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韵】早有一座石头城(散文)
一
南京的别名很美,金陵、秣陵、建业、建邺、蒋州、升州……一串12个名字,眼花缭乱,真的是独占花魁。南京还有一个土气的名字“石头城”,就像呼“狗剩”“狗蛋”的外号,也格外亲切。慕名去登临清凉山,哦,原来这就是石头城的由来?石刻“东吴第一军事要塞”,冷兵器时代,就是一个土丘可能都是藏着兵燹刃割的痕迹。其实,我是想给我所在的小城正名的,地处黄海边陲,三面临海的荣成,那才是名副其实的石头城,但没有夺得“石头城”的名字,或许少一个震古烁今的古人吧。
我相信,城以人名。东汉建安十六年,吴国孙权迁都至秣陵,在石头山金陵邑原址筑城,取名石头城。荣成,或许是因为没有深度挖掘,始终埋名于海滨。其实,在春秋时就是泛筏捕鱼、取火农耕的一方古地,最耀眼的是那些散布于此的石头和石山,新石器时代的痕迹依托山石而存在。或拔地成山,或蹲踞于水,或深藏于地下,或濡水于海滩,构成了一座原生态的名副其实的石头城。南北有两极,遥相呼应,才构成中华大地的星汉灿烂。“石头城”的美名,南京不能独占。
荣成岛屿众多,有一个石岛,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甚至有人以“石岛”取代荣成的名字。石岛是依偎在逶迤连绵的赤山山脉脚下的石头城,赤山因石红而得名,无法丈量的红石,将红妆裸于天空之下,承着从黄海跃升的太阳,当地人说,红色的太阳是被赤山的红石染红的,当然,这种说法是出于荣成人爱山的痴情,无可厚非。他们崇拜而热爱这种石色,敢于驰想,我视作现代版的“女娲补天”神话。隐于巨石缝隙的是丛生的灌木,似乎故意将石之红色托出,或者就是要做一个永远的陪衬,莫非是希望将石头的红拿来染一染草木的葱绿,是的,石红与木绿交相辉映,辉焕出一种闪烁游曳的色彩,红得扑朔,绿得闪光,两相配搭,催焕出一种难得的动态色感。景色里最动人的元素就是灿烂,红石就是璞玉,璀璨掩映,却有着无法雕琢的美。
二
关于赤山的由来,我听到了两种说法。赤山之足濯于黄海,黄海本是蓝色,但近岸处,波涛汹涌,往往将流入海中的泥土搅得浑黄,于是,本来就以玫瑰红呈现的石头与黄海的柠檬黄交织,经亿万年的濡染沉淀,成就了如今的“石岛红”,红得不造作,朴素得如做旧,但极不易褪色。这个说法是符合色彩搭配而变色的“勾兑方案”的,黄色以结晶的方式浸入石头,红色以色块的状态刻上焕绮的红斑。红黄色在石头上以美学的剂量自然勾兑而成,丰富了色系,实属罕见。石岛红,独以地名称色,真不多见,蔚为颜色大观。石岛北首是龙山,这里曾经是荣成早期共产党临时革命委员会组织的武装队同日本鬼子浴血拼杀的地方,纪念馆的第一章标题为“血染赤疆”,以血色书写了红色悲壮。或许与自然成色的石岛红的说法相去甚远,但我对此说怀有崇敬,是带着血染的浪漫之色,民族的血色与自然的红色交融,才使“石岛红”有了不褪色的可能。我更相信,南京的石头城,只是一个局促的内斗所在,虽历史旷远,但还是不足以让人生敬,一段抵御外侮的历史,更可展示我们这个民族的坚硬不屈的红色精神。以赤色的情结来解读石头,无可厚非,人所赋予的情感才使石头有了灵魂。
赤山以峰奇石怪而闻名,也更让人生出无遐的想象,为石岛红添加了生动的灵魂。赤山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发掘可上溯到新石器石代,据文献记载,秦汉以来史迹可见。大自然的神功妙斧,雕塑的奇异怪石,遍布赤山,并衍生出无数的神话和传说。坐禅石浑然一体,端坐于秀峰之巅,通体披红,仿佛是一面袈裟披离而挂,其形静穆,似在诵经修行。望乡石更是形神兼备,不知何时滚落于半坡,形似一人眺望,人言红色是望乡人啜泣的眼泪,也有用杜鹃啼血来形容山石之红。尤其是巨石正中还有一隐约的图案,更像是一人举首望乡。据说,这是唐代新罗(今韩国)人张保皋的化身,他曾聚众在赤山的法华院修佛拜神,直至终生。我们也能够理解,他企望家乡,对于华夏民族而言,也是能够理解的,一石成意,其中是同情还是宣扬,或许这些情感都蕴含其中。神龟石或许代表的是赤山的年寿,形如神龟的巨石,静卧于山石之上,龟首伸出,探望黄海,当地人说,若遇到黄海起风,神龟石就云雾弥漫,是神龟吐水,一定会波涛汹涌,骇浪惊天,这是一种气象,也是石头与生活的对话。在赤山南麓有一块高约20米的巨石,名曰“佛指石”,其形其状酷似高高伸出的一只手,这只手食指断了半截。看了手状的石头,使人叹惋断了半截食指,滋生了苦涩难耐而又伤怀的感受。或许也是佛断指断念的表示,有谁可知深意。和尚石,秃顶向阳;僧帽石,红脸戴一顶红帽,是遮阳帽?经书石,打开一山的佛卷,这是扉页。太多的石象让人将神奇的想象赋予其上,不仅仅的生活在当地人的智慧寄托,更是石岛红有着独具的状物写意的灵性。
