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我的维吾尔女学生(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我的维吾尔女学生(散文)


作者:陈平 布衣,48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41发表时间:2019-09-16 08:03:15


   1974年,我有幸被调到42团中学当教师,教高中毕业班维吾尔语,当初一的班主任。
   吐莎汗是班里的维吾尔族女学生,从小在团场长大,汉语说得很流畅。她栗色的头发,一双大眼睛,家教很严,老实听话。她和男同学阿里木江是同桌,坐在最后一排。她总是神情专注地盯着老师,认真听讲。
   1974年冬天,土地已经上冻,我们把中干渠边五六公里长的林带沙枣树挖掉,改种新疆杨。数百学生一齐上阵轰轰烈烈去挖树。
   1974年陈平夫妻在42团学校当老师
   我带着30多名学生来到工地,还来不及分组分工,学生们像打开圈门的羊群,欢叫着蹦跳着乱哄哄地进了林带。关系好的互相照顾,两三人一伙就挖了起来。那几个调皮学生都是挖坎土曼的好手,根本不听招呼,大呼小叫地各自干了起来。
   忽然,女生发出惊叫声:“陈老师!快来!吐莎汗的头破了!”
   我大吃一惊,急步赶过去。吐莎汗蹲在地上手捂住头,血从手指缝中渗出。
   “怎么回事?”我又气又惊。
   李明艳一脸惊慌手足无措。她和吐莎汗平时关系好,干起活儿来也是一起干,脸对脸挖一棵沙枣树,吐莎汗一弯腰,李明艳的坎土曼就碰到她的头上了。
   校长朱佩珍闻声急匆匆赶来,叫女同学把吐莎汗扶上牛车赶快送医院。
   我大声喊道:“散开!一人一棵树!不要扎堆儿!”
   没有心思干活了。吐莎汗是个好学生,不知伤得怎样?会不会有后遗症……
   女学生心细,看出我的心在颤抖,宽慰我说:“老师,别太担心。吐莎汗戴了个铁发卡,坎土曼碰到发卡上了,不会有太大危险。”
   吐莎汗是很听话很可爱的女学生,白皮肤,大眼睛,栗色头发,文静内向,从不惹事。她要是有点什么事我怎么向她的父母交代?
   我陷入深深自责:为什么没有事先组织好一人一棵树,不容许两三人头对头挖一棵树?学生们没有劳动经验,你也没有吗?你挖了8年坎土曼啊……
   幸亏,传来消息,医生说吐莎汗伤得不重,要住院观察几天。幸亏,铁发卡救了她,也救了我……我是班主任,要承担责任啊。
   下午,按陈跃华副政委指示,贫宣队长领着我去吐莎汗家里慰问道歉。
   贫宣队长问我买些什么慰问品,我说砖茶、方块糖再有几米布。维吾尔族的先祖回鹘人是游牧民族,长期吃牛羊肉,没有蔬菜水果,而茶叶可以消油腻,助消化,“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他们的先祖长期游牧的漠北高原、西域中亚,都不产糖,所以把糖看的很珍贵。
   贫宣队长听得愣了神:这些知识从哪儿来的?肯定不是坎土曼挖出来的!
   我们先去医院看了吐莎汗。她头上缠着纱布,泪眼汪汪反过来安慰我:“老师,是我自已不小心,不怪李明艳也不怪你……”我差点掉泪,还能说什么呢。
   医生说伤得不重,幸亏有那个铁发卡,否则后果难料。
   吐莎汗的家在加工队,离团部很近,她父亲出门迎接我们。农场人20多年一起生活,互相知根知底。我知道吐莎汗的父亲叫阿布拉江。他长得壮实,黑红大脸,一圈的胡茬儿,汉语没有女儿说得标准流利,但能准确表达意思。
   我对阿布拉江说:“阿康(大哥),我今年2月份才得了个女儿,如果你允许,我给她起名也叫吐莎汗。我们都是有女儿的父亲,孩子是我们的心头肉。吐莎汗头上的伤就是我女儿头上的伤,是我心里的伤。我是个不称职的父亲,没有照顾好我们的女儿,你摸摸我的心,真疼啊!”
   阿布拉江眼眶湿润了,拉着我的手说:“好兄弟,别这么难受!那个女同学不是有意的,你也没有责任。我不怪你们……”接下来他说的话使我久久回味难忘,心头热泪流。
   维吾尔族认为善良的品德是有家庭遗传的,“柳树长叶子,杏树长杏子”。我当初一甲班的班主任,吐莎汗回家告诉了他。他一打听我父亲在水管站看水,母亲在商店缝纫组人称“李班长”。他对吐莎汗说,你们陈老师是个善心人,他父亲为人老实忠厚,在看水点上维吾尔族乡亲告诉我,他父亲给乡亲送药治病呢。他母亲更是大好人,给多少人帮过忙。咱们家的大人小孩的衣服是她做的,破了是她给补的。这次吐莎汗受伤,他叮嘱女儿“不要给陈老师找麻烦。陈老师的父母都是大好人”。
   维吾尔族总把别人的好处牢牢记在心头!我母亲在农场当了半辈子裁缝,长期与少数民族乡亲打交道,会说点维吾尔语。那个年月一人一年两米五布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母亲特别同情那些孩子多、工资低的职工,总是把裁剪剩下的布头碎片保存起来,给贫困家里的孩子补衣服,还常常不要钱,吐莎汗家的孩子都穿过我母亲做的新衣服补过的旧衣服,“多做善事积德”是母亲的作人准则。
   1998年陈平一家重返42团学校
   母亲的善心善举,报应于我,又遇到重感情知报恩的维吾尔族老职工,使我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共 18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到作者这篇对陈年往事的叙述,依然能感受到作者心里那份感激的心情。这份情感源于重感情知报恩的维吾尔族老职工,源于“多做善事积德的母亲报应给了作者。维吾尔族人热情善良,识大体懂感恩,所以在那次挖树活动里吐莎的意外受伤,“我”才没有得到责怪。吐莎一家人是多么的深明大义啊!多少年过去了,这份沉甸甸的感恩一直埋在作者心里,充满怀念。朴实无华的文,彰显了人性的真善美。佳作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9-09-16 08:04:53
  懂得感恩和珍惜是一种美德。向吐莎一家人致敬,向作者致敬,你们都是善良的人,祝福好人一生平安。欣赏佳作,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晓荷,期待更多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聆雨        2019-09-19 22:47:48
  好散文,耐读寻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