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微型小说 >> 【晓荷】鬼屋(微小说)

编辑推荐 【晓荷】鬼屋(微小说)


作者:文之箫 布衣,15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55发表时间:2019-09-19 09:07:04


   罗阿姨心情美极了!
   心情美了,于是眼中的一切都变得美丽了。
   是啊!也该心情美上一回了——三十出头那死鬼老公便一伸胆撒手人寰,独留下自己一个人拉扯少不更事的娃儿。
   那是多么艰苦的岁月啊!田土山岗的农活起早贪黑,却连日常的油盐糖醋都青黄不接!更加上娃儿长大后上学的学费及人情往来,生活拮据得常常借来新债还旧帐——永远没完没了!
   寡妇的日子有多难呀!所承受的冷嘲热讽有多苦哟——罗阿姨宁愿让过去永不再提及,就当一场梦吧、一场不堪回首的梦。如今梦终于过去了,一切便都变得那么的美好!
   儿子从工厂里给她带回了俊俏的儿媳妇,儿媳妇给她生了可爱的孙儿。更让她扬眉吐气的是儿子还从县城买了套房!
   如今的罗阿姨便呆在新买的套房里独自美丽着。
   之所以要独自美丽,是因为新来乍到,左邻右舍一个不识。儿子儿媳远去了广东工厂,孙子一早便送去了幼儿园了。
   一大堆的喜事儿没人分享,真真把罗阿姨给憋坏了!往常在老家,谁家的什么事儿不都得唠嗑唠嗑呢?
   有好事儿了大家一起高兴着奉承着,有难事儿大家叹息着劝慰着——多和美!
   可城里的邻居就不和美了!一进门“咣当”锁上了,见人就跟防贼似的,仿佛所有的生面孔都值得怀疑!
   罗阿姨很不习惯这种彼此设访的邻居关系,更加上如此美丽的心情怎能不找人分享呢?
   于是,罗阿姨决定去对面的邻居家串串门联络一下感情。
   同一单元同一楼层的门对门不过两三米远的邻居间怎么能形同陌路呢?谁都长着张嘴巴,嘴巴除了吃喝还得说话不是?难不成城里人都不用说话不会唠嗑么?罗阿姨不信这个邪。
   为了表示对邻居家的善意,罗阿姨决定带上点自己种植的甜玉米棒,这东西城里人可都稀罕着呢!
   开门的正好也是位和她年纪相仿的阿姨。阿姨和阿姨之间总是容易沟通的,在罗阿姨说明来意后,邻居阿姨的黄脸在接过新鲜的玉米棒后立马艳若桃花了。
   艳若桃花的邻居洋溢着灿烂的笑脸热情地请罗阿姨入座喝茶了。
   从祖宗八代到儿子儿孙、从油盐柴米到首饰车房,总是一方热情地高谈阔论,另一方认真地洗耳恭听着,很快便大姐大妹子的亲如姊妹了。
   邻居阿姨姓田,田阿姨的丈夫和孩子们也都在外忙活呢,平日里也便只她一人呆在家里。如今来了个对眼的邻居,自是知无不言而言无不尽了。
   田阿姨说着说着,神情忽然神秘了起来,小心着问道:“大姐怎么选择买了这套房?以前可是有不少人来看过,都不敢要呢——再便宜都不敢要!”
   罗阿姨顿时紧张起来:“怎回事呢?这多好的房子啊?”
   “出事之前是好的,可出事后就不好说了——闹鬼!我都害怕着呢!”
   “哪怎回事儿呢?我不知道啊?”
   “看来你真是不知道!前年冬天,这屋里一下子死了俩人,爷孙俩!当时又没人发觉,后来都腐臭了,哎……”
   在田阿姨绘声绘色的描述中,罗阿姨终于知道:她家房子的前主人也和他儿子儿媳一样在外打工,留下老父亲看家兼带六岁的孙子上幼儿园。
   由于那老头性格孤僻,虽然是近邻,却也彼此不相往来。田阿姨记得很清楚,前年冬天冬至前夕,对面屋里总会传出一股腐臭味,十分难闻,严重到大家经过这楼道时都得捏着鼻子或预先戴上口罩。大家都纳闷,却也无人探其究竟,终究是别家的事儿,况且那老头孤僻着呢,谁知他是不是腌制什么怪味儿泡菜?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我们老祖宗传统下来的无上美德!只是奇怪的是怎么许久没见到那爷孙俩出门呢?就算老头儿可以闭门不出,可他孙子总得上学呀?
   邻居们偶尔一猜疑,但终究没人敲门探其虚实。直到冬至前夕老头的儿子从外面忽然回来。
   冬至时期原本是工厂赶货的季节,可老父亲已老长时间不接电话,让他们心里忐忑不安、委实放心不下,所以忙忙赶回了。
