,这里释放的教育能量将无法估量。而且,共同体共读交流,心灵和好书对话,好书和体验对接,比个体享受读书意义更大。这个不仅仅是“叙事”的意义,也涵盖了“教育”的意义,集两者为一身很不容易。
   由个体走向共同体,一个点亮群体的与好书对话。深刻的哲学思想融入教育实践本身是一道坎,从教育实践中成长为“好老师”又是一道坎。这个过程虽然艰难,仍然有大量的一线教师在努力将二者结合,形成独特的自我,读懂学生、读懂生命、读懂生活。
   (四)
   80年代读本科就听过一个心理学实验。一个场中突然闯入一人,简单的行为动作言谈大家都目睹了,当场让在场者用文字描述刚刚发生了什么,结果写的各是各。叙事者肯定也是有自己的选择分享,也可能会有意避开些什么,会被质疑不符合实相。这世上本来就没有完美,如果只关注讲的东西是不是完全如实呈现实相,那大家累死了也达不到。还有,有哲理学术研究兴趣的在一线肯定为数不多,选择这方面成长一定是难得的天生我属。对大多数老师,更重要的是学习智慧地做个好老师,师生愉悦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避免被行政指令刻板指标牵得团团转,最后精疲力竭得过且过。
   分享,有更大的唤醒力量。
   分享氛围的相互滋养是第一位的。我欣赏吴校长说的,叙事不够,要在能量交换中彼此赋能。可以不断挖掘叙事的潜力为教师群体赋能。
   讲教育故事,着眼的是讲自己的教育故事,去打动感染别人,不是为自己脸上贴金。为了这个目的,编故事的也大有人在。这种做法,跟我们说的叙事活动完全不同。
   我们倡导真善美分享,但如过于关注叙事是否真实也会自裹不前。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因为某事成长受阻,心理上会启动自我保护,甚至会因此自我封闭,影响他的这件事就会一直堵在那里。同样的,如果曾经因为某事激励了自己成长,尘封太久,也就失去激励作用。叙事恰恰可以把受阻的地方通开,或者让激励自己的故事重演。这样,生命就会自然蓬勃。
   因为,叙事活动是着眼于叙事者本人心灵的成长。

共 25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罢此文,感慨顿生,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发自肺腑的话语。反观当今教育现象,不禁想问: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价值取向呢?在口口声声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而实质以分数论英雄的今天,往往忽略掉了真我生命的关注。为教育而教育,为教学而教学,流于形式的东西太多太多。如果学校成了机器转动的工厂,产品会是什么样子?师生之间何以心灵融合?而然,有那么一群人,敢于拨开迷雾,大胆创新,追寻探究新的教育模式,引领教育新风尚。暑期中国西部教育发展论坛,一群校长的故事叙述,像一场和风细雨,让教育大地新生希望。这群人,是星火燎原,势必照亮未来教育的发展之路。一篇以教育为思考的随笔,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推荐佳作共赏。【编辑:柏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柏丫        2019-08-12 10:03:19
  问好孙老师!暑期新作不断,精神甚是可嘉。辛苦了,奉茶,问安。
2 楼        文友:柏丫        2019-08-12 10:06:08
  感动于这样一群人,也感动于孙老师对教育的热爱,是这样一群人,给教育带了新的希望。
3 楼        文友:孙彩文        2019-08-12 12:29:54
  谢谢!江山为我遮风挡雨,无畏!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