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饭局(随笔)
第一次郑重受邀去赴一个饭局,应该是大学毕业参加工作那一年。
一家不大的饭店,居于小县城最繁华的地段,窗明几净,看起来倒也整肃,尤其小包间,桌椅古色古香,雪白的墙上挂着名人字画,墙角还摆设着精巧的盆景,布置得甚为雅致。设这个饭局的,是学生家长——一位在某一国营企业上班的中年汉子。作陪的,除了他的妻,还有我的一位同事。这个局,就是经这位同事介绍串联起来的。
这一年,我走出大学校门,又迈进了另一所中师学校的大门,任语文课教师,兼新生班主任。新生报到的日子,也是家长和班主任老师会面的日子。大多家长,会趁着送孩子的机会,与带班老师聊聊孩子的情况,并希望日后能对自家孩子多有照顾,但是,设一个饭局,邀请班主任老师吃饭,却是其他家长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显见的,设局的这位家长,见过世面,也深谙“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短”,若果班主任爽快地参加这个饭局,那么,他的孩子也一定能够得到他所期望的照应。
然而,恐怕这位家长万万不会料到,于我这么一个刚出大学校门的毛头小伙子而言,尚不懂人情世故,且骨子里正藏着一股子清高与自负,对他这样的做法,内心自然多有鄙夷,就差把肚子里愈来愈浓的不屑从鼻孔里哼出。只不过,实在碍于同事的面子,在反复推脱无果的情况下,才硬着头皮赴局。
逼仄的包间里,学生家长很热情,夫妻两个一直陪着笑脸,布菜,斟酒,说一些年轻有为、才学丰厚之类的奉承话。作陪的同事一边帮腔,一边替家长含蓄地提出他们的期望,无非学习方面要严格要求,生活上多多照顾,末了,转入正题:希望孩子能担任班里的学生干部,在多方面得到锻炼云云。
上世纪九十年代,对于这样的阵仗,真是第一次遭遇。该怎样回应人家的诉求才能应付这个场面,实在没有任何经验,只好含混其词,像做贼一样草草收场,借故逃离……
人活一辈子,总会有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哭、第一次笑,第一次爬、第一次走,第一次叫爹、叫娘……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每一个“第一次”,都是一次次的成长与历练,犹如这饭局,终让我明白:它无非是表达利益诉求的一个媒介、一个载体,表面上吃的是饭,背后隐藏的,却是人情事理和一些难以言明的企图。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饭局,譬如鸿门宴,譬如杯酒释兵权。这些典故,想来人人尽知。鸿门宴,美酒佳肴底下,隐藏着杀机;杯酒释兵权,琥珀色的、甘冽芬芳的醴浆里,暗藏的却是智谋与权术。若赴宴的人,仅仅将这样的饭局当作一场大快朵颐的盛会,则未免幼稚,稀里糊涂丢掉脑袋恐怕也在情理之中。
人言,当局者迷。然而事实上,并不尽然。在诸多酒局、饭局里,设局的人一定心知肚明。他的机谋和企图,是预先设定好的,就像用一根带着绳索的棍子支起一面笸箩,再在地面洒上秕谷,专候那些傻傻的鸟雀来啄食。只要时机成熟,绳子一拉,鸟便入彀中矣。但也有那聪明的赴局者,比如说刘季,事先早已看透酒宴里暗藏的玄机,在装聋作哑饱餐一顿之后,借口去茅厕,轻松逃脱,只留下那些设局者坐在那里顿足捶胸干瞪眼……
撇开这些著名的饭局,即便我们平常人所设的局,同样深藏着一些不便言说的话外音。求人办事,于一处豪华酒店,预定一桌美味佳肴,将贵客推到正席,居中端坐了,陪席者才会纷纷落座。在频频举杯脸红耳热之际,设局者往往嘴里喷着酒气,伸手一把搂住贵客的后颈,抑或,将自己的前额与贵客的前额抵在一处,嚷嚷着敬酒,顺便再将求办的事说出。酒能乱性,酒也能在肝胆间催生出一股干云的豪气,让人在酒精的迷醉下渐渐放下平时的矜持,放松提防的警惕。这当口,醉眼朦胧的客人,再加上夸赞与奉承两味“药剂”的佐助,肾上腺素急速蹿高,定会红涨着脸,把胸脯拍得山响,秃着那条不很利便的舌头,将事情大包大揽满口应承下来。大家皆大欢喜,一些平常难以办到的事儿,就这么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人到中年,所经历过的饭局,掰着指头都数不过来。同乡会、同学会、校友会、朋友会……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同乡会、同学会,熟人久未会面,一旦相见,高涨的热情尤甚——热切地握手,热烈地拥抱,哪怕当年无非泛泛之交。叙旧的温情外衣下,不自觉地,会掺乎攀比,还有一些不动声色的炫耀,譬如工作、薪水、家境、孩子,甚而服饰、座驾等等。有些混得不咋地的,更是将饭局当成了巴结新贵的绝佳机会,你留我的电话,我加你的微信,熙熙攘攘的聚会,在一群各怀鬼胎的人结结巴巴的相互吹捧下,变成了一场利益媾合与结盟的盛大仪式,一如当年的慕尼黑会议。
