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中国故事】漂泊残魂土一丘(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中国故事】漂泊残魂土一丘(征文·散文)


作者:快乐一轻舟 进士,7076.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450发表时间:2019-09-04 15:55:40


   一
   大约五百多年前,大明正德年间或者嘉靖初年,大约在秋末冬初,某一天晚上,月色如水,北风吹冷,寒鸦啼鸣。
   大单集,大明弘治年间刚恢复县治不久的东明县城城址所在地。城北有一河,名漆水河。漆水河南岸,有一桥,名玉带桥。跨过玉带桥,走进县城北门,就可以看到县衙。县衙后面,是一片荒地,野草丛生,还长着好些古松树和楸树。松楸掩映之间,有一坟丘,丘前,有一断碑。
   断碑前,站着一个人。这个人,叫杨一清。
   杨一清,非等闲之辈。当时大明朝炙手可热的人物,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四朝为官,官越做越大,最后,做到首辅,官居一品,位极人臣。也是一代文坛名宿,其诗歌创作很受李梦阳、李东阳等著名诗人的推崇。当时,他是巡视此地,还是路过此地,还有待考证。但是,那一天,他曾经站在荒丘断碑前,是确凿无疑的。
   那一天夜里,他用手摩挲着残损的断碑,摩挲着断碑上残损的字迹,想起白天所看到的“单……雄信……”字样。想起《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里所记载的单雄信,多年漂泊,战功显赫,曾做了瓦岗寨的右武候大将军,被称为“飞将”,最后,却因为誓死不投李唐父子,终被处死。
  
   一桩桩,一件件,单雄信的事迹像流水一样,从杨一清的脑海里流过。坚定了杨一清一个念头,这坟丘,应该就是单雄信墓。
   回到客栈里,杨一清展纸研墨,挥笔信手写下一首诗,
   漂泊残魂土一丘,断碑千古共松楸。
   寒鸦啼落陵前月,疑诉当年汗马愁。
   其中,“汗马愁”,应该就与另外一位山东好汉秦琼飞马欲救单雄信的民间故事有关。
   秦琼飞马欲救单雄信,说的是,当年,秦琼听说单雄信即将遇难,快马加鞭,马儿累得浑身淌汗,一路飞奔,要去救单雄信。可惜,秦琼的飞马走到跟前,单雄信的人头已经落地。秦琼抱住单雄信的头,悲痛欲绝,痛哭不止。
   他这首诗,后来,被刻在石碑上,立在单雄信墓冢前,又被收录进他的《石淙诗稿》里,还被不同时期的《东明县志》收录。
   五百多年以后,我有幸得到一套康熙版本的影印《东明县志》,里面赫然收录了杨一清的三首诗,其中就有这首诗,上面的情景,是我根据杨一清的这首诗,想象模拟出来的。
   为了证明我不是打诳语,再抄录三首诗中的另外一首,诗题名曰《户牖乡吟》,诗中写道:“雾锁天关与地阍,祖龙何事改东昏。请看白日中天在,废垒荒池莫更论。”“户牖乡”和“东昏”都是东明县旧称,由此诗可以证明杨一清确曾到过东明县境。
   既然杨一清到过东明县境,确实见过单雄信墓。便也旁证了,那个时候,单雄信墓确实已经真实存在。
  
   二
   康熙年间,有一任东明县知县,叫张师绎,他曾经主持过重修单雄信墓冢和庙宇,并写过《单将军庙记》,在那篇记中,曾经记录了一段奇事。
   康熙六年,也就是1667年,县里维修城墙,淘挖环城河,几个民工不小心,用畚锸挖到了单雄信的墓,挖到墓坑一尺多,看见一个大铁盔,其大如斗,光彩夺目。那大铁盔,应该就是古时候将领所戴。民工们继续挖,想挖出那铁盔,谁知道,越挖掘,那铁盔越往下沉,挖了几尺深,也挖不出来。民工们觉得很奇异,害怕了,就填进土,重新覆盖在铁盔上。
   这件奇事,虽然带有神秘化的传奇色彩,不能作为确凿的历史证据,但最起码证明,那时,衣冠冢一说,已成不二之论。
  
