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红莲赞(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红莲赞(散文)


作者:泉坞山人 布衣,471.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39发表时间:2019-08-27 13:36:48


   藕塘镇,在定远的东南约30公里处,因塘中的石莲而得名。传说塘中的石莲是荷花仙子下凡藕塘留下的神花,可以随塘水的深浅而上下浮动,十分神奇。人们都说,正是这一方石莲,千百年来庇佑了藕塘这一方民众。明朝诗人周常赞曰:“雨过方塘水气凉,碧天如洗夜茫茫,光分皓魄含秋洁,花映红莲簇晚妆。”如此人间美景,令人神往。
   然,人间难得有净土。80多年前,凶残的日本鬼子闯进了中国,先是借口士兵失踪,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后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彻底撕去伪装,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并大举进犯内地。国民党抵抗乏力,古都南京沦陷,滁州、庐州等军事要塞也相继失守,皖东大地狼烟四起,一时间,民不聊生,饿殍千里。苦难中人们,冲着“石莲”的方向,痛苦地呼喊:“荷花仙子,显显灵吧!救救我们这些可怜的人吧。”然,风呼呼,雨哗哗,面前一片迷茫。
   “不在场命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迅速行动起来,组成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军,高举着印有镰刀锤头的红色旗帜,冲向了抗敌的第一线。并迅速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积极与日寇、伪军展开了反扫荡、反蚕食、反摩擦斗争。
   1939年秋,新四军的一支部队来到藕塘,邓子恢、徐海东、张云逸等抗日名将纷纷聚集于此,开创了津浦路西敌后根据地。年底的时候,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抵达了藕塘,亲自指挥根据地和华东地区的抗日斗争。一时间,党的各类政治武装力量和革命群众迅速向这里靠拢,津浦路西省委、中共定远县委等党的组织都先后驻扎于藕塘。藕塘,这片神奇的热土,爆发出巨大能量,腾起熊熊革命火焰,成为了当时的红色摇篮。那面闪耀着镰刀锤头的旗帜,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红莲”,指引着黑暗中的人们奔向光明。
   在大桥镇湾杨村(隶属藕塘区),我们参观了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40年2月下旬,由刘少奇主持,华中党政军中、高级领导人参加了会议。刘少奇在会议上说:“顽固派如果向我军武装进攻,我们就必须自卫,坚决击退他们的进攻……统一战线既然包括几个阶级,就必然会有摩擦,只有坚决反摩擦,统一战线才不会破裂……统一战线的斗争性和统一性是一个东西的两面,应该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情况确定应该强调哪一面,也就是既要有理有利,又要有节。”这是刘少奇同志针对当时的实际斗争作出的判断和决策,有力地统一了华中地区党内的认识。
   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旧址为清代建筑物,经2009年修缮后,现焕然一新。房屋为清一色的青砖灰瓦徽派建筑,整个展厅分“序”、“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烽火重起”、“功荫千秋”、“影视”六个部分。展览内容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讲述了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藕塘根据地战斗、生活的历史。在旧址的二进东厢房,是刘少奇工作起居的地方,房屋狭小、装饰简单。但有一件物品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盏马灯,是刘少奇同志使用过的。据旧址管理处的老杨讲,他的上辈见过少奇同志。当时,少奇同志打扮的像个教书先生,着长衫,披一条长围巾,文质彬彬的。不过奇怪的是,当时那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都听他的话,像徐海东、张云逸、罗炳辉都经常到少奇的住所来,拿电报、战报等来请示工作。老百姓也看出这位先生不一般,问他是不是大官?少奇笑着说:“他们不识字,我是教书先生,当然要拿给我看了。”那时候,少奇同志特别爱读书,夜里,经常点着马灯读书学习,那屋里散发出的点点灯光,伴随着少奇同志的思考,照亮了当时黑暗的夜空,给新四军指明了斗争的方向,引领着新四军排除万难,从一个胜利走向了另一个胜利。
   旧址,三面环水,易守难攻。为了革命工作,少奇同志经常要夜里出行,为了安全,一般都是从水路走。那挂在船头的马灯,像水中移动的红莲,给无数的人以心灵的慰藉。有少奇在,革命的火焰就不会灭,有新四军在,迟早会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
   一朵红莲,一盏灯,千朵红莲,万盏灯。毛泽东主席在审阅修改《解放日报》1944年10月1日社论《新四军的胜利出击与中国的救国事业》一文中指出:“不管日、蒋如何合谋危害新四军,但是新四军依然在发展壮大,依然在打胜仗。”新四军“现在已经成了华中人民的长城,成了华中人民血肉不可分离的一部分。要把它消灭,要把它赶走,日本人办不到,任何反动派也是办不到的。”
   “石莲”,藕塘美丽的传说;“红莲”,藕塘红色革命的精神。在藕塘烈士纪念馆,我静立许久。抚今追昔,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今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为我们指出了前进藕塘烈士纪念馆方向。在奔小康的路上,我们必须努力。要以先烈的精神为榜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创美好未来。
   走出藕塘烈士陵园,缓步而下,西边的一大片池塘,在微风中掀起巨大的绿色荷波。红莲耸立,散发着阵阵芬芳。那红莲,仿佛是一面面旗帜,上面演绎的是信仰、初心、使命和担当。
  

共 20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从文章开篇叙述中了解到,藕塘镇,在定远的东南约30公里处,因塘中的石莲而得名。当然,这个地方更凝重的是一个红色旅游景区。在作者的追溯中,那些硝烟战火似乎仿佛昨天还未远去。我们似乎看到了侵略者的铁蹄蹂躏,更似乎看到了革命英烈的呐喊和前仆后继,多少可歌可泣的慷慨就义在这片土地上上演……正如作者所言:“石莲”,藕塘美丽的传说;“红莲”,藕塘红色革命的精神。瞻仰藕塘烈士纪念馆,让人抚今追昔,感受先烈们的革命爱国情怀,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和平来之不易,踏着先辈们的足迹,我们有信心继承遗志,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创美好未来。文章厚重,激情昂扬,励志,满满的正能量。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9-08-27 13:39:34
  瞻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英灵,感受他们的革命情怀,激励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感谢作者的精彩分享,创作辛苦了。期待更多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水墨丹心        2019-08-27 17:15:57
  激发爱国情怀。点赞好文。问好。
3 楼        文友:无一念        2019-08-27 18:33:10
  回顾历史,看看香港,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生活值得珍惜,中国需要将历史铭记、传承、传播,世世代代拥军爱国,珍爱和平!
4 楼        文友:泉坞山人        2019-08-28 17:42:50
  感谢各位老师点评、支持!
5 楼        文友:高令亚        2019-08-29 04:04:34
  以红莲赞英雄,说故事,道爱国情怀。佳作欣赏,问好。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想太累。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