即便肝胆相照知根知底的老友,约个饭局,也非全无目的。虽然,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利益冲突与利益诉求,但或许是肚子里的馋虫作祟,或许有很多知心话在心里憋得难受,急需找一个僻静处发泄。于是,拿起电话,与老友简单约个饭。有时,兜里的银两充足,不妨去一家好点的酒店;有时,碍于囊中羞涩,便只能蹲坐于街头小摊。但这些,都无妨。倾诉也是一种刚需,尤其在没有利益瓜葛、毋需羞赧与设防的好友之间。二三知己,要几盘小菜,热一壶小酒,在酒至半酣之时,彼此将不愿向人提起的诸多尴尬、耻辱,甚而不堪,抑或小确幸、小收获、小开心,一股脑儿倒出来,痛苦便可减半,喜悦亦可翻倍。这样的饭局,轻松,喜乐,犹如一味不可或缺的调料,足以让枯燥乏味的生活增添酸甜苦辣诸种滋味。
肚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饭局,可以联络感情,可以达成妥协,也可以结成利益联盟,一粥一饭间,陌路者瞬间成为好友,敌对双方即刻冰释前嫌,利益攸关的人的命运也藉此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处……一场小小的饭局里,各方人物粉墨登场,奉承,吹捧,炫耀,巴结,将世相百态演绎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北岛有一首诗,题目叫《生活》,曾被誉为世界上最短的诗歌。其中,只有一个字:“网”。据此,如若再写一首诗来概括人类社会,同样亦可只用一字,那便是——“局”。
现实世界,哪里只有饭局?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便会有各式各样的“局”。
“局”字,会意字,从“尺”从“口”,原指棋盘、棋局。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呆傻的虚竹和尚误打误撞,意外破解珍珑棋局,竟然获得逍遥派掌门人无涯子的七十年功力,不可不说是一场奇遇。由棋局,“局”又引申出诸多义项,除酒局、饭局,还指骗局、局势、局面以及人的器量等等。当然,最富魅力,也最具神秘色彩的,莫过于“设局”与“破局”之意。“局”,小到恶人巧设陷阱,阴谋毒害;大到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利益博弈、残酷竞争;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每个人,统统都不可能成为局外之人,只不过,有的“局”,我们身处其间,浑然不察罢了。
成人世界,每个人又不单单只是“局中人”,譬如饭局中的客人。更多时候,我们也是那些设局的人。不管承认与否,人一旦告别幼稚,走向成熟,便如笼中之鸟,不自觉地堕入“设局”-“入局”-“破局”的宿命轮回中,直至生命终结的那一天。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曾载,太宗李世民“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试想,天下那么多英雄豪杰,焉能个个都是草包,没有一个聪慧通脱者?但他们不也主动投怀送抱,竞相步入皇家巧设的这个庞然大“局”中吗?而那些渔樵农牧、贩夫走卒,愚钝如斯,又如何能够做到识破“局”和逃离“局”?
这个社会,从来就是一场铺着红地毯、饰着各色鲜花与气球的盛大饭局,喜气,奢华,气派,与会者的脸上统统洋溢着凝固了的假笑。觥筹交错间,除非圣人和傻子,我们都将不知不觉堕入其中……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拜读老师大作,大局小局,我们都是局中人。
敬老师一杯茶,写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