   三
   民国二十一年,也就是1932年,有个叫任公瑾的人,到东明县任知县,他发现,县衙后面,单雄信墓周围,有几十亩地,地势低洼,一片积水,水边,长满荒草杂树,极其荒芜。就招来县保安团长,对他说:“县衙后面那一片洼地,荒着,太可惜了,你们整修一下,也算是给东明县老百姓办一件好事,如果有了收益,还可以当作你们的开支费用。”
   县保安团长还真就领着士兵们大干了一场。他们根据水势,修建成湖。湖中,养鱼栽藕。沿湖修堤,顺堤栽柳,还在湖畔修筑了凉亭。湖南岸,县衙后面,开辟一片花园,种植百花。东北角的单雄信墓冢周围,栽上松柏、马樱等树木,相互掩映。
   任公瑾看这一片湖的样子很像南昌郡中的东湖,就起名为小东湖。小东湖,后来又改称为东明湖。
   这件事,也记录在民国时期的《东明县新志》收录的碑文《送东明县长丰城任公瑾存浚筑小东湖序》里,足以证明,那时,单雄信墓,还完好存在。
  
   四
   杨一清写诗缅怀单雄信五百多年后,已经跨入花甲之年的我,几次来到东明湖畔。
   我眼前的东明湖,湖水漫漫,水波潋滟,芦苇丛生,水草丰茂。岸边杨柳,春夏葱茏,迎风依依;深秋叶落,老枝遒劲。
   湖中有两座土丘,形似湖中小岛。一座,几乎就在湖中央,丘上有亭,远望去,依稀可见,亭下有一石碑。另一座,在湖之东北角。离湖的北岸很近,可以清晰看见土丘上杂草丛生,杂草之上,有葱茏灌木,灌木之上,挺立着一棵两米高左右的野生榆树。
   我曾经在网上百度单雄信,里面有一句话:“后人在单雄信衣冠冢遗址上建了一座亭子。”我一直信以为真,觉得有亭子的湖中土丘就是单雄信衣冠冢。2013年,我就写了关于单雄信墓的考证文字,发在博客上,被别人转发,还被收录进一本书里。在那里面,我就说有亭子的土丘是单雄信衣冠冢。
   前不久,我的一个堂姑父告诉我,那个有小亭子的土丘,是为纪念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盐民暴动的。他家的旧居靠近东明湖,他还记得老县衙的旧模样。他已经七十多岁,六十年代老本科毕业,很有文化底蕴,他之所言,应该不虚。
   最近,又得到一本《东明金石录》,收录了《东明县盐民暴动纪略碑》的碑文、照片,也收录了清雍正四年的东明知县程允仁所写的《重修单将军庙记》,并附有单雄信墓的照片。书里的单雄信墓,就是我所看见的湖东北角的那座土丘。我心里的迷惑,才最终揭开。
   今天的单雄信墓,被浸泡在一片湖水之中,连断碑都没了,比当年杨一清所见,更显凄凉。相比盐民暴动纪念碑和亭子,愈发显得寒碜。
  
