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菊韵】牵手(小说)

精品 【菊韵】牵手(小说)


作者:瘦马 秀才,1353.4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82发表时间:2019-08-20 14:07:36


   评成份时,政府觉得华在决定国家命运的生死关头,不为党作贡献不说,反而跟还乡团团长女儿结婚,追随反动家庭,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叛党行为,他毫无异议地被定为反革命。贞家里有良田百亩,云集镇又有好几爿店铺,被戴上地主的帽子,她的婆婆因为家里有几十亩土地,也顺理成章地被评为富农,这成份像三座大山压在贞的心头,她又怕人们把对李山的积怨转嫁到小辈身上,贞思理再三,决定带一家离开海西。贞虽是一个瘦弱的家庭妇女,但看问题比华有眼光,做事也果断,家里的事基本她拿主意。经评成份一事,他对这位娇小的妻子刮目相看。土改后,家里土地也充公了,也没什么东西好收拾的,华和贞做事向来低调,贞为人大方,但凡亲戚朋友有难处的也会主动帮忙。她的婆婆马王氏为人也很热心,仗着区长亲家的身份,几次为救乡邻去区公所求情。云集乡政府对他们外出也没为难,还给他们开了介绍信。除了华会教书,会给人算帐,其他人一无所长,放眼全国,一个可投靠的亲戚也没有,说是外出谋生,实际上是为了躲避不可预测的政治风波外出逃难。
  
   一家人背井离乡,一路颠沛流离,最终在杭州落了脚。华是海西人,叽哩咕噜江南话他一句也听不懂,他的硬邦邦的海西话江南人也听不懂,教书自然是没法教了。 一家四口人靠华替人抄抄写写,贞给人洗洗涮涮在杭州艰难度日,有时一天连顿粥都喝不上,若再这样下去,一家指定过不下去的。贞便到一家裁缝铺里学手艺,贞有文化,人也聪明,不到一个月便能帮着裁缝铺做衣服了,第二月便能让老板娘给开工钱,在杭州的日子总算安定下来,五年后,他们便在离西湖不远的清波门买了两间低矮的房子,在外终于有了安身之所了。女儿在小学当上了大队长,儿子也乖巧,夫妻俩紧锁的眉头终于松开了。后来,他们跟流落在杭州的海西人也陆陆续续联系上,闲坐在一起用地道的海西话聊天,背井离乡的孤独感也没了。在杭州一晃七八年过去了,这八年他们都在为生计忙碌,还没有到杭州好好转过。一天贞对华说,我们离西湖不到三两里地,一家人还没有一起去过西湖呢,今天收工早的话,我们一起去看看。
   傍晚时分,华抱着儿子,女儿拉着贞,一家人快乐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暮霭中的西湖别有一番景致,纳凉的人带着小凳三人一群、五人一帮地坐在西湖边,或闲聊,或哼着小曲。湖面徐来阵阵清风,这风里既有荷花浓郁的芬芳,又有莲蓬淡淡的清香,嗅在鼻里鼻里舒坦,吸在肺里肺里舒坦,若是天天能过上这样的悠闲自在的生活该多好啊。贞看书多,懂的东西也多,她如数家珍地对着自己的男人和儿女,绘声绘色地讲着白蛇与许仙的传说,岳飞和苏东坡的故事。清清朗朗的月色把一家的身影模模糊糊地镶嵌在西湖静谧的湖水里。华深情地望着自己的妻儿,一缕不易觉察的苦笑浮在他的脸上,若妻子生活在太平盛世,以她的聪颖,好好读读,说不准能做个女先生。儿子的啼哭把他的思绪从漫无边际的遐想中拉了回来,“儿子饿了,我们回家吧,以后我们常到这里转转,到这里光站站,心情也好。”贞轻声慢语地对华说。一家人相拥着走下苏堤,绕过柳浪闻茑,朝着清波门那两间低矮的房子走去。从此,一家人再也没有一起来过西湖。
  
