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对书香的那份执着(散文·家园)
一
我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只知道他就住在石路附近。
九点整,新华书店的大门便打开,一股马路边香樟树清新的香味伴着他身上的大蒜味一起扑鼻而来。
每天店门打开,第一个读者一定是他。
他中等身材,很瘦,刚满一百斤的样子,若是有台风来,会不会被吹走?巴掌大的瘦脸,若是个女人也许能叫做瓜子脸。只是五官挤在一堆,没长开似的。两只小小的眼睛,眼角倒挂着,不仔细看似乎没有张开,这眼睛也太自私了,他能看见别人,别人看不见他。鼻梁倒是直挺的,嘴巴也小巧。薄薄的嘴唇下还有一簇胡须,像山羊的胡子,没几根,软软的也不成型。
他每天只是站在“医药卫生”书架前看着养生或医学医药之类的书,是医生?还是寻求长生不老的秘籍?我不敢上前询问。
因为每天都会来,我甚至怀疑他从不缺席。比我们上班还准点,所以对书店的新书有一种别人没有的敏感,似乎能嗅出来似的。
只见他拿起一本,在鼻尖底下闻了闻,我不明白他是在“闻书”还是在“看书”。眼睛早已眯上了,是被书香熏着了么?我根本看不到他是否睁着眼。
他从裤袋里拿出一只“放大镜”,一手翻书,一手将“放大镜”放在眼皮底下,另一只眼已经闭上,休息休息一会。但是仔细看了半天,也没见那休息着的眼睛在工作,始终用着同一只眼睛。
一本书,基本也就十分钟左右,他便决定是放在原架上,还是带着它到收银台。倒也爽快,来书店前后不到半小时,也不与人说话,便离开。
我认识他已经有好多个年头了,但是从来没交流过。日子便在如梦、如幻、如诗、如歌中飞逝,他唯一变化的便是手中多了那个硕大的“放大镜”,不变的是对书香的多情与坚守。
二
瞥过玻璃窗外,马路上除了急匆匆上班的人群,便是银杏叶儿旋转舞动徐徐落下的树叶。秋来了,随之而来的还有那淡淡的忧愁。
一些无关紧要的人和事,我总会在心底呈现,还在为他人着想。这算不算“多管闲事”?比如他,他已经有一个月没来书店了,是怎么回事,搬家了,或是忙其他事了?不得而之。
在一个秋风瑟瑟的早晨,他来了。穿着单薄的衣衫,怪可怜的,看样子,是明显瘦了。
“好久不见你了”,我主动上前打了个招呼,难得他微微地一笑,“生了一场病,刚好不久。”轻轻的话语,让我心头一紧。是什么病,能让他在一个月内又掉了身上本来就不多的肉?我安慰了几句,便走开了,也许读者不喜欢营业员在身边,有种不自然的感觉。
同往常一样,翻了几页书后,将“放大镱”放进裤袋里,带着一本书,跟我点了点头向收银台走去。
秋走了,伴着凛冽的冷风,冬来了。可是他却没来,有一星期了。
阡陌红尘,相遇相聚,无疑就是一个“缘”字。众生芸芸中那些读者,便是我身后的过客,无须喜悦与不舍。而他,却让我有几分牵挂,因为他太像个“穷书生”了,他对“精神食粮”有种如饥似渴,于是我对他有种说不上来的“怜悯”与尊重。
一天早晨,他来了,走过我身边,我分明听到他轻轻地唱着《玉堂春》里的“苏三起解”:“苏三离了洪桐县,一路起解赴太原。阳春三月花似锦,我见花伤情心悲惨。”
“你喜欢越剧?”我微笑着问他。
“是的,我特别喜欢戚雅仙与毕春芳的《玉堂春》,前几天,我特地赶到上海去看她们的演出了,那叫一个精彩。”他笑了,难得一见的那种开怀大笑。
“哦,那个演出票应该有点贵吧?”
“贵一点,无所谓,值。我曾经在八十年代看过她们的演出,当时我买了前排的座位,看得很清楚。演出结束后谢幕时,我将两只红包丢上了台。”他笑着的脸还真好看,虽然眼睛更小了,但是脸却像花儿开放着。
“是大家都给红包呢,还是只有你给她们呢?”我好奇地问。
“我,我自愿的,我喜欢她们。当时还年轻,有种冲动。两只红包里是我几个月的工资,我一连看了三天,丢了六只红包,将全部的积蓄全丢到台上了。”他轻轻地摇了摇头,是为当年的冲动后悔呢,还是沉浸在幸福之中,我不得其解。
我问他家人支持么?他告诉我至今未婚,只是与老母同住。他还告诉我,这次去上海看演出,没有丢红包,因为现在不时兴这样了,再说,他也没那个经济实力了。每天早晚他都是以大蒜头当菜,日子过得有点清苦。
我想问他为何生活如此清苦?我想问他,怎么还对书香有着如此这份执着?但是没有开口。也许这是人家的私事,别伤害到人家的自尊心……
三
几朝柳丝绿,几度霜叶红。秋已深,悲情在浓浓的桂花香里开放,醉了尘世,也醉了我的心头。
那天早晨,他和往常一样来了,像一阵风,很轻。
我默默地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我本来想跟他明说,这是我在新华书店工作的最后一天,可是我将张开的嘴巴闭上了,也许让时光定格在某一瞬间,是一种美好。
就这样,我目送着他离去,为我们彼此的相遇划上了一个句号,留下最后的一丝温存。
我爱读者,爱每一个读者。我珍惜每一个瞬间的美好记忆,就让那一份情感留恋永存在心间吧。
我爱与读者沟通,喜欢与他们交谈。有耄耋老人,有幼稚园的孩童。相伴幽幽的书香,相识在生命旅程里短暂温存。
他,只是我三十年书店生涯里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却霸占了我心中的一寸缝隙。
离开书店,十二年过去了,他应该有七十岁了,不知如今过得怎样。
昨晚的梦,让我心生牵挂,梦醒时独自抚慰着忧伤。生活中有太多的情感,怎奈文字无法拂去眉宇间的那一点点念想。如梦的世界里,还会有个他。在离开书店的这十二年里,对书香的那份执着,常常让我梦里总有书,梦里总有那些曾经的读者朋友。
一份思念,一份祝愿,祝愿他生活如意。一份从容,一份洒脱,愿自己淡泊忘忧,恪守舒适与清闲。
离开书店十几年来,我常常梦见书店的人和事,三十年的书店生涯,使我与书与人永远分不开了。也好,与书为伴,与情相拥,也是一种美事,守着一份书香的执着,便是一种向往和幸福。
问候老师下午好,遥祝秋祺。
谢谢支持,问好妹妹,祝秋安。
问好妹妹,祝开心每一天。
我看过很多书,只是记忆力不好,脑子也不好,前看后忘记。但是我还是十分地喜欢书,家里也有好几个书架的书,看着这些书就很高兴。看到当年在书店时那些爱书的读者,真的真的很开心的样子。
谢谢老师,谢谢,问好老师,祝下午好,秋安。
在书店里,真的能看到好多“穷书生”,我的初恋便是,我帮他抄写资料后成了对象……如今成了故人。
感谢老师支持,问候老师好,遥祝秋安。
谢谢老师支持,问候老师下午好,遥祝秋安。
感谢老师,问候老师下午好,遥祝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