还有一处神秘的红门洞,赤山法华院后山有块巨石,像扇门一样堵住一个洞口,名叫红门,据说在洞里定居了一个山神,叫做赤山神。赤山神很有灵应,神通广大,很得人们的崇信,逢年过节,周围几十里的人都来烧香跪拜,祈求消灾祛病,赐福保平安。当然更多的人是奔着红色而来,石红在上,恰如鸿运当头。据说唐文宗开成年间,日本高僧圆仁和尚就是从此门两次踏上赤山法华院,修佛取经,正如大唐唐僧西行,只不过圆仁和尚选择的西方,是在赤山。我想,如果南京的石头城因孙权而得成名,荣成虽无石头城名,却更有着深厚的佛俗之缘,而且这种与红石结缘的情结至今仍在,那就是人们对石岛红的膜拜与专一。佛俗可以同处,因为一扇红石门,只是用不同的解读来理解生活和世界。
三
我高中毕业后曾在石岛工作不到两年,现在也常驱车观光这座黄海之滨的重镇,样貌日新月异,但有一样不变的是用石岛红砌成的一色石楼,有新旧之别,却用材依然取自石岛红。我知道,这是石岛人的建筑风格,更是他们的性格表达,也是荣成人以坚硬的躯壳面对风浪的选择。当下改善民居的建筑业方兴未艾,他们为保护石岛红,规划出大约两平方里的石岛红石材开采场,据说,按目前保护性开采进度,两万年是不能竭尽的,占山不足万分之一。石岛红,可以让世代荣成人都可以在上面刻上符号,没有想到,石头写下的历史也可以源远流长。
上个世纪末,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重修,所用石材全部取自赤山的石岛红。据说,不仅是因为石岛红材质优异,更重要的是“石岛红”这个名字与“中国红”三个字有着神韵般的契合,最能够表达出新中国以来一直被万民奉为图腾色的“赤红”情结与信念。每次,我在天安门广场漫步,都有脚下踩着赤山的感觉,攀登的艰难和徜徉的浪漫同时驻留足下。我蹲下去,用手抚摸一片裁割得方方正正的石岛红,边陲和心脏的距离竟然这么近,近得可以听到呼吸,抬头平视着从眼前走过的脚步,感觉他们是在踏着滴红的锦缎起舞,我心的节奏也随之跌宕起伏。我一生从未获得这样旅游的意义,超越了旅游给人冲动与惊喜的美感范畴,直抵心底的是自豪的红色节奏,如红旗在风中飘扬。
据说,石头也有“石语”,就像花有花语。红色代表着温暖,更有不可改变的坚硬,我相信,就像为什么玫瑰红可以表达坚贞而热烈的爱情一样,石头也寄予了人们的思想情感。石岛红石面没有色彩条纹,而是以纯粹的斑斓显现着玉的品质,无数个星星在天安门广场地面上闪耀,与星空遥相辉映,如此意象,正是我们的国家灿烂盛大恢宏瑰丽的永恒写真。
四
浪漫如石,这个说法可能只有在荣成才有人懂得。
黄海岸边有一处被称作“天下奇石奇观”的“花斑彩石”。一石配称两“奇”,更是罕见。若仅仅是可盈握把玩的奇石,都可羞愧而退。花斑彩石距岸50多米,长约35米,宽约20米,高约9米,由黄白褐三色天然浑成。在地质学上,她是一座非常典型的、精致的、奇特的海蚀地貌景观;属于寒武纪燕山期火山喷发的基性火山岩、凝灰岩,至今已有5亿多年了。据我所知,南京的雨花台距今大约是4.3亿年至300万年之间,论辈分,花斑彩石当是祖师级别的。雨花台被称“石中皇后”,而花斑彩石则是“彩石天仙”了。有传说为证,她的神韵堪比天章云锦。
最初传说是女娲补天时遗落的一块五色神石,日夜反光,百里羞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第二年(公元前220年)第一次来荣成成山头拜日,他经过花斑彩石前,不管三七二十一,跪地对石礼拜不起。下拜一十五次,礼官匆忙扶起。未曾想,秦朝延续了十五年(公元前206年被刘邦、项羽所灭)竟与跪拜次数惊人一致,真是石定乾坤啊!