   四
   在动荡的岁月,人就像一朵随波逐流的浮萍,压根就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他们原先平静的生活被“文革”打破了。人民对党和领袖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在这场狂潮中被无限地放大和扭曲,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也慢慢地被蒸发了。在这场浩劫中,有历史污点的人自然难脱厄运。那时,人人自危,检举揭发是司空见惯的事。一个平时里常到华家中蹭吃蹭喝的老乡,悄悄跑到居委会,添油加醋地汇报了华在云集镇的罪行。这还了得,反革命分子竟然在天堂逍遥自在,这也太无视无产阶级存在了。诸如此类的事常有发生,这引起了杭州市委的高度重视,那年杭州十万五类分子都要下放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改造。就要离开自己苦心经营的小家,对生命的茫然又一次袭上这对年轻夫妇心头,看着刚刚出世的儿子,夫妻俩相对无言。五天后,他们是第一波离开杭州的。一些偷奸耍滑的人编出种种理由,懒在杭州不走,后来,居然都入了户。贞听到消息淡淡一笑:谁都想留下,谁都留不下,听到看到留下的只是偶尔几个,这种死皮懒脸的事我做不来,走了是命,留下也是命。
   一家五口人被下放到浙中的南城,南城自然没法跟杭州相比,好在南城风光旖旎,村民也蛮和善,对这外来户只是充满好奇。华三十多岁从来没下过地干过农活,工分不高,好在贞做得一手好裁缝,赚钱买工分,也赶上一个整劳力。一家人汤汤水水,既饱不了,也饿不死,他们渐渐地融入到南城的风土人情中。
   生活的波折让本不爱多说的华变得更加寡言了,他一如年少时一样,见人笑笑就算打过招呼了,到南城时间不短了,看不出他跟谁走得近,跟谁离得远,细细想想,在南城除了贞,他竟然连个说知心话的人也没有,流落他乡,贞是他精神的唯一支撑。
   贞起早贪黑出去做裁缝,手艺好,又没师傅的架子,贞很体谅村民请师傅的不易,能省工尽量省工,那天她在邻村李二家做工,一直做到乌漆抹黑的,李二老婆很是感动。贞收工时,李二老婆满是尴尬对贞说:“你赶了一天工,真的很感谢你,有件事还想麻烦你,我手笨,眼看快要入冬了,你能不能你抽空把李二的棉袄换个衬里。”
   “在你家,你烧了那么好菜给我吃,我又收你工钱,我都不好意思了,姐妹间这点小事有啥好客气,过两天你到家来取吧,要是你家不赶穿,等我到你们村做活,我顺便捎给你。”
   “贞师母,真太感谢你了,天都那么黑了,我送送你。”
   “几步路就到家了,李二不在家,你带几个孩子,快留步吧,再客气就生分了。”
   农村请师傅到家里做话,又要手工钱,又要摆出一桌在邻里面前过得去的饭菜,对这饭菜也蛮有讲究的,这桌饭叫“忠师饭”,谁家“忠师饭”有几个菜,谁家红烧肉碗里有几块肉,左邻右舍都清清楚楚,“忠师饭”看似是给师傅吃,实则是给邻居看的,一个懂得体谅主家难处的师傅不到最后一顿,是不会对那碗宝贝万分的红绕肉下筷子的,那可是主人家的面子。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请师傅到家是不太容易的。请一次师傅主家不知谋划了多长时间。收工了,总会有些剩活请贞带回家做,贞和主人家都心知肚明,这些活是不能收工钱的。
   明天还要到另一家做活,说不准人家又有剩活,贞和华说一会话,便给李二换棉被衬里。她拆开棉袄一看,棉花里有一个小纸包。“这是啥?”贞疑惑地打开纸包,这里面竟然是一叠抄票。是不是把钱缝回原处呢?贞犹豫片刻,数也没数,就用换下的旧布把钱小心翼翼地包好。
   两天后,天还没亮,李二两口火急火燎地敲开贞的家门,两口子脸色煞白,语无伦次地说:“棉袄……修房子的……钱,还在不?”
  
   “在哩,我也没数,你们看看吧,你们还真的能藏钱”贞笑着说道。夫妻俩接过钱,一把揣在口袋里,提着棉袄,千恩万谢地走了。
   钱归原主,贞也释然了。洗漱完,她又去下一家干活去了。
  
