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采】从恐怖片谈了解恐惧,战胜恐惧(杂文)
1
前段时间“兴海名都大地影院”搞活动,免费赠票让老师和学生们看电影,我和妻子也各得到一张票。看了一下电影名称和时间安排,我们决定看周六晚上8:20的《侏罗纪世界2》。
不到电影院看电影大约有二十年了,一直不会浪漫的我这次能主动陪着妻子看场电影,有点小兴奋。晚上六点多钟就赶到电影院,但看到众多家长带着孩子都在换前一场的电影票,我们就等了一下。最后换到的是6排10号、11号座位。观看立体电影是要带特制眼镜的,但因免费票不赠送眼镜,我就花钱买了两幅眼镜。
入场之时,才看到现在的电影院明显比我看电影那个年代先进了很多。阶梯座位坡度增大,谁都不会挡着后排观众。
观影的过程不细述。我感觉还不错,比在电脑上、电视上逼真很多,影院效果也好。
2
让我感觉比较新鲜的体验,是一直“生活不能自理”的我,克服“恐惧心理”,首次用“滴滴出行”打了一次车。
因电影散场时间肯定没公交车了,大街上找出租也比较麻烦,也为了显示我可以不再处处需要妻子照顾,我提前向女儿咨询了用微信打车的方法。女儿说很简单,而且来车相当迅速。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尝试之旅。
我是在电影散场后开始操作微信打车的。但没想到女儿口中的“简单”,到了我手里就增加了难度系数。第一次用滴滴出行,竟然还让提供各种信息,还要拍一段眨眼的视频。没办法,我边往影院外走边操作,还好最后成功了。只是因为没下载“滴滴出行APP”,首次使用的优惠不能享受。但即便如此,感觉价格比自己找出租还便宜。
坐上出租车,还跟司机师傅请教了一路。司机师傅比较热心,给我解释了不少内容。到站后才知道还要从手机上操作结账,之后整个过程才算结束。这倒是和“淘宝”上买东西的“确认收货”差不多。
回到家后,赶紧下载APP,提示可以微信登录。用微信一登,才想到和前边操作的可能不是一个账号了。
但不管怎么说,“滴滴出行”可以使用了,以后也不怕找车麻烦了。
这也算是“勇气更新”小小的践行之旅吧。
3
第二天早上,妻子对我说:就是因为看了《侏罗纪世界2》,夜里做了好多梦,都是让人害怕的内容,包括被恐龙追,恐龙张着大嘴咬过来。以后有时间去电影院,可以看比较轻松的生活片,再也不看这种“恐怖片”了。
其实,这部电影只是科幻片,根本算不上是恐怖片。
这让我想到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关于教师心灵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战胜恐惧。
4
个人认为,恐惧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恐惧,或者叫原始本能的恐惧,比如对凶猛动物、未知事物(如鬼怪等)的恐惧,突然受到惊吓时的恐惧等。看恐怖电影不敢出门、睡觉做噩梦基本属于这一类,这是本能的恐惧。另一种可以叫做“社会恐惧”,是社会生活烙印在人潜意识中的恐惧,比如因自身社会地位处于弱势而对权势、对上位者的恐惧等。
认识恐惧很难,战胜恐惧更难。
因为多数人心中会把恐惧当成一种必然,一种理所当然。当恐惧深入人心,不恐惧反而成为另类。比如,一只狗扑过来,会把女人吓哭。如果你告诉她不必害怕,她敢理直气壮地跟你吵起来。狗能吓哭她,她能喷死你!而社会性恐惧,理由则更充分了。多数人心目中,弱势的人就应该害怕强势的人,下级就应该在上级面前谨小慎微、战战兢兢。
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
其实,自然恐惧也好,社会恐惧也好,理论上都是人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的不清楚造成的,简单说是因为“失去自我”。
生理原因这里不论述,那太复杂。
凶猛动物,因其体型、反应速度、气势确实比一般人类更具优势或强势,人因此对其恐惧是情有可原的。但人类自诩为“高级动物”,就应该具备与任何动物抗衡的优势与技巧。最起码我们应该知道,面对它们时,恐惧的结果比不恐惧更严重。以最常见而且我们比较有经验的是:当有狗追你时,你越跑它追得越欢。而如果你不跑了正面对着它,也冲它吼叫,它就不敢随便上前。如果你假装弯腰捡石头,它反而会扭头就跑(训练有素的军犬和警犬除外)。
至于鬼怪,就更是心理因素了。普通人根本不可能看到,就是凭想象吓唬自己。
5
当然,不是说明白了理论,端正了心态,就能战胜恐惧。对于恐惧,在明白道理后,还是需要有针对性训练,才能逐步降低恐惧对自己的影响。而训练的前提,也是首先要正确认识你所面对的恐惧。越是了解你的恐惧,越是能摆正心态,正确对待。
篇幅所限,训练的具体方法这里就不谈了。有两方面的理念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把你恐惧的东西或现象,从心理上摆放在和你平等的位置。
凶猛动物、鬼怪、地位比你高的人,从更高的分类看,原本就是与你平等的。凶猛动物和你都是动物,地位比你高的人和你一样都是人。至于鬼怪,你就也把它当成人或者动物就行。
二遇到比你强的人或者事物,这很正常。如果他不想伤害你,你没必要怕他;如果他想伤害你,你怕也没用。能避则避,避不开就尽力去面对好了。这和“小米加步枪”迎战“飞机大炮”一样的道理。即使打不过他,战斗到最后咬他几口,也不能让侵略者太舒服。“战死”起码也比早早吓死好。
小学课本有一篇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麻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敢对猎狗煞起全身的羽毛尖叫,这是因为它没有失去自我,知道自己是母亲。这种状态下,对猎狗这种庞然大物的恐惧、对“死”的恐惧就降到了最低。
我们还学过俄国作家契科夫写的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那个小公务员就是被自己吓死的。他还不如老麻雀有弱者的勇气。
……(此处省略474个字)
6
不必去做,但当你心怀恐惧时你可以先明白一个道理:弱者暴起,蚂蚁咬死象。
前提是:蚂蚁别先被大象吓死,或者别被大象吓得不敢向前张嘴。
那样,你就没什么可恐惧的了。
最起码,你不必再怼想帮你战胜恐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