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初心】乌镇(散文)
有句古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大概是出于对江南水乡的某种不羁情节;亦或者,是同为江南水乡的一份子。在辗转许多匆匆岁月后,终于,我如愿踏上了乌镇这个让人魂绕梦牵,风景怡人的神奇土地。
乌镇,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一个被誉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的名字。此刻,她就像一位深情款款,衣袂飘飘,超凡脱俗的女子,向你轻轻走来。光影交错,当那如梦似幻的情节成为现实,我愿一辈子醉倒在她飘逸着淡淡体香的温暖怀抱,与她默默地对视着,全然不顾世俗的变迁。
但凡,来过乌镇的人,首先踏上的是,那拥有浓厚和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青石街。青石街,顾名思义,便是以青石铺就而成,供人行走的众多街道。只是,而今的青石街,早已容不下那万千战马奔腾的恢弘场景。唯一滞留在空气中的声音,那达达马蹄的韵律;我想,便是那个特殊年代驰骋在热血疆场上,所谓的“英雄儿女”吧!
一直惊叹于中华民族的鬼斧神工,在那个没有任何机器切割、打磨的久远年代,想象他们是怎样把一块块偌大的青石开凿。分离,打磨,搬运,最后再将这些成品,紧锣密鼓的,一块块铺在通往大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当我怀着无比虔诚的心,走在这铺满青石的道路,脚下传来的格调,就像遗落在时空里的马蹄声,在拼命追溯那个曾经战火纷飞的年代。
乌镇,之所以被誉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与她的母亲河——太湖,密不可分。乌镇,四面环水,整个镇甸几乎临水而居,这就构成了她得天独厚的特殊地理环境。或许,正是由于乌镇有着她如此引以为傲的“资本”,才有了世界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这些游客们的到访,才有了被画师当作写生天堂,梦寐以求的生命驿站。
自然,有水的地方,必会有桥的所在。乌镇的桥,大多属于历史悠久的石拱桥,她们远看就像一弯弯银月,悄无声息地隐匿在这大街小巷,让人见了,不免生出几分神秘的色彩。而对于一个临水而居的乌镇来说,这些历经岁月沧桑、大小不一的石拱桥,冥冥之中,她们已经成了连接大街小巷和亲情之间的重要纽带。也是她们的无私奉献,铸就了今日乌镇的欣欣向荣。
我比较喜欢戴望舒老师的那首《雨巷》,因为喜欢,所以才对乌镇那悠长的小巷情有独钟。故此,在梦里,我时常会遇见这样的情景。一位撑着油纸伞,美丽动人的红尘女子,在下着蒙蒙细雨的悠长小巷里独自行走。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当这些温馨画面尽收眼底的时候,那情那景,无不让人感怀万分,无不让人心波荡漾。
“哟呵……”这是哪里传来的天籁之声?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船家撑着船,划着桨,哼着歌,在这并不宽阔的河道上缓缓而行。在乌镇,识得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乌篷船。乌篷船,是迄今为止传承下来的古老船只之一,用一句先辈们的话语讲,她是江南水乡的水上精灵,也不为过。乌篷船,因为自身轻便、小巧的构造,许多时候,她可以自由穿梭于深浅及宽度适中的河道里。以往的乌篷船,主要是用来走亲访友、婚丧嫁娶、捕鱼捉虾等,当下则不一样,自从乌镇的百姓明白撑船是条挣钱不错的门道后,她便被广泛应用于此地的旅游行业。
在民间,有句不成文的谚语,倘若你有幸来到乌镇,而不乘坐那具有“水上精灵”之称的乌篷船,便不算真正来过乌镇。
与乌篷船相遇,是在一个阳光和煦的中午。当时,船上载着一些慕名而来的游人,他们除了欣赏乌镇的山山水水之外,便是用手中的相机或手机,把途经的精彩一瞬完完整整地记录下来。我是一个不愿待在船舱里的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怕错过了河道两旁别样的风景。此刻,站于船头的我,可以尽情地呼吸,那来自河道上漂浮着河水原始气息的味道。一阵微风轻抚,当和煦的阳光洒在脸上,张开双臂,学着《泰坦尼克号》女主那时的悸动情怀;想象一位自远古走来的长发女子,身着白色裙摆在风中尽情飞舞,那情景,像是在等待爱人的回归,抑或迎接大自然爱的给予。