   五
   其实,在我们县普通老百姓心里,单雄信应该有崇高的地位。
   我小时候,就听说过秦琼卖马的故事,听过秦琼和单雄信的交情。高中毕业以后,回生产队劳动,邻居孟庆山爷爷讲得更仔细。
   三儿唻,你听过咱县说坠子书的说过《兴唐传》吗?《兴唐传》里头,就有秦琼卖马的那段书。
   咱山东好汉秦二哥秦琼,路过山西潞州,大病一场,手里也没有一文盘缠,被逼无奈,只好打算卖掉自己天天骑的宝马黄骠马,渡过难关。
   可巧,这事儿让单雄信碰上了。他早就仰慕秦琼的大名,虽然与秦琼素不相识,但是,一听说是秦琼,毫不犹豫,仗义出手,不但没要秦琼的黄膘马,给了他纹银三十三两,还给了他两匹绸缎,让他去做新衣服,又收留他在潞州精心养病八个月。后来,单雄信还暗中护佑秦琼,让他免于牢狱之灾。
   三儿唻,那单雄信,讲义气,够哥们儿!知道不?
   那单雄信,就是咱们东明县老乡。隋唐那会儿,咱东明县属济阴郡,叫离狐县。
   三儿唻,听说过大唐英国公徐茂公吗?他本名徐世勣,后来,因为辅佐李渊和李世民建大唐,功勋卓著,被唐太宗李世民赐姓为李,改名李勣。
   他也是离狐人,跟单雄信,是近老乡。当年,徐茂公和单雄信一起投奔瓦岗寨,俩人情同手足,互相照应。因为战功显赫,单雄信被封为左武侯大将军,徐茂公被封为右武候大将军。
   后来,徐茂公投了大唐李氏父子,单雄信呢,因为李渊误杀了他哥哥,有私仇,跟了王世充,至死不投李氏父子。
   俩人虽然各为其主,兄弟情谊还在。
   李世民逮住了单雄信,要杀他,徐茂公多次求情。单雄信临死的时候,徐茂公为表兄弟情谊,割下腿上的肉,让单雄信吃。单雄信死后,徐茂公精心安葬他,又妥善安置他的家人。
   咱们老县城所在的地方,叫大单集,大单集里有许多单雄信的后代。单雄信的后代能在大单集落脚,说不定,就跟咱徐茂公有关。
   三儿唻,我告诉你,当今,咱们老县衙东北,还有他的衣冠冢。知道啥叫衣冠冢不?棺材里没尸体,只有衣服和帽子。
   孟庆山爷爷有学问,一肚子故事,嘴溜着呢,没去说书,可惜了他。
   现在想来,孟庆山爷爷讲的,有史书上的内容,有说书人讲的段子,还有民间传说。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但是,有一点不容置疑:单雄信是东明县老乡,东明湖里,有单雄信墓。
  
   五
   明朝万历初某一年,东明县新上任了一位知县,名叫窦杰。上任之初,他到县衙东面的空地里散步,发现荒草丛生,杂树恣肆,心想,靠近县衙的地方,这么荒莽,成何体统?必须尽快整饬。再仔细踏勘,又发现荒草野树之间,一座土墓,墓前,立着一座石碑,看了碑文,才知道墓是隋唐“飞将”单雄信的墓,碑上,还刻着大明四朝元老杨一清的一首七言诗。心里就感慨,杨一清老前辈都如此看重单雄信,我这当知县的,也应该有所作为啊。
   也巧了,隔两天,大单集的单氏宗族掌门人率领几个年近花甲的族人前来拜访,提出:想在单雄信墓旁修建一座寺庙,以方便家族人祭祀祖先,只是与县衙太近,有所忌惮,特来与知县磋商。此一提议,正与窦杰知县心事不谋而合。
   于是,官民结合,整饬荒地,单氏宗族集资捐款,官府赞助一部分资费,请了工匠,单氏宗族的部分青壮劳力做帮工,建了三座祠宇,一座主殿,坐北朝南;两座偏庑,东西对应。
   窦杰还亲笔书写了碑文,以追悼单雄信英灵不朽。
  
