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随笔三题(随笔)
一、者夫辩韩非
李斯最深切著名,最流传久远者,乃《谏逐客书》是也,次之为《督责书》,均属奏议类;然以愚之孤陋寡闻,斯无专著,韩非则有以其名为名的专著《韩非子》。李斯、韩非为同学,同学于荀子,非因斯所妒所谗,遂为秦王所杀。韩非最著名的文章为《说难》,说得头头是道,然非还是不免一死耳,真是:说着容易,做来难矣。悲哉!荀子为法家掌门,非既为其学生,当属法家。读非《说难》,也认为当属法家无疑。然读其《老子解》,又疑为道家。翻太史公《史记》,则有《老子韩非列传》。司马子长也把非作道家。许是司马迁读《老子解》后得出的结论。看来,韩非修行不深,一会儿法,一会儿道;其学不专一,难怪死矣。然余不叹韩非之死,而叹为文惹祸丧生矣。余之太息刚停,墙角之虫则咀咀踵足,继之以丝竹之音,哀叹不已。
二、读《苏子瞻贾谊论》
时维公元2019年仲夏,骄阳似火,热浪炙人,百无聊赖,虽知知无涯,而生有涯,以有涯侍无涯,殆矣,但还是翻开一破书,再次将《苏子瞻贾谊论》读之。苏子瞻即东坡,乃千年才一出的旷世奇才,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号苏氏三父子,唐宋八大家眉山苏氏一门就占三席;眉山以此而载入史册,流传千年,名扬四海,至今不衰;眉山以此被吸尽全部灵气,而自苏氏三父子以降,历宋元明清,经民国至共和国讫今,少说又是千年矣,却无一能与苏氏三父子比肩者,而苏轼又出三父子高矣,即使在八大家中,亦是赫赫有名。然如此旷世奇才,却在贾谊论中责贾谊不能自用其才,而对皇帝老倌无一怨言,由此看来,东坡被受三省吾身流毒之深,此盖源于儒教之害,与韩愈伯乐与千里马同出一源,把天下天平和人尽其才寄望于明君清官,而不从制度的设置上用民主科学将皇帝老倌彻底打翻故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随风入俗,优游浸渍,到哪山就唱哪山歌,傍哪井就喝哪井水矣。吾辈岂能以现代眼光要求古人,而责备子瞻。
三、政平讼(颂)理存疑
川原并会,政平讼理。会理由此得名。是政平讼理,还是政平颂理?争论已久,至今尚无定案;实已公说公有理,婆说理更多;甚而上升至了对会理负责对历史负责之高度。然将错就错,以错为对,自古有之,其势蔚然。《王介甫游褒禅山记》,就有花山谬为华山的记载。在会理,果园乡作果元乡,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随意简化汉字所致。鼕鼕山为崩崩山,实乃写不起繁杂字而造成。黎彄乡讹黎溪乡,乃为不知典出何处,又不愿翻书查证的误笔。盘海村硬作螃蟹村,则是生硬贯彻执行普通话政策闹出的笑话。杜鹃就是索玛,索玛就是杜鹃,在凉山,若生拉活扯硬把索玛实业写作杜鹃实业,岂不笑掉大牙?政平讼理,已是褒扬,典出《汉书•循吏列传》,何用歌声嘹亮之政平颂理?舍讼而用颂,实有以讹传讹、自增粉饰之嫌。虽说此系某某所书,但也只是虽说;谁也拿不出某某当年手迹,却是不争事实。然喜说好听之话,乐闻歌功颂德,乃人情所至,古已皆然,为数众矣;从此点出发,谁又敢担保《会理州志》《会理县志》,甚或何东铭的《邛嶲野录》,未被此风所染,而作政平颂理?噫,此案实难溯源查本证实。虽如此,愚意还是偏讼而非颂,故作政平讼(颂)理存疑是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