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风】母亲的“做人经”(散文)
母亲文化水平不高,除了认识一些常用字,甚至连一本书都无法连续看完。但是,她却用那些至简、至朴、至真的话语,总结出引领人生之路的“做人经”,直至今天还在指引着我,永远走在最正确的道路上。
礼
儿时的农村,每家每户的兄弟姐妹都挺多,七大姑八大姨的称呼自然也多。从懂事起,母亲就不厌其烦地教我如何称呼长辈。于是,不管什么时候,无论是穿梭在村庄里,还是外出走亲戚,看到年龄比我大的,我都要一路“叔、伯、婶、哥……”的喊个不停。年龄尚幼时,倒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觉得喊着好玩。但渐渐长大后,我变得有点腼腆,对待张口喊人这事就有些厌烦,时常赌气地说:“妈,又不是难得见一次,为啥还要喊来喊去的,有这个必要吗?”每次看到我不高兴的样子,母亲都会轻抚我的头发,嗔怪地说:“傻孩子,喊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他们有的是你的长辈,有的虽然是平辈,但年龄比你大,你多喊几次,又能亏到哪里去?”
那时候的孩子,总是把父母的话当作圣旨,无条件地遵照执行。渐渐地,我成了村里长辈眼里最有礼貌的孩子,也成了邻居家长教育孩子的榜样。在这种深厚氛围的熏陶下,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已不再是执行命令,而是慢慢地渗透到血液里,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长大后,我终于渐渐明白了,“喊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不是母亲的“成本论”,更不是试图获取什么利益,而是她教会我的第一个字——礼,让我懂得在这个世上,亲情是温暖的,规矩是严肃的。
让
外出求学时,母亲一边帮我收拾行囊,一边语重心长地说:“娃,你的品性妈了解,是个善良、懂礼貌的孩子,不会走歪路。可是,你的脾气太倔,一个人孤身在外,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你可要学会团结大多数人啊!”看着母亲一脸严肃的样子,我故意俏皮地问:“团结全部的人不是更好吗?那样的话,我走哪都能受到热烈欢迎。”母亲眉头微微皱了一下,想了想后就一脸认真地说:“团结别人,不是讨好别人,而是真心地包容人,和大多数的人做朋友。但是,对待心术不正的人,不但不要去团结他,还要做个有原则的人,更要敢于站出来说话,永远都不要退缩。”
大学四年里,无论是各类专业学习,还是参加社团活动,我总是秉持不卑不亢的做事风格,不惧强者、不辱弱者,不争一时之利,不图一时之快,常常为了集体的利益勇于进取,即使遇到困难也毫不退缩。正因为如此,同学们对我的好感与日俱增,多次选举我为学校学生会主席,统筹全校学生的日常事务。其实,我心里明白,不是我有多优秀,能力有多出众,而是因为读懂了母亲教我的第二个字——让。人与人相处,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只有做一个有原则的包容者、忍让者,永远“团结大多数”,才会获得更多的支持。
廉
大学毕业后,我考入本市公务员系统,并成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上班的第一天,母亲拢了拢花白的头发,慈祥地对我说:“儿子,你长大了,终于吃上公家饭了。可是,妈想对你说,端上公家的饭碗,就得守公家的规矩,公家的钱一分也不准拿。不然的话,你就是当上再大的官,我也没脸出去见人。”
正式踏入工作岗位后,我多次参与调查官员贪腐案件,见证了许许多多令人痛惜的案例。那些贪腐分子原本也是一片赤诚参加工作,不但肩负着家人的期望,更是各行各业佼佼者。然而,面对权力、金钱、美色,他们的初心被无情抛弃,私欲逐日膨胀,肆意挥霍手中的权力、侵吞国家的财产,不但严重影响了政治生态,扰乱了社会秩序,也断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更令家人为此蒙羞。
看到他们的堕落,暗自叹息的同时,我也觉得很庆幸。母亲一句“不动公家一分钱”,不仅仅是谆谆教诲,而是她教给我的第三个字——廉。正是这个“廉”字,宛如一根无情的钢鞭,狠狠抽打我内心偶尔涌动的欲望,使我的内心平静而淡定起来。因为守廉,即使在夜深人静时,我也能够直面自己的灵魂;因为守廉,即使在查处手掌大权的官员时,我也能够心无畏惧毫不退缩;因为守廉,即使过着平淡的生活,我也敢在家人面前昂起高贵的头颅。因为,我所做的一切,都会让他们因我而骄傲。
如今,母亲已年过古稀,且因经历二度中风,言语含糊,行动蹒跚。每次回家,远远地看着母亲拄着拐杖,想起她引领我人生的“做人经”,顿时泪流满面。