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看球赛(随笔)
听群里人说,最近排球有一场赛事,暨——“世界杯女排锦标赛”,从父亲口里证实确有此事。
我是不太关心体育赛事的,可父亲喜欢;别看他现在已是耄耋之年,说起兵乓球、篮球、排球,那真是头头是道。而且绝对是专业术语,就连运动员的名字、专业特长、运用技巧,他也能如数家珍。这不,今晚的中国女排VS日本健将,即将拉开帷幕。
对排球的认知,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我刚上小学,家里新买了电视机,十二英寸,黑白的。屏幕微凸,四周褐色金属材质围拢,右边几个圆形按钮,可换频道,可调节音量。模样像个方方正正的匣子,敦实、厚重,牌子已记不大清楚,大概是“牡丹”“日立”之类,那个时候,没有几个牌子。
至今记得,审判“四人帮”的电视实况转播,还有国产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的播出,是那么新鲜。那个时候电视机,相当于今天的奢侈品,如果谁家买回了电视机,那可不得了,大家口口相传,不到半天功夫,附近的乡邻全知道了。一到傍晚擦黑,你看吧:院里乡邻,端着碗的,拎着板凳的,都拥进屋里。床上地下、门槛窗台,到处是黑压压的人头;大家屏声静气,紧紧盯着小小的电视屏幕,生怕一不留神就错过精彩部分,那场景甚是“壮观”。
犹记得那场“女排世锦赛”,当日本队以二比零的优势遥遥领先时,看台上的观众看见“大势已去”,站起来准备离开。电视机前的观众也替女排姑娘们“捏着一把汗”;面对这样的状况,姑娘们没有退缩,没有放弃,她们仍然在坚持,仍然在顽强拼搏。随着解说员“孙世雄”激情昂扬地解说,随着比分一点点上升,扳平,超越,第三局仅以两分之差胜出;最后两局打得顺风顺水,轻松取得全胜。这时,全场沸腾了!国人震撼了!某国外记者评论“这简直就是奇迹”。
那时候,“郎平”还是个皮肤白皙、个子很高的北京女孩;因身高优势和“扣杀”技巧,赢得“铁榔头”美誉!孙晋芳是队长,还有漂亮姑娘周晓兰,陈招娣,陈亚琼等……十几个女孩子。随后,“袁伟民”指导,又带领女排姑娘们,一举夺下世锦赛“五连冠”的辉煌战绩,创造了我国排球史上,绝无仅有的“殊荣”。
几经岁月浮沉,沉寂了多年的女排姑娘们,已经蓄势待发、重整旗鼓;在“女帅”郎平的带领下,已经打了一场又一场“漂亮仗”。
赛前郎平问大家:“明天什么日子?”
队员异口同声答:“九•一八,国难日。”
“好了,我不多说了,大家应该知道怎么打了。”
这简短的战前鼓舞,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像“定海神针”一样,激励着女排姑娘们。
九月十八日,日本大阪体育场。看台上人山人海、座无虚席。父亲早早吃完饭,坐在沙发上,盯着电视屏幕。朝气蓬勃的姑娘们走来了,双方队员隔栏握手;父亲指着队员给我讲解,这个是“主攻手”朱婷,也是主力队员,那个爱笑的女孩叫曾春蕾,是场上“二传手”……随着裁判员一声令响,比赛正式开始。场上观众呐喊声、喝彩声几乎全部给了日本队;女排姑娘们,没有被对方这种心里战术吓到;发球、围堵、扣杀,间夹着鼓劲呐喊声,以不变应万变的战略合作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郎”指导更是镇定自若,胸有成竹,三局从未叫停,从未换人;全场打得干净利落,打得酣畅淋漓,一口气拿下三局,最后以三比零的战绩完胜日本队。
赛后,姑娘们围着“郎”指导哭了,那是喜悦的泪,也是幸福的泪。
父亲松了一口气,他终于可以惬意地喝口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