   老头的儿子走近家门便闻到一股恶臭,心中突地一慌,来不及叫门便掏出钥匙把门打口。天晓得开门便看到瘫在门口的儿子的尸体,都腐臭变形了,几个苍蝇随着开门声“嗡”地飞散。他顿觉眼前一黑,差点晕倒。忽想起还有个老父亲呢,又奔进房间去找,结果发现老父亲躺在床上一样的苍蝇飞扑,已然成了一具腐尸……
   后来据警察推断,是因老人突发性死亡后,小孙子无依无靠活活饿死在家中——因为小孩子能拿到的所有食物都已被他吃掉了,后来实在找不到食品的小孩想出去却打不开门,呼叫又无人理会,最终便……
   罗阿姨顿觉一股恐惧空前袭来,慌慌跑回家中里里外外搜寻个遍,心里骇得所有阴暗处都似乎有两个蠕动的黑影,可怎么都看不清晰,因为一走近却发现什么也没有。慌乱着急忙拔打儿子手机,通了后又急忙地把听到的骇人事件说了一遍。可谁曾想儿子原来是知晓这事儿的,正因为这个原因,买这房足足省了十万元呢!只是担心母亲迷信,所以没敢说与她听。
   儿子说封建迷信要不得,十万元可不是小数目呀——谁家谁院能不死人呢?!
   罗阿姨觉得慌得厉害,不迷信的儿子不害怕却不在家里住,迷信的母亲害怕偏偏必须住在家里。
   从此后罗阿姨开始失眠、开始疑神疑鬼。晚上睡觉时除非搂着宝贝孙子,否则不敢闭眼。即便一点轻微异响——哪怕小孙子放个响屁都足足能吓她一大跳。
   失眠后的罗阿姨变得双目无神无精打采了,身体说垮便垮了下来。眼前老觉着有不干净的东西在晃悠,可又不知道是什么,心里便想像着那死去的爷孙俩的样子,愈发觉得那爷孙俩无处不在,时刻窥视着她的一言一行乃至一举一动。
   热情、善良而好动的罗阿姨一下子卧床不起了。
   儿子儿媳急忙赶回,把母亲送往医院急诊后医生说没病呀——身体健康得很!
   可健康得很的母亲怎的一下子卧床不起呢?
   ——在母亲慌恐的描述中,儿子才知原来是迷信思想闹的鬼!
   不信迷信的儿子当即把母亲接回。
   由于儿子儿媳刚刚回家,和久别重逢的儿子自然闹腾得疯狂,罗阿姨的病魔似乎一下子去了,露出了久违的欢快的笑声。
   夜一下子便深了。
   爸爸妈妈回家了,儿子自然缠绕着不休,当晚便跟爸爸妈妈一同睡了。
   孤零零的罗阿姨只得独自回房憩息。半睡半梦之中,罗阿姨忽地又看到那孤僻的老头儿正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正飘飘忽忽地向她扑来,他们的面目腐蚀不堪,双眼直直地盯着罗阿姨一眨不眨;那血红的长长的舌头活蛇般向她袭来。罗阿姨但觉头部一麻、眼前一黑,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共 25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鬼屋,一个悲剧的故事,留守老人和儿童的悲剧。小说的故事读来令人恐惧而心酸,题材很有现实意义。这样的故事在现实中确实有案例。小说以罗阿姨的所见所闻所想,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充分,语言流畅,符合人物个性特点。结局耐人寻味。感谢作者精彩创作和分享,佳作予以推荐。问好。【编辑:高令亚】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高令亚        2019-09-19 09:11:39
  小说反应当今社会尖锐的留守老人和儿童的问题,这些人缺少关爱,缺少温暖。感谢作者分享佳作。问好。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想太累。
2 楼        文友:文之箫        2019-09-19 09:38:07
  本故事根据上犹县城真实事件写成,只是写后便发出,如今看有不少错别字及笔误处,皆粗心所致。
   谢谢晓荷!谢谢高令亚老师以及支持我的江山老师们!
人间正道是沧桑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