惬意地站在船头,感受着风带来的如痴如醉。在思绪飞扬的瞬间,一个透着时代气息的声音,竟不失时机地萦绕耳边。“梆梆梆……”循着这柔美而干净的声音找寻,我看见右岸一丛石阶下,靠近水面的位置。有一位清秀可爱的浣衣女,用木棒敲打着那被碧绿河水所浸湿的衣物,仿佛她每敲打一下,都会在时空里凝成一首爱之缱绻的古老歌谣。影随船动,当我即将看清那张微笑脸庞的时候,很快地,那位于河岸洗衣的浣衣女,便消逝在我的视线。也许,正是她的悄然离去,我才会在下一刻,用心去聆听船底那惟妙惟肖的声音。
“哗哗哗……”在船家的吆喝声中,乌篷船在前进的每一步脚印里,留下了专属于自己的,一阵微波荡漾开来的细微声音。假设有一天,她们被某位精通韵律的大师串联起来,并加以斧正,那透着轻快节拍般的美丽声音,完全可以同一场旷世的音乐盛会相提并论。此时,河道里那波光粼粼的影像,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婀娜多姿,格外妖娆。微光里,她们正以各种各样的色彩、形状和方式,回馈于湛蓝的天空,以及欣赏乌镇周遭每一个游人的灿烂笑容。在河道的两岸,依然可以看见,那些并列铺开、高低不一,以红砖和青砖砌成的楼房,她们就这样一直保持着沉默,在沉默中,恪尽职守地保护着乌镇的山山水水,乡亲父老。
或许,是为了达到整齐划一的有效格局;也或许,是为了保存乌镇原有的建筑风貌,两岸的房顶是清一色的乌黑。远远望去,这乌色的黑,像一团团画师手中奋力泼洒而出的水墨;像天空里暴风雨来临时,那种疯狂蔓延的触觉,给人一种无尽想象的魅力空间。加上,岸边的木质栅栏,一些盆栽的美丽花儿,不时于路边拍照、摄影的旅人,这些唯美的风景,不觉间,为乌镇的静美和温婉,增添了几分异样的色彩。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几分深深的眷恋,而徜徉在乌镇唯美的景色里,我开始觉得即使穷尽一生,也无法读懂她所有的内在之美,静逸之美,温婉之美。因此,模模糊糊中,以至于到了黄昏时刻,都不曾有丝毫的察觉。很庆幸自己能够回眸一望,在落日尚未带走她最后一丝微温的时候,我看见乌镇这座水上城市,在霞光的照耀下,被镀上一层无边的金色戎装。而那金色戎装所散发出来的光芒,又像一尊闪着金光的大佛,在风云际会的谈笑中,庇佑着乌镇这一方神秘沃土。
眨眼之间,乌篷船的终点已然近在咫尺。在一个简易的停靠处,下了船之后,我便同许多人一样,涌进了那写着美食街的巷道里。
兴冲冲地将肚子填饱,在走出店面的那一刻,我被这里夜晚的景色所深深震撼、折服。“一盏,两盏,三盏……”与之对应的是:“一家,两家,三家……”随着时光的不断推移,在众多昏黄灯影汇聚的影像中,我看见了一条金色长龙,正静静地伏在乌镇这片深沉的土地上。而随着这条金色长龙的不断延伸,蓦地,我想起了一部经典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大概,那部富有传奇色彩的电影的光影效果,便是受了乌镇夜晚美景的深刻启发吧。
执着于某个地方的美景,往往会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好好地游玩一番。可岁月如梭,要想把这些所有的美景一览无余,光阴的使者是不会轻易允许的。因为,我们只是红尘里匆匆过客中,一抹毫不起眼且并不完整的残缺灵魂。
次日清晨,当我怀着不舍的心情,踏上回家的列车,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放逐到了海角天涯。然而,已然匆匆离去的我,还是要对那些不曾来过乌镇的朋友们说:“如果,你有幸前往乌镇,请一定要去看一看东栅、西栅景区,江浙分府,江南百床馆、民俗馆、木雕陈列馆等风景名胜。倘若你还有多余的时间,不妨去了解一下乌镇的名优特产,比如乌锦,丝绵,布鞋,篾梳,湖笔等等。甚至,你还可以去解读一下,譬如矛盾、鲁迅、沈约、裴休、陈与义等,这些出自乌镇的名家的一生!”
乌镇,我这次是真的要离你而去!在我离去之前,请允许我伸出热情的双手,将你静静地拥入怀中。
乌镇,我是真的不舍得离你而去,只是我匆匆离去的身影,已载不动你头顶那片飘逸的七色云彩。
乌镇,既然已经离你而去,那么,我愿枕着你的诗情画意,枕着你的碧水清波,枕着你的绝妙容颜,枕着你的柔情似水,入眠在每一个清风徐徐的日子。
最近繁忙,都还没来得及看看起航老师的美文,品读,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