   五
   夫妻俩原以为日子就可以这样安安稳稳过下去了,哪想到下放到农村仅仅是他们新苦难的开始。他们虽然已到浙江南城,远在千里的云集公社革委依然没有忘记他们。反革命丈夫、地主老婆,有这“显赫”身份的夫妻在云集公社没有第二家,这样的黑典型若逃脱了无产级级专政,岂不是玷污了神圣的革命事业。68年刚开春,云集公革委会副主任杨畅带着华所在的大队书记风尘仆仆地赶往南城。南城革委会对此事,非常重视,召开大队会议检举这对黑夫妻的大会。大会开了半小时,杨畅不断动员,依然没有一人揭发他俩的罪行,主席台上的领导铁青个脸,台下群众低着头,会场就像夏雨来临前沉闷的天。这种沉闷终于被南城李沟村李老汉打破了,他哆哆索索地站起来,主席台上的领导眼睛“唰”地亮了起来。“你能不能积点德!”李二一把拉着李老汉生气地说道。
   “你想到哪去,我前列腺不好,上厕所,你快松手。”李老汉急切又低声地嚷道。
   检举会草草收场了,杨畅对南城群众的消极行为极为不满,一瘸一拐到公社去了。杨畅的这条腿就是当年给还乡团打断的,断腿虽然接上,可这断腿就像个气象站,天一要下雨,腿就揪起来疼,原本自己也长得一表人才,就因为这条腿,四十多岁才找个拖家带口的小寡妇过日子,想想,牙都咬得咯吱吱的。他当年只是骂了还乡团几句,就被拖区里打断了腿,若不是华的母亲求情,说不定命都没有了。他对这还乡团余孽恨之入骨,人一旦被仇恨蒙闭了,往往只记住仇恨,而忘记了恩情。每每疼痛袭来时,他满脑子全是还乡团张牙舞爪的样子,从来没想到华的母亲为他奔走的恩情。挺进千里批斗这对黑夫妻是云集公社新春第一件大事,不把这件事抓好绝对不能撤兵,杨畅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公社对海西来人十分重视,责令南城大队一定要配合云集同志把这对黑夫妻批倒批臭。南城红卫兵的对敌对分子仇恨被杨畅点燃了,华被头戴高帽,五花大绑被被押到南城大庙批斗,南城的庙里有个大戏台,戏台周围的木雕虽然被捣得面目全非,但戏台没有拆,大队演样板戏,开批斗会都在这里进行,大队一有活动,这里就像赶庙会似的热闹。
   人有时不经意埋下的善因,没准哪天就结出善果。李二老婆的堂叔是南城大队革委副主任,对贞翻棉袄推钱之事也很感动,在李二的老婆的请求下,开批斗会华就作代表,贞就此免过一劫。华扬对南城大队批斗会很是满意,批斗会开到第三天,华扬对跪在台上华说:“你叛变革命虽然有意志不坚定的一面,但你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有一个忽视的原因,那就是你娶错了老婆,我们批斗坏分子一个方面教育大家不要忘记阶级、血泪恨,同时,也是为了帮助敌对分子改过自新,今天只要你在大会上说和你老婆划清界限,从此,就不批斗你了。”
   “她知书达理,她为人母没话说,为人女没话说,为人妻没话说,这样打灯笼也难找的好老婆,我为什么要和她划清界限呢。”平时沉默寡言的华,不知乍的,今天讲话格外利索,这可把杨畅眼都给气绿了 。
   “你这个老顽固,看来不给点苦头吃吃你是醒悟不了了。”杨畅暴跳如雷,指使红卫兵把华狠狠地抽了几巴掌。批斗会结束后,杨畅依旧难解心头之恨,把华在房梁上又吊了大半宿。华被折腾快一天了,依然没说贞一个字的不是。凌晨,华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到了家里。贞看着被打得面目全非的男人,痛哭流涕“你为什么这么傻啊,只要你不挨批,不要是说和我分清界限,就是诅咒我,冲下台打我,我也心甘情愿啊!”
  