   六
   三十年后,武进人进士张师绎(也被称作张思绎)到东明县任知县,就是写《单雄信墓记》的那位。
   这人有文气,曾有《月鹿堂文集》传世,并和当时的著名戏剧家、诗人汤显祖交情甚笃,有诗文来往。他到东明县任知县时,曾经留下《单将军庙记》等许多文字,被旧县志收录,我今天读来,仍能感觉到他斐然的文采。
   他到任之初,有一天,站在城墙上,俯视单雄信庙,发现庙堂已经异常破旧败落;马和狗,在荒草杂树里乱窜,心里感慨无穷。
   第二年,瞅了个闲暇时间,张师绎叫来县丞朱国寿、县尉葛朝忠,围坐一起,一起商议重修单雄信庙的事。说道:“咱县衙东边,那一片郁郁芊芊的花草树木,掩没着一座坟墓,那坟墓,应该就是单将军的墓塚啊。墓旁边的单将军庙,也破旧得不像样子,快要倒塌了。这样下去,不用过多长时间,墓冢会慢慢埋没,庙也会渐渐消失。单将军的英名,也会慢慢被时光埋没,时间长久了,就会被人们彻底遗忘。”
   另外两位马上附和。一个说:“是啊,是啊,这不单家氏族的人多次来询问此事,愁于资金短缺,又愁于没有人出面做主,一直搁置着呢。”
   另一个说:“咱们大单集单氏家族的族谱我看过,其中记载,单雄信被杀后,在徐茂公的帮助下,其长子龙逃命曹州,次子虎、三子彪不知下落。其长子回到原籍,在大单集落下脚。到现在,咱们东明县还有小单幕和符单幕。小单墓,老百姓都说说是单雄信大儿子的墓;符单墓,老百姓都说是单雄信女婿的墓。单雄信的衣冠冢,应该就是他的子孙后代筑的,现如今,单氏族人,都奉单雄信为先祖呢。”
   张师绎又说道:“二位所言,更坚定了我的判断。单将军的衣冠埋葬在这里,他的英灵还长存在这一方土地上,而且,至今还有这么一大家子的单氏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县城周围的许多村庄里,也有姓单的子孙后人,自然也少不了单氏族人的姻亲。这一方土地上,许多人的血脉,都和单将军一脉相承。单将军的惨死,给他们带来的痛苦,一定胜于常人数倍。”
   俩人又附和道:“是啊,单家人着急呢!他们就担心,没有个地方祭奠先祖单将军的英灵,年代久了,后代们会忘了先祖的美德。赶快想办法帮助他们维修整新吧!”
   三人一拍即合,叫来单氏族人的代表商议,又通过各种渠道,让县城里的所有老百姓知悉此事。单氏族人,还有县城里和乡下其他姓氏的老百姓,听说此事,不但纷纷捐款,还不招自来,参加维修整新工作。
   很快,1606年某一天,单雄信的墓冢整修一新,新的庙宇也建造起来了。新的单将军庙,高大宽阔。而且,庙里,又竖起一块新碑,上面刻着知县张师绎所写的《单将军庙记》。
   完工典礼那一天,老百姓打着鼓,跳着舞,歌唱着《诗经》里面的《豳风•破斧》,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东征,四国是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东征,四国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在场的老百姓,以载歌载舞的方式,祭奠单将军英灵。
   然后,知县张师绎依照他所写的碑文,举行了激情澎湃的讲话。“今天,我们在这里封赏单将军神位,让他的英灵,安享闲居,让他的英名,永远镇守这一方土地。今天,我可以代表单氏族人和在场的各位,非常欣慰地告知单将军的英灵:如今,靠众多老百姓共同出力,我们终归玉汝于成,重新整修了墓冢,修建了这座庙宇。才得以保证,今后,不管是单氏族人,还是本县所有老百姓,都可以经常在这里祭祀他的英灵!”
   众人一片欢呼之后,他又讲了一段让在场的老百姓振聋发聩的话:“我想,按照一般宗庙祭祀的道理,除了神灵,有功德的人才被祭祀。单将军的精神到底体现了什么功德,让咱们东明县的百姓经常思念他呢?在咱们东明县,就在这个地方,从唐朝到今天,单将军的英灵,还一直被供奉着香火。他的精神,就像当年的伯夷叔齐,即使饿得黑瘦,做了饿殍,也不食周黍,使首阳山名震天下。就像殷朝那些遗民,坚决不服从周朝统治,使洛阳城增光。毋庸置疑,这就是单将军的美德啊!”
   认真听取知县讲话的官兵和一众百姓,都因之感动,一个个,满脸肃穆敬仰之色。
   知县张师绎接着说:“当年战事纷纭,逐鹿中原,每位将士,各为其主,拼命效力。死在单将军后面的许多人,其魂魄,在星月之夜,悲哀号哭,凄惨地依附在草木之上;其姓名,挂不上褒奖的史籍;嘴里,也尝不到祭祀的美食。这样的人,滔滔天下,到处都是。独独单将军,因为忠诚一主,其英名才得以流传久远。正因为单将军个人品德淳厚完美,所以即使没有得到高官厚禄,也被一代代人称颂;即使经过兵火战争,史书散失了有关他的事迹的记载,但他一片丹心,耿直忠烈,在人世间香气馥郁,流传久远啊。”
   张师绎的这段话,说到了点子上,东明人之所以通过各种形式怀念单雄信,正是因为他“独用孤忠”,也就是忠诚一主,不事二主,讲诚信,讲义气,忠诚执着,是真正的“忠义”之士,而不是朝秦暮楚,宁愿背着不仁不义的骂名,择木而栖。
  
