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韵】蚕茧(散文)
【编者按】读完这篇文章,我感觉作者的眼光那么犀利那么细腻,一个人的生活状态的改变,一定要经过一次突变,或许改变的时间不会太长,如果没有这个突变,那就是蚕造茧自缚的状态。作者买来了蚕,从观察中发现了生命“破壳”的快感,因此想到利用蚕来改变孩子二宝贪玩手机的习惯,果然,胜过了多少狂轰滥炸和简单说教。尽管作者吟诵的是那些古诗,却依然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甚至将精力给了养蚕。二宝变了,不再玩手机了,她只是转移了兴趣,或许她还不能懂得蚕给与我们的那么多的哲理,但这种改变也启迪了作者自己。作者精细地观察了蚕破茧的过程以及蚕食的状态,终于感悟了自己的生活。面对巨著,面对江山文库,作者如蚕食桑叶般偏爱,去啃食,获得精神的食粮。桌子上的著作,就是作者人生的桑叶。从萧红那里,作者听到了破茧的歌;从汪曾祺那儿撞开了闭锁的胸膛;在余华和鲁迅的声音里,听到了时间如水的声音。蚕要造茧自缚,为的是再破茧成蝶,作者一度认为自己的写作风格无法改变,通过读书,茅塞顿开,看见蚕破茧,更是醍醐灌顶,只有改变才有力量。我读过作者很多文章,这篇文章的蓄意表达都显出清新的气息,这种改变就是喜人的开始。作者观察细微,感悟精细,两个部分紧密相连,一贯成篇,且层次加深,清新自然,成趣悟理,读感特别。全篇显示了作者的智慧,这种智慧在于寻求一种可以改变的力量。有人说,人生的每一次改变在于正确的选择,作者的选择有着来自养蚕的启迪,是感性的,更是理性的,因为作者从中悟出了改变自己的力量。我听说,不能改变世界,那就改变自己,这句话看似方向很对,但一个人真的要试图改变自己是多么不易啊。在这里,我看到了作者怎样改变自己的过程,很有启迪意义。推荐赏读,感受文章不可舍弃的深度。【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9070002】
回复1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9-09-05 23:14:43
感谢老师编辑拙文。老师辛苦了!怀才老师精彩的编按,为文章润色。感谢相遇,感恩有您!敬茶问好
回复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9-09-06 11:36:33
感谢怀才老师的再次来访和留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您的积极进取和无私奉献,是读者的榜样!问好!
3 楼 文友:柳岸编辑部 2019-09-06 10:07:57
佳作,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回复3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9-09-06 11:38:09
感谢编辑部的厚爱和推荐!谢谢!
回复4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9-09-06 11:39:37
感谢刘社的来访和留言鼓励,您的肯定,是我前进的动力,谢谢。敬茶问好!
5 楼 文友:宁小蛮 2019-09-06 13:19:04
活学活用,机敏日常,罗宁作家天趣多的!
回复5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9-09-06 18:51:29
感谢宁小蛮文友的来访和留言鼓励。蚕为人民吐尽最后一缕丝,无私奉献。也许,它是不甘于现状,为了飞起来,它不懈努力。谢谢你,远握。
6 楼 文友:裴善荣 2019-09-06 20:20:29
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若尘姐的妙笔下,都能感悟多多,悟出其中的哲理。美文,拜读!
回复6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9-09-07 11:12:04
感谢裴善荣老师的来访和留言。谢谢
回复7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9-09-07 11:11:07
感谢怀才老师的鼓励,谢谢
8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19-09-07 11:36:42
这是一篇亲切又蕴涵哲理的佳作,循序渐进引导孩子,并賦于正确的人生观。从细微处细诉生活的烟火味,生命的坚韧与力量,予于读者美好与感悟,启迪心智。欣赏学习,祝老师秋安快乐。

回复8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9-09-07 12:42:19
感谢莲儿老师来访和留言鼓励。人生路不会笔直向前,在拐角稍停顿,忽然又感悟到别样风情。谢谢老师留墨,敬茶问好!
9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9-09-07 12:45:36
文友大地之子留言:
一句歌词说,读您千遍也不厌倦,这句话用来读若尘的文章应该恰如其分。蚕茧一文里,读懂了蚕的一生,如果没有仔细的观察,怎能写出如此细腻的细节,每一个动作的描述好像电影一样,蚕就在我的眼前。若尘用蚕带领我们重温古诗的韵味,用蚕改变了女儿的不良嗜好。原来蚕不但给人类带来了绫罗绸缎,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感谢老师的来访和留言!若尘向您敬茶问好!
一句歌词说,读您千遍也不厌倦,这句话用来读若尘的文章应该恰如其分。蚕茧一文里,读懂了蚕的一生,如果没有仔细的观察,怎能写出如此细腻的细节,每一个动作的描述好像电影一样,蚕就在我的眼前。若尘用蚕带领我们重温古诗的韵味,用蚕改变了女儿的不良嗜好。原来蚕不但给人类带来了绫罗绸缎,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感谢老师的来访和留言!若尘向您敬茶问好!

10 楼 文友:叶华君 2019-09-07 19:09:03
寓意深刻的文章,内容跳跃幅度很大,但是过渡衔接自然娴熟,真正体现出了散文的形散而神聚。若尘的作品越来越睿智越来越有内涵了,须细细品味才能嚼出精髓。问好若尘,创作辛苦了。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0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9-09-09 11:39:54
感谢华君老师来访和留言。若尘没能及时回复,首先向华君表示深深的歉意。华君,您的鼓励将是若尘前进的动力,感恩有您!敬茶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