凡是石成艺术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可“睹石生意”,可以引发无尽的想象。从东西看,宛若天垂玉柱,柱天不倾。南北两面看,又像一艘出航的画舫,弄波颠浪。站在九曲栈桥看,我们会怀疑是哪位天仙花纹秀美的巨靴,遗落于此。不,早有归属,人称“女娲鞋”。其表缀满状如乳头的凸起岩石,渔民巧称“海姑乳”,是海神娘娘的乳汁滋养了海中的生灵,还有世代的渔工水手。着在表面的如蜂窝状的奇石玲珑剔透,宛若“澡盆”,据说是龙王妃子趁夜色沐浴的彩盆。诸如“太师椅”、“三仙姑”、“嫦娥奔月”等意象表达,简直可以构成一部海文化神话传说专集了。
南京的雨花石,可能适于握掌以赏,不适合于“观”,观是远望,赏则是把玩。花斑彩石若近观则成趣,意象成型让人不能尽其意。如铸如削,刀工犀利;如描如绣,神笔恣肆;或曲或直,不拘一格;或纵或横,随性无意。像行云,有的飘飞,有的悬停;像波浪,有的随风荡漾,有的咆哮翻滚;像百禽戏,有的孤行,有的群集狂奔,千姿百态,表意万千。应该说,花斑彩石可观可赏。处远,眼前则彩石化形,需心游八极,才有五彩画面轮番扑来的美感,任何超凡的想象力都可以得到实物的印证;海潮退却,可近赏,精美的纹饰如彩绘,夺天工,炫人间,缭乱而成趣,令人有持笔模之的冲动。
五
天下藏石,且不可搬走,这是荣成人的笑话,我不知是否有不屑南京雨花石可如意而获的含义。既然彩石不可独享,于是天下人纷至沓来,与彩石缠绵一番才恋恋不舍而去。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首再看一眼花斑彩石,这种回眸的可能,只在荣成。前年,市宣传部门邀我座谈“荣成性格”这个话题,从对花斑彩石的保护故事里,我提出“浪漫”说。或许是这尊花斑彩石早就如《红楼梦》开篇的“石缘”一样,确定了荣成这座石头城的故事基调。女娲补天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才有了木石前缘的红楼开篇;女娲补天之石遗落一块,置于黄海之滨马道边,成水石因缘,才缔造了一方精美的传奇。人言女人是水做的,而荣成则是彩石蓝水共做而成,其浪漫的骨子里深藏柔和刚。
据说南京的彩石有一段天降的传奇。1400年前,云光之僧在中华门石子岗设台讲经,感动上苍,落花如雨,坠地成五彩石子,冰清玉洁,瑰丽璀璨,令人匪夷所思。其实,这种衔接人间地气的说法毕竟有些失真。而荣成的彩石文石,源自天成地献,更为珍贵,所以很多人谈到石头,都生出“苍天遗珠”的慨叹,石是珠,荣成当然是一面承珠的玉盘,够浪漫的吧?