   “你跟我吃辛受苦,一天的舒心的日子都没有过过,我哪能当众给你身泼脏水,我若在千人大会说你坏话,你以后见人都要矮三分,把你说坏了,他们放过我,万一把怨恨发泄在你身上,你那么瘦小扛得了吗?我们除了彼此啥也没了,不能相互埋汰了。”贞任凭断了线的泪珠流进嘴角,一个劲地抽泣。
   华这对夫妻在南城总算给搞臭了,杨畅带着胜利的喜悦回海西去了。杨到南城短短的十几天时间,有力地推动了无产阶级专政在南城的蓬勃开展。人走了,杨畅对阶级斗争的敏锐性,和对运动阶级无情打击的果敢作风却深深地影响着南城革委会。南城开办的五类分子夜校,每月一批斗会都成了公社的先进典型。特别是狱外改造的做法被推广到全县。所谓狱外改造就是:利用腊月农闲时光,给每个五类分子根据他们成份高低摊派修路任务,要让他们在过节时也忘不了思想改造。临近过年,贫下中农家热热闹闹地忙着过年,地富反坏右家门口冷冷清清的,他们在村外指定的区域老老实实地铺路,大队把这工叫做“义务工”。华和贞成份高,所摊派的任务自然重。贞是个裁缝,此类事又做不来,华一个人做,到大年三十也完成不了。华无奈就带着儿子帮忙。人家过年,他们修路,华倒没觉得什么,年轻的儿子觉得脸上挂不住,一有人来,他们就把头低得低低的。见状华总劝慰儿子:“修桥铺路,那朝那代都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做好事不丢人,大队安排我们做义务工是有道理。”其实,在修路时遭人白眼,华压根就没放在心上,这跟批斗会比起来,真的算不上什么。儿女读书受阻的事让他心里很是难受,几个儿女都蛮聪明,也喜欢读书,但五类分子子女读初中就得大队革委会审批,读高中那是门都没有的事,看着儿子因读不上书红红的眼圈,他心里跟刀剜一样难受,唉!都是自己耽误了孩子啊!他真的很后悔,当年评成份时,若是听贞的话就好了。
   农闲过去了,春播就要开始了,大队对“五类分子”的改造也暂告一段落,对他们管理监督也比年根时松很多。生产队的原会计调到大队去了,村里会计空缺,村民一合计,就让华就做了村里的会计。华为人谦厚,做事谨慎,一次他为帐上一毛钱的出入,熬了整整一通宵。自从他做会计后,村里再也没有发生为分粮分草出现过争执。他不像原会计把账本捂得严严的,谁有不明白的,随时都可以翻账本。贞仍然天天早出晚归做裁缝,晚上收拾完家务,忙完带回的活计,就在昏暗的灯下读小说,她尤其钟爱《红楼梦》,她省吃俭用买了一套绿皮的简装本,一套四本,虽是简装本,但字很大,对眼不好的她很是适用。一次在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家做活,闲聊时,她对的《红楼梦》熟悉程度让他吃惊,没想到一个普通的乡村女裁缝,居然对书中《海棠诗社》了如指掌。

共 14722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瘦马小说《牵手》,写的感人至深。华六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二十岁时,华英俊、高大。他私塾毕业后,在云集街上教书。心灵手巧,写得一手好字,打得一手好算盘。贞是大户人家出生,父亲李山是小学校长,后来弃文从政,当上了海西四区区长兼还乡团团长。李山看女儿长大了,想把女儿早点嫁出去,,把目标锁定在华身上。提亲没几月,华和贞“在云集风风光光地办了婚事。”华原本就对政治没有什么兴趣,可是亲眼见到鬼子杀人不眨眼的罪行,气得直哆嗦。华的校长是位地下党员,看华忠厚老实,对鬼子又充满仇恨,便动员华入党,华一听是跟鬼子干,不加思索就答应了。半年之后以自动退党被除名了。华的女儿三岁时,全国解放在即,李山感觉前途渺茫,带着俩外甥,扮成难民,逃荒到舟山。后来托门道把两外甥送去台湾。却被一个原本在手下当差的人举报,关押在海西监狱。入狱后,他滴水不进,七日后,他平静地死于海西狱中。五零年土改开始了,农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划分成份时,华被定性为反革命,贞被戴上地主的帽子,一家人只好背井离乡,在杭州落了脚。五年后,他们便在离西湖不远的清波门买了两间低矮的房子,在外终于有了安身之所了。有了一儿一女。七八年过去了,为生计忙碌,还没在杭州好好转转,于是商量好一家人去西湖边走走。这是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西湖。后来文革开始了,一个平时常到华家蹭吃蹭喝的老乡,悄悄跑到居委会,添油加醋地汇报了华在云集镇的罪行。于是他们被下放到浙中的南城,后来又经历了哪些波折,请看原文为你讲述,直到盖棺入土。小说叙述有序,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命运使人备受牵挂,引人入胜!【编辑 远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826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19-08-20 14:09:55
  一篇感人至深的小说,一个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牵手一生,荣辱与共。欣赏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复1 楼        文友:瘦马        2019-08-20 15:45:32
  谢谢总编录用、编辑,辛苦了,遥祝秋安。
2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19-08-20 21:36:43
  一篇很好的小说,学习了,文按双绝,为两位老师点赞!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3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19-08-20 23:07:36
  再读一遍老师的小说【牵手】在他的文中,笔锋是以动态的流速,将思想放棹春江水暖的。在这些落落红尘,碎碎语中,我感受励志的,感人的情怀,作者自己也做了一场艰苦朴素的文字跋涉之旅。欣赏好文,学习了。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3 楼        文友:瘦马        2019-08-21 05:42:05
  感谢您的关注和惠评。我有幸踏进了菊韵这个写作的百花园,在这让我感受到浓郁的文学气息,在你们的帮助下,我慢慢地成长。感激之情难以言表,我把海西第一缕早霞送给您。
4 楼        文友:瘦马        2020-02-25 06:57:34
  往事已矣,想来还是让人动容。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