   七
   清雍正六年,也就是1728年5月甲寅日,知县程允仁又主持重修了单将军庙,并写下了《重修单将军庙记》。后来,又几经重修。再后来,也不知何时,单雄信庙彻底毁坏。
   是因为黄河决口,淹没了东明县城,单雄信庙也难逃一劫?还是因为朝纲大乱,社会体制更迭,战乱频仍,东明县人已无暇顾及?不得而知。
   好在,单雄信墓还在。因为墓在,单雄信的“孤忠”,就插了翅膀,还在东明大地上一代代老百姓之间口口相传。
   如今,这里正在大拆迁,东明湖周围,已经被拆为平地。前些年,就听说,政府要把这里重新开辟为湖上公园,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单雄信墓,会修缮一新;单雄信庙,会被重新修建,东明父老乡亲,又会有祭祀单雄信英灵的地方。
   到那时,我一定会经常光顾这里,与单将军的英灵,做穿越时空的对话。
  

共 609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民族英雄单雄信,做过瓦岗寨的右武候大将军,他讲诚信、讲义气,又战功显赫,被称为“飞将”,却因誓死不投李唐父子,被处死,埋在了东明湖附近。单雄信死前,徐茂公坦诚相待,死后不仅精心安葬他,还妥善安置了他的家人。英雄虽死,豪气与英魂还在,他的气节令人敬重,受到历代人的怀念。先是四朝元老,官居一品,一代文坛名宿杨一清,挥毫写下一首诗来纪念:“ 漂泊残魂土一丘,断碑千古共松楸。寒鸦啼落陵前月,疑诉当年汗马愁。”接着,知县张师绎,主持重修单雄信墓冢和庙宇,并写过《单将军庙记》。还有知县窦杰,用部分官费与单氏宗族集资捐款,建了三座祠宇,并亲笔书写了碑文,来追悼单雄信的英灵。如今,这里正在大拆迁,东明湖周围,已经被夷为平地。但相信政府,会在不远的将来将单雄信的墓地、庙宇修缮一新的,让人们永远铭记这位英雄。文章厚重,主题丰满,用凝练的语言,描述出了单雄信的英雄气概及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905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9-09-04 15:59:10
  英雄气概永存!
   感谢大哥分享,祝佳作连连!
五十玫瑰
回复1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9-09-04 16:03:01
  谢谢,又辛苦你了!
2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9-09-04 16:02:17
  感谢五十玫瑰的编审和精彩的编按语!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3 楼        文友:江凤鸣        2019-09-04 16:29:14
  这个故事讲得好。好就好在不以成败论英雄!
江凤鸣
回复3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9-09-04 17:18:35
  是的,失败的英雄其独用孤忠的精神更令人敬佩!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9-09-07 14:12:4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4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9-09-08 07:22:45
  谢谢鼓励,我码字儿我快乐,也给读到这篇文字的人带来快乐!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