女娲补天也有散石于浅海的慌乱之举,相距十里的一处海湾,名“峨石赢波”,受到半月潮的作用,峨石山的翠色与潜海底的彩石交相辉映,成为水中赏石,水中观山的仙境。海底的彩石,被潮汐琢磨以后,磨掉了那些包裹在外表的污渍粗糙,将精美的纹络析出,海水款荡,水面形成纹络,定睛细看,彩石斑纹兴舞,仿佛是千面女子,着了锦缎缓缓走出。炫舞有“千手观音”,我总觉在律动中透着些生硬,荣成的峨石赢波,虽是“石舞”,却柔身玉腕,借着海水的舞台气氛,变得从容而软绵,将浪漫演绎得别致而新奇。
我曾经站在烟墩角的烽火台处,西眺花斑彩石,南望峨石赢波,问近海村子里的一个老者,为何在此设台?他说,护卫两处彩石,倭寇几次进犯都被守军驱逐。哦,史有前鉴,南京失陷,日军之狼子野心在于得城,据天石为己有。我想,我们的前辈守住的是这彩石之门,才让荣成这座石头城历经烽烟而依然淬炼焕彩。
六
来荣成这座石头城巡旅,一点东西也不能带回,总是一个遗憾,莫急,荣成人出手是最阔气的,特别留下一处文石滩,沿袭着千年不变的规制,“寻常掇取充雅玩”(清代宋绳先诗句)。我书房盆花里就有几枚,和从南京袖回的雨花石同盆共处,收纳了南北的静美波澜和珠光宝气。
当然,我是接受了大文学家苏东坡的情趣,“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文石》),当年,他游离登州府(今蓬莱),沿岸跋涉千里,只为袖几枚文石,声称我从石城归。东坡是四川眉山人,眉山天下秀,其秀难敌文石的诱惑,他应该是恨不得把荣成这个石头城也一并带回吧?
文石滩距离花斑彩石约五十里,黄海浅滩,潮涨则没,潮落而露。但文石也并非因滩头露出而呈现,需在浅水时,日光射水,文石才若隐若现,赤脚试探,石珠硌脚,伸手捉住,那情调并非拾取那么随意,不是“得来全不费工夫”,而是多了一份探宝的兴奋。
文石滩,位于荣成市青矶岛海滨,长约9000余米,呈月牙状。光怪陆离的文石,大若拳,小如豆。有的璀灿如钻石,光耀天日;有的白地托红云,五彩缤纷。其中尤以黄色质地且有动物图案的为佳品,得之幸运。而且这些文石以品位优良蕴藏丰富的石英沙质蜚声中外,每枚文石都富含微量元素,如硅、碘、锌、硒、铜、钴、镉、钛等,据说,手持可入肌肤,否定了吃什么补什么的定律,其补自调,难怪人们大称神奇了。最近,我听说正在开发“文石浴”,将沙石之中的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通过加温释放出来,这是一个“全民健康”规划项目,由握石赏石到“石浴”,不仅仅是荣成人的眼光,更是荣成人最浪漫的温度。南京的雨花石被称“幸运石”,或许是因为天雨而得,雨点成花,毕竟失真。而文石滩的文石,是经潮水和海沙千年怀抱而磨,有着“铁杵成针”的功夫在其中。我想,荣成始终将打造千里黄金海岸线作为目标追求,从改革开放始,至新时代,更是赋予了“海洋牧场”,是否是受到文石所透出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呢?应该是,从不轻易放弃初衷,始终坚守斑斓的初心,如石成纹,似石而坚,取石之温,求石之意,这也是这座石头城的性格。
我无意否定南京这座名垂千古的石头城,是正宗的,也是瑰丽的,但她的光泽难以黯淡荣成这座石头城,早就有了,考究这片土地的历史,啃读这面海洋的诗意,无不与石有关。
石岛红,成就了这座边城坚硬的红心,浓酽的肌肤。
花斑彩石,写着荣成性格里的浪漫花絮,历来顽石成趣,故事满身。
峨石赢波,我知道五行里没有石这个形态,但有人说,石是介于“土”和“金”之间的状态,于是才有了水石成意的景观。
文石,累累弹丸,赛过珠琲,独留赠人,石头,诠释着荣成这座石头城的情怀。
巡旅三山五岳,可能还是有遗憾;这里,早有一座石头城,等着你来!
2019年9月1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问候先生,祝福体健安康,笔健文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